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作文系列讲座:第15讲 抒情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轻松学作文系列讲座:第15讲 抒情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7 09:3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轻松学作文系列讲座
第十五讲
抒情
课程导引
初中起步作文十六讲-15
抒情,震撼人心的力量
“情”是一篇优秀作品的灵魂,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以情感人。采取有效的方式把感情表达出来就是抒情。
内容讲解
抒情的定义
抒情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古人所谓的“披情入文”、“一切景语皆情语”都是对抒情的最好阐释。
内容讲解
抒情的方式
1、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内容讲解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内容讲解
3、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如刘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运用触景生情法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写景,作者首先是描写闽江江水的绿,再写江中急流的险,然后笔锋一转,重点描写急流中的飞舟。写“绿”,写“急流”,写“飞舟”,都是为写船上的勇士作铺垫。面对这幅急流飞舟、惊心动魄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在那紧急关头,是急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呢?结论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只要你稍微一怯弱,一动摇,那船便会撞碎在尖厉的岩石上”。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情从景出,扣人心弦。
内容讲解
4、咏物言志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咏物言志之作。文章首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然后“言志”,说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益处的人。咏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
内容讲解
5、融情于事
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内容讲解
6、融情于理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一篇融情于理的美文。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作者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内容讲解
7、咏物寓情
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流沙河的《藤》,就是运用了咏物寓情的手法。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这里写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作者把自己对这种政治投机商的愤恨与蔑视的感情,寄寓在对“藤”的物性的描写之中,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咏物寓情,将思想感情化作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画面,不仅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而且文章也因此而显示出情意深邃、韵味隽永的艺术魅力。
内容讲解
名家美文
  
银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内容讲解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chá)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
内容讲解
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cāng);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予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
内容讲解
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内容讲解
【阅读手记】
  这是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有对银杏树的直抒胸臆“银杏,我思念你”、“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同时更有对银杏树的品格充分挖掘后的深情礼赞。这是很典型的借物抒情。这类文章是很常见的。关键是作者对“物”的开掘是否深刻,是否把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与文字形成了完美的融合。很显然,郭沫若先生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出色。通过银杏树和其他树木的对比,凸现银杏树的真、善、美。选文中始终以第二人称称呼银杏树,更强化了这种亲切感。使得无论是间接的抒情还是直接的抒情都变得很方便。这些都是我们在习作中应当借鉴的。而对陪都中“洋槐”和“幽加里树”的描写则使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广度。即银杏树身上的品质才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这样的抒情也便成功地完成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内容讲解
名家美文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
内容讲解
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zhízhú)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内容讲解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这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的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是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sān)”竟必须去翻字典。
  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用的。怎么注释才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茂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内容讲解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阅读手记】
  上面两篇文章都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张晓风所作。一篇写“春”,一篇写“柳”。作者对春天的描写非常精彩,读罢《春之怀古》,在我们的眼前宛如出现了一个活脱脱的野蛮、霸道、俏皮、可爱的小姑娘!
  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在描写中我们能感受文章背后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情怀。
  作者对“柳”的描绘同样流露出了一种独特的情怀。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柳”的不同寻常。
  两篇文章都能给我们一个启示,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融情入景、入物可以让我们的散文变得灵动精彩。
内容讲解
佳作示例
  
母亲的手父亲的胸怀
  人人都知道,家孕育着爱。而爱的源头,在我看来,就是母亲柔软的手与父亲宽阔的胸怀了。
  (一)
  我从小就喜欢母亲的手,它虽然变得越来越粗糙,但我始终还是觉得它细腻柔软。母亲的手上没有夺目的手链与戒指,也谈不上什么纤纤玉指,但我仍然觉得它是美的。一定是我被这双手的爱所包围着,它变得美妙了。
  母亲,您的手是灵巧的。您不要惊奇,的确是的。每天早上,您在给我送牛奶时,总能将爱偷偷放进去,再佯装不知地送过来,我喝到的不仅是牛奶,还有纯而浓的爱。
  走路时,您的大手包着我的小手,包得很紧,好像包的是一个稀世珍宝,怕弄丢了似的。使我经常产生一种依靠感和幸福感。这牵在一起的手是我们爱的通道啊,把爱在我们之间传递。您就是这样,拉着我去看朝阳与晚霞,拉着我走上人生辉煌的道路!
  
