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作文备考宝典:30技法+30押题+100例文】
24.旧瓶新酒 故事新编+成长有困惑
一、名师说法
怎样进行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就是以某一部文学名著或某一则历史传说或某一个历史人物故事为底本,编述一个故事,赋予起新的内容和意义。它通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让读者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故事新编要注意两条原则:
一、故事要“旧”
所谓“旧”,就是必须要充分了解原故事的背景、人物及其他相关知识,吃透原著的实质,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连续得上。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就离谱了。凡“故事新编”,必须熟悉“故事”,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越好,编起新故事来越得心应手,新编的故事越合情合理。
二、新编要“新”
所谓“新”,就是赋予老故事以新的生活内容,新的人物性格,新的时代精神,从而表现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首先是主题新。一般故事新编的主题往往是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利用故事新编进行创作时,不仅可熔铸现实的内容,而且还可直接掺进现实的情节,服务于现实社会。其次是情节新。写故事新编时,不能简单地复述原故事,拘泥于历史题材,而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以促成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
【技法点击】
一、细节扩展法
传统名著的成名要素中,有时可能就是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倘若据此进行合理的扩展,便又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甚至是一篇绝妙的佳作。《三国演义》中一个细节: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江苏考生当年就根据这一细节构思而成《赤兔之死》,获得满分。
二、情节续写法
即根据原作人物的性格或原作情节的可能性发展方向,设计出精彩的另样续写。如以“自我”为话题,有考生以“未了情”为题,续写林黛玉的故事,表现生命对于爱情的执著。林黛玉魂归离恨天,又成了那株仙草,神瑛侍者仍然日日以甘露浇灌。此时的两人是对面不相识,黛玉几经努力,想让神瑛侍者记起二人在凡间的一段情缘,但都失败了。仙草终于枯萎了,而神瑛侍者还在念念不忘凡间的妹妹……
三、人物重组法
古今中外文学画廊里的典型人物,或中外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精彩纷呈,搞一个典型人物的杂色拼盘,也是作文创新的好方法。穿越时空的限制,链接各色人物,使文章具有了极广阔的背景,主题也有了深度。有同学在构思《诚信》时,请来了葛朗台、阿Q和马蒂尔德,一个见利忘义贪婪攫取,一个金钱障眼混混沌沌,一个虽债台高筑仍能自力更生,在一场金钱官司中他们各显其性,栩栩如生。
四、立意翻新法
不拘泥于对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盖棺定论,而从另一个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评价,也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然这须顾及新评价的可能性、科学性和社会认同性。如对《项链》中的马蒂尔德,有同学重新设计,写出来的她虽也有虚荣的一面,但更有坚强的性格,她能冷静面对沉重的债务,能勇敢挑战十年的辛苦,终于在挑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并由此开始了她的新的人生旅程。
五、故事演绎法
以原著的人物为线索编写故事。如以合作为话题,有考生以“一个也不能少”为题,写取经路上,八戒老闹着分家伙回,悟空烦了,便让唐僧准许八戒回去,八戒走后,悟空既要探路,又要化斋,还得帮沙僧照看行李,忙得团团转。再加上唐僧严肃、沙僧木讷,悟空觉得很是无趣,不由得想念八戒的贫嘴饶舌。最后只好又叫回八戒,八戒也因老呆在家里憋闷,非常高兴能重新回来。于是师徒四人又继续西行。
【时文引路】
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
魏金树
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刘备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班长曹操同学的手机在宿舍里被盗了。当时只有刘备因病在宿舍里睡觉,大家做完早操回来,曹操的手机便不见了。
一开始刘备也不肯承认,后来刘老师发怒,说你们若全不承认,就统统停课反思。刘老师说到做到,课真的就停了。同学们情绪很大,对刘备也另眼相看了。不到两天,刘备向刘老师承认自己偷了手机。可追究赃物时,刘备却说弄丢了。
刘备刚走,诸葛亮敲门进来。刘老师,我看这事可疑,料定其中必有冤情。
你有什么依据吗?
当然有!诸葛亮摇着一把扇子,不紧不慢地说,发案现场只他一个人,按说最易成为怀疑对象,刘备若行窃岂不是太蠢了吗?何况刘备同学平时仗义疏财,上次给希望工程捐款,他连生活费都捐了。
可是,他已经承认了啊。
不错,但我想他可能另有苦衷。现在高考临近,寸阴足惜,为追查手机,你给大伙停了课,刘备同学定是为了让大伙尽快复课,才被迫选择了牺牲自己的下策。
可是,那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呢?
