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专题精练】专题02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与函数问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难点专题精练】专题02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与函数问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2 20:51: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与函数问题
1、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求点A、B的坐标;
(2)若直线l过点E(4,0),M为直线l上的动点,当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
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的解析式.
2、在平面直角坐标平面内,O为原点,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
A(,0)和点B(0,3),顶点为P.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及点P的坐标;
(2)如果点Q是x轴上一点,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点Q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0)、B(4,0)、
C(0,2).点D是点C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联结BD,点E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E的坐标为(m,0),过点E作x轴的垂线l交抛物线于点P.21教育网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点E在线段OB上运动时,直线l交BD于点Q,当四边形CDQP是平行四边
形时,求m的值;
(3)是否存在点P,使是不以B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
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在Rt中,∠ACB = 90°,AB = 13,CD//AB,点E为射线CD上一动点(不与点C重合),联结AE交边BC于F,∠BAE的平分线交BC于点G.21cnjy.com
(1)当CE = 3时,求S△CEF∶S△CAF的值;
(2)设CE = x,AE = y,当CG = 2GB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AC = 5时,联结EG,若为直角三角形,求BG的长.
5、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点B是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是函数()图像上的一点,且是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21·cn·jy·com
6、如图,在中,AB = AC = 10,cosB = .D、E为线段BC上的两个动点,且DE = 3(E在D右边),运动初始时D和B重合,当E和C重合时运动停止.过E作EF // AC交AB于F,联结DF.
(1)设BD = x,EF = 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2)如果为直角三角形,求的面积;
(3)如图2,如果MN过的重心,且MN // BC分别交FD、FE于M、N,求整
个运动过程中线段MN扫过的区域的形状和面积(直接写出答案).
图1 图2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 = 4,OC = 2.点P从点O出发,沿x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将线段CP的中点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点D,点D随点P的运动而运动,连接DP、D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点D的坐标;
(2)在点P从O向A运动的过程中,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求t的值.若
不能,请说明理由.
8、如图,在中,CA = CB,AB = 8,.点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关于直线CD对称,联结CE、DE.www.21-cn-jy.com
(1)求底边AB上的高;
(2)设CE与AB交于点F,当为直角三角形时,求AD的长;
(3)联结AE,当是直角三角形时,求AD的长.
9、如图,已知为等边三角形,AB = 6,点P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与A、B不重合),过点P作AB的垂线与BC交于点D,以点D为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在内作正方形DEFG,其中D、E在BC上,F在AC上.2·1·c·n·j·y
(1)设BP的长为x,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y,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2)当BP = 2时,求CF的长;
(3)是否可能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求出BP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0、如图,在中,,AC = 4 cm,BC = 5 cm,点D在BC上,并且
CD = 3 cm.现有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1.25 cm/s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过点P作PE // BC交AD于点E,联结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s).【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E、DE的长度;
(2)当x为何值时,为直角三角形.
x
y
A
B
C
O
A
B
C
O
A
B
C
G
F
E
D
M
A
B
O
x
y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N
M
A
B
C
D
O
P
x
y
H
M
N
A
B
C
D
E
H
A
B
C
D
E
F
G
P
A
B
C
D
E
P
Q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与函数问题
1、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求点A、B的坐标;
(2)若直线l过点E(4,0),M为直线l上的动点,当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
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的解析式.
【答案】(1)A、B的坐标分别为(,0),(2,0);
(2)直线l解析式为或.
【解析】(1)解方程,
可得:A、B的坐标分别为(,0),(2,0);
(2)设AB中点为D,D点为(,0),
以D为圆心,AD为半径作圆,
若l与y轴平行,则找不到3个M点,使为直角三角形.
∴l不与y轴平行.
∴必定存在2个M点,使或.
要满足“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
即直线l与圆D相切,设切点为M0,过M0作M0H⊥x轴于H,
∵,,
∴,.
∴M0的坐标为或.
∴直线l解析式为或.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注意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从而求出正确的结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在平面直角坐标平面内,O为原点,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
A(,0)和点B(0,3),顶点为P.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及点P的坐标;
(2)如果点Q是x轴上一点,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点Q的坐标.
