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1
课时目标:
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初步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3.通过圆面的剪拼,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回收技术的国家。“神州”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是半径10千米的圆,实际降落在半径5千米的范围之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圆的面积
谈话:求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也就是求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也就是求圆的面积。(学生说后教师总结)
2、如何求圆的面积
谈话:同学们回忆以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是怎样求的?圆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
3、尝试探究求圆的面积。
(教师课前给学生提供了学具,学生开始分组研究圆的面积解决方法。)
(1)谈话交流:你们是怎样研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在尝试探究后,估计学生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折叠把圆分成4个扇形;另一种是把圆剪成四个扇形后再拼成一个近似于平形四边形的图形。当学生把两种情况在全班展示后,教师有计划地逐一贴出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形,即:一个扇形,一个由4个扇形拼成的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2)交流再探。
教师谈话:如何让扇形的面积更接近于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折叠,这样就让学生再一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3)再次交流。
学生第二次探究后,再一次全班交流。
将圆折叠成8等份,其中的一份比较接近三角形了;用8等份拼出来的图形比较接近平行四边形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再继续分,分出的每一个小扇形与三角形会怎样?拼出的图形又会怎样?引导学生继续折。
(4)再次探究。
学生再次动手折、拼,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板书。
(5)课件展示
及时用课件展示出把圆平均分成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每一份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所得到的小扇形就越接近于三角形。 再运用课件将剪拼的小扇形重新组合,由16等份——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近似的平形四边形就慢慢的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这样,圆的面积就可以通过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得到解决。
(6)公式推导及应用。
有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学生的积极交流的基础上,借助课件的演示和点化,将圆的面积转化为求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圆的面积= × r
教师谈话: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解决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范围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限时作业:
自主练习1—5题。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针对第三个图形,已知直径,怎样求面积?
2、自主练习2
学生自己读题,独立解决并交流。
3、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并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搞清楚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已知求面积的方法。
4、自主练习4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回顾求周长与求面积的方法又什么不同?
5、自主练习5
学生尝试解决,订正时进一步强调周长与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的不同。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谈话:今天学习了圆的面积?你又什么收获?想办法动手测量需要的数据,计算圆柱形茶叶桶的底面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