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三县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三县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word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19 11: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三县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需经过化学变化才可以得到镁单质
B.海水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可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海水从而获取淡水资源
D.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盐类,用明矾消毒后可直接饮用,补充人体运动后消耗的盐
2.(3分)对于反应2Al+Fe2O32Fe+Al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图相符
B.反应需高温,所以是吸热反应
C.工业上用此反应大规模炼铁
D.此反应说明铝的金属性强于铁
3.(3分)钔是一种人工合成元素,元素符号为Md,原子序数为101。钔是锕系元素中具有放射性的超铀金属元素。下列关于(  )
A.Md原子所含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8
B.Md和Md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C.Md的核外电子数为260
D.Md和Md的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
4.(3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N2的电子式:
B.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P
D.MgCl2的电离方程式:MgCl2=Mg2++Cl22﹣
5.(3分)用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14N可使它转变为14C:14N+n→14C+1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C和14N互为同位素
B.
14C和12C是同素异形体
C.14NO的摩尔质量为30
D.该变化中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6.(3分)实验室由海水获得淡水的实验装置是(  )
A.
B.
C.
D.
7.(3分)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液氨汽化时吸热,可用液氨作制冷剂
B.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硅酸(H2SiO3)可由SiO2与水化合制得
D.Si和C相似,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8.(3分)已知:CH4(g)和H2(g)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890.3kJ?mol﹣1和﹣285.8kJ?mol﹣1。反应CH4(g)+2H2O(l)=CO2(g)+4H2(g)△H,其中△H为(  )
A.﹣252.9
kJ?mol﹣1
B.+252.9
kJ?mol﹣1
C.﹣604.5
kJ?mol﹣1
D.+604.5
kJ?mol﹣1
9.(3分)海水提溴过程中将Br﹣→Br2,可向其中加入的合适试剂是(  )
A.Na2SO3溶液
B.碘水
C.FeCl3溶液
D.氯水
10.(3分)把少量的SO2气体通入下列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不变浑浊的是(  )
A.Ba(NO3)2
B.Na2SiO3
C.Na2CO3
D.Ba(ClO)2
11.(3分)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3NO2+H2O═2HNO3+NO
B.2NO+O2═2NO2
C.N2+O22NO
D.4NH3+5O24NO+6H2O
12.(3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g由N2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5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足量Fe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标准状况下,0.3mol
NO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1.0L
1.0
mol?L﹣1
H2SO4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2NA
13.(3分)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会得到金属单质
B.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化合物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通过铝热反应可以在野外焊接钢轨
D.海带中含有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
1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O2作为食品添加剂时应注意使用范围和使用的最大限量
B.NH3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溶液变红
C.含硫燃料的燃烧是空气中S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D.大多数铵盐都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会放出氨
15.(3分)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W
X
Y
Z
A.W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B.Y、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C.原子序数:W<X<Y<Z
D.简单离子的半径:Z<Y
16.(3分)下列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说明NO2为酸性气体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Fe(NO3)2溶于稀硫酸后,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Fe(NO3)2已变质
D.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KMnO4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0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1)b、e、f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
(2)e、f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a2b、a2f的沸点较高的是
 
 。
(3)c、d分别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化学式为c2b2的化合物属于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5)推测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18.(8分)海带中提取碘的一种流程如图:
(1)“操作Ⅰ”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含I﹣的溶液,它包括灼烧、水浸。其中灼烧时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为
 
 。
(2)“置换”所得滤渣中含有Fe和Ag。
①使用化学方法分离出Ag操作是
 
 。
②分离出的Ag用稀硝酸转化为AgNO3,以循环利用,相关离子方程式为
 
 。
(3)“操作Ⅱ”得到水层的方法是:将通入Cl2后的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 
 。
(4)检验“操作Ⅱ”所得水层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是
 