【答案】(1)解析式:,顶点(1,4);
(2)点Q的坐标是(1,0)或(9,0).
【解析】(1)由题意得,解得:,;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点P的坐标是(1,4);
(2)P(1,4),A(,0),∴
设点Q的坐标是(x,0),则,.
当时,,
∴,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点Q的坐标是(1,0);
当时,,
∴,
解得:,
∴点Q的坐标是(9,0).
当时,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所求点Q的坐标是(1,0)或(9,0).
【总结】本题一方面考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的确定,另一方面考查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注意利用勾股定理确定点的坐标.21教育网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0)、B(4,0)、
C(0,2).点D是点C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联结BD,点E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E的坐标为(m,0),过点E作x轴的垂线l交抛物线于点P.21·cn·jy·com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点E在线段OB上运动时,直线l交BD于点Q,当四边形CDQP是平行四边
形时,求m的值;
(3)是否存在点P,使是不以B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
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m = 2;
(3)(3),,.
【解析】解:(1)∵二次函数过点A、B,
∴设二次函数为.
将点C(0,2)代入,解得.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2)D点坐标为(0,).
∴直线BD的解析式为:.
∴P点坐标为,Q点坐标为.
∵CD = PQ,
∴.
解得:m = 2或m = 0(舍),
故m的值为2;
(3),,.
(注:可设过B或D的与BD垂直的直线,然后与二次函数联立后解出)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内容也比较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含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还有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的确定,注意利用相关性质去确定点的坐标.2·1·c·n·j·y
4、如图,在Rt中,∠ACB = 90°,AB = 13,CD//AB,点E为射线CD上一动点(不与点C重合),联结AE交边BC于F,∠BAE的平分线交BC于点G.【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当CE = 3时,求S△CEF∶S△CAF的值;
(2)设CE = x,AE = y,当CG = 2GB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AC = 5时,联结EG,若为直角三角形,求BG的长.
【答案】(1);(2);(3)BG的长为6或.
【解析】解:(1)∵CD//AB,CE = 3,AB = 13,
∴.
∴.
(2)延长AG交CD于M.
∴.
∴.
∵CD//AB,
∴,
∴AE = EM,
∴.
(3)∵,∴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时,可得AG = GM.
∵CD//AB,
∴;
②当时,可得,
∴,.
又∵,,
∴,
∴GA = GB.
∴.
综上所述,若为直角三角形,BG的长为6或.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也比较多,包含了面积的比值,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的确定,注意在求解析式时,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去确定解析式.21·世纪*教育网
5、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点B是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是函数()图像上的一点,且是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www-2-1-cnjy-com
【答案】((2,1)或().
【解析】解:分情况讨论,因为点P在第一象限,所以不可能为.
1 当时,
∴P点横坐标为2,
∴P点为(2,1);
2 当时,连接OP,∴OP = OA = 2,
设P点为, ∴.
解得:或,
∵点P在第一象限, ∴,
综上,P点的坐标可能为(2,1)或().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由于本题中P点在第一象限,因此注意直角三角形只有两种情况.21cnjy.com
6、如图,在中,AB = AC = 10,cosB = .D、E为线段BC上的两个动点,且DE = 3(E在D右边),运动初始时D和B重合,当E和C重合时运动停止.过E作EF // AC交AB于F,联结DF.
(1)设BD = x,EF = 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2)如果为直角三角形,求的面积;
(3)如图2,如果MN过的重心,且MN // BC分别交FD、FE于M、N,求整
个运动过程中线段MN扫过的区域的形状和面积(直接写出答案).
图1 图2
【答案】(1)();(2)或;(3).
【解析】解:(1)∵EF//AC,∴.
∵AB=AC=10,,∴BC=16.
∴.
∴();
(2)∵EF///AC,AB=AC, ∴,∴.
由于,分类讨论:
1 当时,∵,∴,解得:;
∴的面积为;
2 时,∵,∴,解得:.
