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数学攻略】
专题12:数学解题方法之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探讨
江苏泰州锦元数学工作室 编辑
专题3~8,我们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从专题9开始我们对数学解题方法进行探讨。数学问题中,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法”一类,是从反面的角度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得出矛盾。具体地讲,反证法就是从反论题入手,把命题结论的否定当作条件,使之得到与条件相矛盾,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上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的一种特殊方法,它主要用来研究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常用来证明等式成立和数列通项公式成立。
一般地,在高中数学中证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有如下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n0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0或1,但也有特殊情况;
(2)假设当n=k(k≥n0,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结合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的实例探讨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一、反证法的应用:
典型例题:【版权归锦元数学工作室,不得转载】
例1:(2012年上海市理18分)对于数集,其中,,定义向量集. 若对于任意,存在,使得,则称X具有性质P. 例如具有性质P.
(1)若>2,且,求的值;(4分)
(2)若X具有性质P,求证:1(X,且当n>1时,1=1;(6分)
(3)若X具有性质P,且1=1,(为常数),求有穷数列的通项公式.(8分)
【答案】解:(1)选取,则Y中与垂直的元素必有形式。
∴,从而=4。
(2)证明:取,设满足。
由得,∴、异号。
∵-1是X中唯一的负数,所以、中之一为-1,另一为1。
故1(X。
假设,其中,则。
选取,并设满足,即。
则、异号,从而、之中恰有一个为-1。
若=-1,则,矛盾;
若=-1,则,矛盾.
∴=1。
(3)猜测,i=1, 2, …, 。
记,=2, 3, …, 。
先证明:若具有性质P,则也具有性质P。
任取,、(.当、中出现-1时,显然有满足。
当且时,、≥1。
∵具有性质P,∴有,、(,使得。
从而和中有一个是-1,不妨设=-1,
假设(且(,则。
由,得,与(矛盾。
∴(,从而也具有性质P。
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i=1, 2, …, 。
当=2时,结论显然成立。
假设时,有性质P,则,i=1, 2, …, ;
则当时,若有性质P,则
也有性质P,所以。
取,并设满足,即。
由此可得与中有且只有一个为-1。
若,则,所以,这不可能;
∴,,又,所以。
综上所述,,i=1, 2, …, 。
【考点】数集、集合的基本性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数学归纳法和反证法的应用。
【解析】(1)根据题设直接求解。
(2)用反证法给予证明。
(3)根据题设,先用反证法证明:若具有性质P,则也具有性质P,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测,i=1, 2, …, 。
例2:(2012年北京市理13分)设A是由m×n个实数组成的m行n列的数表,满足:每个数的绝对值不大于1,且所有数的和为零,记s(m,n)为所有这样的数表构成的集合。
对于A∈S(m,n),记Ri(A)为A的第ⅰ行各数之和(1≤ⅰ≤m),Cj(A)为A的第j列各数之和(1≤j≤n);
记K(A)为∣R1(A)∣,∣R2(A)∣,…,∣Rm(A)∣,∣C1(A)∣,∣C2(A)∣,…,∣Cn(A)∣中的最小值。
(1)对如下数表A,求的值;
1
1
-0.8
0.1
-0.3
-1
(2)设数表A∈S(2,3)形如
1
1
c
a
b
-1
求的最大值;
(3)给定正整数t,对于所有的A∈S(2,2t+1),求的最大值。
【答案】解:(1)由题意可知,
∴。
(2)先用反证法证明:
若,则,
∴(无解)。
同理可知。
∴。
由题设所有数和为0,即,
∴,解得,与题设矛盾。
∴。
易知当时,存在。
∴的最大值为1。
(3)的最大值为。
首先构造满足的:
,
。
经计算知,中每个元素的绝对值都小于1,所有元素之和为0,且
,,
。
下面证明是最大值。
若不然,则存在一个数表A∈S(2,2t+1),使得。
由的定义知的每一列两个数之和的绝对值都不小于,而两个绝对值不超过1的数的和,其绝对值不超过2,故的每一列两个数之和的绝对值都在区间中. 由于,故的每一列两个数符号均与列和的符号相同,且绝对值均不小于。
设中有列的列和为正,有列的列和为负,由对称性不妨设,则。另外,由对称性不妨设的第一行行和为正,第二行行和为负。
考虑的第一行,由前面结论知的第一行有不超过个正数和不少于个负数,每个正数的绝对值不超过1(即每个正数均不超过1),每个负数的绝对值不小于(即每个负数均不超过)。
因此,故的第一行行和的绝对值小于,与假设矛盾。
因此的最大值为。
【考点】逻辑推理,反证法的应用。
【解析】(1)根据ri(A)为A的第i行各数之和(i=1,2),c j(A)为A的第j列各数之和(j=1,2,3);求出|r1(A)|,|r2(A)|,|c1(A)|,|c2(A)|,|c3(A)|中的最小值可即为所求。
(2)用反证法证明。
(3)先构造满足的,用反证法证明是最大值。【版权归锦元数学工作室,不得转载】
例3:(2012年江苏省16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两个数列和满足:,,
(1)设,,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设,,且是等比数列,求和的值.
