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娄底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31 16:4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
娄底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23-24S-32-35.5-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历时3个月后于2021年9月17日顺利完美返回。多种化工材料成为“神舟”完美助力。下列“神舟”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保障神舟飞船平稳运行的由高强度碳纤维材料制造的操纵棒
B.航天员太空漫步所穿的鞋子上的特殊橡胶
C.由经特殊处理的棉材料所得高性能纤维制作的太空服中最内舒适层
D.航天员舱外清晰探索神秘宇宙所用的由聚碳酸酯共聚物制成的头盔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苏打常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B.“84”消毒液、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C.燃煤中加入生石灰,不仅能有效减少的排放,还能减少碳排放
D.胶体的聚沉是物理变化
3.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
A B C D
用提取碘酒中的 测量的体积 配制一定量溶液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用标准溶液滴定盐酸
4.工业上用过量盐酸酸化的溶液腐蚀铜制线路板,取腐蚀后的滤液并分别向其中加入下列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
A.加过量:、、、
B.加过量溶液:、、、
C.通过量:、、、
D.通过量:、、、、
5.白藜芦醇是天然存在的物质,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血管,防止机体老化的功效。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白藜芦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C.白藜芦醇可与加成 D.苯环上一溴取代物有4种结构
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为
B.和的固体混合物中含阳离子数目为
C.常温下,甲烷被氯气完全取代后,所得氯代烃的分子总数为
D.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原子数均为
7.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M是元素Y的单质,常温下,M遇甲的浓溶液发生钝化,丙、丁、戊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且丙是无色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和戊中所含元素种类不相同
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C.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
D.Y的简单离子与Z的简单离子在水溶液中可大量共存
8.以“火法粗炼”“电解精炼”相结合的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冰铜还原生成粗铜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焙烧”过程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还原”过程中,每生成,失去
C.“电解”过程中,粗铜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
D.该炼铜工艺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
9.用锌灰(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及)制备溶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取“时不断搅拌可提高锌的浸取率 B.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C.“氧化”时,、均被氧化 D.“置换”中所加试剂X可以用铁粉
10.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图1表示200℃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
B.反应的,且
C若在图1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此时
D.200℃时,向容器中充入和,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小于0.5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实验中的现象与结论相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电流计指针偏转 形成了原电池,铝片作负极,镁片作正极
B 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蓝色褪去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C 加热蒸发溶液 制取硫酸铜蓝色晶体
D ①和②中均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一定是②中反应的催化剂
12.当前各种新型二次电池层出不穷,其中以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子电池格外引人注意,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是( )
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
B.充电时,箔接电源的负极
C.充电时,右室浓度减小
D.外电路中通过.电子时,负极质量变化为2.4g
1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煤气变换的
B.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
C.经过过渡态2步骤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D.该过程的总反应速率由过渡态1步骤决定
14.已知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10.00mL浓度均为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忽略滴定过程中溶液混合后的体积变化)。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曲线Ⅰ、Ⅱ中,代表滴定盐酸的曲线是Ⅰ
B.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C.a点溶液中:
D.b点溶液中: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5~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8、1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39分。
15.(13分)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含硫物质的热化学循环过程如下:
(1)反应Ⅰ由两步反应完成:
a.
b.
①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反应Ⅰ中的b反应,下图纵坐标y表示平衡转化率(%),横坐标x可表示温度或压强,A、B可表示温度曲线或压强曲线。则
i.横坐标x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
ii.当x的量一定时,A、B的大小关系是A____________B(填“<”“>”或“=”)。
(2)已知反应Ⅱ为,
①在25℃时,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填“能”“否”或“不能确定”)。
②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可得出结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作为水溶液中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
A.
B.