 。
19.(8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以肼(N2H4)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的反应可作为火箭发射的能量来源,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N2(g)+2O2(g)═2NO2(g)△H=+67.7
kJ?mol﹣1
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1
H2(g)+F2(g)═HF(g)△H=﹣269
kJ?mol﹣1
H2(g)+O2(g)═H2O(g)△H=﹣242
kJ?mol﹣1
(1)2N2H4(g)+2NO2(g)═3N2(g)+4H2O(g)△H= 
 
kJ?mol﹣1;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能量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
(2)有人认为若用氟气代替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则反应放出的能量更多。写出N2H4(g)与F2(g)反应生成HF(g)和N2(g)的热化学方程式: 
 。
Ⅱ.已知:HCN(aq)+NaOH(aq)═NaCN(aq)2O(l)△H=﹣12.1
kJ?mol﹣1;
HCl(aq)+NaOH(aq)═NaCl(aq)2O(l)△H=﹣55.6
kJ?mol﹣1,则HCN(aq)?H+(aq)+CN﹣(aq)△H= 
 (填标号)。
A.﹣67.7
kJ?mol﹣1
B.﹣43.5
kJ?mol﹣1
C.+43.5
kJ?mol﹣1
D.+67.7
kJ?mol﹣1
20.(14分)浓硫酸是中学中常见的一种化学试剂,某学校实验小组为探究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设计了相关实验。
(1)常温下,将铝片插入浓H2SO4中未发现有明显的变化,其原因为 
 。
(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H2SO4可将铜氧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中使用可抽动的铜丝,其优点是 
 。
(4)实验中可观察到B中品红溶液的现象为 
 。
(5)C中的实验现象为 
 ,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说明SO2有 
 。(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6)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的作用为: 
 。
21.(12分)已知X、Y、Z、W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均为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在常温下,Y的单质为固体且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2倍。
(1)X: 
 ,Z: 
 ,W: 
 (填元素符号)。
(2)工业上常用X2和Z2来合成化合物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E的结构式为
 
