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江西新建县拖拉机配件修造厂至南昌步兵学校的一条田间小道,婉约曲折,长满杂草,全长1.5千米。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
1973年短暂恢复副总理职务
1976年4月,邓小平被认为是天安门反革命事件的指使人,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文革打倒
文
革
遗
产
困
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国民经济大破坏
政治混乱无序
文化凋敝,人才断层
思想僵化
突破口?
人民的呼声?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捕,“四人帮”的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人民诉求
人民群众上访
背景:①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左”倾错误。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
阶级斗争为纲
思考:“两个凡是”的思想方针有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左”倾错误思想的桎梏?
本质上是“左”倾思想的延续
盲目的个人崇拜
背景:②“两个凡是”错误思想方针的提出。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声。
解放先声
图为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小平复出
背景:③邓小平的第三次复出
恢复高考
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
1979年,邓小平与大学生合影
胡耀邦
圈阅的送审稿
杨西光
胡福明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一个人的勇气
· 一群人的执着
“两个凡是”
PK
背景:④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思想解放
材料一: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思想来个大解放。
——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现在报上讨论真理的标准问题,讨论得很好,思想很活泼,不能说那些文章是对着毛主席的,那样人家就不好讲话了。
——1978年11月25日讲话
思考:这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作用。
作用:推动了思想的大解放
第一篇:艰苦徘徊中的前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的提纲手稿
指导思想
邓小平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全会通过决议公报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35-36页内容,自主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 北京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树立正确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政治路线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材料一:“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探究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将指导方针确定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呢?
思考:据材料一指出1935年后,中国革命避免“走了很多弯路”的原因。
原因: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共产党优良的传统
革命制胜的法宝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探究2:国家的工作重心为何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呢?
材料一:从60年代起,特别是在70年代,新加坡,南朝鲜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由于这四个地区历史上都接受“龙的文化”,……故称为“亚洲四小龙”
——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1978年邓小平乘坐日本新干线时的评价
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的呼唤
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探究3:为什么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933年6月回到领导岗位。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
1976年,被撤销职务。
“三落三起”的经历铸就其坚强不屈的品格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态度、根本观点、根本方法。
……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
——邓小平1978年5月30日同胡乔木谈话
心系天下的情怀
毛泽东思想精髓的继承
群众争购刊有全会公报的报纸
历史意义
观看视频,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全面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胡绳
★课后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的异同点
“两个凡是”
工作重点:
阶级斗争
盲目个人崇拜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工作重点:经济建设
伟大决策:
改革开放
形成第二代
中央领导
集体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历
史
转
折
组织路线
(核心)
(前提)
(保障)
★课后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的相似点
第二篇:时代孕育下的转折
第一篇:艰苦徘徊中的前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了解脱。
拨乱反正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等上万人参加。遵刘少奇遗嘱,亲属将骨灰撒向大海。
拨乱反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拨乱反正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经济复苏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年平均减少数与人均GDP和农民消费水平增长率比较 年份 官方贫困人口年均减少数(万人) 人均GDP增长率(%) 农民消费水平增长率(%)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1978-1985 1786 8.3 10.0 15.1
1985-1990 800 6.2 2.5 3.0
1990-1997 500 9.9 8.0 5.0
1997-2004 342 7.4 6.7 4.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思考:根据上述数据,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民主法制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不断完善。
文化繁荣
80年代
的丰富
多彩的
影视剧
文革
期间
的样
板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逐渐繁荣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服饰
80年代初兴起喇叭裤、大鬓角、蛤蟆镜
80年代的迪斯科、溜冰
个性的追求,生活方式的多元
个性追求
第二篇:时代孕育下的转折
第一篇:艰苦徘徊中的前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第三篇:春天故事里的绽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平小道
康庄大道
开放中国
少年中国
青春中国
可爱中国
富强中国
如果有人问,谁是我不曾谋面但却最难忘的当代领导人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
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故事,不是中国人的事,是我们的故事,是全人类的故事——这就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遗产。”
——《时代》总编辑艾略特
课后巩固
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人民思想得到解放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为批判了“左”倾错误思想而准备坐牢,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左”倾错误还未完全结束,故选B项
B
课后巩固
2.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完成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新中国诞生,中共十五大召开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生”是指1949年新中国诞生,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伟大转折”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
课后巩固
3.有学者评价:“邓小平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努力从经济上改造这个国家。”“全新的道路”指的是( )
A.农村包围城市 B.推行计划经济
C.实行改革开放 D.坚持一国两制
【解析】据“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努力从经济上改造这个国家”可知,指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故选C项
C
课后巩固
4.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这一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工业建设转移到农业建设上来
B.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由政治运动转移到法制建设上来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上来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1978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该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答案为B。
B
课后巩固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两次会议只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①不符合题意,故选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