欲探究A、B反应速率与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饱和溶液加入到2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易溶解在溶液中)
实验序号 试剂组成 实验现象
a 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
b 、 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
c 无明显现象
d 、 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的歧化反应速率,结合A、B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3分)磷化镉()常用作杀虫剂。一种以镉铁矿(主要成分为,、,还有少量的和)为原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25℃时,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1.7 6.3 3.1 >7.0
沉淀完全的 3.3 8.3 4.7
回答下列问题:
(1)镉铁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原镉”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渣2”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生产中,有时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来测定“聚沉”后溶液中的含量,其原理是:,其中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常温下,将“聚沉”后的溶液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测得溶液中的比交换前增加了,若该条件下的,此时“聚沉”后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__。
(6)电解制取,在________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析出,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17.(13分)二氧化硫是大气主要污染物,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还原性漂白剂。对食品有漂白作用,对植物性食品内的氧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葡萄酒和果酒的最大使用量为。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备并进行相关性质的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装置c、d、e、f中可证明具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用图乙装置(夹持装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的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操作过程:在B中加入300.00mL葡萄酒和适量硫酸,加热使全部逸出并与C中的完全反应;除去C中过量的,然后用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②与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加热使全部逸出,则“加热仪器D”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填标号)加热。
A. B. C. D.
④当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溶液的体积为25.00mL,则该葡萄酒中的含量为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8.[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Ⅰ.人类在使用金属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铜、铁、铝之后,第四种将被广泛应用的金属被科学家预测是钛(),它被誉为“未来世纪的金属”。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______________族;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在的化合物中,可以呈现+2、+3、+4三种化合价,其中以+4价的最为稳定。偏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偏钛酸钡晶体中晶胞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氧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的氧配位数为_________。
(3)常温下的是有刺激性臭味的无色透明液体,熔点-23.2℃,沸点136.2℃,所以是_______________晶体。
(4)已知可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其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如下图a所示,我们通常可以用下图b所示的方法来表示其空间构型(其中A表示配体,M表示中心原子)。配位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也为八面体形,它有________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Ⅱ.(1)已知过氧化氢分子的空间结构如右上图c所示,分子中氧原子采取______________杂化。
(2)是1~36号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在溶液中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分子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19.[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一种以甲苯某为原料合成抗炎药物的关键中间体H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H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①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2)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⑦除生成H外,还生成了另一种有机产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_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苯环上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
(6)仿照H的合成路线,设计一种由B合成的合成路线。
娄底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D A B A D D
1.A 【解析】高性能纤维、聚碳酸酯共聚物、特殊橡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高强度碳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C 【解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故A正确;“84”消毒液、双氧水都具有强氧化性,使蛋白质氧化变性,用于杀菌消毒,故B正确;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吸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最终生成稳定的硫酸钙,减少的排放,碳酸盐高温分解成,所以加入生石灰不能减少碳排放,故C错误;胶体的聚沉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变大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正确。
