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练习题(一)
基础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l-35.5 Ca-40
1.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 B.O2 C.Na2SO4 D.H2CO3
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 D.金刚石
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2个氢原子:H2 B.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锌元素:ZN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5. 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中相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 溶解粗盐 B. 过滤食盐水 C. 蒸发食盐水 D. 冷却
6.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化学变化
C.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7.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
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少量泥土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比水强 D.浓硫酸与水混合会吸收大量热
9.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大
C.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D.将60℃时210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KNO3晶体78.4g
10.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 D.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
11.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 烧杯内水 烧杯内剩余水
246.0mL 100.0mL 51.5mL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 B.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
C.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 D.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属于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不同的
C.CO还原Fe2O3实验停止加热后,立即取出固体检验
D.钢铁制品锈蚀、CO2制汽水的过程都没有包含化学变化
13.(2021 徐州)学习化学要科学使用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镁(MgCl2)中含有1个Cl元素 B.微粒H、H+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
C.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N D.铝表面致密氧化膜的化学式是3O2Al
14.唐宋时期人们已能从柿子中提取具有利尿功效的甘露醇,其化学式为C6H14O6。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甘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甘露醇与碳酸所含元素种类不同
C.甘露醇中C、O元素质量比为1:1 D.甘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5.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物质含量: B:溶于水后温度
C.利用金属的年代:D.氮元素化合价:
16.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H——2个氢元素 B.O2——2个氧原子
C.2CO——2个一氧化碳分子 D.Fe2+——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17.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燃烧时伴随着发光、发热 B. 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 图书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D. 发生火险沉着应付,必要时拨打119
18.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
C.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提高题
1.(2021 徐州)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是 ,②是 。能用装置E收集的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混合制O2时MnO2的作用是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装置可用 (填字母)。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可用铜片与浓硝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少量二氧化氮(NO2)。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氨(NO)。
①制取NO2的发生装置可用 (填字母)。
②收集NO2不用装置F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过氧化钙(CaO2)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与二氧化碳、水都能反应产生氧气,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工业上用碳酸钙为原料制备过氧化钙,实验室模拟流程如图:
已知:
①氯化钙、浓氨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NH4Cl和CaO2 8H2O。
②CaO2 8H2O不溶于水,在0℃时稳定,加热至130℃变为无水CaO2。
③CaO2加热至315℃时开始分解。
请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常用的步骤有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
(2)CaO2在空气中易变质,需要密封保存。CaO2和H2O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烘干”得到CaO2,适宜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酸溶”过程中,10克碳酸钙能与____________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拓展题
如图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与丙均属于氧化物 B. 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D.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2.物质甲、乙均可灭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灭杀过程中有如图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B.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
C.转化过程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甲、乙、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降低
3.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下: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稀盐酸的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1.0 0.5 0.3
A. 第三次实验后碳酸钙无剩余 B. 第四次实验后盐酸无剩余
C. 盐酸中HC1的质量分数是3.65% D.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5%
4.(2021 徐州)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用20.3g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能配制上述稀盐酸 g(结果精确到1g)。
(2)若需收集10瓶(每瓶以125mL计算)二氧化碳气体,同至少需要多少克上述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反应才能制得(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g/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