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 两位数乘两位数4.5解决问题(连除)(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 两位数乘两位数4.5解决问题(连除)(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20 09: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 《解决问题》(连除问题) 课程学时 第4课时
所属学科 数学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
一、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确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的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初步体验两种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4、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和策略进行回顾与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5、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的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两种一般策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前一节课中在对连乘解决问题也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的方法,学生有了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这些已有经验为本课所研究解决的连除数学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利用实时投影辅助教学,及时评价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同桌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数学思维锻炼,训练数学语言表达。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 生具准备:练习本、课本、尺子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4的部分文字和插图(不出现问题),提问: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把相关信息摘录在黑板上。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分别思考这两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只需要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师板书列式。 3、师指出第三个问题是今天的重点问题,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后,请学生进行汇报。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一个个地解决问题,并汇报。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探 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指名说一次。(已知的条件: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要求的问题:每组有多少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与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阅读能力,并学会找到有用信息。
构 深入研究,建构模型 2、分析与解答:让学生自己思考该怎么解决,并在堂练本上尝试完成。用语言提醒学生根据屏幕上的思考问题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思考的问题:1、你列出了什么算式?2、每一步求出来是什么?) 3、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他们的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其他学生提出疑惑,并补充。(法1:60÷2=30人,30÷3=10人 法2::2×3 =6组,60÷6=10人) 4、请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师追问:分步的方法和综合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法1:60÷2÷3=10人 法2:60÷(2×3 =10人))(师引出这不叫两种方法,它只是把两步综合在一起的算式。) 5、请同学们再次在同桌之间完整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6、同桌之间讨论: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生汇报,并引导生说出第一种方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信息,求出每队有多少人,在进行第二步解决。第二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先求出一共有多少组,再求出最后一步。(教师在引导同时注意用连线的方法把第一种方法跟已知条件连线。第二种方法与问题连线。表示两种方法的不同出发点。) 7、请生想一想怎样验证我们的解决是正确的,指名回答。 8、看书质疑:翻开书本第53页,请生看看书本上的例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和疑问的地方。 9、回顾与反思。回顾整个解决的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生独立完成后,跟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其他学生提出疑惑并补充。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并汇报。 学生再次在同桌之间完整的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同桌讨论。并汇报。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翻书质疑。 学生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独立思考和完成解决问题后,同桌互相说说每一步求的事什么能进一步理清算理,并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汇报和补充学生思维得到碰撞,并进一步对两种方法有初步体验。帮助解决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只是把两部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算式,并非是一种不同的方法。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 从交流中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区别,并初步体验两种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让学生体会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生 应用方法,生成解决问题能力 请完成书本做一做: 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学生独自完成后集体评讲 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巩固建模,体验两种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
评 凝练提升, 课堂小结 尽情让生谈收获 积极思考,畅谈收获。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测 当堂小测,提升能力 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2. 他每次都游3个来回,共游了300米,这个游泳池的长是多少米 学生当堂完成,上台汇报并评讲。 通过当堂小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并以此拓展题提升学生能力。
(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八、教学流程的设计
(
初步阅读与理解
) (
检测基础,提升能力
) (
凝练提升,课堂小结
) (
深入分析与探究,并进行回顾反思
) (
应用方法,生成自己能力
) (
小测
) (
评价
) (
生成
) (
建构
) (
探究
) (
导入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