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
23
技
层次—脉络分明
【名家垂范】
枫叶礼赞
□
孟
超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
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
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
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
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
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秋冬之交,
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
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
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
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
“:君不见满川红叶,
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因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
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
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
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
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
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
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阅读引导】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本文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名师指点】
思路须清晰
层次得分明
□
董
云
有些考场作文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百字,读来竟然“不知所云”,怎么回事儿?多是作文的思
路出了问题。要做到思路清晰,就必须讲究作文的层次安排。
所谓层次,指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体现着作者思路发展的步骤。讲究层次的安排,
就是要井然有序、条理清晰地表情达意,让读者在读文章时,知道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想
表达什么,而不是杂乱无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
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用一个比喻来说,文章的内容就像是人体的血液,文章
的结构层次就像是人体的血管,血管让血液畅通无阻地在整个身体里循环,供给身体所需。文章安
排好合理的层次,能把作者的思路流畅地贯通于文章中,从而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层次又称为“意义段”、“结构层”。它常由若干自然段组成。好的文章,其层次一般是内在的、
隐性的,作者在行文格式上无任何标志,读者要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来划分;也有一些文章是以
空行、运用关联词语、设立小标题、安排过渡段或标序等形式来显示层次的。如鲁迅的《雪》一文
中有这么一句:“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这里,关联词“但是
”
把全文分成前后两层。
层次与段落的关系,在形式上,有时具有一致性,即文章段落的划分正好反映内容的层次。但
大多数情况下,层次大于段落,即由文章的某几个自然段组成段落群,表达一层意思。段落一般侧
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而层次是着眼于内容的划分的。
一篇好文章,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所以,要写好一篇文章,层次的安排就不能不讲
究。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呢?首先,想清楚文章到底要表达什么。
文章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每一篇文章应该有一个比较集中的主题,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它是一
篇文章的灵魂和基础。
一次调研测试的作文题目叫《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有个学生洋洋洒洒地写了六百多字,但
是文章的三分之二的篇幅不是在写“阳光”,而是在写“苦恼”。这篇文章的高下,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在构思一篇文章时,最初的工作,就是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把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有机
地取舍、组合与连贯,形成一定的层次。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极好的例子。文章开头就明确表
明了自己的情感倾向:“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而这种情感一直贯穿文章的始
终。根据这条抒情线索,文章的层次安排也井然有序,层层深入。先是写白杨树生长的恶劣环境
——黄土高原,接着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进而挖掘出它内在的品质,由这些伟大的品质联想到北
方的农民和坚守家乡的哨兵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样层
层递进,情感步步加深,不仅更好地表现了主题,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其次,选自己最拿手的形式来表达。
在确定了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后,我们就要考虑用何种形式把杂乱无章的材料给组织起来,做一
个合理的安排: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内容后说;哪些内容为主,哪些内容为次;哪些内容需要概括
地叙述,哪些内容需要具体地描写……当然,最拿手的形式,表达起来才最顺畅,最自如。即便是
这样,在安排层次方面,仍然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
设置好文章的线索。
文章内容就像是一颗颗珍珠,线索在文章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它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气血
贯通、浑然一体。
比如,冰心的《笑》这篇文章。从全文来看,文章写了三幅“笑景”:“白衣的安琪儿,抱着
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孩子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老妇人倚着
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笑”字贯穿了全文,三次写笑,也代表着作者感情递进升华
的过程。这样的层次安排,就使得文章的谋篇布局富有层次感。
2.
安排好文章内容之间的顺序。
文章内容的先后次序,就是层次。划分层次,是结构文章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层次没有划分
好,即使有了主题,也是很难下笔的。只有把文章的层次想清楚,才能有条不紊地写下去。如果混
沌一片,眉毛、胡子一把抓,读者可能不会有什么好胃口的。
确定层次的先后,常见的结构方式,有总分、并列、递进等。
总分结构,就是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一考生在《人生也是一张答卷》中开头这
样写道:“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
答卷。一般的答卷用手来书写,人生的答卷却要用行动来书写。”文章主体部分每段段首这样写道:
“选择题是对人生进行正确的取舍;填空题是充实自己的人生;判断题是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问
答题是考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总分式,使得文章脉络一目了然。
并列结构,就是文章层次之间不存在主次关系,它们的地位相等。比如《我眼中的苏州园林》
一文,说苏州园林是“细腻”、“古拙”与“灵动”的。
递进结构,就是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如孟超的《枫叶礼赞》中,先
写了枫叶的外形特征,其次写枫叶的内在品质,最后写出其象征意义。
另外,也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或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组织文章。这种方式,是我们写作时常用
的方式,也是最简单的方式。
3.
