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篇章
解放思想奠基础
问题探究
真理标准大讨论
1.“文革”刚刚结束,人们有怎样的要求?
2.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3.你如何评价当时的政策?
4.邓小平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讲话,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指出必须完整地 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要用完整的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光明日报》刊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自主学习
背景:
①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
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
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
下的不满。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
背景、目的、内容、意义
自主学习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使人们完整、准确地理
解毛泽东思想。
内容: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肯定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使
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
背景、目的、内容、意义
邓小平最早明确表示支持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他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人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1977.4邓小平写给党中央的信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经济问题和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还讨论了农业、经济工作、党和国家的民主建设等问题。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这篇讲话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一致同意从1979年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
第二篇章
伟大转折定乾坤
自主学习
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内容:
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
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
导集体
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何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实现了重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
政治
组织
自主学习
想一想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左”倾思想路线
“以阶级斗争为纲”
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个人崇拜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
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2)改革开放,是在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会
议为起点开辟的。
4)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
这次会议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合作探究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彻底纠正了“文革”“左”的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转折
解决了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共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邓小平虽然既不是国家主席也非中共中央总书记,却在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你认为邓小平在这次历史的转折中起了什么作用?
邓小平发挥了关键推动作用,他的决策改变了中国前进的航向。
合作探究
1978年,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选为“年度人物”。
第三篇章
民主法制促保障
1、拨乱反正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
为刘少奇案平反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相关链接
2.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全面开展,你发现中国共产党有什么优良的传统?(举例说明)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克服自身缺点、纠正自身错误中发展、前进……
3.拨乱反正完成的标志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合作探究
回顾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程,完成探究:
(1)在1954年之前,作为临时宪法的文件是什么?它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第一部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它是什么性质的宪法?
(3)在 文化大革命中什么事件反映出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5)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共同纲领》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性质
刘少奇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保障 公民的民主权利,提高公民遵纪守法的意识。
第四篇章
众志成城奔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两个凡是”
引
发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
基础
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心转移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我的收获
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2、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
6、思想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目的是( ):
A.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C.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奠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其基本特征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实行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畅所欲言: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请根据身边发生的衣食住行的深刻变化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