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下)调研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下列教材中出现的变化,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 活性炭净水
C. 品红扩散
D. 动植物的呼吸
下列物质用途主要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 铜丝用作导线
D.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剂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可增加氧气的产量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改变
C. 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 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不能分解生成氧气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的不锈钢中加入了金属镍增强性能,工业上采用火法炼镍的原理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中的化学式为
B. 是一种氧化物
C. 碳过量时,气体产物中可能有
D. 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对于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加反应的物质是铝和氧气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 B. C. D.
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在加油站使用手机拨打电话
B. 电器着火时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C. 家中燃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氦气:
B. 氧化铁:
C. 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个镁离子:
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是某同学建立的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A.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关系模型
B. 地壳中元素含量
C. 物质的分类
D. 燃烧条件模型
下列有关新型火箭燃料的元素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
B. 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 含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D.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丁一定是化合物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C.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的值是
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相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如表所示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氯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分子模型
A. 该反应体现了甲的氧化性
B. 表中涉及两种含氧化合物
C. 该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D. 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横线上: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______;
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______;
一定带负电荷的粒子有 ______;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______;
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有 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小丽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想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图所示。
操作的名称 ______ ,用到的玻璃仪器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操作结束后,液体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操作发生的是 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小丽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 ______ ,生活中可通过 ______ 的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此时,小丽认为得到的软水是纯净物了。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 ______ 填“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气体的制备是科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______, ______。
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填序号,下同 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图中是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其中一处不足是 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某研究小组发现,维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因为 ______。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和,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易燃易爆,有毒。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由实验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由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 ______。
反思拓展
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______填字母编号仪器相同。
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
用稀硫酸代替盐酸,采取什么措施让反应持续进行,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实验室通过加热分解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备氧气.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求:制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品红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动植物的呼吸生成二氧化碳、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活性炭净水、品红扩散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
【解析】解:、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丝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剂,是利用了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答案】
【解析】解:、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可加快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氧气的产量,该选项不正确。
B、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C、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该选项正确。
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能分解生成氧气,只是反应速率慢一些,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
【解析】解:、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镍、氧原子个数分别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镍、氧原子个数分别为、、,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分子由个碳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的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过量时,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产物中可能有,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反应中失去了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具有还原性、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氧化物的特征、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由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铝和氧气,故说法正确。
由可知,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个铝原子和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个氧化铝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减少,故说法错误。
由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说法正确。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
由可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反应前后铝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
故说法正确。
故选:。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可燃性气体,遇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在加油站禁止接打手机,说法错误;
B、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发生触电,说法错误;
C、燃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燃气泄漏时,要先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不能用直接排放,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在加油站禁止接打手机进行分析;
B、根据灭火方法分析;
C、根据燃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8.【答案】
【解析】解:、氦气是由单个的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为:,故A正确;
B、在氧化铁中,铁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化学式为:,故B错误;
C、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个质子,原子核外第一层个电子,第二层个电子,最外层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个电荷时,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个镁离子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氦气是由单个的原子直接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化合物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进行分析;
D、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个电荷时,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答案】
【解析】解:、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B、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错误;
C、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错误;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
A、根据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分析;
C、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分析;
D、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物质分类、燃烧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错误;
C.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故错误。
故选:。
A.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故的数值为。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的值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2.【答案】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氧气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甲物质是氧气,在化学反应中氯化氢得到氧转化为水,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该反应中只有水这一种含氧化合物,故B错误;
C、该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故C错误;
D、在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分子结构模型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以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但由于问题较多,容易被弄糊涂了,因此要从概念的科学定义出发,逐一解答。不能光看图示,否则容易出错。
13.【答案】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中子 电子 原子 分子
【解析】解: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分子、原子和离子;
不显电性的粒子有分子、原子、中子;
一定带负电荷的粒子是电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有分子;
故答案为:
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中子;
电子;
原子;
分子。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粒子构成;显电中性的粒子就是指整体不显电性或不带电的粒子;粒子带什么电要看该微粒的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哪种粒子发生变化要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看。
熟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质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分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
14.【答案】过滤 烧杯 漏斗 玻璃棒 滤纸破损或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化学 肥皂水 煮沸 否 软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解析】解:操作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方法,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故填: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
操作结束后,液体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故填:滤纸破损或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操作中,水中的微生物被杀灭,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填:化学;
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经处理后的软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不是纯净水;
故填:肥皂水;煮沸;否;软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根据过滤所需仪器来分析;
根据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来分析;
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以及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5.【答案】锥形瓶 集气瓶 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解析】解:仪器是铁架台;仪器是集气瓶。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该选择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锥形瓶;集气瓶;
;;
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因为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若有氮气生成,则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不能 氧气浓度较低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摇动装置或给装置加热
【解析】解:猜想与假设:根据图示维泡腾片的成分可知,其中含有、、、等元素,不含元素。故填:因为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若有氮气生成,则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得出结论:根据题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所以反应为:
当氧气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使木条复燃。当氧气含量过少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所以本题中木条未复燃,不能说明是否含有氧气。故填:不能;氧气浓度较低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反思拓展:
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内放的是稀盐酸,类似于分液漏斗,故与图甲中的仪器相同;故填:
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表面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若想要反应持续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摇动装置或给装置加热;故填:摇动装置或给装置加热。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
因为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若有氮气生成,则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得出结论:
;
不能;氧气浓度较低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反思拓展:
;
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摇动装置或给装置加热。
猜想与假设:根据图示维泡腾片的成分可知,其中含有、、、等元素,不含元素。结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进行解答。
得出结论:根据题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所以反应为:
当氧气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使木条复燃。当氧气含量过少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所以本题中木条未复燃,不能说明是否含有氧气。反思拓展:
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内放的是稀盐酸,类似于分液漏斗,故与图甲中的仪器相同;
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表面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据此解答。
需要根据题中描述的现象进行正确的判断
17.【答案】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
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
二氧化锰的质量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
利用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氧气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进而求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首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气体的质量,再结合化学方程式,解决相关问题.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