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与三位伟人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自主预习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及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刘少奇冤案”叛徒、内奸、工贼
破坏文物
红卫兵批斗大学校长
①经过十年文革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②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都有
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
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
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
只好露宿街头,捡剩饭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阶级斗争为纲
③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实质:维护个人崇拜,“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影响:束缚人们思想,引起人们不满
④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奠定思想基础)
思想解放运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
1
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
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实质
2、时间:
1978年12月
3、地点:
北京
4、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想上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 果断结束“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集体。
2、时间:
1978年12月
3、地点:
北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4、内容:
①思想上:
冲破了长期“ 左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左倾冒险主义
右倾保守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4.内容:
②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4.内容:
③组织上: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
5、意义:
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盲目个人崇拜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思想
政治
组织
前
后
冲破了长期“ 左 ”的
错误的严重束缚
形成了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的
领导地位
是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历史学家胡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醒过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站起来)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富起来)
1.政治上:
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政策等
2.政策上:
3.思想上:
4.教育上:
平反冤假错案
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恢复高考制度
拨乱反正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
邓小平为老舍平反的批示
②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王光美从河南省省长刘杰手中接过刘少奇的骨灰
亲人们将刘少奇的骨灰
洒向大海
时间: 1981年
会议: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完成标志: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中)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1977年冬,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
恢复高考制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感 恩 改 革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步入改革开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共和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身为青少年,请你们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两年徘徊
十一届
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促使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掀起
奠定
基础
改革
开放
拨乱
反正
保障
作出
伟大的历史转折
本课小结
1.“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材料所表述的政治路线来自于(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中考练兵
2.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3.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的学生用这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 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②都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了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村普遍实行了大包干
C.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 D.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