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7 06: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练习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40分钟
一、孟姜女哭长城
①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在自家院子的葡萄架下,遇到了逃难的范喜良。原来,秦始皇为了修建长城,派人到处抓捕劳工,饿死、累死了不知有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爹娘的同意后,决定结为夫妻。
②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忽然听见鸡飞狗叫的声音,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③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④孟姜女整理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这儿到幽州还有很远很远的路程,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到我的丈夫!”
⑤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等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一位老大娘正在给她擀汤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要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便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
⑥经过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可长城下民工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工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来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长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三天三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
⑦长城倾倒后,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来。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见她貌美非凡,便欲纳她为妃。孟姜女说:“要我做你的妃子,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万岁身穿麻衣到坟前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摆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祀。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涂炭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做你的妃子,休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似在为孟姜女悲叹!
1.【查找资料】《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查阅资料,下面选项中不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是(
)。
A.《牛郎织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猎人海力布》
D.《白蛇传》
2.【分析判断】“经过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下面哪一句不是写孟姜女经历的辛苦?(

A.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
B.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到我的丈夫!”
C.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
D.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
3.【品析句子】下面是从文中摘录的句子,读一读,从描写方法上评点它们的妙处。
(1)她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2)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创编故事】把自己想象成孟姜女,围绕下面这句话把故事讲具体。
孟姜女整理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①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皇帝因事耽误了祭天的时辰。
②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大半年滴雨未下,导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吃水非常困难,人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③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到眼里。他十分不忍,便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这却招来了玉帝的恼恨,他命太白金星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④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后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使他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要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找不到。
⑤找哇,找哇,一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那天恰好街上有集市,一位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人们看见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能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家家都炒苞米粒。
⑥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他又用尽全身力气喝足了天河水,再降甘霖。
⑦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粒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哀鸿遍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民不聊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②④⑥段的段意。
(1)第②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推理】创造性地复述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下列情节可以进一步充实的是


①皇帝耽误祭天时辰。
②玉龙私自布雨。
③玉龙被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④玉龙被解救后再降甘霖。
⑤人们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开花的金豆。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创造性复述】元元想以玉龙的口吻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请你帮她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拓展延伸】状状将这个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时,想把故事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放到开头以增加故事的悬念。请你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帮他设计一个开头。
资料袋: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有一个叫“龙抬头”的节日,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这天。这一天预示着春天要来了,万物复苏,蛰龙要开始出来活动了。俗话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除了理发,这一天还有炒苞米粒、引钱龙(用灶火里的灰在地上画一条龙)等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苏秦刺股
①苏秦自幼家境贫寒,温饱难继,读书自然是很奢侈的事。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帮别人打短工,后来他背井离乡到了齐国拜师求学,跟鬼谷子学习纵横术。
②苏秦自恃学业有成时,便迫不及待地告别师友,游历天下,以谋取功名利禄。一年后,他不仅一无所获,而且花完了所有的盘缠。没办法再撑下去,于是他穿着破草鞋回了家。
③到家时,苏秦骨瘦如柴,肮脏不堪,与乞丐无异。其落魄景象,惨不忍睹。
④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给他吃;母亲、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地里讥笑他:“按我们周人的传统,应该安分于自己的产业,努力从事工商,以赚取十分之二的利润;他现在却好,放弃这种最根本的事业,去卖弄口舌,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活该!”
⑤此情此景令苏秦无地自容,惭愧而伤心。他关起房门来,不愿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
⑥“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学业未成而急于求成啊!”
⑦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振精神,搬出所有的书籍,发愤再读。他想:“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决心埋首读书,却不能凭这些学问来取得尊贵的地位,那么,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⑧于是,他从这些书中拣出一本《阴符经》,用心钻研起来。
⑨他每天研读至深夜,有时不知不觉就伏在书案上睡着了。第二天醒来,他懊悔不已,痛骂自己无用,但又想不出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他读着读着实在倦困难当,不知不觉地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原来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对付自己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扎一下自己的大腿,让自己猛然“痛醒”,保持苦读状态。
⑩家人知道后,心里不忍,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如此自虐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唯如此,才能催我苦读!”
?经过一年的“痛”读,苏秦很有心得,写出《揣》《摩》两篇文章。这时,他充满自信地说:“用这套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服许多国君了!”
?于是,苏秦开始用平生的学识和“锥刺股”的意志,游说六国,终获器重,挂六国相印而声名显赫,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1.【阅读方法】这篇短文大约900字,我主要采用连词成句地读和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快速阅读,阅读时间约____分钟。
2.【理解词语】“悬梁刺股”是由“头悬梁”“锥刺股”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来的一个成语,我还知道一个和它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成语故事:__________。
3.【理解句子】第?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什么?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画上“___”。
4.【把握内容】对第⑤~⑦段中苏秦的反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人的冷漠让苏秦懂得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他心中很气愤。
B.学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于求成,如果急于求成就会适得其反。
C.因为苏秦在家的时间少,缺少与亲人的沟通,才换来家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D.要想有所成就,不忍受世人冷落的目光,唯有发愤学习。
5.【体验生活】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苏秦刺股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管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基本上都是鲍叔牙出的。可是,当赚了钱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就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儿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真是贪生怕死!”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齐襄公即位后,每天只顾吃喝玩乐,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公子小白,让公子纠能顺利当上国君,可惜管仲在暗算公子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公子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比管仲和公子纠早回到齐国,公子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君,也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决定任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齐桓公一听,说:“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让齐国走上了霸主之路。后来管仲回忆起与鲍叔牙相交以来的事,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不行,因为鲍叔牙过于刚正,不能包容坏的一面。如果把政权交给他,既害了你齐桓公,又害了他自己。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管鲍之交”就是说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来这个词被用来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1.【阅读计时】本文约67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_____分钟。
2.【提取信息】“管鲍之交”的“管”指的是_______,“鲍”指的是______。“管鲍之交”本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人常用来比喻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说明本文的人物关系。
4.【策略运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读下面这段话时,你一眼看到了哪些内容?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A.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B.一个词一个词地读。
C.连词成句地读(2)读到第4自然段时,我不理解“内乱”这个词语,在不影响阅读速度的
情况下,下面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赶紧请教同桌。
B.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弄明白。
C.举手向老师提问。
D.暂时不管它,继续往下读,再结合下文的内容来理解。
(3)边读边想,概括下面语句表达的意思,填在横线上。
鲍叔牙的仆人就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探究】鲍叔牙推荐管仲当宰相的原因是(

