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2022江西
地理
模块一 地球与地图
(6%)
地球仪、经线和纬线
命题点2
一、地球仪
地理
1. 地球仪的定义: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
2. 地球仪的用途
借助地球仪,方便我们熟悉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能直观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
地理
3. 在地球仪上识别重要的点和线
______:地轴北端与地球
表面的交点
______: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______:地轴南端与地球
表面的交点
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
______: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______: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北极
赤道
南极
经线
纬线
地理
二、纬线和经线的特点
1. 纬线与经线
纬线 经线
图示
地理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形状 ⑥ ______(除极点外),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⑦ ________,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⑧ ______最长, 南、北两极缩成点 所有经线的长度⑨ ________.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圆
半圆
赤道
相等
地理
2. 纬度与经度
纬线 经线
起始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划分 从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⑩___,赤道以 北称为北纬,以南称为南纬 从0 经线向东和向西,各分______,0°经 线以东称为东经,以西称为西经
代号及写法 北纬用____表示,南纬用____表示。 如:北极点的纬度是北纬90 ,写作:90°N 东经用____表示,西经用____表示。 如北京的经度是东经116°,写作:116°E
90
180°
N
S
E
W
地理
纬线 经线
变化规律 北极点和南极点的纬度都是 90° 0°和180°不分东经和西经
地理
3.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0°、60°、90°纬线为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界线。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三、半球的划分(重点)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图示
地理
划分方法 以 ______和 ______所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个半球,以赤道为界 以北为 ____半球,以南为 ____半球
范围 东半球:20°W~0°~160°E 西半球:20°W~180°~160°E 北半球: 0°~90°N
南半球: 0°~90°S
特点 东半球经度特点:自左向右度数先减小 (20°W~0°),后增加(0°~160°E) 北半球纬度特点:度数向北增大为北半球
西半球经度特点:自右向左度数先增大 (20°W~180°),后减小(180°~160°E) 南半球纬度特点:度数向南增大为南半球
20°W
160°E
北
南
地理
1.重要纬线
(1)赤道:即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2)23.5°纬线:南北回归线,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地球最南和最北的界线。
(3)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4)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5)66.5°纬线:南北极圈,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
(6)90°纬线:南北极点。
地理
2.重要经线
(1)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2)180°经线:东西经度界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一致。
(3)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4)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地理
3.东西半球的判读
“小小为东,大大为西,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1)小小为东:经度小于20°(无论东西经)都在东半球;
(2)大大为西:经度大于160°(无论东西经)都在西半球;
(3)东经在东,西经在西:经度介于20°~160°之间的,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地理
四、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1. 常考经纬图判断
类型 侧视图 俯视图
常见图
地理
判读要领 (1)纬线判读:横线一般代表纬线,度数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反之为南纬。如图1、图2中,0°纬线为起始纬线,箭头指示方向纬度度数增大,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 (1)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线
(2)经线判读:竖线一般代表经线,度数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如图1、图2中,0°经线为起始经线,箭头指示方向经度度数增大,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2)北极和南极的判读: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 ______方向转动(图3);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______方向转动(图4)判读要领
逆时针
顺时针
地理
判读要领 (3)经(纬)度差: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 (3)东西经判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增大的是东经,反之为西经
地理
2. 经纬网定位
(1)确定度数:“横纬(线)竖经(线)(不适用于俯视图)”,纬线对应的度数为纬度,经线对应的度数为经度。
(2)确定南北纬、东西经: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经度逐渐增大是东经 (E),经度逐渐减小是西经(W)。
(3)写出经纬度:先写度数后写字母,如上表图1中,A点经纬度为(______,60°E),图2中D点经纬度为(10°S,10°E),图3中E点的经纬度为(0°,______);图4中G点的经纬度为(30°S,90°W)。
30°S
45°E
地理
3. 经纬网定方向
(1)一般侧视图方向判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
(2)既不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又不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向判读,既要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还要判断南北方向,特别是东西方向应取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一侧来确定。如上表图1中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图2中C点位于D点西北方。
地理
(3)俯视图方向判读
a.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大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减小为西。
b.南北方向的判读:从北极点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南方向;从南极点看,所有经线都指向正北方向;北半球越向北,纬度越大,南半球越向南,纬度越大。如上表图3中E点位于F点的东南方,图4中G点位于H点的西北方。(共10张PPT)
2022江西
地理
模块一 地球与地图
(6%)
命题点3
地球运动
地理
一、地球自转及产生的现象
1.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绕转中心 地轴(假想的)
自转方向 ①________(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简记为:北逆南顺)
自转周期 ②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自西向东
一天(约24小时)
地理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上的昼和夜
地理
(1)昼夜更替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因此,地表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用时一日,这样就产生了每日的昼夜更替的现象。
(2)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东边时刻较早,西边时刻较晚,即“③__________”,从而出现了时间差异;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即1小时转动15°经度,因此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东早西晚
地理
二、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1.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绕转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
