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作文系列讲座:第16讲 细节描写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轻松学作文系列讲座:第16讲 细节描写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7 09:3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轻松学作文系列讲座
第十六讲
细节描写
课程导引
初中作文十六讲-16
细节,文章的细胞
细节描写是文章中的花朵,要使花朵漂亮,就要进行细节描写。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再用我们爱心去感受生活,我们生活的花朵同样回更加灿烂。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从技巧上讲,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美化记叙文语言的重要方法。
内容讲解
细节描写的定义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它好比人体的细胞,是文章(主要指文艺作品,也包括写实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场景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或者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内容讲解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1)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里,对病人的肖像描写就是一个细节。正是这个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在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的细节,说明鲁达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
(3)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还是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关于鲁达借银两帮助金老父女这个段落中,在使用的动词上就生动的表现出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4)服饰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要通过服饰描写看得出来这个人的职业特点,同时,也看得出来在职业特点之外的个性特征,这才是好的关于服饰的细节描写。
内容讲解
(5)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在《七根火柴》一文中,在无名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之后的表情变化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细节。?
(6)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一文中,对少年西西洛在看到“爸爸”生病很严重之后的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非常能够表现这个少年体贴关心父母的优秀品质。?
(7)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对鲁提辖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这个部分的描写就可以看作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细节描写。
?
内容讲解
写好细节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写好细节,认真仔细地观察是基础。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古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有了这种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就会真实传神。当然,万千的事物,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那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在大量阅读中掌握生活常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性。这是把握“生活真实”的一条捷径。
(2)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鲁迅在他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已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
内容讲解
的个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3)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4)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比如,赵树理《套不住的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圆圆的指头肚儿像用树木做成的小耙子”,??“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指甲”。这一段细节描写既真实又典型,突出其主人公的特征,也表现劳动人民那种健壮、勤劳的共性特征。又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5)语言要精炼。有些同学认为细节描写就是描写上的不厌其烦,越详细越好,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要抓住最传神的点去描写,而其他地方可以一带而过,细节描写不等于啰嗦。
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还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
内容讲解
细节描写的方法
????
1、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例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2、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
内容讲解
名家美文
  
等一个电话
  
苏苏
  办公室里很静,静得可以听到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秒声。我在电脑前坐立不安,心里没着没落的,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我在等一个电话。
  想起女儿中午回家时满脸的委屈,不由得一阵内疚,不用说,今天的迟到一定挨批得不轻。早上一觉醒来时天已大亮,手忙脚乱梳洗一番便带女儿冲出家门。屋漏偏逢连夜雨,车刚驶出小区大门就熄火了,半天启动不了,这下我可慌了神,心虚地问女儿:“要不,你自己走去呀?”她懂事地点点头。看着女儿背着大书包慌张跑远的背影,心里有隐隐地不忍,走着去肯定要迟到了。
  吃午饭时女儿郑重地提出自己骑车去上学,考虑再三,我同意了。饭后,她把小自行车骑到小区的修理铺里去修,调试刹车,整理支腿,又把轮胎充足了气。然后兴冲冲地走了。“要注意安全,靠右边骑,不要和别人争道,
内容讲解
路上不要贪玩,到家打电话给我……”我扯着嗓子大声唠叨时,她已拐出了我的视线,远远飘过来一句:“妈妈,再见!”
  看着这个弱弱小小曾经寸步不离的可人儿,终于可以不要我张着羽翼护送,第一次自己骑车上学了,心里除了高兴还有深深地不安。要知道从家到学校必须走过长长的两条路和三个红灯,途中还要拐两个弯。小区后面那条路的两边,每天早晚都有卖菜做生意的把摊子一直摆到路中央,机动车辆、行人杂乱无章地穿行其中,走走停停,险象环生。最让人担忧的是学校门口那段路,每当放学时间,人流如潮,车流如潮,大人呼,孩子应,嘈杂无比。虽然明白孩子迟早要放手要自己飞翔的道理,可做母亲的那颗心却怎么也放不下。
  我不时心烦意乱地看看钟,都五点了,电话怎么还没来?路上不会出什么意外吧?昨天中午她骑车在小区里转,结果回来时手蹭破了,裤子也破了个大洞,说是被一辆突然拐弯的汽车挤的。还有那天和我一起去买菜,她居然骑到逆行道上……我的心一下子揪紧,被自己的想法吓一跳。
  要不,是作业没做完被留下来了?女儿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贯任性妄
内容讲解
为,经常拖拉作业。
  也许是她又在路边看到挤在筐里叽叽喳喳待卖的小鸡崽,挪不动腿了?这两天她都在央求我买几只来喂养。每次看着她兴奋地说起某个街道溜达小狗,或谁家门口依偎着小猫时,眼里闪过的向往和热望,我也有过动摇,想想自己的懒散,又不忍看着一只只鲜活的生命由于我的疏忽大意而从眼前消失,都断然拒绝。
  也有可能她现在又蹲在哪丛花下,细心地捡起飘落在草丛中的花瓣。在春天公园灿若星辰的花树下,经常看到她惋惜地拾起一枝枝被人折断扔掉的花枝,走到公园的进口处,分送给游人,请大家入园后手下留情。
  孩子到底怎么了?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行,得赶紧去找找。
  飞快地收拾一下,抓起外套正准备出门,电话响了。女儿甜美悦耳的声音穿过空间悠扬起来:“妈妈,我到家啦!”兴奋中透着自豪。我一时无语凝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孩子,你真了不起!”
  在人生的旅途中,孩子迟早都要走这样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我明白一直在等的不仅仅是一个电话,而是一次成长的过程。
 
