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衡阳县实验学校化学入学考试
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S-32,Cu-64,Fe-56,Na-23,Cl-35.5,Ca-40,Cu-64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 15 小题,满分 45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有 1-2 个正确选项,选全得 3分,选不
全只得 1分。)
1.(3分)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T=374.3℃,P=22.05MPa)以上时,水就处于超临界状态,
该状态的水即称之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通常状态下水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它可以和空气、氧气及
一些有机物均匀混合。如果超临界水中同时溶有氧气和有机物,则有机物可迅速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氮
气、水等小分子化合物。有关超临界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机废物 B.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
C.超临界水是一种优良溶剂 D.水转化为超临界水属于化学变化
2.(3分)人们可从铁钛矿(主要成分是 FeTiO3) 制取金属钛(Ti),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
①FeTiO3+H2═Fe+TiO2+H2O;②TiO2+2C+2Cl2═X+2CO;③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的 H2具有还原性 B.反应②Cl2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C.反应②中 X为 TiCl4 D.反应③说明Mg的金属活动性比 Ti强
3.(3分)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
之和,如 C表示核内有 6个质子和 6个中子的碳原子。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 He形式存在,月球上
氦元素主要以 He、 He形式存在,据估算月球土壤中吸附的 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可供人类使
用上万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He、 He属于同种元素 ② He、 He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③ He、 He核外电子数相同
④ He液化是物理变化 ⑤ He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4.(3分)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N2、HCl、CO,将混合气体
依次通过 NaHCO3溶液和灼热的 CuO,气体体积无变化但是有红色物质生成;再通过 NaOH溶液,气体
体积明显减小;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 CO和 HCl,肯定无 N2 B.一定有 CO和 N2,可能有 HCl
第 1页(共 7页)
C.一定有 CO和 HCl,可能有 N2 D.一定有 CO和 N2,肯定无 HCl
5.(3分)已知乙炔(C2H2)、苯(C6H6)、乙醛(C2H4O)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则混
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84% B.60% C.91% D.42%
6.(3分)我们常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其计算公式为:
原子利用率= x 100%.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原子
利用率为 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
高,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有( )
A.CO和 CH3OH B.CO2和 H2O C.H2和 CO2 D.CH3OH和 H2
7.(3分)聚合氯化铝(PAC)的化学式为[Al2(OH)nCl6﹣n]m,是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它是以软铝矿(主
要成分是 Al2O3 H2O)为原料制备…,最后一步反应是将 Al(OH)3凝胶与[Al(OH)2(H2O)4]Cl 按
照一定配比恰好完全反应制得 PAC,则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计量数之比为( )
A.1:1 B. C. D.
8.(3分)“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
用 NaOH 溶 液 来 “ 捕 捉 ” CO2 , 过 程 如 图 所 示 ( 部 分 条 件 及 物 质 未 标 出 )。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D.高温反应炉中发生的反应为 CaCO3 CaO+CO2↑
9.(3分)在 CuO和 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
液里加入一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则错误的叙述是( )
A.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B.不溶物可能是铁和铜的混合物
C.滤液是硫酸亚铁溶液 D.滤液是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
10.(3分)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乙腈(CH3CN)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液体,已知相同条件下乙腈的密度为
d1,水的密度为 d2,且 d1<d2.若向质量分数为 a1的乙腈水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乙腈的
质量分数为 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页(共 7页)
A.0.5a1>a2 B.0.5a1<a2 C.0.5a1=a2 D.无法确定
11.(3 分)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t2℃时向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 wg 甲和 wg
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 t1℃.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温度降低到 t1℃时,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 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
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2.(3分)现有 CuO和 Fe2O3组成的混合物 a 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硫酸溶液 50g,恰好
完全反应。若将 a g该混合物在足量 H2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A.1.6a g B.(a﹣1.6)g C.(a﹣3.2)g D.1.6 g
13.(3分)将含有杂质碳酸钠样品 20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120g质
量分数 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液 126.2g,则该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为( )
A.63.6% B.70% C.53% D.47%
14.(3分)某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经完全吸收后,测得浓硫
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比为 9:11,则该气体可能是( )
A.CH4 B.CO和 H2的混合气体
C.C2H2 D.CH4和 CO的混合气体
15.(3分)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 )
A B C D
X 大理石与 锌粒与稀硫酸 双氧水与二 二氧化锰与
稀盐酸 氧化锰 氯酸钾
Y 浓硫酸 浓硫酸 浓硫酸 浓硫酸
Z CO2 H2 O2 O2
第 3页(共 7页)
1908班化学入学考试答题卡