∴的面积为;
综上所述,的面积为或;
(3)面积为(注:形状为一个平行四边形,MN始终为2).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动点背景下的面积问题,注意进行分类讨论.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 = 4,OC = 2.点P从点O出发,沿x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将线段CP的中点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点D,点D随点P的运动而运动,连接DP、DA.www.21-cn-jy.com
(1)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点D的坐标;
(2)在点P从O向A运动的过程中,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求t的值.若
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D点坐标为;(2)t = 2或3.
【解析】解:(1)取CP中点M,作MN⊥OP于N,作DH⊥PA于H.
可得,.
∵,,P点坐标为,
∴D点坐标为;
(2)当时,,
∴.即,解得:或(舍).
当时,,∴,即,∴PA = 1,∴t = 3
故当是直角三角形时,或3.
【总结】本题一方面考查三角形的旋转问题,另一方面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注意利用旋转的性质进行求解.21*cnjy*com
8、如图,在中,CA = CB,AB = 8,.点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关于直线CD对称,联结CE、DE.【出处:21教育名师】
(1)求底边AB上的高;
(2)设CE与AB交于点F,当为直角三角形时,求AD的长;
(3)联结AE,当是直角三角形时,求AD的长.
【答案】(1)3;(2)AD的长为或;(3)的长为1.
【解析】解:(1)过C作CH⊥AB于H.
∵AC = BC,AB = 8,∴AH = BH = 4.
又∵,∴AC = BC = 5,CH = 3;
(2)分情况讨论:
①当时,F与H重合,∴EH = 2.
∵,∴.
∴;
②当时,作DM⊥AC于M,设CM = x,
∵,∴.
∴,∴,解得:.
∴;
综上:当为直角三角形时,AD的长为或;
(3)∵AD = DE,∴为直角三角形时,AD、DE只可能是直角边.
∴.
∴.
∴.
∴.
∴.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解题时根据题意认真分析,注意进行分类讨论.2-1-c-n-j-y
9、如图,已知为等边三角形,AB = 6,点P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与A、B不重合),过点P作AB的垂线与BC交于点D,以点D为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在内作正方形DEFG,其中D、E在BC上,F在AC上.【版权所有:21教育】
(1)设BP的长为x,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y,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2)当BP = 2时,求CF的长;
(3)是否可能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求出BP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
(3)BP的长为或者为.
【解析】(1)∵为等边三角形,
∴,;
∵,,∴;
又∵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
∴,,
∴;∴,
∴();
(2)当BP = 2时,,;
(3)能成为直角三角形.
时,如图;
,,
解得:.
时,如图;
则,,
解得:.
∴当为直角三角形,
BP的长为或者为.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动点背景下的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注意对相关性质的准确运用.
10、如图,在中,,AC = 4 cm,BC = 5 cm,点D在BC上,并且
CD = 3 cm.现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1.25 cm/s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过点P作PE // BC交AD于点E,联结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s).【来源:21cnj*y.co*m】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E、DE的长度;
(2)当x为何值时,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1),;
(2)当x为2.5 s或3.1 s时,为直角三角形.
【解析】(1)在中,AC = 4,CD = 3,则AD = 5.
∵EP // DC,
∴∽,
∴,即,
∴,;
(2)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时,如图;
易得,又∵EQ // AC,
∴∽,
∴,即,
解得:x = 2.5;
当时,如图;
∵,,
∴∽,
∴,即,
解得:x = 3.1;
综上所述:当x为2.5 s或3.1 s时,为直角三角形.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动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景下的相似三角形的综合运用,注意得到相应的线段比,从而求出相应的线段长,第(2)问中的直角三角形注意进行两种情况的分类讨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x
y
A
B
C
O
A
B
C
O
A
B
C
G
F
E
D
M
A
B
O
x
y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N
M
A
B
C
D
O
P
x
y
H
M
N
A
B
C
D
E
H
A
B
C
D
E
F
G
P
A
B
C
D
E
F
G
P
A
B
C
D
E
F
G
P
A
B
C
D
E
P
Q
A
B
C
D
E
P
Q
A
B
C
D
E
P
Q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