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探索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
1.在△ABC中,∠A=25°,∠B=65°,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AC2+BC2=AB2
B.AB2+BC2=AC2
C.AC2﹣BC2=AB2
D.AC2+AB2=BC2
2.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C=6,BC=8,CD⊥AB,则CD等于( )
A.4.8
B.14
C.10
D.2.4
3.如图,一个高1.5米,宽3.6米的大门,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条木板加固,则这条木板的长度是( )
A.3.8米
B.3.9米
C.4米
D.4.4米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长的平方为( )
A.16
B.4或34
C.16或34
D.4或24
5.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米高的B处断裂,树顶A落在离树底部C的8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 )
A.10米
B.16米
C.15米
D.14米
6.如图,有一个绳索拉直的木马秋千,绳索AB的长度为5米,若将它往水平方向向前推进3米(即DE=3米),且绳索保持拉直的状态,则此时木马上升的高度为( )
A.1米
B.米
C.2米
D.4米
7.下图是英国牧师佩里加尔证明勾股定理的“水车翼轮法”,在Rt△ABC中,∠ACB=90°,互相垂直的线段MN,PQ将正方形BFHC分为面积相等的四部分,这四个部分和以AC为边的正方形恰好拼成一个以AB为边的正方形.若正方形ACDE的面积为5,△CQM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CBFH的面积为( )
A.11
B.12
C.13
D.14
8.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的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长为( )
A.4.8cm
B.5cm
C.5.8cm
D.6cm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BE平分∠ABC,CD⊥AB于D,BE与CD相交于F,则CF的长是( )
A.1
B.
C.
D.2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
.
11.如图,某班级美术课代表在办黑板报时设计了一幅图案如图,Rt△ABC中,∠C=90°,△ABC的面积为24cm2,在AB同侧分别以AB,BC,AC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12.勾股定理是人类的伟大发现之一,我国古算术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若Rt△ABC的斜边AB=10,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
.
三、解答题
13.在野外平地上,小李和小王同时出发,小李以每秒4米的速度从点C向正东方向移动到点B,小王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点C向正南方向移动到点A,10秒后,两人相隔多远?
14.如图,货车高4m(AC=4m),货车卸货时后面支架AB落在地面A处,经过测量知A1C=2m,求点B与地面的距离.
15.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遂宁市某镇政府采用了移动宣讲的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如图,笔直公路MN的一侧点A处有一村庄,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600米,假使宣讲车P周围10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宣讲车P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
(1)请问村庄能否听到宣传,请说明理由;
(2)如果能听到,已知宣讲车的速度是200米/分钟,那么村庄总共能听到多长时间的宣传?
16.有一辆载有集装箱的卡车,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如图所示的上边是半圆,下边是长方形的桥洞,已知半圆的直径为2米,长方形的另一条边长是2.3米.这辆卡车能否通过此桥洞?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17.阅读材料并解答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如图①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可以用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表示,实际上还有一些代数恒等式也可以用这种形式表示.
(1)如图②是由以边长为a和b的正方形和几个全等的长方形所拼成的大长方形,请根据图中意思写出所表示的代数恒等式:
;
(2)如图③已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现将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凑成如图的正方形ABCD,且四边形EFGH也为正方形,请利用面积法推恒等式方法,推出直角三角形三边a、b、c的关系.
(3)应用(2)中结论: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2﹣b2=28,a﹣b=2,其中直角边为a、b,斜边为c,求三角形斜边c.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在△ABC中,∠A=25°,∠B=65°,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AC2+BC2=AB2
B.AB2+BC2=AC2
C.AC2﹣BC2=AB2
D.AC2+AB2=BC2
【分析】根据在△ABC中,∠A=25°,∠B=65°,可以得到∠C的度数,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判断各个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
【解答】解:∵在△ABC中,∠A=25°,∠B=65°,
∴∠C=180°﹣∠A﹣∠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AC2+BC2=AB2,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选:A.
2.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C=6,BC=8,CD⊥AB,则CD等于( )
A.4.8
B.14
C.10
D.2.4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ACB=90°,AC=6,BC=8,
∴AB===10,
∴AC?BC=AB?CD,即6×8=10×CD,
解得,CD=4.8,
故选:A.
3.如图,一个高1.5米,宽3.6米的大门,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条木板加固,则这条木板的长度是( )
A.3.8米
B.3.9米
C.4米
D.4.4米
【分析】由于大门的宽和高与所加固的木板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可利用勾股定理解答.