我也不敢肯定,只是,我怀疑孙权。
孙权?他连作案时间都没有,当时他在操场做操啊。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他请假去了一趟厕所。
啊,我想起来了。刘老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他说拉稀去厕所,而且时间还很长。对,肯定是孙权偷的。
不,不可能是孙权偷的!门一响,周瑜推门进来。
周瑜同学有何高见呢?刘老师问。
孙权家中非常有钱,为人也很豪爽,他不可能去偷别人的东西。倒是刘备,虽不爱财,但可能由于打牌、谈恋爱等原因急需用钱,家中又穷,只有去偷。
不!诸葛亮打断周瑜的话,谁不知道刘备胆小怕事,而曹操同学身强体壮,性情暴戾,咱班上哪个同学不畏他三分。不怕他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副班长孙权。
周瑜望着诸葛亮微微冷笑,你如此向着刘备说话,不会是得了刘备的好处吧。
那,你是得了孙权的好处?诸葛亮还以颜色。
刘老师站起来说,这样吧,周瑜同学去调查刘备,诸葛亮同学去调查孙权。
二人走后,刘老师将曹操叫来,说了刚才的事情。曹操很大度地摆摆手,说,无论是谁偷的,都应以大局为重,我看这事就算了吧。同学之间,别伤了和气。
周瑜和诸葛亮受命后,分别对刘备和孙权展开调查,虽无进展,却搞得刘、孙二人声名狼藉。后来学校推选一名重点大学保送生,刘老师理所当然地提名曹操。曹操一再推辞,并力荐与他同样成绩优秀的孙权和刘备。此举再次获得同学们的由衷赞叹,惟曹操的朋友杨修在一边冷笑。
毕业了,大家收拾东西各奔前程时,性情不羁的杨修忽然站了出来,大声说,你们想知道到底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吗?
嗯,是谁呢?人群一阵骚动。
杨修掏出自己的手机,只摁了一遍曹操手机的号码,就听曹操身上“嘀嘀嘀”地响了起来—大家都怔住了。
随后有人问杨修,你怎么知道曹操自己藏了手机呢?
杨修哈哈大笑,说,诸葛亮,是刘备的朋友;周瑜,是孙权的朋友;我,是曹操的朋友啊!言罢,扬长而去。
(选自《文苑》)
○点评:
曹操用手机,曹操、孙权、刘备等人物师从刘老师,共同演绎一段手机风波,几近荒唐。可是,一人呼失窃而众人曰有贼,甚至屈打成招,铸成冤案,这样的事情在现实里屡见不鲜,手机风波正是这种现实的反映。借古人说事,让他们穿上现代人的服装,演绎现代人的生活,这是作者的高明。试想,如果将人物换成我们身边的张三李四,用一本正经的腔调说话行文,恐怕未必能引发读者如此强烈的阅读兴趣,也未必能有现在这样的艺术效果。
【佳作研习】
○佳作一
桃花源后记 却说桃花源出名以后,外人不断涌入,桃花源长老决定开发桃花源。① 他们拨专款,修建高速公路,开通钻山隧道,直达桃花源,方便人们出行;建造一个五星级的多功能的豪华大酒店,满足人们吃喝玩乐的要求;拓宽桃花源山间小溪,引进山中清澈纯净山泉水,构建水上花园;重金聘请名导张艺谋拍了一部电影,叫《世间绝境桃花源》;让陶渊明写一篇新作《桃花源新记》;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增加桃花源的知名度,提升桃花源的整体形象。② 精明的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绝佳的发财机会。不久,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桃花源的猪、羊都送进了宠物商店,尊称为“陶源宠物”;桃花源的桃子被尊称为“仙桃”,成了人们争相抢购、馈赠家人的必备;桃花源中的桃花被送到了酒厂,加工成“桃源仙酒”。 ③ 慢慢地,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充分享受到开发带来的好处。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乡间别墅,用上了各种高档的家用电器,坐上了豪华气派的小轿车,穿上了新潮时髦的品牌时装。 渐渐地,这里的酒店越来越高,小汽车越来越多。昔日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繁华的都市。 后来,这里的天空不再蓝了,这里的青山不再绿了,这里的小溪不再清澈了。空气越来越污浊了,垃圾越来越多了。 桃花源的游人渐渐地少了,终于,桃花源像被狗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了。④ 看到此景,桃花源人幡然醒悟,纷纷指责长老。可长老因为推出了这一旅游名胜,提高了本地形象,取得了骄人的政绩,早已高升了。⑤ 望着遍地的垃圾,闻着污浊的空气,吃着污水浇灌的庄稼,桃花源人陷入了深思:昔日的世外桃源,今日的垃圾满山,谁之过呢?⑥ ①总领全文,简明扼要。。 ②高速公路完全是当代生活中的内容,张艺谋更是当代人。 ③想象大胆,现代生活的影子。 ④比喻恰当。 ⑤长者高升,极具讽刺意味。 ⑥以设问作结,发人深省。
名师点评:
桃花源出名以后,桃花源人决定乘机开发,经济上去了,村民们富起来了,但是环境破坏了,渐渐这里的天空不再蓝,青山不再绿,小溪不再清澈了,最终桃花源以成了无人问津的地方。文章借故事新编,反映当代人只顾发展经济,任意破坏环境的现实,很有现实意义。文章想象大胆,按照现代的思维去写古代人物,甚至有现代人物直接插入到故事之中,增强了趣味性。
○佳作二
