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数学攻略】专题21:高频考点分析之平面向量探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高考数学攻略】专题21:高频考点分析之平面向量探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2-24 18: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高考数学攻略】
专题21:高频考点分析之平面向量探讨
江苏泰州锦元数学工作室 编辑
专题1~2,我们对客观性试题解法进行了探讨,专题3~8,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专题9~12对数学解题方法进行了探讨,专题13~专题28我们对高频考点进行探讨。
平面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它包括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向量的坐标表示,定比分点及数量积。以前教材中,在解析几何、复数中涉及到平面向量的问题,只是对一个概念的介绍;而在现在教材中,是高一的必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平面向量在高考中所占份量不大,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结合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的实例,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平面向量问题的求解:
1. 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和计算: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计算;
3. 平面向量与其它知识的综合。
一、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和计算:
典型例题:【版权归锦元数学工作室,不得转载】
例1. (2012年全国大纲卷理5分)中,边上的高为,若,则【 】
A. B. C. D.
【答案】D。
【考点】向量垂直的判定,勾股定理,向量的加减法几何意义的运用。
【解析】∵,∴,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由等面积法得,即,得。
∴。
又∵点在上,∴。故选D。
例2.(2012年四川省理5分)设、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使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
A、 B、 C、 D、且
【答案】C。
【考点】充分条件。
【解析】若使成立, 即要、共线且方向相同,即要。所以使成立的充分条件是。故选C。
例3. (2012年天津市理5分)已知为等边三角形,,设点满足,,,若,则【 】
(A)  (B)   (C)   (D)
【答案】A。
【考点】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共线向量定理及其数量积的综合运用.。
【分析】∵=,=,
又∵,且,,
∴,
即,
即,
∴,解得。故选A 。
例4.(2012年天津市文5分)在△中,=90°,=1,设点满足,
。若,则=【 】
(A) (B) (C) (D)2
【答案】B。
【考点】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共线向量定理及其数量积的综合运用。
【分析】如图,设 ,则。
又,。
由得

即。故选B。
例5. (2012年浙江省理5分)设,是两个非零向量【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存在实数,使得
D.若存在实数,使得,则
【答案】C。
【考点】平面向量的综合题。
【解析】利用排除法可得选项C是正确的:
∵|a+b|=|a|-|b|,则a,b共线,即存在实数λ,使得a=λb,
∴选项A:|a+b|=|a|-|b|时,a,b可为异向的共线向量,不正确;
选项B:若a⊥b,由正方形得|a+b|=|a|-|b|,不正确;
选项D:若存在实数λ,使得a=λb,a,b可为同向的共线向量,此时显然|a+b|=|a|-|b|,不正确。
故选C。
例6. (2012年辽宁省理5分)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满足|a+b|=|ab|,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a∥b (B) a⊥b
(C) a=b (D)a+b=ab
【答案】B。
【考点】平面向量的运算,向量的位置关系。
【解析】由|a+b|=|ab|,平方可得ab=0,所以a⊥b。故选B。
或根据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可知|a+b|与|ab|分别为以向量a,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
条对角线的长,因为|a+b|=|ab|,所以该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所以a⊥b。故选B。
例7. (2012年全国课标卷理5分)已知向量夹角为 ,且;则 ▲
【答案】。
【考点】向量运算。
【解析】∵,∴。
∵向量夹角为 ,且 ,∴,解得,。
例8. (2012年北京市理5分)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l,点E是AB边上的动点。则的值为
▲ ; 的最大值为 ▲
【答案】1;1。
【考点】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
【解析】如图,根据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得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l,∴。
又∵,
而就是在上的射影,要使其最大即要点E与点B重合,此时。
∴的最大值为。版权归锦元数学工作室,不得转载】
例9. (2012年浙江省理4分)在中,是的中点,,,则 ▲ .
【答案】。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解析】此题最适合的方法是特殊元素法:
如图,假设ABC是以AB=AC的等腰三角形,
AM=3,BC=10,由勾股定理得AB=AC=。
则cos∠BAC=,
∴=。
例10. (2012年江苏省5分)如图,在矩形中,点为的中点,点在边上,若,则的值是 ▲ .
【答案】。
【考点】向量的计算,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的余弦公式,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解析】由,得,由矩形的性质,得。
∵,∴,∴。∴。
记之间的夹角为,则。
又∵点E为BC的中点,∴。


本题也可建立以为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求出各点坐标后求解。
例11. (2012年湖南省文5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P⊥BD,垂足为P,且 ,则=
  ▲  .
【答案】18
【考点】平面向量加法的几何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解析】设,则
=

