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各区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原理(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各区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原理(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20:3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各区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考试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原理
(海淀区)1. 传统方法制备会产生大量副产物,研究者通过更环保的电解法,使用空气和水制备,并用其处理有机废水,过程如下。
(1)电解制备,装置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通过管道将b极产生的气体送至a极,目的是 。
pH过高时会分解。但电解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基本不变,原因是 。
④测定生成的浓度。取x mL溶液,用a 溶液滴定,完全反应转化为时,消耗b mL 溶液。则溶液的浓度为 。
(2)用氧化含有机物RhB的废水,将其降解为无机物,结果如右图所示。溶液中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越高,降解效果越好。
20min时,RhB残留量已接近0。这段时间内RhB的平均降解速率= 。
降解过程中,随着TOC去除率接近100%,济液的pH降至5.6,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
(东城区)2. 砷酸和亚砷酸是砷的两种含氧酸,分析并测定它们的浓度对其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Ⅰ.常温下,和溶液中含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关系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1)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步电离常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
(2)由图1中a点可知,当时,;据此类推,由图2可知,约等于___________,可判断酸性强于。
Ⅱ.测定某溶液(含少量)中浓度的一种方法如下。
已知:用标准溶液滴定弱酸溶液,一般要求弱酸的。
ⅰ.调:取待测液,向其中滴入适量溶液调节,以中和。
ⅱ.氧化: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碘水,将氧化为。
ⅲ.滴定:用标准溶液滴定ⅱ中得到的溶液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3)若无ⅰ,会导致测定的浓度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ⅲ中滴定至终点时,溶液为4~5,结合图1可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和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数据处理后得。结合ⅱ和ⅲ中物质间转化的定量关系,解释该式中
“3”表示的化学含义:___________。
(6)另一待测液除了含、少量,还含有,依据上述方法,测定其中总砷含量(已知:酸性越强,的氧化性越强)。测定步骤包含4步:a.氧化、b.还原、c.调、d.滴定。正确的测定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d。
(西城区)3.某小组欲用电解的方法获得Cu(OH)2,实验装置如下图(电源装置略去)。
(1)分别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制备Cu(OH)2。
实验 电解质溶液 现象
铜电极附近 石墨电极
I NaOH溶液 出现浑浊,浑浊的颜色由黄色很快变为砖红色 产生无色气泡
II NaCl溶液 出现白色浑浊,浑浊向下扩散,一段时间后,下端部分白色沉淀变为砖红色 产生无色气泡
资料:i.CuOH是黄色、易分解的难溶固体,CuCl是白色的难溶固体。
ii.氧化反应中,增大反应物浓度或降低生成物浓度,氧化反应越易发生
①I和II中Cu作___________极(填“阳”或“阴”)。
②II中石墨电极产生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II中白色沉淀变为砖红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根据II中现象,甲认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Cl—,有利于Cu被氧化为一价铜化合物,理由是___________。
(2)探究I和II中未生成Cu(OH)2的原因,继续实验。
实验 电解质溶液 现象
III Na2SO4溶液 铜电极附近溶液呈蓝色,一段时间后,U型管下端出现蓝绿色沉淀
资料:碱式硫酸铜[xCu(OH)2·yCuSO4]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和氨水。常温时碱式硫酸铜[xCu(OH)2·yCuSO4]的溶解度比Cu(OH)2的大
①经检验,蓝绿色沉淀中含有碱式硫酸铜,检验方案是___________。
②小组认为适当增大c(OH—)可以减少碱式硫酸铜的生成,理由是___________。
(3)进一步改进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电解质溶液 现象
IV Na2SO4和NH3·H2O的混合液(pH=9) 铜电极附近溶液呈深蓝色
V Na2SO4和NaOH的混合液(pH=9) 铜电极附近出现蓝色浑浊,一段时间后,U型管底部出现蓝色沉淀
IV中出现深蓝色说明电解生成了___________离子。经检验,V中最终生成了Cu(OH)2。
(4)综合上述实验,电解法制备Cu(OH)2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
(丰台区)4.某天然气含CH4和一定量的CO2。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苯和氢气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
CH
4
芳构化塔
分离塔
H
2
C
6
H
6
吸收塔
天然气
加热塔
CO
2
溶液a
溶液a
C
H
4
)
(1)加热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由甲烷制备苯的过程中存在如下反应:
芳构化反应:6CH4(g) === C6H6(g) + 9H2(g) ΔH1
积碳反应:CH4(g) === C(s) + 2H2(g) ΔH2
若要用ΔH1计算ΔH2,则还需要利用 反应的ΔH。
(3)已知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甲烷芳构化反应中
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如右图所示:
①ΔH1 0(填“>”或“<”)
②P1、P2的大小关系是 ,理由是 。
(4)在适宜温度下,以金属Mo作催化剂,由甲烷制备苯,几个小时后,单位时间内苯的产量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 。
(石景山区)5.CO2是一种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碳源”化合物,借助零碳能源(太阳能等)制得的H2可将CO2转化为燃料,能缓解温室效应和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1)硅太阳能电池可实现太阳能向电能的转化,S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
(2)电解水制H2,阴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3)聚乙烯亚胺捕获CO2并原位氢化为甲醇,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
① 写出CO2的电子式_______。
(
图2
有机物
e

