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年)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成
就
失
误
与
挫
折
中共八大
的召开
1956-1966年建设成就
1966-1976年科技成就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三年经济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
温故知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辛亥革命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
十一届
三中全会
二十世纪中国三大历史性巨变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3.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和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一篇章
解放思想奠基础
‘文革’十年动乱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
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民们,在文革过去后,一股蜂拥到北京声讨平反冤假错案,没有及时解决的,就在门外等候,据统计,当时约有十万名等候者在北京处理。
科教文化事业遭到空前破坏,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 ,文盲和半文盲超过2亿人。
经济
文教
社会
国内
材料一:法国有一座水电站,全部用计算机控制,假日没有工人上班,但照样运行发电。法国有一座钢铁厂,从采钢到扎钢,年产350万吨钢,职工只有7000人。当时武汉钢铁厂年产230万吨钢,职工6.7万人。
材料二:王震访问英国贫苦工人,感触良多。原来想当然认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比中国的副总理都高。按照汇率换算后,清洁工周工资591元,电梯工周工资886元,王震周工资不到100元。拿两国百姓对比,差距更大。按专家计算,1978年,英国百姓收入比中国百姓收入高42倍。
国际
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在日益拉大。
“文革”错误需要纠正。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两个凡是”反映了什么问题?其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反映了教条主义、个人崇拜。
伟人也会犯错
中国急需做出改变
但是,遇到了阻力······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十年“文革”结束,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
(2)“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引起普遍不满。
(3)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背景
第二篇章
伟大转折定乾坤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时间、地点: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自主学习:
会议 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3、内容
分
水
岭
思想
政治
组织
两个“凡是”
“左”倾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
会前
会后
“左”倾思想下
的中央领导人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内容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一落”: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第一起”:1933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
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第二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
“第二起”: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
“第三落”: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
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第三起”: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
党政军领导职务 。
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外媒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转折点,人民的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实现温饱奔小康,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百姓眼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②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历史学家胡绳
1935年遵义会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左倾错误指导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挽救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
①改革开放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
②我党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更有能力纠正自己的错误,要改善和加强执政党建设;
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
启示
第三篇章
民主法制促保障
二、拨乱反正
思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推进拨乱反正工作我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 55万名右派被改正,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被解救。
1.平反冤假错案
二、拨乱反正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最大冤案平反:(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恢复高考 考试现场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2、恢复高考制度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民主法治的加强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第四篇章
众志成城奔复兴
两年的徘徊时期
十一届三
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促使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掀起
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
拨乱反正
保障
作出
课
堂
小
结
时间 背景 内容 意义
1927年 大革命(北伐战争)失败 由城市转到乡村 (八七会议)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由乡村转到城市 (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1978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由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经济强国
交通强国
军事强国
科技强国
听党话,跟党走,拥党心
愿以吾辈之青春,
守护这盛世中华!
课堂检测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是指( )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开国大典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领导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B
D
B
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年
A 、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哪次会议通过的(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四中全会 D、十一届六中全会
D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