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作文那些事
满分 60
基准分 45
“片段组合式”作文在中考中的地
位
历年中考佳作中,“片段组
式”作文要占13左右
片段组合式”为何如此受
欢迎呢
上海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
一类卷
(54—60) 二类卷
(48—53) 三类卷
(42—47) 四类卷
(36—41) 五类卷
(35分以下)
内容 切合题意
中心集中明确内容充实
材料较新鲜
情感真挚
体验真切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情感较真挚
体验较真切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情感不够真实
体验不够真切 有些内容符合题意中心不够明确,但能看出一些观点态度内容单薄
情感不够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情感虚假
表达 结构严谨
构思巧妙
语言流畅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大体能看出文体能完篇且分自然段语言不够通顺,有少量语病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书写 文面整洁,书写美观,加2分 错别字 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原题回放
读一篇病文,学生点评问题所在
在路上
①谁在路上
②在怎样的路上
个体
群体
审题
路
实指
虚指
情感路
人生路
文学路
:马路、铁路、校园小径
羊肠小道、泥泞山路等(自然路)
化实为虚 虚实结合
在路上
①谁在路上
②在怎样的路上
③在路上
:还没到尽头,没到目的地。它强调的是一个行进的过程,感悟的心路历程,而非最终的结果。
个体
群体
近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 2020年 有一种甜 2021年?
2019年 这事,真带劲
2018年 真的不容易
2017年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2016年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2015年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2014年 这里也有乐趣
2013年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2012年 心里美滋滋的
2011年 悄悄地提醒
2010年 黑板上的记忆
2009年 在学海中游泳
2008年 我眼中的色彩
2007年 记住这一天
2006年 我们的名字叫____
2005年 充满活力的岁月
2004年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的视线
2003年 我想唱首歌
2002年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2001年 有家真好
2000年 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1999年 生活中的发现
1998年 我的欢乐
1997年 良师
1996年 变了
1995年 母爱
1994年 课后
1993年 我终于____
1992年 忘不了他(她)
1991年 题目自拟 但必须包含“我”、“第一”这两个词,如:我的第一位老师、我第一次看彩电、得第一名的是我、我家第一次旅游等等。
1990年 在____影响下
1989年 我
1988年 我和XX
1987年 从来没有这样____
1986年 这堂课真____
1985年 同桌
1984年 给我带来了欢乐
纵观历年来上海中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基本上以“我”为中心成长经历类的作文。
分别从“我”与四个方面的关系角度,即“家庭”;“亲情”;“学校”(师生)友情;“社会”(社区、地域等);“人情”(世俗风情);“文学或自然”热爱之情,来表达心中所感所思。
但是很多同学在大型考试中,我们看到作文题目,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
为此,作文要在“独特”上下功夫,这样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受,独特可以表现在立意、选材、写作视角、结构、技法运用、语言表达等多方面。
当然最容易和普通作文区分的还是“素材”,即写的内容与众不同,而作文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它就是你的生活体验,就是你的为人处世,就是你的心灵回响。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原题回放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原题回放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原题回放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原题回放
首:明示写哪方面的路
尾:回首来路,我 ;展望前路,我 。
我正坚定地走在路上。
在路上
立意
本题若写成写人记事性的文章,
在首尾点旨时一般可以按这种思路来写:
开头:兜圈子,入题慢
开头空发议论,总是从大而空的角度出发,绕一个大弯子才转入正题。