捕蛇者新说 话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已传世三年,永州知府读罢文章,感叹道:“这样的生财之道,如果能落入我辈之手,那该多好!”① 师爷听罢,哈哈大笑:“这有何难,以政府名义建个捕蛇场不就得了?”② 知府心领神会,立即在永州建立捕蛇场。一下子断了捕蛇人的生存之路,永州人纷纷指责,说这是国进民退,百姓无以为生。知府闻知,便四处宣传说:我接到皇上圣喻,要为捕蛇人生命负责,若有闪失,会丢乌纱帽的。老百姓听罢,表示理解,也渐渐平息了怨气。③ 第二年,天赐干旱,草木凄然,百虫慌乱。永州异蛇为乱象之首,每日伤害近百捕蛇人。知府闻知慌了手脚,大惊道:“上天降罪,为之奈何?”④ 师爷笑着回答他:“把丧事办成喜事,如何?” 知府说:“就怕民意难违啊,你看怎么办?” 师爷笑道:“再借用一次皇上,如何?”⑤ 知府低头沉思,少顷,抬头相对笑之。 第二天,永州知府上奏天子,折奏云:“永州蛇乱,乱之久矣,今日更甚,已伤千人余,亡百余人。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已遣精壮勇武之士为民除害。虽如此,仍忧吾辈心力不足,遂上书圣上,吾意欲造捕蛇场数间,配备器具,招捕蛇人数百,消除蛇患,造福一方。如此民乃感吾皇恩德,吏乃略吾皇圣明!”⑥ 皇上深感知府的忠诚,便下发诏书,拨付钱财器具,令永州建捕蛇场。消息会传到永州府,知府眉开眼笑。 一日,知府和师爷坐在大堂上闲聊,师爷问知府:“还为蛇祸而忧乎?” 知府笑曰:“丧事终为喜事,无忧矣!”⑦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我说:“刁官毒于蛇也!”⑧ ①知府贪心。 ②师爷出坏主意。 ③知府阴险,百姓善良。 ④情况突变,百姓遭殃。 ⑤对话简单而精妙,十分传神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⑥用浅显的文言文写奏章,恰到好处。 ⑦这段对话继续暴露知府阴险的嘴脸。 ⑧仿《捕蛇者说》结尾,但有新意。
名师点评:
柳宗元的问世后,知府欲得捕蛇之利,建捕蛇场,获取专利,结果天旱,发生蛇灾,百姓遭殃。知府在师爷的指点下,向皇上报功求助,再得钱财器具,将丧事变成喜事。文章借故事新编,讽刺贪官的刁猾,体现了小作者关注生活的人文情怀。文章结尾颇为巧妙,由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引出“刁官毒于蛇也!”的感叹,颇有创意。
二、猜题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又。
学校广播站有一个“心灵驿站“栏目,经会收到同学们诉说内心因感的来信。例如:一我和父母产生了矛盾,该怎么办 ”“学习这么紧张,我该怎么处理兴趣爱好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老师要我们制订好生涯规划,可我真的不知道我将来适合做什么。”栏目组觉得应该倡导大家都来思考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感受或体会,所以,决定在全校范国内举办一次以“成长有困惑,爱思才会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征文要求:①写出自己的困惑,同时也要写出自己的思考,力争给人以启迪。②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③题目自拟,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请你写一篇文章参加这次征文活动,注意在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
【解题指导】
本题聚焦成长话题,关注心理健康,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情境,完成写作任务。由于成长中的困感人人都会遇到,个个都有深刻的体会,所以这作文题非常切合考生实际,利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
题目首先借助“心灵驿站”栏目列举了学生遇到的困惑和烦恼,既有如何和父母相处,也有如何处理处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还有怎样规划人....这无疑为考生打开了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命题者明确给出了写作任务,那就是以“成长有困惑,爱思才会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参加栏目组组织的征文活动。
那么,考生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呢
首先,要准确把握本次写作要求。这方面,题目中已有所提及。一是本次作文内容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困惑”和“思考”,既要写自己的困惑,也要写自己的思考,缺一不可:二是文中的素材既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选自身边的人,但需要注意的见,困感一定要是自己心中产生的,而不是别人的;三见文体有限定,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其他文体不能写。另外,要根据文章主题或内容重新拟定题目,最好不要直接用“成长有困感,爱思才会明"作为文题。然后就是字数上的限制,并且不能有套作、仿作的痕迹等。其次,要围绕“困感 ”选定写作方向。成长中的困感非常多,而且由于成长背景不同,每个人碰到的困惑会各不相同,因此,构思的第一任务就是确定写哪种困惑。所谓“困惑”,就是指内心感到疑惑,不知该怎么办,凡是能让自己产生这种心理的人和事都可人文。既可以针对自身,比如为何总是嫉妒别人,为何内心越来越渴望与优秀的异性交往;也可以针对别人,比如身边有些同学为何越来越自私,自己的同桌为何变得爱慕虚荣;还可针对社会,比如有些人为何会那么冷漠,为什么自己的诚实会遭到别人耻笑……考生可从众多困惑中把自己最深受折磨、最想知道答案、思考最深人的找出来,确定写作对象。