  
  
内容讲解
【阅读手记】
  文章记叙了一位母亲等待女儿第一次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返家后一个报平安电话的过程。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凸现了女儿“任性妄为”、充满爱心的性格,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懂事,活泼可爱的天使形象。尤其是,作者在文中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逼真地展现了“我”在等待女儿电话时的心理,如:“我”“手中的文件一遍遍拿起又放下,始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我不时心怀意乱地看看钟”等处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我”焦躁、不安、担忧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下文女儿最终平安到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内容讲解
名家美文
 
二十年以后
 
[美]欧·亨利
  纽约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着街走着。一阵冷嗖嗖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十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昏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这儿没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二十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光亮,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二十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混钱。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吉米约定:二十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不论我们发生什么情况,也不论我们在什么地方,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警察说,“你们分手以
内容讲解
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
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个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那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次是十点整在这儿分手的。”“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喽!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嗖嗖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
内容讲解
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店铺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喔,我已经设法获得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化,一般化。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的。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地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然而,二十年的时间有时候却可以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
内容讲解
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
  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吉米
  
    
  
内容讲解
【阅读手记】
  
  故事情节富于戏剧性,结局出人意料,是欧·亨利作品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尽管本文的篇幅比较短小,这一特色也是十分鲜明的。不过,除此之外,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当,且为结局的戏剧性变化做了许多铺垫,使人读来并不感到突兀,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作者没有正面写鲍勃为什么会被通缉,但他那“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小巧玲珑的金表”,他“已经设法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东西”的表白和他几次关于不得不“东奔西跑”的感叹,以及他右眼角附近的伤疤——那当然不会是二十年前就有的,使人不难从中窥见一斑。还有吉米离开鲍勃前“假若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的问话,不仅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而且突出了吉米作为一个警察的精明干练,真乃“一石二鸟”,堪称精妙之笔。
  
内容讲解
佳作示例
 
老人的心事
  我外公、外婆的生活似乎没有一般老人那种灰暗的色调。每天清晨,他们会结伴出去锻炼,然后回家做做家务、看看书。下午外公出去下棋,外婆则热衷于串门、打毛衣。吃过晚饭,他们又一起出去散步。生活谈不上丰富多彩,却也安闲自在,难怪他们的脸上总挂着笑容。
  一次过节,外公和外婆特别高兴,一大早就开始忙,又买菜,又收拾家。我在旁边看着好笑,忍不住说了句风凉话:“又不是有客人,何必那么折腾?”
  外婆笑着说:“过节了,大家又不常回来,难得团圆嘛!”
  中午,舅舅一个人回来了。外婆问:“小倩和她妈妈呢?”
  舅舅说:“今天下午厂里放电影,她们不来了。我也只是回来拿东西,吃过饭就走。”
 
外婆一听,脸上的笑意全没了,怔怔地站着,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过了一会儿才喃喃地说:“不是说好下午一家人去翠湖吗?怎么又不去了?”
  舅舅淡淡地说:“改天去吧,电影可是最后一场。”
  
  
内容讲解
妈妈在一旁说:“妈,我和小娟要去买东西……”
 
外婆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什么?你们也不去?”她的眼神黯淡下去,隐隐透出失望,似乎一个美好的愿望被狠狠击碎了……很久,外婆默默地靠在沙发上,似乎倦得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
  外公走过去,轻轻抚着她的肩,说:“他们有他们的事,咱俩去不是挺好吗?”声音沙哑,语调凄凉,眼睛望着窗外,嘴里反复说着刚才说过的话,不像在安慰外婆,倒像在安慰他自己。
  我想,他们一定谈了很多。妈妈和舅舅并没有注意这些,各自仍旧忙着自己的事。
  中午吃饭时,外公和外婆没有说一句话,好像有着同样的心事和烦恼,往日的笑容消失了,眉梢上结着忧郁。
  外公、外婆去翠湖了。我的心绪始终不能平静。他们表面愉快,内心却深藏着强烈的孤独。
  他们多么希望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却很少能实现。而我们做晚辈的,有谁能真正理解老人的心事呢?
  