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和计算:
典型例题:【版权归锦元数学工作室,不得转载】
例1. (2012年安徽省理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向量按逆时针旋转后,得向量,则点的坐标是【 】

【答案】。
【考点】向量的计算。
【解析】∵
∴设,得。
又∵向量按逆时针旋转后,得向量,
∴。故选。
例2.(2012年广东省理5分)若向量=(2,3),=(4,7),则=【  】
A.(-2,-4) B.(2,4) C.(6,10) D.(-6,-10)
【答案】A。
【考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解析】= 。故选A。
例2.(2012年广东省文5分)若向量,则【 】
A. B. C. D.
【答案】A。
【考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解析】 。故选A。
例3. (2012年福建省文5分)已知向量,则的充要条件是【 】
A.x=- B.x=-1 C.x=5 D.x=0
【答案】D。
【考点】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和性质。
【解析】由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得 所以x =0 。故选D。
例4. (2012年辽宁省文5分)已知向量若则=【 】
(A) —1 (B) — (C) (D)1
【答案】D。
【考点】向量的数量积。
【解析】∵,∴。故选D。
例5. (2012年重庆市理5分)设R,向量且,则【 】
(A) (B) (C) (D)10
【答案】B。
【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及向量共线、垂直的性质。
【分析】∵且,∴。
又∵,∴。
∴。∴。故选B。
例6. (2012年重庆市文5分)设 ,向量且 ,则2【 】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答案】。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分析】通过向量的垂直,求出向量 ,求出 ,然后求出模:
∵,向量且,
∴,即。∴。
∴ 。∴。故选B。
例7. (2012年陕西省文5分)设向量=(1,)与=(-1, 2)垂直,则等于 【 】
A. B. C .0 D.-1
【答案】C。
【考点】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二倍角的余弦。
【解析】∵,∴。
又∵=(1,)与=(-1, 2),∴,即。
故选C。
例8. (2012年上海市理4分)若是直线的一个法向量,则的倾斜角的大小为 ▲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答案】。
【考点】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反三角函数的表示角。
【解析】设直线的倾斜角为,则。
例9. (2012年上海市文4分)若是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则的倾斜角的大小为 ▲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答案】。
【考点】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反三角函数的表示角。
【解析】设直线的倾斜角为,则。
例10. (2012年安徽省文5分)设向量,若⊥,则 ▲
【答案】。
【考点】向量的计算。
【解析】∵,
∴。
又∵⊥,∴,即,解得。
∴。∴。
例11. (2012年山东省理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单位圆的圆心的初始位置在(0,1),此时圆上一点P的位置在(0,0),圆在x轴上沿正向滚动。当圆滚动到圆心位于(2,1)时,的坐标为
▲ 。
【答案】。
【考点】圆的弧长,锐角三角函数,向量的坐标。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圆滚动了2单位个弧长,点P旋转了弧度,此时点P的坐标为:
,。
∴。
例12. (2012年湖北省文5分)已知向量,则
(Ⅰ)与同向的单位向量的坐标表示为  ▲  ;
(Ⅱ)向量与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为  ▲  。
【答案】(Ⅰ);(Ⅱ)。
【考点】向量的数量积,向量同向的条件,单位向量,向量间的夹角。
【解析】(Ⅰ)由,得。
设与同向的单位向量为,则,且,解得。
∴,即与同向的单位向量的坐标为。
(Ⅱ)由,得。
设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则。
三、平面向量与其它知识的综合:
典型例题:【版权归锦元数学工作室,不得转载】
例1. (2012年广东省理5分)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和,定义.若平面向量满足,与的夹角,且和都在集合中,则=【  】
A. B.1 C. D.
【答案】C。
【考点】新定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函数的值域,集合的概念。
【解析】∵由定义 ,
 ∴=,。∴。
∵ ,∴,即。
∵,∴。
    又∵,∴=。∴。
∴ ,=。故选C。
例2. (2012年广东省文5分)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定义.若平面向量满足与的夹角,且和都在集合中,则【 】
A. B. C. D.
【答案】D。
【考点】新定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函数的值域,集合的概念。
【解析】∵由定义 ,
 ∴=,。∴。
∵ ,∴,即。
∵,∴。∴。
∴=。故选D。
例3. (2012年湖南省理5分)在△ABC中,AB=2,AC=3,= 1则【 】
A. B. C. D.
【答案】 A。
【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余弦定理。
【解析】如图知。
∴。
又由余弦定理得,即,解得。
故选A。
例4. (2012年上海市理4分)在平行四边形中,,边、的长分别为2、1,若、分别是边、上的点,且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
【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
【解析】如图所示,以为原点,向量所在直线为轴,过垂直于的直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行四边形中,,,
∴。
设,则。
∴由得,。
∴的横坐标为,的纵坐标为。