再次,要在“爱思”上深入挖掘。诉说困惑只是本次写作的一个前奏,或者说是一个引子,作文的重头戏应该在思考上。这里的思考,既包括对困惑产生原因的分析,更包括如何消除这种困惑心理让自己健康成长。可以说, 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 作者的见识,也决定了文章的高度。另外,在进行思考时,千万不要忘了“明”这个字,它意味着你要明白一定的道理,消除困惑,所以,作文的立意一定要是正面的,是积极向上的。最后,要认真设计文章结构。如果写记叙文,可先通过具体故事表达内心的困惑,然后再把自己是如何化解这困惑的过程交代清楚,情节力求曲折,描写力求生动;如果写议论文,可先通过话题引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主旨。
要提醒大家的是,别忘了给自己的作文拟一个鲜目的标题。
【佳作展示】
为什么勤奋了却不能成功
关于“勤奋”与“成功”,从小到大,我读到过许多这方面的至理名官.比如“天才出于勤奋”“勤奋就是成功之母”“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苦心人”。是啊,一个人不挥洒勤奋的汗水,怎么可能会收获成功的硕果
、于是我在学习上狠下苦功,百般努力,可我的成绩直平平,从来没有进入过年级前列。对此,我感到特别困惑:为什么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 为什么勒奋了却不能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读过的书增多,我逐渐明白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功,没有勒奋是绝对不行的,但勤奋了,努力了,坚持了,却不一定能成功。也就是说,勤奋与成功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为什么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方面,每个人的天赋、习惯等是有差异的,相同的努力,不可能换来相同的结果,所谓成功是有差异的。另一方面,一个人要想在学习、工作取得成功,除了要勤奋,还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事倍功半。你只顾埋头苦学、苦干,却从不问方法对不对、效率高不高,结果可想而知。而更为重要的是,成功总是与选择的方向相对应的,如果从一开始就把方向选择错了,怎么可能获得成功 比如一个人“五音不全”,却想学演唱;一个人身材矮小,硬想打篮球。能成功吗 恐怕很难。
既然如此,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要勤奋,不用努力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还是那句老话,没有勤奋,哪有成功!只不过,我们在勤奋努力的时候,应时时检查-下自己的方向有没有选错,方法是不是得当,成功的定位是否准确。如此一来,成功早晚会来临,至少说,你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同学们,同样被“勤奋了却不能成功”所困惑的你们,读了我的文章是不是心中豁然开朗了呢
【满分理由】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考场作文。作者先通过题目亮出自己的成长困感,让读者“先睹为快”。开篇,作者引用名人名言,论述“勤奋”与“成功”的关系。然后笔锋一转,写自己勤奋却无法成功,困感由此产生。接着,写自己悟出了“勤奋≠成功”这一道理,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深入一层,指出勤奋、努力并不能丢掉,升华文章主旨。最后,反问作结,呼应文首,余味不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1.创新构思 不同凡响+种植一片绿色
2. 四招写人 特色鲜明+忽如一夜春风来
3.心向目标 多处点题+往事如雨
4.过渡自然 结构精巧 +距离的眼睛
5.安排点题 突出主题+心能辨是非
6.精心选材 不落俗套+成长故事
7.巧拟标题 美目生辉+狐狸吃不到葡萄新版
8.题记小标题 俯仰生辉+心儿打开的声音
9.浪漫想象 合情合理+拥挤的幸福
10.泪点触发 真情动人+走着走着花开了
11.叙事完整 具体有序+丢
12.精选典型 写出神韵+有一种声音
13.独特曲折 动人心弦+开在心灵深处的花朵
14.多种描写 凸显个性+青石板上的脚步
15.情节鲜活 性格鲜明+把人性凝成诗
16.写人状物 形象丰满+播种
17.描形绘神 力避空泛+那一缕芬芳
18.描写景物 抓住特征+唱支歌儿给党听
19.绘眼前景 写心中情+螃蟹的责备
20.描形绘神 悦目赏心+滋味是一种感觉
21.写出神韵 拒绝平淡+点燃完美之灯
22.精选细节 用心为文+我的世界也精彩
23.书信体例 对话大师+我看丁真
24.旧瓶新酒 故事新编+成长有困惑
25.想象展翅 创意取胜+黄昏是如此美丽
26.寓言材料 热点挂靠+时间你慢或快一点
27.成语改写 加工渲染 +我在2035年
28.简单议论文 简易四法+“嫦娥五号”带货归来
29.读后感诀 引析联结+歌唱
30.情理兼修 情通理达+晒出我的梦想
