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立体几何(课件+作业)(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立体几何(课件+作业)(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25 13:47:59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练(六)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1.(2021·山西省第三次模拟)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正确的结论是(  )
A.若m∥n,m∥α,n∥β,则α∥β
B.若α∥β,m α,n β,则m∥n
C.若m⊥n,m⊥α,n∥β,则α⊥β
D.若m⊥n,m⊥α,n⊥β,则α⊥β
解析:对A,若m∥n,m∥α,n∥β,则α,β平行或相交,故A错误;
对B,若α∥β,m α,n β,则m,n平行或异面,故B错误;
对C,若m⊥n,m⊥α,n∥β,则α,β平行或相交,故C错误;
对D,若m⊥n,m⊥α,n⊥β,则α⊥β,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2.(2021·来宾其他模拟)为了方便向窄口容器中注入液体,某单位设计一种圆锥形的漏斗,设计要求如下:该圆锥形漏斗的高为8 cm,且当窄口容器的容器口是半径为1 cm的圆时,漏斗顶点处伸入容器部分的高为2 cm,则制造该漏斗所需材料面积的大小约为(假设材料没有浪费)(  )
A.12π cm2     B.8π cm2
C.16π cm2 D.18π cm2
解析:如图所示:
设底面半径为r,由题意得=,即r=4 cm,
所以该圆锥的母线长为l===4 cm,
所以圆锥的侧面积为S=πrl=16π cm2.
故选C.
答案:C
3.(2021·宿州第三次模拟)已知a,b为两条不同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a∥α,b∥α,则a与b共面
B.若a⊥α,α⊥β,则a∥β
C.若a⊥α,α∥β,则a⊥β
D.若α∥b,β∥b,则α∥β
解析:对于A,当a∥α,b∥α时,a,b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A错误;对于B,若a⊥α,α⊥β,此时a∥β或α β,B错误;对于C,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必垂直于另一个,C正确;对于D,若α∥b,β∥b,则α,β可能相交或平行,D错误.
故选C.
答案:C
4.(2021·延边州第一次模拟)如图,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动,则下列结论不总成立的是(  )
A.三棱锥AD1PD的体积不变
B.A1P∥平面ACD1
C.平面PDB1⊥平面ACD1
D.AP⊥D1C
解析:由三棱锥A-D1PD的体积即为三棱锥P-D1AD的体积,
而底面ADD1的面积为定值,P到平面ADD1的距离为正方体的棱长,
故三棱锥P-D1AD的体积为定值,则A正确;
由A1C1∥AC,BC1∥AD1,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A1BC1∥平面ACD1,
而A1P 平面A1C1B,所以A1P∥平面ACD1,则B正确;
由BD⊥AC,AC⊥BB1,可得AC⊥平面BDD1,则AC⊥B1D,
同理可得AD1⊥DB1,则DB1⊥平面ACD1,
而DB1 平面PDB1,即平面PDB1⊥平面ACD1,则C正确;
当P与B重合时,AP与CD1成45°的角,则D不正确.
故选D.
答案:D
5.(2021·合肥市蜀山区校级模拟)《九章算术》中所述“羡除”,是指如图所示五面体ABCDEF,其中AB∥DC∥EF,“羡除”形似“楔体”.“广”是指“羡除”的三条平行侧棱之长a,b,c、“深”是指一条侧棱到另两条侧棱所在平面的距离m、“袤”是指这两条侧棱所在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n(如图).已知a=3,b=2,c=1,m=2,n=1,则此“羡除”的体积为(  )
A.2 B.3
C.3 D.4
解析:如图,
在AB上取点G,在CD上取点H,使BG=CH=EF=1,
连接GH,GE,EH,则AG=2,DH=1,
所以此“羡除”的体积为:
V=VE-AGHD+VEHG-FBC=××1×2+×2×1×1=2.
故选A.