3.B 【解析】四氯化碳与酒精(乙醇)互溶,不会出现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错误;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测定其体积,则图中装置可测定的体积,故B正确;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口应紧靠玻璃棒,且玻璃棒末端应插在容量瓶刻度线下方,故C错误;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仪器的使用不合理,且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故D错误。
4.C 【解析】腐蚀后的滤液中含、、、、等。加入过量,与反应生成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过量,不存在,A错误;加入过量溶液,溶液与、、、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B错误;通入过量,与反应生成和,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C正确;通入过量,与反应生成和,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D错误。
5.D 【解析】分子式为,故A错误;分子中碳碳双键与苯环之间是单键,可旋转,因此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不能肯定在同一平面,故B错误;碳碳双键和苯环都可与加成,故白藜芦醇可与加成,故C错误;两个苯环上各有两种一溴取代物,所以共有4种结构的一溴取代物,故D正确。
6.A 【解析】A项,气体为,由于存在可逆反应,所以容器内的分子数小于,故A错误;B项,、的摩尔质量都是,和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阳离子为,含有的阳离子为,所以含阳离子数目为,故B正确;C项,根据碳原子守恒,甲烷取代后所得的氯代物、、、总物质的量为,个数为,故C正确;D项,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烯、乙醇的耗氧量相同,故D正确。
7.B 【解析】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M是元素Y的单质,常温下,M遇甲的浓溶液发生钝化,则Y元素是,甲是硝酸或硫酸。丙、丁、戊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且丙是无色气体,因此丙是二氧化硫,则甲是硫酸,丁是水,乙是硫酸铝,故W、X、Y、Z分别为H、O、、S。二氧化硫与戊反应生成硫酸,则戊具有氧化性,应该是过氧化氢,据此解答。丁和戊分别是和,所含元素种类相同,A项错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B项正确;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则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C项错误;铝离子与硫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二者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化氢,D项错误。
8.A 【解析】焙烧中发生反应,中S为-2价,为+2价,为+2价,在反应中部分S的价态升高,的价态降低,因此在该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正确;冰铜还原得粗铜过程中、中铜元素的价态都是+1价,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生成,铜元素的价态没有变化,第二个反应中和反应生成单质,铜元素的价态从+1价降低为0价,则每生成,得,故B错误;“电解”过程中,粗铜应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故C错误;冰铜还原得粗铜过程中发生反应生成的能引起酸雨,属于大气污染物,该工艺对环境不友好,故D错误。
9.D 【解析】“浸取”时不断搅拌可增大锌灰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提高锌的浸取率,A正确;从过滤后溶液的成分看,只有硅元素没有进入滤液中,所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B正确;从过滤2所得滤渣的成分看,“氧化”时,、均被氧化,C正确;“置换”中所加试剂X只能是锌粉,用铁粉会引入新杂质,D错误。
10.D 【解析】,A错误;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生成物的百分含量最高,推出是按照化学计量数之比投料,即,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B错误;恒温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C错误;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中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等同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A的体积分数减小,即小于0.5,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 AD BD BC
11.A 【解析】A项,铝 镁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铝片能与溶液反应,镁不能与溶液反应,因此铝作负极,镁作正极,故A正确;B项,酸性条件下淀粉水解,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中,图中实验不能说明产物为葡萄糖,故B错误;C项,该操作应在蒸发皿中进行,不能在坩埚中进行,故C错误;D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①和②中均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不能说明催化剂的作用,故D错误。
12.AD 【解析】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箔作负极,箔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故A正确;充电时,电解池的阴极(原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原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即箔接电源的正极,故B错误;充电时,阳离子移向阴极,应从左室移向右室,右室浓度增大,故C错误;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外电路中通过电子时,消耗,质量减少2.4g,故D正确。
13.BD 【解析】根据水煤气变换并结合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的相对能量可知,的能量高于的能量,则水煤气变换的小于0,故A正确;活化能即反应物状态达到活化状态所需能量,根据变换历程的相对能量可知,最大差值是最大能垒(活化能),则最大能垒(活化能),故B错误;经过过渡态2步骤的反应为,因反应前后和1个未发生改变,也可以表示成,故C正确;过程的总反应速率由反应历程所需最大能垒(活化能)步骤决定,因此,该过程的总反应速率由过渡态2步骤决定,故D错误。
14.BC 【解析】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强,其电导率越大,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离子浓度:c(盐酸)>c(醋酸),所以电导率:盐酸>醋酸,根据图知,Ⅱ代表滴定盐酸的曲线,故A错误;a点溶质为醋酸钠、c点溶质为氯化钠、b点溶质为相同浓度的和醋酸钠,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弱的离子促进水电离,a点促进水电离、b点抑制水电离、c点不影响水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为,故B正确;a点溶液中,溶液体积为20.00mL,则,故C正确;b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存在物料守恒,所以存在,故有,故D错误。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5~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8、1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39分。