24.旧瓶新酒 故事新编
+成长有困惑
【2022中考作文备考宝典:30技法+30押题+100例文】
24.旧瓶新酒 故事新编+成长有困惑
一、名师说法
怎样进行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就是以某一部文学名著或某一则历史传说或某一个历史人物故事为底本,编述一个故事,赋予起新的内容和意义。它通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让读者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故事新编要注意两条原则:
一、故事要“旧”
所谓“旧”,就是必须要充分了解原故事的背景、人物及其他相关知识,吃透原著的实质,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连续得上。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就离谱了。凡“故事新编”,必须熟悉“故事”,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越好,编起新故事来越得心应手,新编的故事越合情合理。
二、新编要“新”
所谓“新”,就是赋予老故事以新的生活内容,新的人物性格,新的时代精神,从而表现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首先是主题新。一般故事新编的主题往往是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利用故事新编进行创作时,不仅可熔铸现实的内容,而且还可直接掺进现实的情节,服务于现实社会。其次是情节新。写故事新编时,不能简单地复述原故事,拘泥于历史题材,而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以促成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
【技法点击】
一、细节扩展法
传统名著的成名要素中,有时可能就是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倘若据此进行合理的扩展,便又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甚至是一篇绝妙的佳作。《三国演义》中一个细节: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江苏考生当年就根据这一细节构思而成《赤兔之死》,获得满分。
二、情节续写法
即根据原作人物的性格或原作情节的可能性发展方向,设计出精彩的另样续写。如以“自我”为话题,有考生以“未了情”为题,续写林黛玉的故事,表现生命对于爱情的执著。林黛玉魂归离恨天,又成了那株仙草,神瑛侍者仍然日日以甘露浇灌。此时的两人是对面不相识,黛玉几经努力,想让神瑛侍者记起二人在凡间的一段情缘,但都失败了。仙草终于枯萎了,而神瑛侍者还在念念不忘凡间的妹妹……
三、人物重组法
古今中外文学画廊里的典型人物,或中外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精彩纷呈,搞一个典型人物的杂色拼盘,也是作文创新的好方法。穿越时空的限制,链接各色人物,使文章具有了极广阔的背景,主题也有了深度。有同学在构思《诚信》时,请来了葛朗台、阿Q和马蒂尔德,一个见利忘义贪婪攫取,一个金钱障眼混混沌沌,一个虽债台高筑仍能自力更生,在一场金钱官司中他们各显其性,栩栩如生。
四、立意翻新法
不拘泥于对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盖棺定论,而从另一个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评价,也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然这须顾及新评价的可能性、科学性和社会认同性。如对《项链》中的马蒂尔德,有同学重新设计,写出来的她虽也有虚荣的一面,但更有坚强的性格,她能冷静面对沉重的债务,能勇敢挑战十年的辛苦,终于在挑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并由此开始了她的新的人生旅程。
五、故事演绎法
以原著的人物为线索编写故事。如以合作为话题,有考生以“一个也不能少”为题,写取经路上,八戒老闹着分家伙回,悟空烦了,便让唐僧准许八戒回去,八戒走后,悟空既要探路,又要化斋,还得帮沙僧照看行李,忙得团团转。再加上唐僧严肃、沙僧木讷,悟空觉得很是无趣,不由得想念八戒的贫嘴饶舌。最后只好又叫回八戒,八戒也因老呆在家里憋闷,非常高兴能重新回来。于是师徒四人又继续西行。
【时文引路】
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
魏金树
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刘备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
几天前的一个早晨,班长曹操同学的手机在宿舍里被盗了。当时只有刘备因病在宿舍里睡觉,大家做完早操回来,曹操的手机便不见了。
一开始刘备也不肯承认,后来刘老师发怒,说你们若全不承认,就统统停课反思。刘老师说到做到,课真的就停了。同学们情绪很大,对刘备也另眼相看了。不到两天,刘备向刘老师承认自己偷了手机。可追究赃物时,刘备却说弄丢了。
刘备刚走,诸葛亮敲门进来。刘老师,我看这事可疑,料定其中必有冤情。
你有什么依据吗?