 。化合物E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与化合物ZW2反应生成环境友好型物质,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原子个数比为5:1:1:3(按X、Y、Z、W的顺序)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将9g
Y的单质在足量W的单质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L
1mol?L﹣1
NaOH溶液中,完全吸收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019-2020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三县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答】解:A.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为:海水中加入氢氧化钙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冷却结晶析出晶体,得到氯化镁固体,所以该反应过程中需经过化学变化才可以得到镁单质;
B.海水潮汐发电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分离海水获取淡水资源,无法通过过滤实现、渗析法,故C错误;
D.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于消毒,故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A.为放热反应,与图象不符;
B.虽然需要高温,故B错误;
C.工业用CO为还原剂冶炼铁,故C错误;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A.Md原子所含中子数=260﹣101=159,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159﹣101=58;
B.Md和,不是单质,故B错误;
C.Md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01;
D.Md和,故D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A.N2分子中N、N原子间共用3对电子,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氧离子的核电荷数为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故B正确;
C.磷的原子序数为15P,故C错误;
D.MgCl2电离生成Mg2+和Cl﹣,电离方程式为MgCl7=Mg2++2Cl﹣,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14C和14N为不同元素,二者不属于同位素;
B.14C和12C为碳元素的不同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
C.14NO的质量数为14+16=30,其摩尔质量为30g/mol;
D.14N+n→14C+8H中N元素转化为C和H元素,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故选:D。
6.【解答】解:从溶液中获取可溶性溶质采用蒸发的方法;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采用分液方法;难溶性固体和溶液分离采用过滤方法,可以利用蒸馏的方法得到淡水,
故选:C。
7.【解答】解:A.液氨汽化时吸热,所以可用液氨作制冷剂;
B.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固体,没有雾生成,故B错误;
C.SiO2与水不反应,硅酸(H2SiO8)可由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得,故C错误;
D.Si为亲氧元素,C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和游离态形式存在;
故选:A。
8.【解答】解:已知:①CH4(g)+2O8(g)═CO2(g)+2H4O(l)△H=﹣890.3kJ/mol
②H2(g)+O2(g)═H8O(l)△H=﹣285.8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可得CH3(g)+2H2O(l)=CO6(g)+4H2(g)△H=(﹣890.5kJ/mol)﹣(﹣285.8kJ/mol)×4=+252.3kJ/mol,
故选:B。
9.【解答】解:A.Na2SO3溶液具有还原性,无法实现Br﹣→Br7,故A错误;
B.碘单质的还原性小于Br2,无法实现Br﹣→Br2,故B错误;
C.FeCl7溶液中的铁离子氧化性小于Br2,无法实现Br﹣→Br2,故C错误;
D.氧化性:Cl2>Br2,向海水中加入氯水能够实现Br﹣→Br2,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A.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3Ba2++4SO2+2NO6﹣+2H2O═2BaSO4↓+2NO↑+3H+,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变浑浊,故A错误;
B.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离子方程为:SiO32﹣+SO5+2H2O═H4SiO4↓+SO33﹣,生成原硅酸沉淀溶液变浑浊,故B错误;
C.由于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离子方程式为:2CO35﹣+SO2+H2O=8HCO3﹣+SO32﹣,二氧化硫过量,CO32﹣+3SO2+H2O=CO4+2HSO3﹣,溶液不变浑浊,故C正确;
D.次氯酸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ClO﹣+H5O+Ba2++SO2═BaSO3↓+2H++Cl﹣,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3NO2+H2O═2HNO3+NO,是不同氮的化合物之间转化,故A错误;
B.8NO+O2═2NO7是不同氮的化合物之间转化,不是氮的固定;
C.N2+O24NO,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故C正确;
D.4NH3+4O24NO+8H2O,是不同氮的化合物之间转化,故D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A.N2O和CO2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故22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n=,且均含6个原子2中含原子为1.7NA个,故A正确;
B.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n==1mol,故1mol氯气反应后转移电子为8NA个,故B错误;
C.NO2溶于水的反应为:3NO4+H2O=2HNO5+NO,此反应转移2mol电子2,故8.3mol
NO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8.2NA,故C错误;
D.在稀硫酸溶液中,硫酸完全电离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此溶液中含有的H原子数无法计算。
故选:A。
13.【解答】解:A.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如铁离子与铜单质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没有得到铁单质;
B.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2Al+Fe2O82Fe+Al2O4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热量足以熔化铁,故铝热反应可以在野外焊接钢轨;
D.海带中含有化合态碘,不能使淀粉变蓝色;
故选:C。
14.【解答】解:A.二氧化硫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防止葡萄酒中的有用成分被氧化,所以应严格控制用量在国标范围内;
B.NH3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溶液变蓝色;
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D.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能够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故选:B。
15.【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W为N,Y为S,