【解答】解:设这条木板的长度为x米,
由勾股定理得:x2=1.52+3.62,解得x=3.9米.
故选:B.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长的平方为( )
A.16
B.4或34
C.16或34
D.4或24
【分析】分5是斜边长、5的直角边长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当5是斜边长时,由勾股定理得:另一条直角边长的平方=52﹣32=16,
当5的直角边长时,斜边长的平方=52+32=34,
综上所述:第三边长的平方为16或34,
故选:C.
5.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米高的B处断裂,树顶A落在离树底部C的8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 )
A.10米
B.16米
C.15米
D.14米
【分析】根据大树折断部分、下部、地面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BC=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米.
所以大树的高度是10+6=16米.
故选:B.
6.如图,有一个绳索拉直的木马秋千,绳索AB的长度为5米,若将它往水平方向向前推进3米(即DE=3米),且绳索保持拉直的状态,则此时木马上升的高度为( )
A.1米
B.米
C.2米
D.4米
【分析】作CF⊥AB,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F的长,可得BF的长度.
【解答】解:过点C作CF⊥AB于点F,
根据题意得:AB=AC=5,CF=DE=3,
由勾股定理可得AF2+CF2=AC2,
∴AF=,
∴BF=AB﹣AF=5﹣4=1,
∴此时木马上升的高度为1米,
故选:A.
7.下图是英国牧师佩里加尔证明勾股定理的“水车翼轮法”,在Rt△ABC中,∠ACB=90°,互相垂直的线段MN,PQ将正方形BFHC分为面积相等的四部分,这四个部分和以AC为边的正方形恰好拼成一个以AB为边的正方形.若正方形ACDE的面积为5,△CQM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CBFH的面积为( )
A.11
B.12
C.13
D.14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正方形PMQN的面积=5+1×4=9,再加上4个1可求正方形CBFH的面积.
【解答】解:连接PM,PN,NQ,在最大正方形中作出小正方形,
观察图形可知,正方形PMQN的面积=作出小正方形的面积=5+1×4=9,
则正方形CBFH的面积9+1×4=13.
故选:C.
8.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的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DE长为( )
A.4.8cm
B.5cm
C.5.8cm
D.6cm
【分析】在折叠的过程中,BE=DE,从而设BE=DE=x,即可表示AE,在直角三角形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DE=xcm,则BE=DE=x,AE=AB﹣BE=10﹣x,
在Rt△ADE中,DE2=AE2+AD2,
即x2=(10﹣x)2+16.
解得:x=5.8.
故选:C.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BE平分∠ABC,CD⊥AB于D,BE与CD相交于F,则CF的长是( )
A.1
B.
C.
D.2
【分析】过点E作EG⊥AB于点G,由EG⊥AB,CD⊥AB,可得EG∥C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GEB=∠EFC;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B的值;由HL判定Rt△EBC≌Rt△EBG,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B=∠EFC及AG的值,进而可判定CF=CE.设CF=EG=EC=x,则AE=3﹣x,在Rt△AEG中,由勾股定理得关于x的方程,解得x的值即为CF的长.
【解答】解:过点E作EG⊥AB于点G,如图:
∵CD⊥AB于D,
∴EG∥CD,
∴∠GEB=∠EFC,
∵在Rt△ABC中,∠ACB=90°,
∴EC⊥CB,
又∵BE平分∠ABC,EG⊥AB,
∴EG=EC.
在Rt△ABC中,∠ACB=90°,AC=3,BC=4,
∴AB=5.
在Rt△EBC和Rt△EBG中,
,
∴Rt△EBC≌Rt△EBG(HL),
∠CEB=∠GEB,BG=BC=4,
∴∠CEB=∠EFC,AG=AB﹣BG=5﹣4=1,
∴CF=CE.
设CF=EG=EC=x,则AE=3﹣x,
在Rt△AEG中,由勾股定理得:
(3﹣x)2=x2+12,
解得x=
∴CF的长是.
故选:B.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 3 .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ABC的面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解:由图形可知,BC=5,BC边上的高为3,
∴△ABC的面积=×5×3=,
由勾股定理得,AC==5,
则×5×BD=,
解得,BD=3,
故答案为:3.
11.如图,某班级美术课代表在办黑板报时设计了一幅图案如图,Rt△ABC中,∠C=90°,△ABC的面积为24cm2,在AB同侧分别以AB,BC,AC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4 cm2.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2=AC2+AC2,根据圆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AB2=AC2+AC2,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π×()2+π×()2+S△ABC﹣π×()2=π×(BC2+AC2﹣AB2)+24=24(cm2)
故答案为:24.
