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列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76),
我们党出现了哪些失误?都属于哪类错误?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左”
倾
错
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1年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相关史实。
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认识拨乱反正的作用。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和意义。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文革”后的中国
数据来自《世纪伟人邓小平》,主编:侯树栋 许志功
1
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
2
大跃进文革期间,国民收入损失6200亿元(超过1949到1979年基本建设投资六千亿元)
3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欢庆“文革”结束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损失6200亿元人民币
300万干部蒙受不白之冤
10年没有高考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背景
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
凡是
毛主席作出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1977.2.7
“两个凡是”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学好文件抓住纲:以阶级斗争为纲
危害:不利于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不利于纠正“文革”的错误
(一)背景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民群众渴望纠正“文革”错误
“两个凡是”方针阻碍纠正“文革错误”
矛盾
(一)背景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真理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一)背景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批驳了“两个凡是”的观点,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性质:
结果:
意义: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是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一)背景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否定了“两个凡是”
肯定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
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1977年,“两个凡是”“左”的 方针的推行阻碍纠正文革错误。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报告。 课本P35相关史事
知识拓展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1933年2月
“第一落”
1933年6月
“第一起”
被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下放江西
1966年
“第二落”
恢复副总理职务,代替周恩来分管
国务院工作
1973年“第二起”
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1976年“第三落”
7月,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8月,选举邓小平等人为副主席
1977年“第三起”
(二)概况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地点:
北京
内容: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历史意义:
小组合作:结合视频和课文完成
彻底否定
重新确立
停止使用
中心转移
领导核心
会议 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
“以阶级斗争为纲”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重新确立
彻底否定
停止使用
中心转移
领导核心
个人崇拜,权力高度集中
小组合作:结合视频和课文完成填空
思想
否定:
肯定:
“两个凡是”的方针、“左”倾错误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
否定:
“以阶级斗争为纲”
肯定: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内容: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概况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历史意义: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概况
材料研读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问题思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问题思考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看:
个人崇拜,权力高度集中
民主集中制
(内容+意义)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78年12月 北京
思想上---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
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小结)
二、拨乱反正
背景:
(一)平反冤假错案
十年“文革”积累下许多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刘少奇追悼大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会上致悼词
二、拨乱反正
(一)平反冤假错案
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二、拨乱反正
“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在欧美国家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他们的制度能够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我们没有办法来阻止它,确实说明我们的制度是不完善、不成熟的。 ——邓小平
(二)拨乱反正的完成
二、拨乱反正
(二)拨乱反正的完成——
经过建国三十二年来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的反复比较,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的思考和总结,全党同志和我国各族爱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是大大地提高了。……我们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有决心有能力防止重犯过去那样严重的错误。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观点看问题,我们党的错误和挫折终究只是一时的现象,而我们党和人民由此得到的锻炼,我们党经过长期斗争形成的骨干队伍的更加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更加显著……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
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1)时间: 年。
(2)标志: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 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平反。
2. 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时间: 年。
(2)标志: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 胜利完成。
刘少奇
198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拨乱反正
二、拨乱反正(小结)
结合36页相关史事说说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工作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
知识延伸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
思想基础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时间、地点
内容:①②③
意义:
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
通过决议,标志着…指导思想上…
人民群众渴望纠正“文革”错误
“两个凡是”方针阻碍纠正“文革错误”
1.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两个凡是”
C.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代表”
2.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巩固落实
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纪念这一关系中国命运与前途抉择的大事,首套“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金章”隆重发行。我国改革开放始于(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巩固落实
遵 义 会 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小组讨论拓展探究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彻底纠正了“ 左 ”倾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