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7. 兼爱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7. 兼爱课件(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8 10:2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兼 爱
墨子
1.了解墨子其人其思想主张。
2.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3.合作探究,梳理文脉,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
4.比较墨子的“兼爱” 与儒家“仁爱”思想和西方“博爱”思想的异同,思考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
作者介绍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
墨子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同时是一位与孔、孟、老、庄齐名的思想家。
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
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
止楚攻宋
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
墨子还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两千多年来,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

墨子还是一位科学家、发明家。
他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
墨子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概括出力学原理,并作出力学定义和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
墨子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
他又是伟大的逻辑学家,墨辩是中国第一个逻辑性系统体系,是世界三大逻辑学之一,是人类推理智慧的来源之一。(《兼爱》初具时评文的框架)
墨子的学说思想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
非乐
非命
天志
明鬼
析题
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朗读
“三分文章七分读”
(一)文言检测,夯实基础
1.通假字
既以非之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教驯其臣
破碎乱行
贵必敖贱
“以”通“已”,已经
“于”通“迂”,迂远
“辩”通“辨”,分别,辨别
“驯”通“训”,训练
“碎”通“萃”,聚集
“敖”通“傲”,轻视
2.词类活用
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破碎乱行
越王击金而退之
使动用法,使……获利
使动用法,使……分散;使……混乱
使动用法,使……退却
3.判断下面的句式并翻译
此则天下之害也。
特上弗以为政。
何以易之?
此何难之有?
译文: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判断句)
译文:只是国君不把这作为处理政事的准则。(省略句)
译文:用什么来改变它呢?(宾语前置)
译文:有什么难的呢?(宾语前置)
(二)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1.墨子为什么会提出“兼爱”的主张?
2.联系全文思考:“兼爱”的内涵是什么?
3. 实行“兼爱”的途径有哪些?
(小组合作讨论)
1.墨子为什么会提出“兼爱”的主张?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蜂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2.联系全文思考:“兼爱”的内涵是什么?
文中提到“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社会效果:“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这里特别要重视墨子对“弱、寡、贫、贱、愚”这些底层百姓的重视。
3.怎样实行“兼爱”?
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②晋文公好恶衣
楚灵王好细腰(难)
越勾践好士勇
兼相爱(易)
上以为政
士以为行
墨子的药方
病象: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
病因: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兄弟不和调
病根:不相爱
病理:强执弱,众劫寡,富侮贫,贵敖贱,诈欺愚
药方: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国与国相攻
家与家相篡
人与人相贼
君臣不惠忠
父子不慈孝
兄弟不和调
诸侯相爱不野战
家主相爱不相篡
人人相爱不相贼
君臣相爱而惠忠
父子相爱而慈孝
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害
不相爱
兼相爱
天下之利
仁者非之
仁者誉之
全文共四段: 时评文范文(分析背景原因、挖根源、提措施)
第一段:说起“天下之害”的现象。(分析背景)
第二段:论述“天下之害”源自“不相爱” 。(挖根源)
第三段:阐述解决“天下之害”的办法——“兼相爱”。(提措施)
第四段:针对士君子提出实现“兼相爱”难,举例类比论证“兼相爱”之易。
兼相爱(易)
上以为政
士以为行
天下之利
晋文公好恶衣
楚灵王好细腰(难)
越勾践好士勇
(三)拓展迁移
1. 墨子主张“兼爱”和孔孟所提倡的“仁爱”完全一致吗?它们二者之间有何异同?(请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与西方的“博爱” 有何异同?
儒家“仁爱”思想和西方“博爱”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儒家“仁爱”
1.仁爱的出发点——亲情之爱。
2.仁爱的扩展——推己及人。
3.仁爱的终极目标——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西方“博爱”
1.上帝对人之爱。
2.人对上帝之爱。
3.人对同类之爱。
儒家: “仁者,爱人”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仁之实,事亲是也”
“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
“亲亲,仁也”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泛爱众,而亲仁”
墨家: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爱众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有相若。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
不同之处
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差别的爱,是有先后等级顺序的,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是“泛爱众”按照宗法等级秩序即尊卑、贵贱、亲疏的顺序去爱人。
墨家的“兼爱” 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没有亲疏、厚薄、贵贱的差别 ,即“爱而有兼”“爱无差等”藉此达到利人如己、无私利他的“交相利”之目的。
相同点:都主张关爱他人,都带有普遍性。
西方的“博爱” :主张人无差等,博爱众生,首先是神对人的爱,人最先要与神打交道,神赋予人爱的能力之后,人才可以与人来相互交往。博爱的出发点是神爱。
2.你更认同哪一家的观点?(结合现实来谈谈。)
超市老板赊米给老奶奶
情系疫区,我们在一起
顾方舟女儿顾晓曼代替父亲领取感动中国奖杯
黄文秀的父亲和姐姐接受感动中国奖杯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在谈到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时说:“‘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习主席针对现实问题,引用墨子古语,温故知新,饶有新义。
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2015年11月7日)
“古时最讲‘爱’ 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孙中山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弗罗姆
希望被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富兰克林
在爱的问题上,儒家比较实际,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差别的,有亲疏远近之分的 ,爱自己最亲近的人,再把这种爱一层层传递下去,因此比较可行。
而墨家的兼爱,虽然难于实行,但这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这种没有亲疏、厚薄、贵贱的差别的爱,却显得更加的高尚和伟大,它超越了阶级性,遍及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爱,更令我们感动、敬佩和为之向往。
西方的博爱,虽然出发点是对神的爱,但却是一种坚强的信仰,他教导人们要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勤勉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而且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往往能够起到比制度更显著的作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500多年前,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直到今天,他的“兼爱”思想仍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蕾莎曾说:“爱不能单独存在,它的本身并无意义。爱必须付诸行动,行动才能使爱发挥功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兼爱人生,携手共行!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将你对“兼爱”的感悟,形成文字,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例证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