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冬奥会开始时间:2月4日-2月20日 (每四年一届 会期不超过16天)
主题曲:
2008年:《北京欢迎你》
2022年:《一起向未来》
吉祥物:冰墩墩 雪容融
五环颜色:蓝、黄、黑、绿、红
(欧、亚、非、澳、美)
奥运会相关知识
我国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
冰的意思象征着纯真、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着敦厚,健康、活泼、可爱,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其次,它有冰雪一样的外壳,展示了冬奥会的冰雪项目的特点。
北京奥运会感人瞬间
北京冬奥会即将闭幕
10多天的时间里
我们目睹了拼搏和超越
见证了欢笑与泪水
而值得永远铭记的
是赛场内外
一幕幕破防的瞬间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开幕式上
美国单板选手特莎·莫德
用手机记录了一段感人的视频
她用中文对场边志愿者大喊“你好”
志愿者向她热情招手
用英文回应“Welcome to China”
这句话
让她瞬间破防、热泪盈眶
(一)
冬奥会期间
这个喜欢美食和旅行的18岁姑娘
在中国一次次被感动
成了她人生中难忘的记忆
“ 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中国
想在中国到处转转 ”
(二)
2月5日
冰壶混双循环赛
中国组合凌智、范苏圆
不敌美国组合佩辛格、普利斯
比赛结束后
两名中国选手
亲手将两盒冰墩墩徽章
赠予了对手
这个举动
让美国队员十分感动
直呼“So cool”(太酷了)
两人随后在社交媒体晒图
表示很荣幸收到这份礼物
“这是体育精神的绝佳体现”
之后
凌智和范世圆也
收到了美国队员的回礼
小小的冰墩墩徽章
连接起了有爱的互动
这份双向奔赴的爱
弥足珍贵
(三)
冬奥赛场上
有这样一位女选手备受关注
不是因为摘金
不是因为容颜
而是她身上散发着的奥林匹克精神
她就是德国速度滑冰传奇
“滑冰奶奶”
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
获得过5枚金牌
打破过世界纪录
这是将满50岁的她
第8次参加冬奥会
是史上年纪最大的女子冬奥选手
尽管在速度滑冰3000米比赛中
她的成绩排在最后一位
但她依然很开心
“我是笑着滑过终点线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逆流而上的坚持
让人感慨万千
正如佩希施泰因所说
“我的双腿老了,但心还年轻”
向锲而不舍的老将致敬
坚持梦想的人永远年轻
(四)
2月6日
男子单人雪橇结束第三轮滑行
格鲁吉亚选手萨巴·库马里塔什威利
握紧了拳头
仰头向天随后如释重负
哪怕他最终的名次是第31名
这是一个战胜恐惧 延续家族荣耀的故事
12年前 萨巴的堂哥 诺达尔·库马里塔什威利
在训练中意外丧生 当时距离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还有不到6小时
12年后
萨巴站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
完成了堂哥的心愿
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永远不会忘记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发生的那件事
但诺达尔带给我的不只是悲伤
更多的则是力量
所以我现在才有资格站在冬奥会的赛场”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他从悲伤中出发
让梦想在北京得以延续
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真实注脚
(五)
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的决赛中
在任子威身后的武大靖
轻轻碰了碰他的手
示意子威先走
作为此项赛事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武大靖原本有很大的夺金希望
然而在本次比赛中
一次召回重滑让他体力不支
事后在连线采访时
武大靖表示
“保护任子威就像换命!”
这种情况下
武大靖在卡住对手的同时
示意任子威冲上去
并最终获得金牌
成功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中国短道速滑队用实际行动
展现着团结、卓越的奥运精神
(六)
2月10日
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中
日本选手羽生结弦第21位出场
开场第一个动作
羽生结弦就选择了阿克塞尔四周跳(4A)
但因没控制住重心
落地时摔倒
“4A从来没有人成功过
没有人知道怎么才能成功
有时候我也觉得可能就没有人能成功”
作为花样滑冰中
难度最大的一个跳跃动作
此前从未有运动员
在正式比赛中完成过
但他选择了尝试与挑战
一次成败
并不能定义伟大
突破自己的极限
翻越更高的山峰
才是竞技体育的真正魅力
(七)
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A组决赛后
中国队员范可新没有离开场地
而是双膝跪地、亲吻冰面
亲吻冰面后
她起身微笑着离开赛场
从索契冬奥会摔出赛道
到平昌冬奥会被判犯规
再到北京冬奥会斩获一金一铜
范可新给自己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那个曾经在赛场上
摔倒后哽咽的姑娘
已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
在竞技中成长
在失败中学习
用汗水浇灌
终会开出理想的花
(八)
2月14日
在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赛中
中国队选手谷爱凌第一个登场
在全场紧张的等分时刻
这个在赛场上
自信潇洒乐观的女孩
打开随身带着的一个塑料袋
吃起了“韭菜盒子”
这位“心大”的天才少女
在本届冬奥会上
为中国队拿下了两金一银
对于谷爱凌来说
滑雪带给她的快乐
可能超过金牌的意义
对这项运动和生活的热爱
赋予了这个女孩
无穷的力量和无限的可能
轻松上阵
超越自我
谷爱凌不仅胜在技术
更胜在享受比赛的态度
在全场紧张的等分时刻
这个在赛场上
自信潇洒乐观的女孩
打开随身带着的一个塑料袋
吃起了“韭菜盒子”
(九)
2月14日
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
“四届老将” 徐梦桃夺得金牌
是对手
也是朋友
勇者之间的惺惺相惜
令人为之动容
经历过对手所经历的
才愈加懂得对方的努力和坚持
奥林匹克,不只有金牌
奥林匹克,真好
在徐梦桃确定赢得金牌后
美国运动员阿什利·考德威尔立刻冲上去
与激动的徐梦桃紧紧相拥
一边亲昵地称呼她为“桃桃”
一边祝贺她在自己家乡
赢得了奥运冠军
“Taotao,Olympic champion!”
