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4 16:0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与分析材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2、能准确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历史意义。
3、能简单说出拨乱反正的表现。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错误
材料二: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文革中左的错误的继续)
2、“两个凡是“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材料三:
3、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1978年,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
1.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的思想基础
【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时间:
1978年12月
地点:
北京
内容: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树立正确路线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政治路线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邓小平(1904年-1997年)
1985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1978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意义:
1、【转折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 ——世界银行评价
2、【新时期】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拨乱反正
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两个凡是”方针
两年徘徊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导致
掀起
促使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
开放
作出
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1.考试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1977年的某市考试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
A.经济建设为纲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以思想建设为纲 D.以文化建设为纲
随堂练习
B
A
2.“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标志着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 )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材料一: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思想?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两个凡是”。
3、材料分析
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由弱变强,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工业品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6分)
完成了工作重心转移;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使中国工业由弱变强;推动了现代化工业体系建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