【答案】解:(1)∵,∴。
∴ 。∴ 。
∴数列是以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
∴。(﹡)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知,下面用反证法证明
若则,∴当时,,与(﹡)矛盾。
若则,∴当时,,与(﹡)矛盾。
∴综上所述,。∴,∴。
又∵,∴是公比是的等比数列。
若,则,于是。
又由即,得。
∴中至少有两项相同,与矛盾。∴。
∴。
∴ 。
【考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基本不等式,反证法。
【解析】(1)根据题设和,求出,从而证明而得证。
(2)根据基本不等式得到,用反证法证明等比数列的公比。
从而得到的结论,再由知是公比是的等比数列。最后用反证法求出。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例1:(2012年上海市理18分)对于数集,其中,,定义向量集. 若对于任意,存在,使得,则称X具有性质P. 例如具有性质P.
(1)若>2,且,求的值;(4分)
(2)若X具有性质P,求证:1(X,且当n>1时,1=1;(6分)
(3)若X具有性质P,且1=1,(为常数),求有穷数列的通项公式.(8分)
【答案】解:(1)选取,则Y中与垂直的元素必有形式。
∴,从而=4。
(2)证明:取,设满足。
由得,∴、异号。
∵-1是X中唯一的负数,所以、中之一为-1,另一为1。
故1(X。
假设,其中,则。
选取,并设满足,即。
则、异号,从而、之中恰有一个为-1。
若=-1,则,矛盾;
若=-1,则,矛盾.
∴=1。
(3)猜测,i=1, 2, …, 。
记,=2, 3, …, 。
先证明:若具有性质P,则也具有性质P。
任取,、(.当、中出现-1时,显然有满足。
当且时,、≥1。
∵具有性质P,∴有,、(,使得。
从而和中有一个是-1,不妨设=-1,
假设(且(,则。
由,得,与(矛盾。
∴(,从而也具有性质P。
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i=1, 2, …, 。
当=2时,结论显然成立。
假设时,有性质P,则,i=1, 2, …, ;
则当时,若有性质P,则
也有性质P,所以。
取,并设满足,即。
由此可得与中有且只有一个为-1。
若,则,所以,这不可能;
∴,,又,所以。
综上所述,,i=1, 2, …, 。
【考点】数集、集合的基本性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数学归纳法和反证法的应用。
【解析】(1)根据题设直接求解。
(2)用反证法给予证明。
(3)根据题设,先用反证法证明:若具有性质P,则也具有性质P,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测,i=1, 2, …, 。
例2:(2012年全国大纲卷理12分)函数。定义数列如下:是过两点的直线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1)证明:;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解:(1)∵,∴点在函数的图像上。
∴由所给出的两点,可知,直线斜率一定存在。
∴直线的直线方程为。
令,可求得,解得。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满足,
假设时,成立,则当时,,
由得,,即,∴。
∴也成立。
综上可知对任意正整数恒成立。
下面证明:
∵,
∴由得,。∴。
∴即。
综上可知恒成立。
(2)由得到该数列的一个特征方程即,
解得或。
∴① ,②。
两式相除可得。
而
∴数列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考点】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函数与数列相结全的综合运用,不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
【解析】(1)先从函数入手,表示直线方程,从而得到交点坐标,再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运用差值法证明,从而得证。
(2)根据递推公式构造等比数列进而求得数列的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