  
内容讲解
(二)
  父亲,您应该听说过,大气量的君子的怀抱可以容纳一艘大船,而在我看来,爱的胸怀能容纳世界。
  遇到挫折的时候,四周是灰暗的天空与毫无生机的土地。这时,您会给我一个拥抱,宽阔的怀抱让灰暗消失,万里晴空。
  作为孩子,有时会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撒娇,有时会给您带来伤害。您却把伤口埋在心底,继续用宽广的胸怀来容纳我。我看到一片撕裂的土地,顽强地长出爱,我的泪洒下去,去滋润这片土地,这片孕育着爱的土地……
  我还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在您的胸怀里看到这么多宽容,是爱吗?
  人人都知道,父亲没有母亲的似水柔情,他的爱不轻易流露。但,父亲,您疏忽了,您的怀抱太宽阔了,让爱不经意地流了出来,流入了我的心田。
  我不知道,上帝是怎样创造爱这个美妙的东西,但我清楚地知道,爱的港湾是家,爱的源头是母亲的手与父亲宽阔的怀抱。
  我也知道,我该怎样去报答……
  
  
  
内容讲解
【评析】
  小作者借助“母亲的手”和“父亲的胸怀”的描述,充分表达了自己对父母亲情的理解和赞美。对“母亲的手”的细节描写中,对一些生活小事的叙述中都融入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因而这种抒情是巧妙的,也是有实效的。
  
内容讲解
佳作示例
 
回味幸福
  
纪文骞
  那片花园,那棵大桃树,那个食杂店,还有那群小伙伴。每当回忆起这些,我都会微笑,心中就满是感动,就会体会到童年的宝贵与美好。
  江城丹东,一个柔情加热情的小城,依山傍水。我喝着鸭绿江水长大。儿时的我和姥爷躺在摇椅上,听着收音机,赏花。姥姥则安静地做着针线活。我跟太阳一起起床,一起回家。楼下的花园,小伙伴成群成伙,捉迷藏,弹玻璃球,跳皮筋,掏蚂蚁窝,爬树……这些最原汁原味的游戏编织了我清明透亮的童年时光。
  夕阳西下,我还躲在岗楼里等待着“敌人”的到来。“丫蛋儿,开饭喽!”一听到姥姥的呼唤,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家。桌上已盛满了香喷喷的饭菜。“不急,先润润喉咙。”姥爷端上一碗酒酿,凉凉的。上面还浮着桂花,清香扑鼻。我狼吞虎咽地吞了起来。“这丫头,慢点慢点,不急不急。”姥爷摇着一把大蒲扇,笑呵呵地望着我,摩娑着我的小脑瓜。
  
 
内容讲解
冬天,楼下的小花园里一片雪白。一大清早,我便冲破温暖的束缚,张着小手冲向小花园。不忘在楼口的小食杂店买几个小鞭炮,放在雪地里,“砰砰嘭嘭”一阵欢叫。和小伙伴堆雪人,两只小手冻得通红,却不肯停下。胖胖的雪人堆好了,我和小伙伴们开心地欢呼着,雀跃着……
  不知道已经有多长时间了,我再没有痛痛快快地打一次雪仗,无所顾忌地在楼下疯跑,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当我穿梭在校园里,经过主楼门前的那几棵高大静默的银杏树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回忆的精灵。耳畔响着这“沙沙”声,思绪也回到了那个盛满我童年的小花园。忙碌繁重的课业,激烈残酷的竞争好像早已把那种惬意而浪漫的生活和心情带走了,永远地带走了。
  离开丹东已经八年了,每当我夜里梦到童年的小花园,或是回想那段日子,我脑海里总是响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歌声。我盼望有一天,我也能化作一只小燕子,飞回童年,重温那段幸福。岁月已逝,至少我还有宝贵的回忆,可以在我迷茫时,幸福回味,回味幸福。
  
  
  
  
内容讲解
【评析】
  小作者通过对小时候一段往事的回顾,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无限留恋。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传递了一种纯朴、真挚的情感。姥爷朴实的话语,冬天嬉戏的细节都是自自然然的抒情。同时,童年的生活与今天的生活对比,更能让人体味到那种幸福的可贵。
内容讲解
【写作训练】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就像我们生活的大自然。走进自然,你可以发现每个季节的颜色,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季节,抒发自己的真情,以《季节的色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从题目和要求上看,要写好“季节的色彩”可以运用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对某一季节中景物的充分描绘,表达出自己的某种情感。在描写这个季节的时候,要注意突出这个季节的特色,要选择具体景物,切记不要泛泛,不要概念化。抒情的运用最好是和景物的描写结合起来,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学习教材中的《春》《济南的冬天》里面是怎样把景物的描写和抒情水乳交融的。
  
内容讲解
【写作训练】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个扶我们走路的人,我们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寄托。就让我们来仔细观察我们的父母,观察他们的笑容,请以《父(母)亲的笑容》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中要融入真情实感。
【思路点拨】
  父(母)亲的笑容,对你来说也许已经习以为常,也许很难得。但那笑容的背后一定有许多故事,有许多丰富的情感。如果能借助有感情的叙事,把自己内心深处对父母亲的真情抒发出来,那将是一种幸福。在作文中捕捉一些细节,是能够打动读者的关键。因为,真情就在点滴的生活细节里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