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教学课件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我国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
第三单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目录
前言
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
拨乱反正
前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改革开放是如何起航的?又取得了怎样的伟大成就?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
B
知识点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两个凡是”的方针
C.资产阶级自由化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会首先否定了( )。
B
知识点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了( )。
D
知识点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
弄清是非”。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
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
观点。
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
相关史事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揭开了“文化大革命”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它使人们认识到( )。
B
知识点
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B
知识点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
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
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新中国历史上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 )。
B
知识点
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后
D.林彪集团被粉碎后
纪录片《平反冤假错案》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集团为篡党夺权,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残酷迫害,制造大批冤假错案,以及我党如何平反冤假错案的过程。我国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是在( )。
B
知识点
材料研读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答:因为会议全面纠正了“左”倾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会议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必将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所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
拨乱反正
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拨乱反正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
C
知识点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看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A.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
D
知识点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C.《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
A
知识点
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解脱。他们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与此同时,党和政府还认真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史事
课后活动
1.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或意义。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思想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政治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组织上——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符合中国国情。只有坚定这样的认识,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这段材料出自《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结合历史知识,谈谈材料中这一认识的重要历史意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被迫“停课闹革命”,高考招生工作也停顿下来,很多青年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知识拓展
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教学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