答案:A
6.(多选题)(2021·铁岭模拟)设m,n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正确命题是(  )
A.若m⊥α,n⊥β,α∥β,则m∥n
B.若α∩γ=m,β∩γ=n,m∥n,则α∥β
C.若α⊥γ,β⊥γ,则α∥β
D.若α∥β,β∥γ,m⊥α,则m⊥γ
解析:m,n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
对于A,因为m⊥α,α∥β,所以m⊥β,因为n⊥β,所以m∥n,故A正确;
对于B,若α∩γ=m,β∩γ=n,m∥n,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B错误;
对于C,若α⊥γ,β⊥γ,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C错误;
对于D,因为α∥β,m⊥α,所以m⊥β,因为β∥γ,所以m⊥γ,故D正确.
故选AD.
答案:AD
7.(2020·武汉外国语学校模拟)已知某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且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若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则该三棱柱的高为(  )
A. B.3
C.4 D.
解析:由题意易知该三棱柱是底面边长为2的正三棱柱.设C,B分别为三棱柱上、下底面的中心,连接BC,则三棱柱外接球的球心为BC的中点O,如图.
设三棱柱外接球的半径为R.因为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所以4πR2=,
所以R=.又R=OA==
=,
所以OB=,所以该三棱柱的高为BC=2OB=3.
故选B.
答案:B
8.(2021·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月考)《九章算术》中给出了一个圆锥体积近似计算公式V≈l2×,其中l为底面周长,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中圆周率近似取为3得到的,那么若圆锥体积近似公式为V≈l2××h,则相当于圆周率近似取值为(  )
A. B.
C. D.
解析:设圆锥底面积的半径为r,高为h,则l=2πr,πr2h=(2πr)2h,所以π=.
故选D.
答案:D
9.(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第一次检测)在四棱锥PABCD中,PB=PD=2,AB=AD=1,PC=PA=3,∠BAD=120°,AC平分∠BAD,则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  )
A. B.
C. D.
解析:依题意可得,PA2+AB2=PB2,则PA⊥AB,同理可得PA⊥AD,
因为AB∩AD=A,所以PA⊥平面ABCD,则PA⊥AC.因为PC=PA=3,所以AC==.因为∠BAD=120°,且AC平分∠BAD,所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从而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故选A.
答案:A
10.(2020·淄博模拟)《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仓,广三丈,袤四丈五尺,容粟一万斛,问高几何?”其意思为:“今有一个长方体的粮仓,宽3丈,长4丈5尺,可装粟一万斛,问该粮仓的高是多少?”已知1斛的体积为2.7立方尺,一丈为10尺,该粮仓的外接球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丈.(  )
A.π B.π
C.π D.π
解析:因为该长方体的粮仓可装粟一万斛,1斛的体积为2.7立方尺,所以该长方体的体积为2.7×10 000=27 000(立方尺),所以该长方体的高为=20(尺),因为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为其体对角线,所以长方体的外接球半径R==(尺).
所以体积为R3=π(立方尺),即为π(立方丈).
故选D.
答案:D
11.(多选题)(2020·淄博模拟)在正方形ABCD-A1B1C1D1中,P,Q分别为棱BC和棱CC1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1∥平面AQP
B.平面APQ截正方体所得截面为等腰梯形
C.A1D⊥平面AQP
D.异面直线QP与A1C1所成的角为60°
解析:如图,因为P,Q分别为棱BC和棱CC1的中点,所以PQ∥BC1,又BC1 平面AQP,PQ 平面AQP,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BC1∥平面AQP,故A正确;由AD1∥PQ,知平面APQ截正方体所得截面为APQD1,是等腰梯形,故B正确;若A1D⊥平面AQP,则A1D⊥AP,又AA1⊥AP,AA1∩A1D=A1,所以AP⊥平面A1AD,而AB⊥平面A1AD,这与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矛盾,故C不正确;异面直线QP与A1C1所成的角为∠A1C1B,而△A1C1B为等边三角形,故D正确.
故选ABD.
