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05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二轮复习
C
A
3.(2017·全国卷Ⅱ)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
A.1盏 B.3盏
C.5盏 D.9盏
B
[把脉考情]
考什么 1.求等差、等比数列的指定项、公差或公比.
2.求前n项和.
3.数列的简单应用.
新动向 在选择、填空题中会继续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注意整体思想及方程思想的运用.
B
D
D
答案:0 -10
在进行等差(比)数列的基本量运算时,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则均可化成关于a1和d(或q)的方程组求解,但要注意消元法及整体代换,以减少计算量.
A.相邻两个节气晷长减少或增加的量为一尺
B.春分和秋分两个节气的晷长相同
C.立冬的晷长为一丈五寸
D.立春的晷长比立秋的晷长短
解析:由题意,设夏至到冬至的晷长构成等差数列{an},其中a1=15寸,a13=135寸,公差设为d1寸,则135=15+12d1,解得d1=10.同理可知,由冬至到夏至的晷长构成等差数列{bn},其中b1=135寸,b13=15寸,公差d2为-10寸,所以A项正确;春分的晷长为b7,且b7=b1+6d2=135-60=75.秋分的晷长为a7,且a7=a1+6d1=15+60=75,所以B项正确;立冬的晷长为a10,且a10=a1+9d1=15+90=105,即立冬的晷长为一丈五寸,所以C项正确;因为立春的晷长和立秋的晷长分别为b4,a4,且a4=a1+3d1=15+30=45,b4=b1+3d2=135-30=105,所以b4>a4,即立春的晷长比立秋的晷长长,所以D项错误.
答案:D
A
B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多与数学文化、不等式等知识创新交汇命题,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构造思想、转化思想的运用.
B
C
3.(2021·晋城模拟)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2=3,S4=15,则S6=( )
A.63 B.62
C.61 D.60
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S2,S4-S2,S6-S4成等比数列,
即3,12,S6-15成等比数列,
所以S6-15=12×4,解得S6=63.
A
4.已知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2(a1+a3+a5)+3(a8+a10)=36,则S11=( )
A.66 B.55
C.44 D.33
D
D
D
A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问题的求解策略
(1)解题关键:抓住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及项的序号之间的关系,从这些特点入手选择恰当的性质进行求解.
(2)运用函数性质: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具有函数的一些性质,如单调性、周期性等,可利用函数的性质解题.
B
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的求解策略
(1)对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交汇的问题,要从两个数列的特征入手,厘清它们的关系,常用“基本量法”求解,但有时灵活地运用等差中项、等比中项等性质,可使运算简便.
(2)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可以看作关于n的函数,然后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数列的有关最值问题.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