当然有!诸葛亮摇着一把扇子,不紧不慢地说,发案现场只他一个人,按说最易成为怀疑对象,刘备若行窃岂不是太蠢了吗?何况刘备同学平时仗义疏财,上次给希望工程捐款,他连生活费都捐了。
可是,他已经承认了啊。
不错,但我想他可能另有苦衷。现在高考临近,寸阴足惜,为追查手机,你给大伙停了课,刘备同学定是为了让大伙尽快复课,才被迫选择了牺牲自己的下策。
可是,那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呢?
我也不敢肯定,只是,我怀疑孙权。
孙权?他连作案时间都没有,当时他在操场做操啊。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他请假去了一趟厕所。
啊,我想起来了。刘老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他说拉稀去厕所,而且时间还很长。对,肯定是孙权偷的。
不,不可能是孙权偷的!门一响,周瑜推门进来。
周瑜同学有何高见呢?刘老师问。
孙权家中非常有钱,为人也很豪爽,他不可能去偷别人的东西。倒是刘备,虽不爱财,但可能由于打牌、谈恋爱等原因急需用钱,家中又穷,只有去偷。
不!诸葛亮打断周瑜的话,谁不知道刘备胆小怕事,而曹操同学身强体壮,性情暴戾,咱班上哪个同学不畏他三分。不怕他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副班长孙权。
周瑜望着诸葛亮微微冷笑,你如此向着刘备说话,不会是得了刘备的好处吧。
那,你是得了孙权的好处?诸葛亮还以颜色。
刘老师站起来说,这样吧,周瑜同学去调查刘备,诸葛亮同学去调查孙权。
二人走后,刘老师将曹操叫来,说了刚才的事情。曹操很大度地摆摆手,说,无论是谁偷的,都应以大局为重,我看这事就算了吧。同学之间,别伤了和气。
周瑜和诸葛亮受命后,分别对刘备和孙权展开调查,虽无进展,却搞得刘、孙二人声名狼藉。后来学校推选一名重点大学保送生,刘老师理所当然地提名曹操。曹操一再推辞,并力荐与他同样成绩优秀的孙权和刘备。此举再次获得同学们的由衷赞叹,惟曹操的朋友杨修在一边冷笑。
毕业了,大家收拾东西各奔前程时,性情不羁的杨修忽然站了出来,大声说,你们想知道到底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吗?
嗯,是谁呢?人群一阵骚动。
杨修掏出自己的手机,只摁了一遍曹操手机的号码,就听曹操身上“嘀嘀嘀”地响了起来—大家都怔住了。
随后有人问杨修,你怎么知道曹操自己藏了手机呢?
杨修哈哈大笑,说,诸葛亮,是刘备的朋友;周瑜,是孙权的朋友;我,是曹操的朋友啊!言罢,扬长而去。
(选自《文苑》)
○点评:
曹操用手机,曹操、孙权、刘备等人物师从刘老师,共同演绎一段手机风波,几近荒唐。可是,一人呼失窃而众人曰有贼,甚至屈打成招,铸成冤案,这样的事情在现实里屡见不鲜,手机风波正是这种现实的反映。借古人说事,让他们穿上现代人的服装,演绎现代人的生活,这是作者的高明。试想,如果将人物换成我们身边的张三李四,用一本正经的腔调说话行文,恐怕未必能引发读者如此强烈的阅读兴趣,也未必能有现在这样的艺术效果。
【佳作研习】
○佳作一
桃花源后记
却说桃花源出名以后,外人不断涌入,桃花源长老决定开发桃花源。①
他们拨专款,修建高速公路,开通钻山隧道,直达桃花源,方便人们出行;建造一个五星级的多功能的豪华大酒店,满足人们吃喝玩乐的要求;拓宽桃花源山间小溪,引进山中清澈纯净山泉水,构建水上花园;重金聘请名导张艺谋拍了一部电影,叫《世间绝境桃花源》;让陶渊明写一篇新作《桃花源新记》;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增加桃花源的知名度,提升桃花源的整体形象。②
①总领全文,简明扼要。。
②高速公路完全是当代生活中的内容,张艺谋更是当代人。