答案:ABD
12.(多选题)(2020·威海模拟)如图直角梯形ABCD,AB∥CD,AB⊥BC,BC=CD=AB=2,E为AB中点,以DE为折痕把△ADE折起,使点A到达点P的位置,且PC=2.则(  )
A.平面PED⊥平面EBCD
B.PC⊥ED
C.二面角P-DC-B的大小为
D.PC与平面PE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解析:A中,PD=AD===2,在三角形PDC中,
PD2+CD2=PC2,所以PD⊥CD,又CD⊥DE,可得CD⊥平面PED,CD 平面EBCD,所以平面PED⊥平面EBCD,故A项正确;
B中,若PC⊥ED,又ED⊥CD,可得ED⊥平面PDC,则ED⊥PD,而∠EDP=∠EDA,显然矛盾,故B项错误;
C中,二面角P-DC-B的平面角为∠PDE,根据折前折后不变知∠PDE=∠ADE=45°,故C项正确;
D中,由上面分析可知,∠CPD为直线PC与平面PED所成角,在Rt△PCD中,
tan ∠CPD==,故D项错误.
故选AC.
答案:AC
13.(2021·天津第二次模拟)一个四棱锥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其表面积为16+16,则该四棱锥的棱长为__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_.
解析:设棱长为2a,如图,
则4a2+4··2a·a=16+16,
解得a=2,所以四棱锥的棱长为4;
四棱锥的底面面积为S底=4×4=16,
四棱锥的高h==2,
V=S底·h=×16×2=.
答案:4 
14.(2020·无锡市、常州市5月调研)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是a,点P,Q分别为棱CC1,BC的中点,四面体A1B1PQ的体积为,则a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是a,点P,Q分别为棱CC1,BC的中点,取B1C1的中点H,连接A1H,则A1H⊥平面BB1C1C,且A1H=a,
S△B1PQ=a2-××-2×××a=.
所以四面体A1B1PQ的体积为××a=a3=,解得a=2.
答案:2
15.(2020·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模拟)古代中国,建筑工匠们非常注重建筑中体现数学美,方形和圆形的应用比比皆是,在唐、宋时期的单檐建筑中较多存在∶1的比例关系,这是当时工匠们着意设计的常见比例,今天,A4纸之所以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长与宽的比无限接近∶1,我们称这种满足了∶1的矩形为“优美”矩形.现有一长方体ABCD-A1B1C1D1,AD1=2,AC=2,AC1=2,则此长方体的表面六个矩形中,“优美”矩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该长方体如图所示:
因为AD1=2,AC=2,AC1=2,所以CC1=eq \r(AC-AC2)=2,
AD=eq \r(AD-DD)=eq \r(AD-CC)=4,CD==2,
所以AB=CD=2,AA1=CC1=2,所以=,=,=2,
所以此长方体的表面六个矩形中,“优美”矩形的个数为4.
答案:4
16.(2020·云南昆明一中模拟)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B和△ABC均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若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设△PAB和△ABC的外心的半径为r1,r2,则2r1=2r2==4,r1=r2=2,O2H=1,O1H=1,AH=,R2=AO2=AH2+O1H2+O1O2=5,R=,所以球的表面积为S=4πR2=20π.
答案:20π
PAGE专题强化练(七)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1.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AA1=2,点P,Q分别为A1B1,BC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BP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CC1与平面AQC1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设AC,A1C1的中点分别为O,O1,则OB⊥OC,OO1⊥OC,OO1⊥OB,以{,,}为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因为AB=AA1=2,所以A(0,-1,0),B(,0,0),C(0,1,0),A1(0,-1,2),B1(,0,2),C1(0,1,2).
(1)因为P为A1B1的中点,所以P,从而=,=(0,2,2),故|cos〈,〉|===.
因此异面直线BP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因为Q为BC的中点,所以Q,因此=,=(0,2,2),=(0,0,2).设n=(x,y,z)为平面AQC1的一个法向量,
则即不妨取n=(,-1,1).
设直线CC1与平面AQC1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n〉|===.
所以直线CC1与平面AQC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2021·四川省第三次模拟)在三棱柱ABC-A1B1C1中,M,N分别为BC,AB1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ACC1A;
(2)若AB=AC=AA1=,BC=2,且A1在底面ABC上的正投影恰为点M,求二面角N-BC-C1的正弦值.
(1)证明:如图1,连接NA1,A1C,
图1
因为N为AB1的中点,且四边形ABB1A1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N为A1B的中点,又M为BC的中点,
所以MN∥A1C,
又因为MN 平面ACC1A1,且CA1 平面ACC1A1,
所以MN∥平面ACC1A1.