如:人生是大家熟悉的一个词……
(走在人生的路上)
山,是我国西部的主要地貌特征……
(走在山间的路上)
建议:开头避免名词解释;先在草稿纸上写开头,选定最佳的开头方式,再誊抄到答题卷上。以描写切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结尾:撇开题目
建议:结尾一定要有意识地点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卒章显志、议论抒情、升华中心。
首:清润的月光,搁浅在脚下,伴随着跳动的韵律,我一步一步向前,在这母爱花开不败的路上。
尾:此刻,那条小路一定洒满了月华,而母爱也一直在那条路上从未停下…… 【 】
首:清润的月光,搁浅在脚下,伴随着跳动的韵律,我一步一步向前,在这母爱花开不败的路上。
尾:此刻,那条小路一定洒满了月华,而母爱也一直在那条路上从未停下…… 【 】
首:时间的路上,你与我,渐行渐远。蓦然地回首,才发现,两颗心,正在彼此贴近……
尾:在这条路上,或许不再有你;在这条路上,一直都曾有你…… 【 】
首:清润的月光,搁浅在脚下,伴随着跳动的韵律,我一步一步向前,在这母爱花开不败的路上。
尾:此刻,那条小路一定洒满了月华,而母爱也一直在那条路上从未停下…… 【 】
首:时间的路上,你与我,渐行渐远。蓦然地回首,才发现,两颗心,正在彼此贴近……
尾:在这条路上,或许不再有你;在这条路上,一直都曾有你…… 【 】
首:奔走如水的时光带走了柳岸浣纱的童年嬉戏,呼啸而至的豆蔻年华挥洒着一泻千里的少年情思。阳光照射着我们年轻的侧脸,这是属于我们的季节。青春的我们,在路上。
尾:日光微醺,穿过树叶的罅隙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印迹。光影跳跃,如同我们年轻的追逐的心。青春的我们,整装待发,扬帆起航在路上。 【 】
首:雨霁水乡,路狭道长,江南物色,别样幽谧……我在江南的青石小路上,看朝阳初升,赏别样生机。江南在时代的新路上,饰昨日含蓄,带今日朝阳。
尾:从历史的烟雨中走来,向着时代的新春迈进。我在江南的小路上,凭吊过往,展望今朝。江南,在历史的大路上,迈过昨日的忧戚,带着一份含蓄,在希望的路上前进。 【 】
首:“明月松间照”照一片淡泊宁静寄予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顿庸碌之身躯。人世间,红尘外,唯美的唐诗引我走上流光溢彩的人生路。
尾:梦醒犹觉残阳照,梦里花落知多少。幼时的你,让我求真;少时的你,引我向善;现在的你,领我审美。秋月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流光溢彩的你让我的灵魂得以诗意地栖居,世间乐事,无甚于此。 【】
题目
开头 ——题记
小标题一
第一段叙事
第二段点题
小标题二
第一段叙事
第二段点题
小标题三
第一段叙事
第二段点题
结尾:总结三部分,再次点题
结构
我们在路上,偶尔的叛逆与张扬是青春的符号。……在路上,有我们叛逆的孩子气,不会无聊。
我们在路上,时常的笑声与阳光是青春的代言。……在路上,有我们飞扬的笑容,不会迷茫。
我们在路上,不变的坚守与努力是青春的脉搏。……在路上,有我们不懈的拼搏,不会孤单。
田间路上·依偎
那年,我五岁,你三十岁。……
田间路上,我的依偎你的爱。
回家路上·陪伴
那年,我十二岁,你三十七岁。……
回家路上,你的陪伴你的爱。
成长路上·不舍
那年,我十六岁,你四十一岁。……
成长路上,你的不舍你的爱。
题目
①灰暗的环境
②惨痛的遭遇
③沮丧的心情
④转变的媒介
⑤人生的启迪
⑥自我的改变
注:议论性哲理散文
读文章
结构:
并列式
层进式
有审美意义的形式
文段一: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文段二: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分,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语言
请比较下列句段的优劣
文段一: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文段二: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分,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动作描写)
抽象的概述
化为 具体的描写
文段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李明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杆。
文段二:李明站在助跑线上,双手叉腰,镇静地望着那架在半空中的横杆。突然,他猛吸一口气,右脚往后用力一蹬,然后以密集的小步对准横杆冲过去。只见他越跑越快,忽然,一个轻快有力的起跳,提臀,曲膝,身体像燕子似的腾空而起,一个轻巧的转身,飞过去了。顿时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
文段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李明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杆。
文段二:李明站在助跑线上,双手叉腰,镇静地望着那架在半空中的横杆。突然,他猛吸一口气,右脚往后用力一蹬,然后以密集的小步对准横杆冲过去。只见他越跑越快,忽然,一个轻快有力的起跳,提臀,曲膝,身体像燕子似的腾空而起,一个轻巧的转身,飞过去了。顿时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
放慢过程
合理想象
