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材料一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此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什么运动?
不正确。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以阶级斗争为纲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
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
当时,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作的决策和指示。
2.十一届三中全会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悟,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实践到理论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中“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哪年召开的哪次会议?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 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全会决定……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三:这次会议虽然华国锋扔担任党中央主席,但就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改革开放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依据材料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内容:
(1)思想路线:
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路线: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党和国家在这三个方面政策有何不同?
在思想路线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搞个人崇拜,在该会以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在组织路线方面,“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民主法制被严重践踏。当时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开除出党,迫害致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人制度也开始走上正轨。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纪,严肃党纪,加强党的领导机构。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特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影响是什么?
(1)新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2)新领导: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3)新任务:经济建设。(4)新时期: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影响在于求真务实,敢于改革,敢于尝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②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③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
材料一: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摘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材料三: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材料一中,邓小平的这段话是针对哪一错误思想,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思想:两个凡是。积极作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材料二中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何时召开,归纳它的具体内容。
1978.12.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材料三中,中共曾“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错误发动了哪一次政治运动,“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指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该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
政治运动:文革。
历史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团。中共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习近平
二、拨乱反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2.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随堂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B
D
3.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