  
内容讲解
【评析】
  小作者以细心的观察解读了老人们渴望与儿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心事。过节时,外公外婆特别高兴,做了精心准备。然而,儿子一人回家,还是刚回即要走,女儿也留不住。这一切,使文章有了波折。一扬一抑,再现了老人的失望,也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氛围。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能着力于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如“外婆一听,脸上的笑意全没了,怔怔地站着”,“外婆猛地抬起头,声音微微颤抖”,“外公走过去,轻轻抚着她的肩”等,都突出表现每一次情节变化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不同变化,使文章显得生动感人。此外,结尾处以反问收笔,令读者思索回味,发人深省。
内容讲解
佳作示例
  
回味幸福
  
纪文骞
 
那片花园,那棵大桃树,那个食杂店,还有那群小伙伴。每当回忆起这些,我都会微笑,心中就满是感动,就会体会到童年的宝贵与美好。
  江城丹东,一个柔情加热情的小城,依山傍水。我喝着鸭绿江水长大。儿时的我和姥爷躺在摇椅上,听着收音机,赏花。姥姥则安静地做着针线活。我跟太阳一起起床,一起回家。楼下的花园,小伙伴成群成伙,捉迷藏,弹玻璃球,跳皮筋,掏蚂蚁窝,爬树……这些最原汁原味的游戏编织了我清明透亮的童年时光。
  夕阳西下,我还躲在岗楼里等待着“敌人”的到来。“丫蛋儿,开饭喽!”一听到姥姥的呼唤,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家。桌上已盛满了香喷喷的饭菜。“不急,先润润喉咙。”姥爷端上一碗酒酿,凉凉的。上面还浮着桂花,清香扑鼻。我狼吞虎咽地吞了起来。“这丫头,慢点慢点,不急不急。”姥爷摇着一把大蒲扇,笑呵呵地望着我,摩娑着我的小脑瓜。
  
  
内容讲解
冬天,楼下的小花园里一片雪白。一大清早,我便冲破温暖的束缚,张着小手冲向小花园。不忘在楼口的小食杂店买几个小鞭炮,放在雪地里,“砰砰嘭嘭”一阵欢叫。和小伙伴堆雪人,两只小手冻得通红,却不肯停下。胖胖的雪人堆好了,我和小伙伴们开心地欢呼着,雀跃着……
  不知道已经有多长时间了,我再没有痛痛快快地打一次雪仗,无所顾忌地在楼下疯跑,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当我穿梭在校园里,经过主楼门前的那几棵高大静默的银杏树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回忆的精灵。耳畔响着这“沙沙”声,思绪也回到了那个盛满我童年的小花园。忙碌繁重的课业,激烈残酷的竞争好像早已把那种惬意而浪漫的生活和心情带走了,永远地带走了。
  离开丹东已经八年了,每当我夜里梦到童年的小花园,或是回想那段日子,我脑海里总是响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歌声。我盼望有一天,我也能化作一只小燕子,飞回童年,重温那段幸福。岁月已逝,至少我还有宝贵的回忆,可以在我迷茫时,幸福回味,回味幸福。
  
  
  【评析】
  
  小作者通过对小时候一段往事的回顾,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无限留恋。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传递了一种纯朴、真挚的情感。姥爷朴实的话语,冬天嬉戏的细节都是自自然然的抒情。同时,童年的生活与今天的生活对比,更能让人体味到那种幸福的可贵。
内容讲解
【写作训练】
  不息的流水,是大自然的神奇之物。潺潺流水,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之情;悠悠流水,引发人们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的怀想;滔滔流水,让人感悟到生活的时起时落……
  生命因流水而鲜活,景色因流水而秀美,情感因流水而丰富,艺术因流水而灵动……
  请以“流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发观点,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在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所给出的只是写作的一个范围,同学们有较大的写作空间。要注意的是:一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及写作的要求。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最好是亲身经历的。三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内容讲解
【写作训练】
  请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的写作题。写作这类题目时,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将题目补写完整。那么,题目空缺处究竟该填写什么词语呢?这是需要认真思考一番的,因为这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就本题而言,因为题目对所填写的词语没有作出任何规定,所以,我们主要从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入手,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具教育意义的事件的特征来填写。如自己小时候特爱哭,则可以填写“爱哭”;如自己小时候特别要求独立,则可以填写“独立自信”等。这样不仅避免了以往同学们惯用的“幸福”、“欢乐”等过于宽泛俗套之弊,还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个性,显得很新颖。然后,再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的重心,从童年生活中选取那些真实的细节,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