放大细节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急忙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父亲蹒跚地走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为我买一堆橘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动得哭了。
改文:我们在自习课上签名,会在教室里偷偷看杂书,在教室里传纸条……记得某君为一女子画了幅画。有眉有眼的,嘴角下撇,那颗痣也没有忘记,整个一悍女。该君在作品上旁批:“看完后传给别人。”一人看后,偷笑;又一人看后,又偷笑。教室里处处发生奇怪的声音。我们都很快乐。
原文: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会在自习课上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练习艺术签名,会在教科书下垫着杂志小说偷看,会互相当信差,将纸条从教室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乐此不疲地重复。(面、略)犹记得某君曾为一“奇”女子画了一幅肖像,眉眼颇为神似,只是嘴角夸张地向下撇着,唾沫横飞,脸上的那颗痣也被夸大到了极致,整个一“彪悍女”。该君洋洋得意地在作品上旁批“看完后传给别人”。一人看罢,抿着嘴窃笑传下去;又一人看罢,捂着憋得通红的脸伏在桌上往下传。教室里时时发出“真像啊”的感叹声和因忍笑而发出的奇怪声音。(点、详)我们像偷吃到糖果的孩子,叛逆的滋味渗到心里去。 【】
忽然一阵噪声响起,原来是父亲在打电钻。父亲有力的手紧紧握住颤动不止的电钻,手上的青筋不由得凸起。父亲的牙紧咬着,眉头也皱了起来,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飞溅的石屑变成了一把把尖锐的匕首,划开了父亲那原本已千疮百孔的皮肤。 【】
母亲还在阳台上搓洗衣物,阳光笼罩下,她的侧脸显得有些模糊。一曲一伸间,她的背影竟显出一丝苍老。我鼻头微酸,带着莫名的感动。我走近了些,抑制着想哭的冲动。母亲还在专注于琐碎,嘴角却带着略微的笑意。眉宇间些许的疲倦,在那洋溢的笑容间,亦淡了许多。金色的气息里,那微笑带着丝温馨,感染了我。
【】
传说,我们是这样相遇的:
你静静地坐在诊室门口破败的塑料椅子上,焦急地用手不停地在裤子上摩挲。“沙沙”的声音回荡在医院逼仄的走廊里,像是流动的沙漠,又带着那么点希望的清新气息。你眉头紧蹙,挤成一个滑稽的“川”字形。惨白的灯光蜿蜒过你紧锁的眉心,将你焦急的神色打进一块暗色的阴影。“哇——”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阒静的空气,于是你晕开眉心,嘴角漾起一抹幸福的弧度,像是静谧夜空绽放的一朵灿烂烟花。
【】
记叙文功夫在“叙”外
具体的场景
生动的细节
传神的描写
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勤于积累
作文那些事
审题:质疑
立意:首尾点旨法
结构:并列式 层进式
有审美意义的形式
语言:功夫在叙外
读文章
我的构思:从题目引申出在人生路上要善于欣赏途中美景的立意,再化虚为实,以爬山为载体构建整体。篇末升华议论即可。
叙事中的亮点在于描写,前后两处对比的绘景,两类游人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能含蓄地表现自己心理的变化,也能展示写作功底,提升印象分。此外注意书写、卷面、段落安排即可。 【】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作文备考背囊
准备一个主题:至爱亲情
母爱或父爱,但最好是写爷爷或奶奶这种祖孙情的。父母之爱有严有慈,隔代亲只有慈祥的一面,且有些随着生命的逝去,因对他们误解的无法弥补与再无机会回馈他们给予的爱,从而让文章更具有叩击人们心灵的力度,文章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中考作文题: 06年 “告别 ” 07年 “你还会 吗” 08年 “你在我心里” 09年 “传递” 10年 “家乡的个性”或“我班的个性” 11年 “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绝大部分都能套用母爱或父爱这一主题
中考作文题: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面对规则
也是一堂语文课
课堂
快乐,来自于 (在“成功”、“梦想”、“爱心”、“坚持”)
歌声
“忍不住 ”
阳光路上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以“努力”或“努力”为题
有句话儿在心头
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绝大部分都能套用母爱或父爱这一主题
待续……
作文那些事
1.订正今日校默:每个5遍
2.复习古诗文背默 :
不准写在小卷上,写在家默本上
1.字音(2分):大致30个词,出自第4、5单元书下注释加拼音的词语
2.字形(2分):大致30个词,出自第4、5单元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3.默写(12分):默写卷
4.诗歌鉴赏(4分):第25课前3首
,注意单个字词的解释和诗句内容理解、主旨
5.课内文言文(6分):文常、句译、内容理解
6.课外文言文(7分):实词解释、句译、内容理解、人物分析
7.说明文阅读(10分):内容理解、说明方法等
8.记叙文(13分):概括、手法、段落作用等
9.名著导读(4分):填空、选择(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