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培优36计】第 24 技 点题—画龙点睛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作文培优36计】第 24 技 点题—画龙点睛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2 15: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24

点题—画龙点睛
【名家垂范】
孤独的舞者
□蒋智润
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
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
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
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
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
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
188

24

点题
—画龙点睛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
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
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
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
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
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
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
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
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
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
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
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
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
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
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阅读引导】
你看出来作者是在哪里点题的吗?
【名师指点】
画龙,还须点睛

林以广
作文,主题一定要显明,让人一眼便知文章的主旨。
这就需要点题。点题,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何为“点题”呢?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主旨。这样就可以使文
章中心更突出、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性质上来看,点题有明点和暗点之分:明点,就是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
暗点,就是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
从形式上来看,点题又大致有篇首点题、篇中点题和篇尾点题三种。
一、篇首点题如果开篇就能开门见山,扣标题入题,就为全文定下基调,能使读者一下子就抓
住意脉,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如果形成与文章结尾相照应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这种点题方式不会让人留下“主旨不明”的坏印象。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这样写道:“我与
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主题非常明确,给人一个很鲜明的印象。
二、篇中点题在文章中多处使用一个词语或几句类似的语句反复的点明话题。这些词或句子就
是点题的语言标志。用来点题的,或一个词语,或几句话语,或一句议论,或一句抒情,或做点评,
或做红线贯穿。处处点题会增加文章的凝聚力,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例如梁衡的《夏》
中有这样的两个句子:“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这样,可以使文章中心
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对读者的心理能产生强大的冲击。
三、篇尾点题篇尾点题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在加
上点睛之笔,可以让人准确把握文章中心,而且可以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比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如果把作文比作画龙的话,那么点题绝
对称得上是点睛之笔,画龙必须点睛。作文,适时点题,一定会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那么,作文中究竟如何点题呢?
1.比喻点题。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
大花园。”这里用比喻点题,形象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景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设问点题。如《海底世界》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里作者的设问
紧扣题意,读者读开头便明确本文的中心大意。
3.反问点题。如《海上日出》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作者用反问句结尾,更加有
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和对海上日出奇观的赞美。
4.反复点题。如《难忘的一课》一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
现,起到“点题”的作用,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5.引用点题。如《桂林山水》中:“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晚清诗人的
一句诗来点题,既赞美了桂林山水的美,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6.象征点题。如《金色的鱼钩》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
191
着灿烂的光芒。”
这里作者用象征手法点题,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
7.议论点题。如《养花》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里作者用议论点题,既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养花
的意义,使养花这件小事顿生光彩。
8.抒情点题。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作者的抒情:“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
他一夜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文中有这个句子,犹如龙之有睛,使整篇文章的内容活
了起来。
点题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多多地学习,不断地揣摩。作文时根据需要,大胆借鉴,灵活
运用,一定能给自己的文章添色增辉。
【名题演练】
请以“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于
600
字。若写诗歌,不少于
15
行。
【名卷展示】
阳光,让生活更美好

虞竹珺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斜斜地泻下,在磨光的大理石地面上幻化出一片金黄,光与影斑斑驳驳地
交织在一起。那些跳跃着的阳光,如同五线谱上和谐
192

24

点题—画龙点睛的音符,将我
的生活点缀得五彩斑斓。
清晨,温暖的阳光抚摸着我惺忪的睡眼。我将窗帘全部拉开,房间里顿时便都是阳光笑语盈盈。
乳白色的淡淡雾霭在晨曦中弥散开来,融入天空的怀抱中去了。窗前的吊兰藤蔓舒展开来,迎着阳
光的触角蓬勃生长。远处朦胧的树林描上了金黄的线条,便一下细腻温婉起来,麻雀喳喳地叫着,
倏忽间又向远处飞去了。
我惊异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能呈现出如此瑰丽的图景。思绪波澜起伏之时,突然听见一串
串银铃般清脆的笑语,我循着笑声的方向,发现妹妹在花园中嬉戏玩耍,她煞有其事的向每一株花
草问好,每一株摇曳的小草,每一朵含羞的花朵,甚至于石缝间的蚂蚁,都是她的伙伴。
“真是孩子气!”我不禁笑出声来,妹妹听见了,蹦蹦跳跳地向我奔来。
她仰起的小脸上绽放着阳光般明媚的微笑,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她娇小的身影便更显活泼可爱。
“姐姐!——”她欢呼着喊道。“什么事这么高兴?”我笑着问她。“姐姐,你看阳光多美,花
园多美啊!”她仰起稚嫩的小脸,简单的话语不足以表达她的喜悦,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明媚地绽放。
乌黑的瞳仁中有阳光般璀璨的光芒在闪烁。“你看,这儿,那儿,多美啊!”她陶醉的笑容几乎都
融化在了阳光中,我被她的笑容所感染,顺着她所指的方向看去。倏忽间,我发现每一株摇曳的小
草,每一朵含羞的花朵,甚至于是石缝间的蚂蚁,都沾染着金色的光泽。“嗨,你好啊”它们点头
微笑着。我不禁微笑起来。妹妹明媚的微笑在阳光下灿烂无比,我拍了拍她的头:“嗯,真的太美
了。”妹妹一下欢呼起来,旋转着,笑容中仿佛沾染了太阳的光泽。
是的,阳光好美。只是我从妹妹的笑容中看见了太阳的光泽。于是我尝
193
试着用阳光般的
心情去感受生活,用阳光般的笑容去对话生活,发现原来一切都比想象中的更美好,更阳光。
点缀生活的,并非只有太阳的光泽,更有阳光般的心情和微笑,我让心灵洒满金黄的阳光,发
现原来阳光,让生活更美好!
【点评】
阳光,多美的字眼啊!从小作者的文笔看,她就是一个阳光女孩。文章从自然的阳光开篇,
接着写“妹妹”阳光般的笑脸,阳光般的心情,结尾将抒情议论相结合,收缩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一语道破天机——生活的美好源于阳光心态。通篇文字优美,意味隽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