(共27张PPT)
墨子
兼爱
目录
CONTENT
01
墨子其人
02
文章梳理
03
兼爱内涵
04
儒道对比
平民圣人
墨
子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01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止楚伐宋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节用”等观点。墨
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墨子死后,其弟子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事,
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
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
墨子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同时是一位与
孔、孟、老、庄齐名的思想家。
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
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
墨子还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
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
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
梳理文章字词
02
理清文章思路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03
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就此而言,它在中国散文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学习任务一:画出全文的思维导图
一:提出论点:圣人要治理混乱的天下必须先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人与人不想爱。
二:举出天下混乱的几种例子:君臣、父子、兄弟以及盗贼、大夫、诸侯之间混乱的情况,指出根本原因:人与人不想爱。
三:提出治理混乱的方法,即墨家学派主张: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知乱
察乱
兼相爱
知爱
察爱
兼相爱
1.墨子为什么会提出
“兼爱”的主张?
2.联系全文思考:
“兼爱”的内涵是什么?
3.
实行“兼爱”的
途径有哪些?
学习任务二——合作探究
兼爱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蜂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墨子的药方
病象: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
病因: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兄弟不和调
病根:不相爱
病理:强执弱,众劫寡,富侮贫,贵敖贱,诈欺愚
药方: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学习任务三:兼爱是爱一切人吗?反对一切战争?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墨子,非攻上》)
情:确实、实在
学习任务三:兼爱是爱一切人吗?
今还(通逮”)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日: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汤伐桀,式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言日:‘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墨子,非攻下》)
诛:讨伐,攻伐
攻与诛
学习任务三:兼爱是爱一切人吗?
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人也;欲无盗,非欲无人也。世相与共是之。若若是,则虽盗,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
无难矣。(《墨子、小取》)
盗与人
学习任务三:兼爱是爱一切人吗?反对一切战争?
墨子的兼爱是不包括爱盗的
墨子反对的是攻伐战争,支持正义之战,
如止楚攻宋。特别主要对暴君的攻伐之战,因为这是不义之君
任务四:如何做到兼爱呢?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相爱,交相利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学习任务四
梁启超说:“墨子讲兼爱,常用’兼相爱交相利‘连讲,必合起来,他的意思才明、”
思考:儒家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罕言利”,而墨子却说“交相利”这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任务四:分析墨子的“兼爱”与“相利”之间的关系。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义,利也——墨子
墨子说,万事莫于义。兼爱要通过义来显现,义事使彼此都能获利。“兼相爱”与“交相利”并举,把爱人和利己统一起来。墨子说,兴天下之利,这种利是互爱互利的,这是一种大义,绝不是单方面的个人私利。人们在兼相爱的同时必须交相利,爱如果不和利相结合,那一定是空洞的,虚幻的。
即:相爱交利
儒墨之爱区别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04
在这种情况下,先秦诸子应运而生,他们为这个病态的社会奔走呼号,也为这个乱世开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药方,因此,彼此之间争论不休,这就是“百家争鸣”。墨子为这个社会开出了的药方是“兼爱”,也就是——依爱治国,但是以爱为名,他并不是第一人,在他之前,孔子已经开出了“仁爱”这个药方,那么我们来看看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什么不同?
学习任务五: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家庭血缘亲情中引申出来的,习惯于从自我开始层层外推:我自己——我的直系血亲——百姓——万物。就是从亲情出发,从身边做起,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也就是先爱自己人,后爱别的人;先爱父母子女,后爱父老乡亲;先爱华夏族人,后爱少数民族。甚至同一层面,也有先后,比如先父母后子女,先国君后国民。因此,儒家虽然也强调“爱”,也提倡“泛爱众“,但是它的“爱”是有差别,有等级,有亲疏远近、高低贵贱之分的爱。
儒家的仁爱:
亲亲之爱
忠恕之道
恻隐之心
儒家
在墨子看来,儒家的爱不但无法医治这个混乱的社会,反而是造成社会乱象的主因。?因此,?墨子主张“兼以易别”,认为只有“兼以易别”的博爱,全然无私的爱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世界,改变社会混乱和动荡的现象。
墨家
墨家讲兼爱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每一个成员人格完全平等的伦理基础上,虽不免太过理想化,
但毕竟是一种博爱,无差等的爱——姜宝昌《墨子》
作业:
仁爱和兼爱哪一个更适合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呢?发表你的看法
第一:可以各取所需,但不要厚此薄彼
第二:可以学以致用,但不要急功近利
第三:可以弘扬传承,但不要全盘照搬
——易中天《儒道墨法的救世之策》
本课阐述了墨子“
”的思想主张。文章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
”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从正面指出治乱的灵丹妙药是“
”,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相爱”和实施“兼相爱”的社会效果,从正面证明了“兼相爱”的重要性,最后告诫人们
“
”。
课文小结:
天下兼相爱则治
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兼相爱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