R
e

e

e

e

CO
2
电化学活性细菌
H
+
H
+
生物膜
电极基底
修饰材料
H
+
+CO
2
CH
4
H
2
CO
2
+H
2
CH
4
产甲烷菌
) (
N
COO

图1
聚乙烯亚胺
N
N
N
H
H
H
n
n
n
C
N
H
N
H
2
HCOO

H
2
N
+
+
N
H
O
CO
2
H
2
O
2
H
2
CH
3
OH

1

碳捕获

2


3


4

催化剂
催化剂
)② 写出生成甲醇的总反应_______。
(
H
2
) (
n
)
(4)微生物电解池能将CO2转化为CH4,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写出所有生成CH4的反应_______。
(门头沟区)6.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使用水煤气
(CO与H2的混合气体)转化成甲醇,反应为CO(g) + 2H2(g) CH3OH(g) △H。
(1)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投入0.5mol CO和0.75mol H2,不同条件下发生上述
反应。实验测得平衡时CH3OH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 根据图象判断△H 0 (填“<”或“>”);M点H2的转化率为 。
② M点对应的平衡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L,则506K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 。
③ 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 (填字母序号)。
v(H2) = 2v(CH3OH)
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④ 平衡后再加入0. 5mol CO和0.75mol H2后重新到达平衡,则CO的转化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某实验小组用以石墨烯(C)
和LiCoO2为电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氧化甲醇废水。下图为电解装置示意图。
① 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 下列说法正确是(填字母序号) 。
a.阳极的电极反应是:CH3OHH2O6e-CO2+ 6H+
b.电解过程中,H+从A室经质子交换膜进入B室
c.该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石墨烯应连接电源正极
(房山区)7.工业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必须经过处理才可排放.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脱硫可处理含的烟气,过程中使用的硫杆菌是一种微生物.
反应的 ______________.
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如右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科研工作者利用微波法处理尾气中的并回收和S,反应为:H2S S +H2,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分解生成和S的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微波的作用是______.
(3)利用电化学法也可处理尾气.为避免硫磺沉积在阳极,将氧化吸收和电解制氢过程分开进行,装置如下图所示.氧化吸收器中为溶液,电解反应器中,以石墨为阳极,以为阴极,中间用质子交换膜隔开.
氧化吸收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电解反应器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电解反应器的作用是______(写出2点).
(顺义区)8. 开发CO2催化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技术是有效利用CO2资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1)已知: ① CO2(g)+3H2(g) CH3OH(g)+H2O(g) ΔH =﹣49.01 kJ·mol 1
②2CH3OH(g) CH3OCH3(g)+H2O(g) ΔH =﹣24.52 kJ·mol 1
则CO2催化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CO2催化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时还会发生副反应:
CO2(g)+H2(g) CO(g)+H2O(g) ΔH =+41.2 kJ·mol 1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对CO2平衡总转化率及反应2.5小时的CO2实际总转化率影响如图1所示;反应温度对二甲醚的平衡选择性及反应2.5小时的二甲醚实际选择性影响如图2所示。
(已知:CH3OCH3的选择性=×100%)。
图1 图2
①图1中,温度高于290 ℃,CO2平衡总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②图2中,在240℃~300℃范围内,相同温度下,二甲醚的实际选择性高于其平衡值,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原因 。
度/℃ 220 240 260 280 300
CO2实际转化率% 7.6 12.4 14.8 18.6 22.9
二甲醚实际选择性% 68.7 77.2 61.0 41.5 27.5
③图1、图2中CO2实际总转化率和二甲醚实际选择性具体数据如下表:
据此确定CO2催化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的最佳温度为 ℃。