A.管仲是他的好朋友。
B.管仲更能胜任此职。
C.管仲对母亲很孝顺。
D.齐国内乱时管仲帮助了齐桓公。
6.【反思评价】有人认为,鲍叔牙举荐了管仲,但管仲却没有举荐鲍叔牙,管仲太不顾朋友之情,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拓展运用】历史上体现友谊深厚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舍命之交
B.刎颈之交
C.忘年之交
D.鸡黍之交
范式和张劭


羊角哀和左伯桃(

蔺相如和廉颇


孔融和祢衡


参考答案
一、1.C
2.B
3.D
3.第一句是对孟姜女爹娘的描写,第二句是对老大娘动作、语言的描写。这两句都是侧面描写,以孟姜女爹娘和老大娘的言行衬托孟姜女寻夫的决心之大。
4.示例:我整理了行装,来到爹娘屋里,跪倒在他们面前:“爹、娘,恕女儿不孝,我决心去长城找夫君,请你们不要为我担心。待他日归来,我和喜良再在二老面前尽孝。”纵然爹娘不舍,他们也知道我这回是铁定了心,只好含着泪默默地点了点头。拜别了爹娘,我踏上了寻夫的行程。
二、1.(1)在文中指因天不下雨导致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
(2)在文中指老百姓因缺水而没办法生活。
2.(1)玉帝惩戒人间三年不下雨。
(2)人们知道真相并寻找解救玉龙的办法。
(3)玉龙被救,再降甘霖。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读故事,概括出段落的人物、事件,再连词成句。如找出第②段中“玉帝”“惩戒”“民不聊生”等关键信息,连词成句即可。
3.A
4.示例:人间的皇帝耽误祭天时辰,惹恼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命令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这导致人间民不聊生。我于心不忍,违犯天规为天下黎民百姓降雨,惹恼了玉皇大帝,被他压在大山下。玉皇大帝说只有金豆开花,我才能重上凌霄殿。百姓们知道后,苦苦寻找解救我的办法。在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他们用炒苞米粒的办法让太白金星误以为金豆开花了,太白金星于是将我放了出来。从此以后,二月二炒苞米粒便成了习俗在人间流传了下来。
【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复述的能力。可以参考资料袋中的内容,变换情节顺序进行复述;可以先讲结局,再设置悬念;还可以用提出疑问的方式,激发听者兴趣。
5.示例: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有一个叫“龙抬头”的节日,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这天。这一天,人们有炒苞米粒的习俗,你们知道这个习俗的来历吗?
三、1.5
2.囊萤映雪
3.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扎一下自己的大腿,让自己猛然“痛醒”,保持苦读状态。
4.B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分析把握内容的能力。读第⑥段中苏秦反省的句子,可以知道苏秦通过家里人的反应知道了他们瞧不起他的原因是他没有读好书,太急于求成了。因此符合该意思的选项是B。
5.示例: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退缩时,就需要用“锥刺股”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坚持奋进。
四、1.3
2.管仲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的深厚情谊交情深厚的朋友
3.公子纠管仲齐桓公鲍叔牙(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4.(1)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
C
(2)D
(3)鲍叔牙的仆人对管仲不满。
5.B
6.不同意,因为管仲和鲍叔牙两人的友情深厚,管仲了解鲍叔牙的性格和为人,知道他不适合接替相位,如果推荐他去接替不合适的职位,就等于是害了他。
7.DA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