A.W的最简单氢化物为氨气,故A正确;
B.Y、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一定是强酸、亚硝酸不属于强酸;
C.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则原子序数:W<X<Y<Z;
D.电子层结构相同时,则简单离子的半径:Z<Y;
故选:B。
16.【解答】解:A.浓硝酸易挥发,浓硝酸能和KI反应生成碘而使KI﹣淀粉试纸变蓝色2为酸性气体,故A错误;
B.Ag+或SO46﹣都能和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故B错误;
C.硝酸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NO2﹣,相当于含有硝酸,硝酸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溶液变成血红色3)2已变质,故C错误;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2溶液中,KMnO4溶液褪色,说明高锰酸钾溶液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解答】解:(1)b为O元素,e为P,O、S同主族,则原子半径O<S,P,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P>S>O,
故答案为:P>S>O;
(2)e为P,f为S,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3PO4<H6SO4,则酸性较强的是H2SO7;a2b、a2f分别为H4O、H2S,由于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导致H4O的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H2SO4;H6O;
(3)c为Na,d为Al,c、Al(OH)3,NaOH与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8+OH﹣=AlO2﹣+2H5O,
故答案为:Al(OH)3+OH﹣=AlO2﹣+4H2O;
(4)c2b4为Na2O2,其电子式为,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故答案为:离子化合物;离子键;
(5)结合构造原理可知,33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4s22s62p64s23p83d104s64p3,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A族,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VA族。
18.【解答】解:(1)由图可知A为坩埚,故答案为:坩埚;
(2)①固体为银、铁,铁为活泼金属,可将固体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H2SO4(或稀盐酸),过滤,
故答案为:将固体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H5SO4(或稀盐酸),过滤;
②分离出的Ag用稀硝酸转化为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4H++NO3﹣=2Ag++NO↑+2H2O,
故答案为:3Ag+4H++NO3﹣=7Ag++NO↑+2H2O;
(3)溶液分层后,下层为四氯化碳层,如要得到水层,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将上层液体倒入另一烧杯中,
故答案为: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将上层液体倒入另一烧杯中;
(4)可用KSCN检验铁离子,方法是取少量“操作Ⅱ”所得水层,若变红5+,若不变红,则不含有Fe3+,
故答案为:取少量“操作Ⅱ”所得水层,加入KSCN溶液,则含有Fe3+,若不变红,则不含有Fe4+。
19.【解答】解:Ⅰ.(1)已知①N2(g)+2O4(g)═2NO2(g)△H=+67.7
kJ?mol﹣1,②N2H7(g)+O2(g)═N2(g)+6H2O(g)△H=﹣534
kJ?mol﹣1,由盖斯定律3×②﹣①可得2N2H8(g)+2NO2(g)═4N2(g)+4H2O(g)△H=2×(﹣534
kJ?mol﹣1)﹣67.2
kJ?mol﹣1=﹣1135.7
kJ?mol﹣8;产物生成氮气和水,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故答案为:﹣1135.7;产物无污染;
(2)已知①N2H5(g)+O2(g)═N2(g)+5H2O(g)△H=﹣534
kJ?mol﹣1,②H2(g)+F2(g)═HF(g)△H=﹣269
kJ?mol﹣5,③H2(g)+O2(g)═H2O(g)△H=﹣242
kJ?mol﹣7,由盖斯定律①+4×②﹣2×③可得N6H4(g)+2F5(g)=4HF(g)+N2(g)△H=﹣534
kJ?mol﹣4+4×(﹣269
kJ?mol﹣1)﹣7×(﹣242
kJ?mol﹣1)=﹣1126kJ/mol,
故答案为:N2H3(g)+2F2(g)=4HF(g)+N2(g)△H=﹣1126kJ/mol;
Ⅱ.已知①HCN(aq)+NaOH(aq)═NaCN(aq)+H2O(l)△H=﹣12.4
kJ?mol﹣1,②HCl(aq)+NaOH(aq)═NaCl(aq)+H2O(l)△H=﹣55.6
kJ?mol﹣1,由盖斯定律①﹣②可得HCN(aq)?H+(aq)+CN﹣(aq)△H=﹣12.1
kJ?mol﹣2﹣(﹣55.6
kJ?mol﹣1)=+43.7
kJ?mol﹣1,
故答案为:C。
20.【解答】解:(1)常温下,将铝片与浓H2SO4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该氧化膜会阻止内部金属与硫酸反应,
故答案为:常温下,Al遇浓硫酸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H7SO4可将铜氧化,生成硫酸铜,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故答案为:Cu+2H2SO4(浓)
CuSO8+2H2O+SO7↑;
(3)实验中使用可抽动的铜丝,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5)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硫化氢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生成硫单质和水,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作氧化剂3有氧化性,
故答案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氧化性;
(6)二氧化硫有毒,是酸性气体,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的作用为吸收尾气,
故答案为: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1.【解答】解:(1)通过以上分析知,X、Z、W分别是:H、N、O,
故答案为:H;N;O;
(2)X2、Z2分别为H4、N2,工业上常用H2和N7来合成化合物E,E为N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6H22NH2,NH3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N﹣H键;
化合物NH3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与化合物NO2反应生成环境友好型物质,说明反应生成N2和H6O,该反应中﹣3价2,则NO6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结合电子守恒可知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4)﹣0]=7:4,
故答案为:N2+5H22NH7;;3:4;
(3)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原子个数比为8:1:1:4(按X、Y、Z、W的顺序)的化合物4HCO3,NH4HCO3水溶液与足量浓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4﹣+2OH﹣=NH3↑+5H2O+CO33﹣,
故答案为:NH4++HCO3﹣+6OH﹣=NH3↑+2H8O+CO32﹣;
(4)5g碳的物质的量为:=0.75mol﹣6NaOH溶液中含有的n(NaOH)=1mol/L×1L=8mol,0.75molC完全燃烧生成0.75mol二氧化碳,3.5molCO2先与6molNaOH反应生成0.5molNa6CO3,剩余的0.25molCO4与0.25molNa2CO7反应生成0.5molNaHCO3,所以反应后溶质为0.25mol
Na2CO8、0.5mol
NaHCO5,
故答案为:0.25mol
Na2CO4、0.5mol
NaHCO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