15.(13分)(1)①(2分)
②i.压强(1分) ii.>(1分)
(2)①不能确定(2分)
②反应Ⅱ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移动,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2分)
(3)①0.4(1分)
②是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2分)
③反应B比A快,d中由反应B产生的使反应A加快(2分)
【解析】(1)①应用盖斯定律,反应a×2+反应b得,。
②i.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的转化率减小,所以x表示的物理量应为压强。
ii.根据上问可知曲线表示的是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相同压强时,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增大,故。
(2)①对于反应Ⅱ,由于,,而反应Ⅱ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根据,则不能确定是大于0或是小于0,因此不能确定反应Ⅱ在25℃时能否自发进行。
②在横坐标上任取一点,作纵坐标的平行线,可见温度相同时,时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时;反应Ⅱ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物质的量增加,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则。
(3)①b是a的对比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b比a多加了,a与b中浓度应相等,则。
②对比a与b,加入可以加快歧化反应的速率;对比b与c,不能催化的歧化反应;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是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③对比d和a,d中加入的浓度小于a,d中多加了,反应A消耗和,反应B中消耗,d中“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反应速率,由此可见,反应B比反应A速率快,反应B产生使增大,从而使反应A加快。
16.(13分)(1)增大固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2分)
(2)(2分)
(3)将溶液中的氧化为(2分)
(4)和(2分)
(5)8(2分)
(6)阴极(1分) (2分)
【解析】(1)增大固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2)酸浸后生成的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甲醇氧化,由题中信息:“还原镉”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知该气体是,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将溶液中的氧化为;
(4)由已知信息可知,在时,、分别以、的形式沉淀,而仍在溶液中,因此“滤渣2”是和。
(5)增加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反应可计算得到的物质的量浓度:,设,
根据:
0.0024   x
则,
得,所以,则。
(6)电解液中主要有、、、,在阴极放电析出,阳极是放电,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7.(13分)(1)作安全瓶(或防倒吸)(1分)
(2)(2分)
(3)e(1分) 溶液的紫红色变浅或褪色(2分)
(4)①直形冷凝管(“冷凝管”也给分)(2分)
②(2分)
③B(1分)
④0.24(2分)
【解析】(1)为防止a中产生气体不均匀而使气流不稳定,若没有b装置,可能会造成c中溶液倒吸入a装置的反应溶液中,使实验失败,故b起安全瓶(或防倒吸)作用。
(2)与(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3)装置c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具有漂白性,装置d不反应,装置e中具有强氧化性,将氧化成,说明具有还原性,现象是溶液的紫红色变浅或褪色,装置f吸收多余,防止污染环境。
(4)③加热葡萄酒使其含有的全部逸出,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且要快速,因此可选用酒精灯加热,而电热套、煤气灯加热温度过高,水浴锅加热温度过低且慢,因此选B。
④由和中和反应得:
  ~  
 1       2
 n      

的质量
因此该葡萄酒中的含量: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8.(15分)Ⅰ.(1)ⅣB(2分) (或)(2分)
(2)(1分) 6(1分) 12(1分)
(3)分子(1分)
(4)2(2分)
Ⅱ.(1)(2分)
(2)①(1分) ②BD(2分)
【解析】Ⅰ.(1)的原子序数为22,则电子排布式为,位于第四周期ⅣB族;
(2)由图知,一个晶胞中有:1个,:个,O:个,则化学式为;与直接相邻的O有6个,故其配位数为6,与直接相邻的O为12个,则其配位数为12;
(3)由熔、沸点可判断为分子晶体;
(4)配位体A可为4个和2个,和位于正八面体的顶点,当2个相邻为一种结构,2个不相邻时为另一种结构,故只有2种同分异构体,即:
Ⅱ.(1)由空间结构可知,键角为96°52′,两面夹角为93°51′,说明氧原子采取杂化;
(2)①的原子序数为24,则价电子排布式为;
②是由(分子晶体)和结合而成的,所以中有极性键和配位键。
19.(15分)(1)酯基、溴原子(各1分,共2分) 光照(1分) 取代反应(1分)
(2)(2分)
(3)(2分)
(4)乙二醇(1分)
(5)4(2分)
(6)(各步1分,共4分)
【解析】A是甲苯,根据转化关系可知,A中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B为,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为;对比D、F结构可知,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为,E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F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G发生取代反应得到H,同时还生成乙二醇,据此解答。
(1)由以上分析,根据H的结构简式可知H中官能团名称是酯基、溴原子;反应①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则反应条件为光照;②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2)E的结构简式为;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⑥是F与甲醇发生的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⑦除生成H外,还生成,名称为乙二醇;
(5)G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苯环上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环上只有一类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说明苯环上取代基的氢原子还有3类,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共4种;
(6)根据已知信息结合逆推法可知由B合成的合成路线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