精明的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绝佳的发财机会。不久,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桃花源的猪、羊都送进了宠物商店,尊称为“陶源宠物”;桃花源的桃子被尊称为“仙桃”,成了人们争相抢购、馈赠家人的必备;桃花源中的桃花被送到了酒厂,加工成“桃源仙酒”。 ③
慢慢地,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充分享受到开发带来的好处。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乡间别墅,用上了各种高档的家用电器,坐上了豪华气派的小轿车,穿上了新潮时髦的品牌时装。
渐渐地,这里的酒店越来越高,小汽车越来越多。昔日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繁华的都市。
③想象大胆,现代生活的影子。
后来,这里的天空不再蓝了,这里的青山不再绿了,这里的小溪不再清澈了。空气越来越污浊了,垃圾越来越多了。
桃花源的游人渐渐地少了,终于,桃花源像被狗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了。④
看到此景,桃花源人幡然醒悟,纷纷指责长老。可长老因为推出了这一旅游名胜,提高了本地形象,取得了骄人的政绩,早已高升了。⑤
望着遍地的垃圾,闻着污浊的空气,吃着污水浇灌的庄稼,桃花源人陷入了深思:昔日的世外桃源,今日的垃圾满山,谁之过呢?⑥
④比喻恰当。
⑤长者高升,极具讽刺意味。
⑥以设问作结,发人深省。
名师点评:
桃花源出名以后,桃花源人决定乘机开发,经济上去了,村民们富起来了,但是环境破坏了,渐渐这里的天空不再蓝,青山不再绿,小溪不再清澈了,最终桃花源以成了无人问津的地方。文章借故事新编,反映当代人只顾发展经济,任意破坏环境的现实,很有现实意义。文章想象大胆,按照现代的思维去写古代人物,甚至有现代人物直接插入到故事之中,增强了趣味性。
○佳作二
捕蛇者新说
话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已传世三年,永州知府读罢文章,感叹道:“这样的生财之道,如果能落入我辈之手,那该多好!”①
师爷听罢,哈哈大笑:“这有何难,以政府名义建个捕蛇场不就得了?”②
知府心领神会,立即在永州建立捕蛇场。一下子断了捕蛇人的生存之路,永州人纷纷指责,说这是国进民退,百姓无以为生。知府闻知,便四处宣传说:我接到皇上圣喻,要为捕蛇人生命负责,若有闪失,会丢乌纱帽的。老百姓听罢,表示理解,也渐渐平息了怨气。③
第二年,天赐干旱,草木凄然,百虫慌乱。永州异蛇为乱象之首,每日伤害近百捕蛇人。知府闻知慌了手脚,大惊道:“上天降罪,为之奈何?”④
师爷笑着回答他:“把丧事办成喜事,如何?”
知府说:“就怕民意难违啊,你看怎么办?”
师爷笑道:“再借用一次皇上,如何?”⑤
知府低头沉思,少顷,抬头相对笑之。
第二天,永州知府上奏天子,折奏云:“永州蛇乱,乱之久矣,今日更甚,已伤千人余,亡百余人。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已遣精壮勇武之士为民除害。虽如此,仍忧吾辈心力不足,遂上书圣上,吾意欲造捕蛇场数间,配备器具,招捕蛇人数百,消除蛇患,造福一方。如此民乃感吾皇恩德,吏乃略吾皇圣明!”⑥
④情况突变,百姓遭殃。
⑤对话简单而精妙,十分传神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⑥用浅显的文言文写奏章,恰到好处。
皇上深感知府的忠诚,便下发诏书,拨付钱财器具,令永州建捕蛇场。消息会传到永州府,知府眉开眼笑。
一日,知府和师爷坐在大堂上闲聊,师爷问知府:“还为蛇祸而忧乎?”