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S-32,Cu-64,Fe-56,Na-23,Cl-35.5,Ca-40,Cu-64
试卷类型:A
条 码 粘 贴 处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准考证号
缺考标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考生禁止填涂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缺考标记!只能 3、选择题必须使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由监考老师负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责用黑色字迹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的签字笔填涂。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 15 小题,满分 45 分,每小题 3分;每小题有 1-2 个正确答案,选不全得 1 分,选
错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二.填空题(共 4小题,满分 28分)
16.(2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必备工具。请选择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体温计中填充的金属: ; (2)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
(3)不含电子的离子: ; (4)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7.(15分)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1)单质
①氯气 ;②氩气 ;③氢气 ;④臭氧 ;
⑤硫 ;⑥磷 ;⑦镁 ;⑧锌 ;⑨氮气 。
(2)氧化物
①水 ;②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
第 4页(共 7页)
④四氧化三铁 ;⑤氧化铁 ;⑥氧化铜 。
(3)酸
①盐酸 ;②硝酸 ;③碳酸 。
(4)碱
①氢氧化钠 ;②氢氧化铝 ;③氨水 。
(5)盐
①氯化钾 ;②氯化银 ;③碳酸钠 ;④硝酸镁 ;
⑤硝酸锌 ;⑥硫酸铝 ;⑦碳酸铵 ;⑧硫酸亚铁 ;⑨高锰酸钾 。
18.(5分)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生成氢气;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中,溶液变红。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
硬水还是软水;
(3)某同学将一包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的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冷水,看
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柠檬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 ;192g柠檬酸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 g。
19.(6分)(1)已知 BaCl2溶液和 KHC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小红同学为表示这个反应写了两个方程式:
①BaCl2+2KHCO3═BaCO3↓+2KCl+CO2↑+H2O;
②BaCl2+KHCO3═BaCO3↓+KCl+HCl。
你认为她写的反应方程式中第 个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2)已知难溶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更难溶的物质。将白色Mg(OH)2加到 FeCl3溶液中有红
褐色沉淀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些金属氢化物(其中氢显﹣l价)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 NaH+H2O=NaOH+H2↑.CaH2
与水的反应和 NaH 相似。试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CaH2 与 Na2CO3 水溶液之间发生的化学反
应: 。
三.实验探究题(共 2小题,满分 17分)
20.(10分)如图 1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
第 5页(共 7页)
(1)B装置中仪器 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 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请按照气流从左到
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 ;
(4)某实验小组在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 CO2,产生沉淀的质量与通入 CO2质量的关系如图 2所示.已
知反应:CaCO3+H2O+CO2=Ca(HCO3)2,其中 CaCO3、Ca(HCO3)2 均属于盐且 Ca(HCO3)2易溶
于水.
①请描述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
②请计算通 CO2气体前石灰水中溶质 Ca(OH)2 的质量 g.
③为使溶液的质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为最大值,理论上至少应通入 CO2质量 g.(不考虑 CO2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④向含有 NaOH和 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缓通入 CO2直到过量.其现象为:沉淀 ….
请按照先后顺序写出相应生成盐的化学式: 、 、 、 .
21.(7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
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第 6页(共 7页)
实验一:取一定量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由此
小兰得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有的同学对小兰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理
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成分,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步骤Ⅰ: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少量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填化学式)
(2)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滤液少量于试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探究,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种情况。
【反思评价】
(1)下列物质中能替代步骤Ⅱ中酚酞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铜溶液 B.氧化铜 C.二氧化碳 D.稀盐酸 E.硫酸镁溶液
(2)取实验一烧杯中的白色不溶物,加入 即可证明不溶物的物质的成分。
四.计算题(共 2小题,满分 10分,每小题 5分)
22.(5分)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据估计地球上年均发生 31万余次的闪电。每当电闪雷鸣之时,空气中发
生的一种反应为 N2+O2=2NO.已知 32g氧气和足量氮气化合成一氧化氮时要吸收 180kJ 的能量,假设
某次闪电的能量为 2.10×107 kJ,其中有 的能量用于这一反应,求:
(1)此次闪电所产生的 NO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此次闪电的生成物相当于多少千克尿素[CO(NH2)2]的含氮量?
23.(5分)已知 CuO被 C还原的产物是 Cu2O(红色)。现有 CuO和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 4.36g,在高温下
充分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产物。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全部被过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得沉淀 3.00g。
试计算所得红色固体产物质量。
第 7页(共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