④一定温度下,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能进一步提高CO2实际总转化率和二甲醚实际选择性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一项)。
(3)一种二甲醚和CO2直接制备碳酸二甲酯()的电化学方法的示意图如下:
① a极的电极名称为 (填“阴极”或“阳极”)。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昌平区)9. 温室气体CO2转化为甲酸(HCOOH)既具有经济技术意义,又具有环保意义,而且甲酸还是重要的液态储氢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分解释放氢气,实现能量循环。因此以CO2为碳源制备HCOOH已成为一碳化学研究的热点。
(1)已知CO2+H2→HCOOH ΔG(即ΔH-TΔS)=34.3kJ/mol。该反应在理论上属于原子经济性100%的绿色工艺,但是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判断依据是______,因此不利用该反应直接制备甲酸。
(2)在实践中,CO2制备得到甲酸的一种流程如图:
资料:部分酸的电离常数(18℃-25℃时数据)
物质 Ka 物质 Ka
HCOOH 1.7×10-4 H2CO3 Ka1=1.7×10-4 Ka2=5.6×10-11
①写出过程I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过程II中,其他条件不变, 转化为HCOO-的转化率如图所示。在40℃-80℃范围内,转化率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③过程I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任写一个)。
(3)电催化合成甲酸因活化容易且能在常温常压下反应,因此具有广阔前景。某CO2电催化反应器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②该电解反应得到的副产品除H2外,还可能有______(任写一个)。
(4)甲酸催化释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如图所示为甲酸释氢原理,图中Aox的化学式是______。
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各区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考试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原理 参考答案
(海淀区)1.
(东城区) 2.
(1) ①. ②.
(2)
(3)偏高
(4)
(5)ⅱ、ⅲ中物质转化的定量关系:,的物质的量为滴定消耗的物质的量的
(6)b→c→a
(西城区)3.
(1) ①. 阳
②. 2 H2O+2e—= H2↑+2OH—
③. 2CuCl+2OH—=Cu2O+2Cl—+H2O
④. 阳极附近溶液中Cl—浓度大,易与Cu+生成CuCl,降低Cu+浓度,氧化反应易发生
(2) ①. 取少量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常温时,xCu(OH)2·yCuSO4的溶解度比Cu(OH)2的大
(3)[Cu(NH3)4]2+
(4)电解质溶液的成分选择和溶液pH的控制
(丰台区)4.
(
Δ
)(1)2NaHCO3=== Na2CO3 + CO2↑+H2O
(2)C6H6(g) === 6C(s) + 3H2(g)(合理答案给分)
(3)① ΔH1 > 0
② P1 > P2
当温度一定时,随着压强增大,6CH4(g) === C6H6(g) + 9H2(g)平衡逆向移动,CH4平衡
转化率减小
(4)甲烷分解产生的碳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失效,反应速率降低
(石景山区)5.
(1)第三周期 ⅣA族
(2)2H2O + 2e === 2OH + H2↑ 或 2H+ + 2e === H2↑
(
聚乙烯亚胺
)(3)①
(
催化剂
) (
产甲烷菌
)② CO2 + 3H2 CH3OH + H2O
(4) CO2 + 4H2 CH4 + 2H2O,CO2 + 8H+ + 8e === CH4 + 2H2O
(门头沟区)6.
(1) ① < 66.7%
②16
③bc
④不变
①2H+ + 2e- = H2↑
② ab
(房山区)7.
(1) 温度过高,蛋白质变性(或硫杆菌失去活性)
(2)①吸热 ②微波使H2S S +H2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平衡转化率
(3)① ②
③电解制得产物,,实现的循环使用
(顺义区)8.
(1)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 =﹣122.54 kJ/mol
(2)①副反应ΔH>0,主反应ΔH<0,温度升高使CO2转化为CO的平衡转化率上升,使CO2转化为CH3OCH3的平衡转化率下降,且上升幅度超过下降幅度。
②在该条件下,生成二甲醚的主反应的速率大于生成CO的副反应的速率,单位时间内生成二甲醚消耗CO2的量比生成CO消耗CO2的量更多。
③240
④增大压强(或增大H2与CO2的投料比、使用对主反应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剂)
(3)①阴极
②CO2- +CH3OCH3 - e- ===(或-- e- = )
(昌平区)9.
(1)反应的ΔG>0
(2) ①. +H2HCOO-+H2O
②.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或者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大
③. HCOOK+HC1=HCOOH+KCl或2HCOOK+H2SO4=2HCOOH+K2SO4
(3) ①. CO2+2e-+H2O=HCOO+OH-或者CO2+2e-+2H+=HCOOH
②. CO
(4)CO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