知府笑曰:“丧事终为喜事,无忧矣!”⑦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我说:“刁官毒于蛇也!”⑧
⑦这段对话继续暴露知府阴险的嘴脸。
⑧仿《捕蛇者说》结尾,但有新意。
名师点评:
柳宗元的问世后,知府欲得捕蛇之利,建捕蛇场,获取专利,结果天旱,发生蛇灾,百姓遭殃。知府在师爷的指点下,向皇上报功求助,再得钱财器具,将丧事变成喜事。文章借故事新编,讽刺贪官的刁猾,体现了小作者关注生活的人文情怀。文章结尾颇为巧妙,由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引出“刁官毒于蛇也!”的感叹,颇有创意。
二、猜题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又。
学校广播站有一个“心灵驿站“栏目,经会收到同学们诉说内心因感的来信。例如:一我和父母产生了矛盾,该怎么办 ”“学习这么紧张,我该怎么处理兴趣爱好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老师要我们制订好生涯规划,可我真的不知道我将来适合做什么。”栏目组觉得应该倡导大家都来思考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感受或体会,所以,决定在全校范国内举办一次以“成长有困惑,爱思才会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征文要求:①写出自己的困惑,同时也要写出自己的思考,力争给人以启迪。②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③题目自拟,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请你写一篇文章参加这次征文活动,注意在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
【解题指导】
本题聚焦成长话题,关注心理健康,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情境,完成写作任务。由于成长中的困感人人都会遇到,个个都有深刻的体会,所以这作文题非常切合考生实际,利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
题目首先借助“心灵驿站”栏目列举了学生遇到的困惑和烦恼,既有如何和父母相处,也有如何处理处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还有怎样规划人....这无疑为考生打开了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命题者明确给出了写作任务,那就是以“成长有困惑,爱思才会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参加栏目组组织的征文活动。
那么,考生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呢
首先,要准确把握本次写作要求。这方面,题目中已有所提及。一是本次作文内容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困惑”和“思考”,既要写自己的困惑,也要写自己的思考,缺一不可:二是文中的素材既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选自身边的人,但需要注意的见,困感一定要是自己心中产生的,而不是别人的;三见文体有限定,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其他文体不能写。另外,要根据文章主题或内容重新拟定题目,最好不要直接用“成长有困感,爱思才会明"作为文题。然后就是字数上的限制,并且不能有套作、仿作的痕迹等。
其次,要围绕“困感 ”选定写作方向。成长中的困感非常多,而且由于成长背景不同,每个人碰到的困惑会各不相同,因此,构思的第一任务就是确定写哪种困惑。所谓“困惑”,就是指内心感到疑惑,不知该怎么办,凡是能让自己产生这种心理的人和事都可人文。既可以针对自身,比如为何总是嫉妒别人,为何内心越来越渴望与优秀的异性交往;也可以针对别人,比如身边有些同学为何越来越自私,自己的同桌为何变得爱慕虚荣;还可针对社会,比如有些人为何会那么冷漠,为什么自己的诚实会遭到别人耻笑……考生可从众多困惑中把自己最深受折磨、最想知道答案、思考最深人的找出来,确定写作对象。
再次,要在“爱思”上深入挖掘。诉说困惑只是本次写作的一个前奏,或者说是一个引子,作文的重头戏应该在思考上。这里的思考,既包括对困惑产生原因的分析,更包括如何消除这种困惑心理让自己健康成长。可以说, 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 作者的见识,也决定了文章的高度。另外,在进行思考时,千万不要忘了“明”这个字,它意味着你要明白一定的道理,消除困惑,所以,作文的立意一定要是正面的,是积极向上的。最后,要认真设计文章结构。如果写记叙文,可先通过具体故事表达内心的困惑,然后再把自己是如何化解这困惑的过程交代清楚,情节力求曲折,描写力求生动;如果写议论文,可先通过话题引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主旨。
要提醒大家的是,别忘了给自己的作文拟一个鲜目的标题。
【佳作展示】
为什么勤奋了却不能成功
关于“勤奋”与“成功”,从小到大,我读到过许多这方面的至理名官.比如“天才出于勤奋”“勤奋就是成功之母”“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苦心人”。是啊,一个人不挥洒勤奋的汗水,怎么可能会收获成功的硕果
、于是我在学习上狠下苦功,百般努力,可我的成绩直平平,从来没有进入过年级前列。对此,我感到特别困惑:为什么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 为什么勒奋了却不能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读过的书增多,我逐渐明白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功,没有勒奋是绝对不行的,但勤奋了,努力了,坚持了,却不一定能成功。也就是说,勤奋与成功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为什么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方面,每个人的天赋、习惯等是有差异的,相同的努力,不可能换来相同的结果,所谓成功是有差异的。另一方面,一个人要想在学习、工作取得成功,除了要勤奋,还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事倍功半。你只顾埋头苦学、苦干,却从不问方法对不对、效率高不高,结果可想而知。而更为重要的是,成功总是与选择的方向相对应的,如果从一开始就把方向选择错了,怎么可能获得成功 比如一个人“五音不全”,却想学演唱;一个人身材矮小,硬想打篮球。能成功吗 恐怕很难。
既然如此,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要勤奋,不用努力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还是那句老话,没有勤奋,哪有成功!只不过,我们在勤奋努力的时候,应时时检查-下自己的方向有没有选错,方法是不是得当,成功的定位是否准确。如此一来,成功早晚会来临,至少说,你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同学们,同样被“勤奋了却不能成功”所困惑的你们,读了我的文章是不是心中豁然开朗了呢
【满分理由】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考场作文。作者先通过题目亮出自己的成长困感,让读者“先睹为快”。开篇,作者引用名人名言,论述“勤奋”与“成功”的关系。然后笔锋一转,写自己勤奋却无法成功,困感由此产生。接着,写自己悟出了“勤奋≠成功”这一道理,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深入一层,指出勤奋、努力并不能丢掉,升华文章主旨。最后,反问作结,呼应文首,余味不绝。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