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
基本格式
王先生台鉴(1):
金风送爽,桂花飘香(2)。先生荣膺新职,忽而业已三月矣(3)
。惠书敬悉,迟复为歉(4)。(中略)寒暑不常,希自珍卫(5),顺颂
秋安(6)
学生XX谨拜(7)
(1)提称语:尊鉴/阁下,如晤
(2)时令语:描述季节或自然物
(3)叙别语
(4)恭维语
(5)珍重语
(6)请安语
(7)落款敬辞
常用提称语
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
师长:
尊鉴、台鉴
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
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
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
夫妇:
俪鉴
宗教:道鉴
常用提称语
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
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
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兄弟、姐妹:手足
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
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
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
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
常用提称语的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常用提称语的解释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二、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常
用
语
祖父母、父母及上级:
叩禀者
叩肃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尊长:谨启者
敬启者
兹肃者
通常使用
:启者
兹启者
迳启者
请求时使用
:敬托者兹恳者
名人书信:鲁迅致母亲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日前寄上海婴照片一张,想已收到。小包一个,今天收到了。酱鸭、酱肉,昨起白花,蒸过之后,味仍不坏;只有鸡腰是不能吃了。其余的东西,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给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种粉,无人认识,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发风,才冷了起来,但房中亦尚有五十余度。寓内大小俱安,请勿念为要。海婴有几句话,写在另一张纸上,今附呈。
专此布达,恭请
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
一月十六日
三,时令语、叙别语
自春别至秋: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
: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
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
: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
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
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四,结语
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恕不详叙,望早日面谈”等等。
五,结尾敬语
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我国传统的信函书札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很多,并且人们还在根据书信内容的需要不断创新。
结尾示例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六,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不同对象祝词常用语
尊长:恭请福安
敬请康安
顺请福履
顺叩崇祺
敬请崇禧
虔请崇安
恭请福绥
老师
:敬请讲安
虔请诲安
肃请麈安
祗叩教安
平辈:祝你安好
此颂曼福
即请道安
敬颂台安
敬颂大安
顺颂时绥
即颂时祺
此颂时祉
敬候佳祉
即颂佳胜
即颂近祺
此祝康吉
即候日祉
顺候起居
并祝安健
女性长辈
:敬颂壶安
敬候坤祺
季节:
敬请春安
即颂春祺
并颂春禧
顺候夏址
此颂暑安
即候夏安
即请秋安
顺颂秋祺
并请秋安
敬颂冬绥
此请炉安
即请冬安
七,署名
笺文结尾,要写上发信人的名字和写信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自称,名字之下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
自称,是对受信人的自称,如给祖父母写信时自称“孙”(或“孙女”),给老师写信时自称“学生”,给哥哥写信时自称“小弟”(或“小妹”)等等。一封信中的自称与开头所书受信人的称谓是相呼应的,它们之间反映着写信人与受信人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反映特殊的感情或自谦。
八,礼告敬辞
直系尊亲
:谨禀
敬禀
叩禀
叩上
长辈:谨上
敬上
拜上
敬启
谨启
谨上
谨肃
肃上
平辈
:敬启
拜启
谨白
晚辈
:手书
手谕
字
示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示
白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作文
假设你穿越到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来到了当时明朝的南京城。你将去拜访当时住在南京的一位名士或大儒,请你给他写了一封信,说说你所了解的他,表达仰慕之情和拜访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