12.勾股定理是人类的伟大发现之一,我国古算术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若Rt△ABC的斜边AB=10,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 100 .
【分析】由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S1=AC2,S2=BC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由此求解即可.
【解答】解:在Rt△ABC中,斜边AB=10,
∴AC2+BC2=AB2=102=100,
又由正方形面积公式得S1=AC2,S2=BC2,
∴S1+S2=AC2+BC2=100.
故答案为:100.
三、解答题
13.在野外平地上,小李和小王同时出发,小李以每秒4米的速度从点C向正东方向移动到点B,小王以每秒3米的速度从点C向正南方向移动到点A,10秒后,两人相隔多远?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BC,AC,进而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BC=4×10=40(米),AC=3×10=30(米),
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302+402=502,
所以两人相隔50米.
14.如图,货车高4m(AC=4m),货车卸货时后面支架AB落在地面A处,经过测量知A1C=2m,求点B与地面的距离.
【分析】设BC=xm,则AB=A1B=(4﹣x)m,在Rt△A1B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22+x2=(4﹣x)2即可求解.
【解答】解:由题意得,AB=A1B,∠BCA=90°,
设BC=xm,则AB=A1B=(4﹣x)m,
在Rt△A1BC中,A1C2+BC2=A1B2,
即:22+x2=(4﹣x)2,
解得:x=1.5,
答:弯折点B与地面的距离为1.5米.
15.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遂宁市某镇政府采用了移动宣讲的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如图,笔直公路MN的一侧点A处有一村庄,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600米,假使宣讲车P周围10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宣讲车P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
(1)请问村庄能否听到宣传,请说明理由;
(2)如果能听到,已知宣讲车的速度是200米/分钟,那么村庄总共能听到多长时间的宣传?
【分析】(1)根据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600米<1000米,于是得到结论;
(2)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P=BQ=800米,求得PQ=1600米,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解:(1)村庄能听到宣传;
理由:∵村庄A到公路MN的距离为600米<1000米,
∴村庄能听到宣传;
(2)如图:假设当宣讲车行驶到P点开始影响村庄,行驶Q点结束对村庄的影响,
则AP=AQ=1000米,AB=600米,
∴BP=BQ=米,
∴PQ=1600米,
∴影响村庄的时间为:1600÷200=8分钟,
∴村庄总共能听到8分钟的宣传.
16.有一辆载有集装箱的卡车,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如图所示的上边是半圆,下边是长方形的桥洞,已知半圆的直径为2米,长方形的另一条边长是2.3米.这辆卡车能否通过此桥洞?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分析】过M,N作AB的垂线交半圆于C,D,过O作OE⊥CD,E为垂足,根据卡车的宽和半圆的直径和勾股定理求出OE的长,再根据长方形的一边长和卡车的高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M,N为卡车的宽度,
过M,N作AB的垂线交半圆于C,D,过O作OE⊥CD,E为垂足,
CD=MN=1.6米,AB=2米,
由作法得,CE=DE=0.8米,
又∵OC=OA=1米,
在Rt△OCE中,OE=≈0.6(米),
∴CM=2.3+0.6=2.9>2.5.
∴这辆卡车能通过.
17.阅读材料并解答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如图①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可以用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表示,实际上还有一些代数恒等式也可以用这种形式表示.
(1)如图②是由以边长为a和b的正方形和几个全等的长方形所拼成的大长方形,请根据图中意思写出所表示的代数恒等式: (2a+b)(a+2b)=2a2+5ab+2b2 ;
(2)如图③已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现将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凑成如图的正方形ABCD,且四边形EFGH也为正方形,请利用面积法推恒等式方法,推出直角三角形三边a、b、c的关系.
(3)应用(2)中结论: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2﹣b2=28,a﹣b=2,其中直角边为a、b,斜边为c,求三角形斜边c.
【分析】(1)利用长方形的面积的两种求法,列出等式即可解决问题;
(2)利用正方形的面积的两种求法,列出等式即可解决问题;
(3)求出a、b的值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因为长方形面积=(2a+b)(a+2b)=2a2+5ab+2b2,
故答案为=2a+b)(a+2b)=2a2+5ab+2b2;
(2)因为正方形的面积=c2=4×ab+(b﹣a)2=a2+b2,
所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a2+b2=c2.
(3)∵a2﹣b2=28,a﹣b=2,
∴a+b=14,
∴a=8,b=6,
∴c2=82+62=100,
∵c>0,
∴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