(2)解:法一 由(1)可知二面角N-BC-C1即为二面角A1-BC-C1,如图2,连接AM和A1M,
图2
由A1在底面ABC上的正投影恰为M,
所以A1M⊥平面ABC,
因此A1M⊥BC,A1M⊥AM,
又因为AB=AC,且M为BC中点,
故BC⊥AM,
即线段AM,BC,MA1两两垂直,
以点M为坐标原点,AM,BC,MA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M-xyz,
则M(0,0,0),A1(0,0,1),A(-2,0,0),B(0,-1,0),C(0,1,0),
对于平面A1BC,因为AM⊥平面A1BC,且N∈平面A1BC,
所以平面NBC的一个法向量为=(2,0,0),
设平面BCC1B1的法向量为n=(x,y,z),
因为=(0,2,0),==(2,0,1),
由得取x=1,则n=(1,0,-2),
设二面角N-BC-C1的平面角为θ,则|cos θ|==,
因此二面角N-BC-C1的正弦值为.
法二 由(1)可知二面角N-BC-C1即为二面角A1-BC-C1,
如图2,连接AM,A1M,
取线段B1C1的中点P,连接PA1和PM,
因为AA1∥MP且AA1=MP,
所以四边形AMPA1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A1M⊥平面ABC,故A1M⊥BC.
又因为AB=AC且M为BC中点,
所以BC⊥AM,
故BC⊥平面AMPA1,
因此BC⊥A1M,BC⊥MP,
故∠A1MP为二面角A1BCC1的平面角,
在△ABC中,AM==2,
在△AMA1中,∠AMA1=90°,AM=2,AA1=,
故sin∠A1MP=sin∠AA1M==,
即二面角N-BC-C1的正弦值为.
3.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AD=2,AB⊥BD,E是线段AD的中点,沿BD将△BCD翻折到△BC′D,使得平面BC′D⊥平面BCD.
(1)求证:C′D⊥平面BCD;
(2)求二面角E-BC′-D的余弦值.
(1)证明:由题意可知CD=BA=C′D=1,BC′=BC=AD=2,AB⊥BD,
即BC′2=C′D2+BD2,故C′D⊥BD.
因为平面BC′D⊥平面BCD,平面BC′D∩平面BCD=BD,C′D 平面BC′D,
所以C′D⊥平面BCD.
(2)解:由(1)知C′D⊥平面ABD,且CD⊥BD,
以D为原点,DB,CD,DC′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D(0,0,0),A(,1,0),B(,0,0),C′(0,0,1).
由于E是线段AD的中点,所以E(,,0),在平面BEC′中,
=,=(-,0,1).
设平面BEC′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x=1,得y=z=,
所以平面BEC′的一个法向量为n=(1,,),
而平面BDC′的一个法向量为=(0,-1,0).
故cos〈n,〉==-,易知二面角EBC′D的平面角为锐角,
故二面角E-BC′-D的余弦值为.
4.(2021·山东省其他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梯形,AB∥CD,三角形PAD为等边三角形,侧面PAD⊥底面ABCD,且AB⊥AD,AD=AB=CD,E为棱PC上的动点.
(1)若PE=PC,AC交BD于H,证明:EH∥平面PAD;
(2)若E为棱PC的中点,且过A,B,E三点的平面被该四棱锥截得的截面的面积为2,求CD的长,并求直线PC与该截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由题意得PE=EC,
又底面ABCD为梯形,AB∥CD,AB=CD,
所以AH∶HC=PE∶EC=1∶2,所以EH∥PA.
又EH 平面PAD,PA 平面PAD,
所以EH∥平面PAD.
(2)解:如图1,取PD的中点F,连接EF,AF,则EF∥CD且EF=CD,
图1
又由题意得AB∥CD,AB=CD,所以EF∥AB,EF=AB,
所以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
即四边形ABEF为所截得的截面.
又侧面PAD⊥底面ABCD,侧面PAD∩底面ABCD=AD,
所以AB⊥平面PAD,又AF 平面PAD,所以AB⊥AF,
所以四边形ABEF为矩形.