太阳 自西向东 ④________ (约365天) 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一年
地理
2.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四季的变化
a.四季变化的原因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完全不同,便产生了四季。
b.四季的划分
在北半球,人们通常将⑤_________三个月划分为春季(即南半球的秋季);
⑥_________月三个月划分为夏季(即南半球的冬季),
⑦____________三个月划分为秋季(即南半球的春季),
⑧___________三个月划分为冬季(即南半球的夏季)。
3、4、5
6、7、8
9、10、11
12、1、2
地理
(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春分
北回归线
赤道
平分
长
短
极昼
赤道
南回归线
短
长
极夜
地理
(3)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根据一年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 ________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即 ____带、北温带、 ______带、 ______带和南寒带。
太阳光热
热
南温
北寒(共5张PPT)
2022江西
地理
模块一 地球与地图
(6%)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命题点1
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 认识过程
古人凭直觉和臆想提出“__________”
(主观臆测)
天圆地方
亚里士多德根据_____________的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例推测)
太阳、月亮
1519∽1522年,______
首次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____体。(实践证明)
麦哲伦
球
通过______________目睹地球全貌。(科学观测)
地球卫星照片
地理
地理
2.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⑥________。
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5.1
6 371
4万
灰犀牛书荣冠
考前新方案
发成名新中考·数学教研团队
北极
平均半径约:⑧6371千米
表面积约:⑦5.1
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最大周长)约⑨4万千米
南极(共12张PPT)
2022江西
地理
模块一 地球与地图
(6%)
命题点4
在地图上用比例尺量算距离、辨别方向
地理
一、地图上辨别方向
地图类型 一般地图 指向标地图 经纬网地图
示意图
地理
地图类型 一般地图 指向标地图 经纬网地图
判读方法 面对地图,通常运用“上①____下②____,左③____右④____”确定方向,在这基础上还可以确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⑤______,与箭头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垂直于箭头方向左侧是西方,右侧是东方 经线指示⑥______方向,纬线指示⑦______方向二、量算距离
北
南
西
东
正北
南北
东西
地理
1.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 比例尺的应用
项目 内容
定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 方法 线段式
数字式 1∶100 000或者1/100 000(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
地理
比例尺注意事项
(1)比例尺只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是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阅读比例尺时,应读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多少千米(米)”。
(2)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实地距离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把千米数的小数点后移五位。
(3)比例尺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地理
3.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图幅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 小比例尺 大比例尺
地图举例 (图幅大小相等)
地理
比例尺大小 小比例尺 大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 小 大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大 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略 详
结论 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⑧____,表示的内容越⑨______;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⑩____,表示的内容越 ______。因此要表示大范围,就要选较 ____的比例尺 小
详细
大
简略
小
地理
4. 图例
(1)图例: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叫作图例。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常标注在地图的边角上。常用图例如下图所示:
地理
三、选择合适的地图
1. 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
自然 地图 地图类型 用途 社会 经济 地图 地图类型 用途
地形图 去野外旅游,判读地形等 交通图 选择出行路线
水文图 观察河流、湖泊径流量变化等 政区图 了解地区行政区划
气候图 了解某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 人口图 了解某地区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植被图 判读地球表面植被分布状况 工业图 了解工业布局与主要工业部门
地理
2. 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地图类型 目的
比例尺较小的国家或省级区划图 寻找某个国家或某省的位置
比例尺 ________的城市地图 到某城市,想了解更多的情况
比例尺更大的动物园地图或学校平面图 要去某动物园游览或计算某学校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
较大(共8张PPT)
2022江西
地理
模块一 地球与地图
(6%)
命题点5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理
一、等高线地形图
1. 海拔和相对高度
概念 图示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①____________,又称为绝对高度,如右图甲地海拔(h)1 500米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②___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如右图甲地与乙地相对高度(h1)1 000米 垂直距离
另一个地点
地理
2. 等高线和等高距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 特点 图示
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③______相同的各点连成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④________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⑤____;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____ 等高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等高距⑦________ 海拔
相等
陡
缓
相等
地理
3. 常见山体部位的判读
(1)山峰(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状,等高线的数值中心⑧____,四周⑨____;
(2)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相对⑩________的部位,呈马鞍形;
(3)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 ____处凸出的部位,易发育成河流;
(4)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 ____处凸出的部位;
(5)陡崖:多条等高线 ________处,适合攀岩。
高
低
低洼
高
低
重叠
地理
二、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 海拔 地表形态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起伏大
______ 海拔在500米以下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______ 一般在200米以下 起伏小,平坦开阔
高原 一般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盆地 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平原
地理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其阅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按照不同高度着以不同颜色,就可绘制出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积雪、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