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培优36计】第 25 技 联想—由此及彼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作文培优36计】第 25 技 联想—由此及彼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2 15: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25

联想——由此及彼
【名家垂范】
夹竹桃
□季羡林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
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
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
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
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
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
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
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
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风
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海、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
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
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
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
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
吗?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
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
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
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
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了,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
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逐渐矮了
196

25

联想—由此及彼起来。等到我眼
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
刻的印象。
【阅读引导】
季羡林先生运用联想,可谓娴熟自然。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两处来说说其中的妙处吗?
【名师指点】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颜婷婷
联想在旧体诗词中是极为常见的。它是诗词艺术的翅膀,同时又是诗词鉴赏的触媒。比如唐代
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
思落谁家?”诗词作者凭借它精骛八极、神游万仞,而读者可以凭借它来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思
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来寻求诗句之外的无尽韵味。
联想,同样也可以广泛地运用在今天的写作中。比如,写《绿叶》这样的作文,你会由绿叶联
想到“红花”,联想到像绿叶一样的人,联想到甘当配角、扶助“红花”的人的崇高品质。
那么,什么是联想呢?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一提到“秋风”,197
往往立刻会
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相伴出现,而且
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
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当我们提到被父母遗弃
的孤儿时,会自然想到我们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我们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师
时,往往会想到妈妈,因为她们在某些方面相近,对我们都是一样的关怀、体贴,这就又是“相近
联想”了。
联想能引发思想情感,拓展作文思路,能活跃思维、丰富思想,从而使文章语言丰富多彩、生
动活泼。宋人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正所谓“一闹字卓绝千古”。作者正是从眼
前的盎然春意,蓬勃生机联想到人们“闹元宵”等节日的热烈气氛和动人情景,觉得非用“闹”字
不能表达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可见“闹”字正是联想的结晶。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由“到”、“过”、“满”等十几字修改而来,也正是作者由春风联想到春天中百草萌生,千里江岸一
片新绿的景象而筛选确定的,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使诗的境界顿出。
创作中,究竟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用如下三种思路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一、“相近”“相关”联想。
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相近或相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比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
198

25

联想—由此及
彼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相同”“相似”联想。
它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
若《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
灯。”作者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茅盾的《白
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力争上游”的外部特点,及其“不屈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的内在精神,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
民。
三、“相反”“相对”联想。
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
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成功地运用了相对
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
果。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
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
——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当然,联想有赖于知识的储备。培养联想能力,一要注意扩大自己的表象积累,使联想具有大
量的素材;二要学习联想的知识,提高自己展开联想的自觉性;三要定向训练一些咏物抒情、托物
言志、寓理于事的文章,以期熟能生巧。
作文离不开联想,但联想是建立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积累,积累生活,
积累情感,积累认识,积累语言,这样,才能拥有一双联想的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才能写
出灵动的文章来。
【名题演练】
请以“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
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于
600
字。若写诗歌,不少于
15
行。
【名卷展示】
叶的联想

一考生
一旦你的心情拥有了诗的浪漫情怀,那么请找一丛精致的树叶,纯纯的绿意里,充盈着的是我
们年少的魅力,然后你静静地诉说一切,向他们,精致的纯绿的树叶,你被感染了,留下的是生机
盎然的灵魂。
隔着一片树叶去看这个世界,我们是好奇的。总想透过他,去体会新的生活。也许你厌倦了城
市的喧闹繁华,想寻找一份宁静;也许你不堪学习工作的压力,想得到一份轻松;也许你看惯了五
彩缤纷的绚烂,想看到最原始的质朴的单纯……总之,当你看到了这片遮住世界的树叶,你将会是
一个满足的人。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一叶惊秋。思绪万千的我们总会在某个季节,由树叶联想到些什么,比
如深秋。“月露冷,梧叶飘黄”,“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斜。”古代的文人墨客总会以树叶来
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你在树叶的坠落中悄然而过时,你又在想着什么?对着一片树叶,诉说自己内
心的喜悦,亦或淡淡的忧伤,你的思想也被赋予了生命的价值和诗的哲理。
也许你曾经浪迹天涯,也许你曾经远离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亦或许那就是现在。“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那就让这一片或一丛树叶带走你无
200

25

联想—由此及彼边的思念,保存
下你的最真挚的情感。看着树叶,你将会找到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宣泄。因为也许就在同时,你想念
的人也在对这树叶诉说自己的思念,那么,你们就相通了。也许你会有许多和你一样对这树叶诉说
的人,那么,你又会有无数的知音和朋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是树叶在诉说么?树叶留给你一个思考的空间。“雁过斜阳草
迷烟渚,飞云黯淡夕阳间。”当黄昏来临的时候,你仔细地看着这树叶,想这一切与自己有关或无
关的东西,你认真地想着。而黄昏的树叶则承载着这一切,同时又在努力地为你营造一种温暖和静
谧的环境。“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
不知道你会不会爱上这纯绿的树叶,爱上他给你带来的一切情绪和畅想,爱上他永不改变的诚
挚和智慧。但他一直都在努力着,认真地听你每一次的诉说,诉说的充满激情的青春的岁月里你的
情感和哲理,让你自己趋向应该怎样生活。
对树叶诉说的人,爱上它的纯绿和真挚,以及一切。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点评】
一片叶,一首诗,一些人,诉说着作者无比的欢心。欣赏叶,喜爱叶,醉迷叶,倾听着叶无限
的天籁声。小作者联想丰富,文笔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凡的文字功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