(“桃桃,奥林匹克冠军!”)
“I’m so proud of you!”
(“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行云流水
舞姿翩翩
2月19日
隋文静和韩聪用完美的表现
惊艳了世界
(十)
两副冰刀
十五年岁月
鲜花和掌声
不甘和泪水
俩人相依相伴、相互扶持
一起走过许多难捱的日子
此刻
千言万语
化为一个深深的拥抱
4年前
平昌冬奥会
他们仅以0.43分的微弱差距
屈居亚军
4年后
他们终于把脖子上的银牌
换成了金牌
现场见证
中国双人滑再度登顶的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
“这是花样滑冰的荣耀!”
葱桶组合
无可替代
你们永远是彼此的冠军
这个冬天
有太多令人感动的瞬间
让我们被触动、被激励
“00后”一鸣惊人
老将们逆流而上
有竞技体育的精彩
有人性闪耀的光辉
这个冬天
我们用奥运之火
点燃心中的火炬
每一次奋不顾身的挑战
每一个超越以往的突破
就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力量
北京冬奥会--中国“黑”科技
一大“黑科技”:无人化转播
因受疫情影响,我国采用无人化实时跟拍和转播。因此在本次北京冬奥会中用到了像是“高自由视角观赛特效”一样的360度VR技术。不仅可以对整个场馆中高速度的目标进行精准锁定并跟踪,还有多台全景摄影机可以对整个赛事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播放,让“黑手”无处可逃。
VSS(数字孪生场馆模拟仿真系统),相关的技术人员通过建模将现实的赛场和互联网相合,这可以让观众“沉浸式”的观看比赛。冬奥会,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很多的观众和记者不能到现场观看,但是有了这些转播“黑科技”,可以更加全面细节的观看赛事。
5G+4K/8K超高清云转播设备,对于现场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极简办公”,一位摄影师,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1公斤重的5G背包就可以完整的将整个冬奥会的赛事进行转播。对于观众而言,观看直播的效果不比现场观感差,还可以自己调整视角。
除此之外,为了可以方便残障人士观赛,央视的首个手语AI主持人将会出现在本次冬奥会上。
二大“黑科技”:交通黑科技
由于本次冬奥会有三个赛区,为了让运动员和媒体可以方便、安全又顺利的到达其他赛区,我国为冬奥会“量身定制”了专属列车,在短时间之内修建了复兴号动车路线,其时速达到350公里。除此之外,该列车还实现了区间自动运行,也就是高铁列车无人驾驶技术。列车上还具备全球唯一的高清移动演播室,主持人在高速移动中也可以对赛事进行播报。
三大“黑科技”:基建黑科技
为了打造高科技绿色环保的场馆,本次北京冬奥会用的6个场馆都形成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科技,19个场馆都是用的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有很多的建筑都是在原有建筑上进行改造,在原有使用功能之上加入新功能。首都的体育馆将会进行三十次场地的转换,例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首个实现冰水转化的场馆,实现了水立方到冰立方的可持续使用的转换。
四大“黑科技”:机器人餐厅
有大概120个机器人的机器人餐厅,在这里没有厨师也没有服务员,全透明的厨房中“机器人大厨”在24小时中为数千人有序的提供餐食。
五大“黑科技”:运动员装备
除了有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运动员羽绒服,还有自带记忆的冰壶刷,这种冰壶刷可以记录下来运动员的各项指标,可以为教练选拔运动员提供参考数据,也可以作为运动员可以不断提高成绩的参考。除此之外,冬奥村更是给运动员们配备了“有记忆功能的床”,不仅舒适而且还有按摩功能和“叫醒服务”。
六大“黑科技”:用雪自由
作为举办冬奥会,顺利进行冰雪项目的基础,此次冬奥会我国实现了真正的“用雪自由”,冰状雪的技术赛道制作技术被我国的科研团队所攻克。
七大“黑科技”:防疫黑科技
在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防疫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我国的“科学防疫政策”也不是说说而已。此次冬奥会我国采取了大量的“黑科技”防疫设备,数百台的机器人为此次的防疫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此之外,还有“腋下创可贴”,这并不是真的创可贴,而是智能体温计,这个与众不同的体温计像是创可贴一样小小的,只需要贴在皮肤上就可以实时掌握运动员以及工作人员的体温状况,不仅体积小,精度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