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西藏和平解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
三大
改造
八字方针
文化大革命
1949.10.1
1950
1953
1952
1951
1957
1954
1956
1958
1960
1966
1976
1961
新民主
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主义社会
过渡
时期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时空观事件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写下诗篇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啊中国 啊中国啊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歌中“一位老人”是谁?
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我党经历了一些挫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我们伟大的党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有奋发进取的气魄。从1978年冬天起,我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进入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吧,体会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春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程内容: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3.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材料一:李先念:据初步估算,“文革”十年我国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如果再不重视生产建设,那我们离亡党亡国可就不远了!
材料二: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有75%的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受到各种形式伤害和株连的人数高达1亿人。
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材料三: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
②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③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阶级斗争为纲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此时的中国需要一位有勇气、有能力纠正错误的领导将中国拉回正轨,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复出
1977年7月17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这是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中的第三次复出
⒈新中国初期,担任政务院副总理等职务
⒉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⒊文革期间
⑴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
⑵被下放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 ⑶1973年,恢复职务;
(4)1976年天安门事件后,被撤销职务。
1978年5月11日
④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议,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基本的指导思想。
实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十年文革动乱,积累下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民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
②“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③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④1978年12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时间:
1978年12月
3.地点:
北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现场
邓小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4.内容:
①思想上:
冲破了长期“ 左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左倾冒险主义
右倾保守主义
4.内容:
②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内容:
③组织上: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邓小平(1904年-1997年)
1985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1978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富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21世纪还有一位伟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国之梦”,做出了不懈努力。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醒
站
富
习近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强
4.内容:
(1)思想上:
(2)政治上:
(3)组织上:
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拨乱反正 会议前 会议后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盲目个人崇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邓小平领导集体
5.意义:
会议前
会议后
“左”倾路线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左”的思想指导下中央领导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伟大的历史转折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标志。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报道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共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分期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66年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徘徊时期:1976—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①平反冤假错案
——主要工作
工作内容:
典型事例: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致悼词
二、拨乱反正
①平反冤假错案
工作成果: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2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二、拨乱反正
——主要工作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时间:
意义: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二、拨乱反正
——主要工作
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
始于
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两个凡是”方针引起不满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思想基础)
时间:
1978年12月
内容:
意义: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伟大转折;伟大征程;新时期;
拨乱反正
课堂小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C
3.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