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皋城中学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皋城中学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6 13:5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皋城中学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液氮用作制冷剂 B.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 风力发电 D. 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某同学的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 骑自行车上学
B. 冬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高
C. 用洗菜的水冲厕所
D. 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放入铁钉 B. 点燃酒精灯
C. 倾倒液体 D. 读液体体积
年月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我国空间站核心舱的制作材料使用了钛及其合金。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 钛的原子序数为
D. 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研究表明:麻黄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麻黄碱中原子总数为
B. 麻黄碱中含有一个一氧化氮分子
C. 麻黄碱中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
D. 麻黄碱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一定条件下,和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
A. 甲醛 B. 甲醇 C. 乙醇 D. 乙酸
年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载人空间站核心舱,其发动机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作为推进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B. 液态氧可以作燃料
C. 氧气变为液氧氧分子发生改变 D. 液氢和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 变化与守恒:某物质燃烧后生成和,则中一定含、元素,可能含元素
B. 模型与推理: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 宏观与微观: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D. 探究与创新: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在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变为,碳元素的化合价由变为,这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用活性炭吸附
鉴别硬水与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
除去溶液中的杂质 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除去中少量 用点燃的方法
A. B. C. D.
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图。假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为确定每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金属,查得如表数据:
金属 铁 铝 镁
燃烧放出热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B. 氯酸钠分解能制取氧气,是因为氯酸钠中含有氧分子
C. 使用完后,产氧药块中原物质的质量均不变
D. 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见图。综合以上信息得到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A. 从图象可以看出,金属镁比金属锌的活动性强
B. 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
C. 若硫酸有剩余,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D. 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图。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高压和 ______。
可燃冰被视为“未来能源”的理由是 ______。写一点即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位
C.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
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世界领先,将可燃冰进行二次能源开发意义重大。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备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仪器的名称:______。
实验室若用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不纯的原因是 ______。
在加热条件下,用醋酸钠固体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甲烷,同时生成碳酸钠,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新型材料纳米级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纳米级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此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 .
请补充完成上述制备工艺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在制备纳米级粉的工艺流程中,的作用是 ______ ,该作用利用了氮气的 ______ “物理”或“化学”性质.
研究人员发现最后制得的纳米级粉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杂质.为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在无氧环境下,先溶解,然后再 ______ 、洗涤、烘干.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比较铝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为课题进行探究,下面是小华同学和小明同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提出问题】铝和锌两种金属,哪一种金属活动性更强?
【实验原理】小华同学利用常温下两种金属与酸反应,测定收集等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小明同学利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进行实验】
实验一:如图是小华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______。
实验编号 实验 实验
金属 表面未氧化的锌粒 表面打磨过的铝片
酸溶液 的稀盐酸溶液 的稀硫酸溶液
收集氢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 ______ 填“”“”或“”
实验二:小明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表面打磨过的铝片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______ 金属活动性:
【分析与评价】
写出铝与硫酸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两位同学的实验结论刚好相反,你判断 ______同学实验结论错误,理由是 ______。
【拓展延伸】
为继续探究金属锌的化学性质,小敏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含有的金属是 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______。
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和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摩擦剂中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质量为______;
求摩擦剂中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液氮用作制冷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只把气体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没有产生新物质。错误;
D、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
【解析】解:、骑自行车上学,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环保理念;
B、冬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高,浪费电能,故选项不符合环保理念;
C、用洗菜的水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水资源,故选项符合环保理念;
D、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可以节约资源,故选项符合环保理念。
故选:。
A、根据骑自行车上学,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解答;
B、根据冬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高,浪费电能进行解答;
C、根据用洗菜的水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进行解答;
D、根据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节约资源进行解答。
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3.【答案】
【解析】解:将块状固体放进试管时,应先把试管倾斜,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处,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据此可以判断图中把铁钉放入试管的操作方法不正确,故A不正确。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故B不正确。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到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图中的操作不符合要求,故C不正确。
D.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符合要求,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的操作方法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判断。
C.根据倾倒液体的操作方法判断。
D.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判断。
此题考查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都是中考热点,只需记住,就容易正确解答。
4.【答案】
【解析】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是,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麻黄碱是由麻黄碱分子构成的,个麻黄碱分子中原子总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B、麻黄碱是由麻黄碱分子构成的,不含一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麻黄碱中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麻黄碱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不是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生成含氮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麻黄碱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麻黄碱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
