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兼爱》课件22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兼爱》课件22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5 06: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墨子》
【墨子其人】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守卫和防御战术),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之显学(与现实联系密切,引发广泛关注的学问),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子思想】
兼爱非攻。兼爱,平等与博爱。君臣、父子、兄弟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由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尚同尚贤。尚同即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墨子思想】
节用节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要求墨者也能身体力行。
天志明鬼。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
【文本梳理】
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以(把)治天下为(作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产生的地方),焉(于是、才)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治理)。譬(比)之如医之攻(医治)人之疾者然(一样),必知疾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不)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文本梳理】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考察)乱之所自起。当(通“尝”,尝试)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孝敬)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使动,使……亏损)父而自利(使动,使……受益);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即使)父之不慈(形作动,慈爱)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文本梳理】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者亦然(这样)。盗爱其室(家),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使动,使……受益)其室;贼爱其身(自己),不爱人,故贼(名作动,劫夺财物)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卿大夫的封地),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卿大夫的封地),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使动,使……受益)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纷乱之事),具(完备)此而巳矣。
【文本梳理】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假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仍然)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怎么施行)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通“又”)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通“又”)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文本梳理】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怎么)得不禁恶而劝(鼓励)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互相)恶则乱。故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文本研读】
梳理论证思路。
【文本研读】
1.第一段:墨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类比论证
圣人治理天下,一定要考察混乱从哪里发生。
医生治疗疾病就一定要考察疾病的根源。
【文本研读】
2.第一段的论证结构在句子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正)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反)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正)
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反)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正)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反)
【文本研读】
3.第二段围绕“相爱”展开怎样的思考?观点——当察乱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不爱的情况
(一)“不爱父”
“亏父”
“不爱兄”
“亏兄”
“臣不爱君”
“亏君”
(二)父不爱子
“父亏子”
兄不爱弟
“兄亏弟”
君不爱臣
“君亏臣”
不相爱

举例
【文本研读】
3.第二段围绕“相爱”展开怎样的思考?
从君臣兄弟,父子不相爱
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
从小到大
【文本研读】
4.第三段墨子如何论述兼爱的?
列举兼相爱的具体做法和好处
爱人若爱其身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视人之室若其室/视人身若其身
视人家若其家
视人国若其国
由小到大,层层深入
【文本研读】
5.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有何不同?
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墨子
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上》
【文本研读】
4.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有何不同?
儒家的爱,爱是以自己为中心,从天性中的情感出发,强调推己及人,从有血缘关系之人,推广到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墨子则认为父子兄弟君臣大夫诸侯,因为不能相互利,所以不相爱,把互利作为相爱的前提。墨家讲爱人如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
【语言特色】
墨子的文章反复论说,他为什么这么表达?
【语言特色】
墨子文章“意显而语质”。
——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言多而不辩(不讲求辞令),何也?"曰∶"……墨子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而忘其直,以文害用也。"
——《韩非子》
墨子的美学思想是实用至上的,这种文风和墨子学派一贯主张实用主义的思想是一致的。
【文本研读】
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
——钱振鍠《名山小言》
【课后作业】
1.背诵本文,梳理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
2.你如何看待墨子“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文本研读】
墨子的“兼爱”建立在实际利益基础上,具有互利性。墨子强调的“利”,不是维护一己私利,更强调“利他”和“公利”的思想。人与人相互帮助,恰如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互利互惠”等,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现代社会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