注意各层次间的衔接和过渡。
安排文章结构的时候,不仅要善于将全部内容分成若干层次,依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而且
要善于使各个层次贯通弥合,注意文章的衔接、过渡、照应等,形成完整的严密的统一体。把分散
的内容联珠缀玉般地交织在一起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虽说作文贵在新颖,但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新颖,而让文章变得面目全非。
俗话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学会下笔之前列作文提纲。
写文章前列提纲,犹如盖大楼前绘图纸,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下笔顺畅。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用这句话来形容文章的内容和
形式的搭配,那最合适不过了。一篇好文章,应该是文质兼美的。
【名题演练】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
的翅膀,去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长大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
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
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
那是亲情的翅膀,那是友情的翅膀,那是信念的翅膀……185
当然,文学的熏陶、音乐的感染、思
维的力量……也会为你插上神奇的翅膀,带你自由飞翔。
请你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
题目自拟;2.
立意自定;3.
文体自选
(
诗
歌除外
);4.
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内;5.
字数不少于
600
字;6.
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
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名卷展示】
薄荷吻过翅膀
□
一考生
城市零落着闷热,诗意退潮,花开人生却彰显悸动的神韵。似有柔风夹在呢喃紫燕中,为我捎
来那三次悲喜涅槃。
漫天狂沙·思初三,似撒哈拉沙漠出产的面包,挤不出一点新鲜。
藤蔓爬过春天时,我偷偷丈量与年级第一的距离,却只看到她身后卷起的狂沙,遮掩了我绿色
的希冀。老师分析月考试题,我却低头,惆怅春雨如织,和那恰似东流春水的名次。我像被雨淋湿
翅膀的天使,守一帘寂寞的雨声,和那被失败的荆棘扎得鲜血淋漓的孤独的心。
终明白,在莺愁蝶倦的日子里,我该撷起勇气,披荆斩棘。
鱼翔浅底·奔火红的倒计时跳动在我的视网膜上。
塑胶跑道弥漫着硝烟的气息,在冲上终点线的那一刻起,心脏在我的胸腔内停止了跳动。
爸爸轻抚我的背,说:“孩子,你胜利了!”我们凭栏,望雨狂风骤,遥望着前方逶迤而又崎
岖的道路。放下了一个担子,应更能努力,拼搏中考吧!窗外滂沱的大雨,给我带来了体育满分的
消息。继续品李白抱月而终,叹杜甫苇席蒿葬,读西施在浣沙溪畔流淌的滴滴清泪,聆听屈原在汨
罗江里翻腾的句句叹息。我拾笔。
“望却曾经挥洒的汗水,让豁达心灵成为洗濯魂灵的清波,继续展翅,拼搏!”鹰击长空·胜
孤云岫,一无所系,是在等待彩虹。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前进的名次,像紫色的牵牛花,开一园梦幻。老师的笑为我的天空画上彩
虹。她告诉我,笨重的轮椅,阻止不了霍金向宇宙探寻的步伐;我告诉她,再多的困难,摧毁不了
我向中考冲刺的坚定信心!……细闻阵阵清香,缘于薄荷缠绵的绚烂。若真如泰戈尔般生如夏花,
是否我真能在这个夏季,当矜持的阳光吻遍所有滴泪的绿叶时,向那片清澈的淡蓝展翅,飞翔?嘴
角的弧度告诉了我答案……
【点评】
不可否认,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以一个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为内容,展现了自己在初
三的学习过程和心理波澜。在谋篇布局上,更是技高一筹。首先小作者选取了三个学习片段,并且
以小标题的形式连接全文,让全文看起来层次清晰,一目了然。其次,这三个小标题之间还是层层
递进的关系。从失败到努力再到成功,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直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