令AB=AD=a,则AF=a,S四边形ABEF=a2=2,
则a=2,
所以AB=2,CD=4,
取AD的中点O,连接OP.
由题意得OP⊥底面ABCD.
以O为坐标原点,OA所在直线为x轴,平行于AB的直线OG为y轴,OP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
图2
则P(0,0,),C(-1,4,0),A(1,0,0),B(1,2,0),E,
故=(-1,4,-),=(0,2,0),=.
设平面ABE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x=1,则平面ABE的一个法向量为n=(1,0,).
设直线PC与截面ABEF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n,〉|==.
所以直线PC与截面AB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5.(2020·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零模)在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菱形, PO⊥底面ABCD,O,E分别是AD,AB的中点,AB=6,AP=5,∠BAD=60° .
(1)求证:AC⊥PE;
(2)求直线PB与平面POE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DC边上是否存在点F,使BF与PA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证明: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C⊥BD,结合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OE∥BD,故OE⊥AC,PO⊥底面ABCD,AC 底面ABCD,故AC⊥OP,
且OP∩OE=O,故AC⊥平面POE,PE 平面POE,所以AC⊥PE.
(2)解:由题意结合菱形的性质易知OP⊥OA,OP⊥AB,OA⊥OB,
以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P(0,0,4),B(0,3,0),O(0,0,0),E,设平面POE的一个法向量为m=(x,y,z),

据此可得平面POE的一个法向量为m=(,-1,0),而=(0,3,-4),设直线PB与平面POE所成角为θ,
则sin θ===.
(3)解:由题意可得D(-3,0,0),C(-6,3,0),A(3,0,0)假设满足题意的点F存在,
设F(x,y,z),=λ(0<λ<1),据此可得(x+3,y,z)=λ(-3,3,0),即从而点F的坐标为F(-3λ-3,3λ,0),
据此可得=(-3λ-3,3λ-3,0),=(3,0,-4),
结合题意有==,解得λ=.
故点F为CD中点时满足题意.
6.(2020·日照模拟)在四边形ABCP中,AB=BC=,∠P=,PA=PC=2;如图,将△PAC沿AC边折起,连接PB,使PB=PA.
(1)求证:平面ABC⊥平面PAC;
(2)若F为棱AB上一点,且AP与平面PC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二面角F-PC-A的大小.
(1)证明:在△PAC中,PA=PC=2,∠P=,所以△PAC为正三角形,且AC=2,在△ABC中,AB=BC=,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B⊥BC,
取AC的中点O,连接OB,OP,所以OB⊥AC,OP⊥AC,
因为OB=1,OP=,PB=PA=2,所以PB2=OB2+OP2,所以OP⊥OB,
因为OP∩AC=O,AC,OP 平面PAC,所以OB⊥平面PAC,因为OB 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PAC.
(2)解: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A(0,-1,0),B(1,0,0),C(0,1,0),P(0,0,),=(1,1,0),=(0,1,),
=(0,-1,),=(0,-2,0),设=m(0则=+=(m,m-2,0),设平面PF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所以令y=,
解得
所以n=,因为AP与平面PF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所以==,整理得3m2+4m-4=0,
解得m=或m=-2(舍去),所以n=(2,,1),又为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cos〈n,〉==,所以二面角F-PC-A的大小为.
PAGE(共77张PPT)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专题三 立体几何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1 空间几何体、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谢谢观赏
专 题 强 化 练(共13张PPT)
专题三 立体几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微中微 确定几何体外接球与内切球球心的方法
谢谢观赏
A
B
A
B
直三棱柱ABC-A'B'C●角ABC为直角
·角BAC为直角
正四面体的补形方法
直四面体的补形方法
D'
B
A
B
正四面体B'-ACD
直四面体B'-A'BC
D
P(A,B,D)
F
E
A
E
B
P
◆角PAB=角PCB=直角·角PAC=角PBC=直角
●PA垂直于底面,
AB垂直于BC
图(1)
图(2)
图(3)
A
B
C
0
D
P
P
C
B
A
A
B(共43张PPT)
专题三 立体几何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微专题2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谢谢观赏
专 题 强 化 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