∴。
∵函数在有最大值,
∴在时,函数单调增加。
∴在时有最小值2;在时有最大值5。
∴的取值范围是。版权归锦元数学工作室,不得转载】
例5. (2012年上海市文4分)在矩形中,边、的长分别为2、1,若、分别是边、上的点,且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
【解析】如图所示,以为原点,向量所在直线为轴,过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矩形中, ,
∴。
设,则。
∴由得,。
∴的坐标为。∴。
∴。
∵,∴。
∴的取值范围是。
例6. (2012年安徽省理5分)若平面向量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 来
【答案】。
【考点】平面向量,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解析】∵,∴。
又∵,∴。∴。
∴的最小值是。
例7.(2012年山东省理12分)已知向量m=(sinx,1),函数的最大值为6。【版权归锦元数学工作室,不得转载】
(Ⅰ)求A;
(Ⅱ)将函数y=f(x)的图象像左平移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g(x)的图象。求g(x)在上的值域。
【答案】解:(Ⅰ)。
∵函数的最大值为6。而
∴。
(Ⅱ)函数y=f(x)的图象像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
再将所得图象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当时,,.。
∴函数g(x)在上的值域为。
【考点】向量的运算,三角函数的值域,函数图象平移的性质。
【解析】(Ⅰ)求出函数关于的表达式,化简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值域确定A。
(Ⅱ)由平移的性质,求出g(x),由得出的范围,从而求得函数g(x)在上的值域。
例8.(2012年湖北省理12分)已知向量,设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π对称,其中为常数,且
(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版权归锦元数学工作室,不得转载】
(2)若的图像经过点,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

(Ⅰ)∵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π对称,∴。
∴。
又∵,∴。
∴的最小正周期为。
(II)若的图像经过点,则有,∴。
∴。
∵,∴。∴。
∴函数在区间上的取值范围为。
【考点】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化,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析】(Ⅰ)先利用向量数量积运算性质,求函数的解析式,再利用二倍角公式和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将函数化为,最后利用函数的对称性和ω的范围,计算ω的值,从而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II)先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得λ的值,再求内层函数的值域,最后将内层函数看做整体,利用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即可求得函数的值域。
例9. (2012年江苏省14分)在中,已知.
(1)求证:;
(2)若求A的值.
【答案】解:(1)∵,∴,即。
由正弦定理,得,∴。
又∵,∴。∴即。
(2)∵ ,∴。∴。
∴,即。∴。
由 (1) ,得,解得。
∵,∴。∴。
【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两角和的正切公式,解三角形。
【解析】(1)先将表示成数量积,再根据正弦定理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证明。
(2)由可求,由三角形三角关系,得到,从而根据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和(1)的结论即可求得A的值。
例10.(2012年上海市理18分)对于数集,其中,,定义向量集. 若对于任意,存在,使得,则称X具有性质P. 例如具有性质P.
(1)若>2,且,求的值;(4分)
(2)若X具有性质P,求证:1(X,且当n>1时,1=1;(6分)
(3)若X具有性质P,且1=1,(为常数),求有穷数列的通项公式.(8分)
【答案】解:(1)选取,则Y中与垂直的元素必有形式。
∴,从而=4。
(2)证明:取,设满足。
由得,∴、异号。
∵-1是X中唯一的负数,所以、中之一为-1,另一为1。
故1(X。
假设,其中,则。
选取,并设满足,即。
则、异号,从而、之中恰有一个为-1。
若=-1,则,矛盾;
若=-1,则,矛盾.
∴=1。
(3)猜测,i=1, 2, …, 。
记,=2, 3, …, 。
先证明:若具有性质P,则也具有性质P。
任取,、(.当、中出现-1时,显然有满足。
当且时,、≥1。
∵具有性质P,∴有,、(,使得。
从而和中有一个是-1,不妨设=-1,
假设(且(,则。
由,得,与(矛盾。
∴(,从而也具有性质P。
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i=1, 2, …, 。
当=2时,结论显然成立。
假设时,有性质P,则,i=1, 2, …, ;
则当时,若有性质P,则
也有性质P,所以。
取,并设满足,即。
由此可得与中有且只有一个为-1。
若,则,所以,这不可能;
∴,,又,所以。
综上所述,,i=1, 2, …, 。
【考点】数集、集合的基本性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数学归纳法和反证法的应用。
【解析】(1)根据题设直接求解。
(2)用反证法给予证明。
(3)根据题设,先用反证法证明:若具有性质P,则也具有性质P,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测,i=1, 2,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