【解析】解:、甲醛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甲醇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C、乙醇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不是:,不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说法符合题意;
D、乙酸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是绿色化学反应的产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化学式进行。
7.【答案】
【解析】解:、氧气约占空气体积而不是质量的,故A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液态氧可以作助燃剂,故B错误;
C、氧气变为液氧,氧分子间隔变小,但氧分子不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液氢和氢气都是由氢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空气的组成、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分子的性质以及物质变化的辨别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某物质燃烧后生成和,和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中一定含、元素,可能含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故选项说法正确。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品红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外,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化物与催化剂的特征、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在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出现变化,所以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符合题意;
B、反应物中铁的化合价是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是价,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是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价,生成物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价,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价,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生成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认真阅读题干,提取有用信息: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然后分析选项中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有升降,进而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可以根据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中各种物质所含有的元素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
【解析】解:、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该选项正确。
B、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正确。
C、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得到氯化亚铁溶液,该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A、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
B、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C、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
【解析】解:、硫酸钠的化学式为,钠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故错误;
B、氯酸钠中含有氧元素,才能用于制取氧气,氯酸钠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所以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但是金属粉末燃烧,质量会改变,故错误;
D、金属质量过小,导致燃烧产生的热量少,使得无法分解产生氧气,金属质量过大,会消耗氧气,故正确;
故选:。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B、氯酸钠中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不用催化剂时,铁的燃烧值最小,所以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最大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的化学性质与相似、镁粉燃烧时提供分解所需的热量,类比氯酸钾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图中是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不能判断镁和锌的活泼性,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B、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说明硫酸不足,生成氢气质量决定于反应的硫酸质量,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的是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说明硫酸质量相等,因此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C、稀硫酸和镁、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若硫酸有剩余,说明硫酸过量,生成氢气质量决定于金属质量,相等质量的镁、锌完全反应时,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因此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质量不相同,即镁消耗的硫酸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答案】低温 可燃冰燃烧值高或者污染小或者储量丰富
【解析】解: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高压和低温;故答案为:低温;
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被视为“未来能源”;故答案为:可燃冰燃烧值高或者污染小或者储量丰富;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可燃冰具有可燃性吗,而水没有可燃性,说法错误;
B、由题干图示可知,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位,说法正确;
C、由题干图可知,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备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是一个信息材料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此类试题一般难度不大。
14.【答案】酒精灯 导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解析】解: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实验室若用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不纯的原因是:导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醋酸钠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酒精灯;
导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室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不纯的原因是:导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醋酸钠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和甲烷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5.【答案】;;做保护气;化学;过滤
【解析】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是:;
反应物是氢气和氯化亚铁,生成物是铁和盐酸,用观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在反应中起保护气的作用;
铁不溶于水,氯化亚铁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故答案为:;;做保护气;化学;过滤.
根据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考虑;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和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考虑;根据铁不溶于水,氯化亚铁溶于水进行混合物的分离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铁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能够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熟悉根据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16.【答案】排水法 铝片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 小华 利用的酸的种类不同 银、铜、锌 锌离子
【解析】解:【进行实验】
实验一:如图是小华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排水法。
实验编号 实验 实验
金属 表面未氧化的锌粒 表面打磨过的铝片
酸溶液 的稀盐酸溶液 的稀硫酸溶液
收集氢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
故答案为:排水法;。
实验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表面打磨过的铝片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铝片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铝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锌 金属活动性:
故答案为:铝片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
【分析与评价】
铝与硫酸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两位同学的实验结论刚好相反,小华同学实验结论错误,理由是利用的酸的种类不同。
故答案为:小华;利用的酸的种类不同。
【拓展延伸】
为继续探究金属锌的化学性质,小敏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说明锌过量,则固体中含有的金属是反应生成的银、铜、过量的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锌离子。
故答案为:银、铜、锌;锌离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答案】
设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则



摩擦剂中的质量分数是
答:摩擦剂中的质量分数是。
【解析】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生成质量为,故填:;
设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则



摩擦剂中的质量分数是
答:摩擦剂中的质量分数是。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明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还应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反应来解答。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