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张PPT)
上篇 专题一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第2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高考定位
1.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是高考的命题重点,其中关键是运用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公式进行恒等变换,“角”的变换是三角恒等变换的核心;2.正、余弦定理及应用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边、角、面积的计算及有关的范围问题,常与三角恒等变换交汇融合,解答题常处于第一题位置,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真题感悟 考点整合
热点聚焦 分类突破
专题训练 对接高考
内容索引
真题感悟 考点整合
1
D
解析 法一 因为tan θ=-2,所以角θ的终边在第二或第四象限,
C
法二 因为tan θ=-2,
3.(2021·新高考Ⅰ卷)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2=ac,点D在边AC上,BDsin ∠ABC=asin C.
(1)证明:BD=b.
证明 因为BDsin∠ABC=asin C,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BD·b=ac,
又b2=ac,所以BD·b=b2,
又b>0,所以BD=b.
(2)若AD=2DC,求cos ∠ABC.
解 如图,∠ADB+∠BDC=π,
所以cos ∠ADB+cos ∠BDC=0.
因为AD=2DC,
4.(2020·北京卷)在△ABC中,a+b=11,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
(1)a的值;
(2)sin C和△ABC的面积.
解 (从条件①②中任选一个即可)
若选条件①:∵a+b=11,∴b=11-a,
(1)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a=8.
∵a+b=11,a=8,∴b=3,
若选条件②:
又∵a+b=11,∴a=6,b=5.
(2)sin C=sin[π-(A+B)]=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
1.三角函数公式
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2
热点聚焦 分类突破
热点一 三角恒等变换
C
D
1.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路:找差异,化同角(名),化简求值.三角变换的关键在于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熟记和灵活应用,要善于观察各个角之间的联系,发现题目所给条件与恒等变换公式的联系.
2.求解三角函数中给值求角的问题时,要根据已知角求这个角的某种三角函数值,然后结合角的取值范围,求出角的大小.求解时,尽量缩小角的取值范围,避免产生增解.
探究提高
B
AD
对于B选项,cos(α+β)=cos(kπ)=±1,故B错误;
对于D选项,sin2 α+cos2 β=sin2(kπ-β)+cos2 β=sin2 β+cos2 β=1,所以D正确.
故选AD.
热点二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解 选择条件①.
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
选择条件②.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那么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高考的热点是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角、面积等基本计算,或将两个定理与三角恒等变换相结合解三角形.
2.关于解三角形问题,一般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和原则都适用,同时要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统一结构”,这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突破口.
探究提高
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
(1)求A;
解 选择条件①.
整理得,b2+c2-a2=-bc,
选择条件②.
热点三 以平面几何图形为背景的解三角形
(1)求AB的长;
又∠BAD=60°,所以∠ADB=75°,
(2)若∠BAD+∠BCD=180°,BC=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 由∠BAD+∠BCD=180°,可知∠BCD=120°,
设CD=x,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
BD2=BC2+CD2-2BC·CD·cos ∠BCD,
则7=1+x2-2x·cos 120°,
化简x2+x-6=0,
解得x=2或x=-3(舍).
1.平面几何中解三角形问题的求解思路.
(1)把所提供的平面图形拆分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在各个三角形内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
(2)寻找各个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交叉使用公共条件,求出结果.
2.解题过程中,要用到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平行四边形的一些性质,要把这些性质与正弦、余弦定理有机结合,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探究提高
(2)求四边形OACB面积的最大值.
热点四 与解三角形相关的交汇问题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及f(x)的最大值;
解 由已知得a=(-sin x,cos x),
因为a2=b2+c2-2bccos A,
所以12=b2+c2-bc,所以b2+c2=bc+12≥2bc,
1.该题求解的关键是利用向量的知识将条件“脱去向量外衣”,转化为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2.与解三角形有关的交汇问题的关注点
(1)根据条件恰当选择正弦、余弦定理完成边角互化.
(2)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面积公式等,灵活运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探究提高
【训练4】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a-b=2c·cos B.
(1)求角C的大小;
解 因为2a-b=2c·cos B,
利用正弦定理,得2sin A-sin B=2sin C·cos B,①
又sin A=sin(B+C)=sin Bcos C+cos Bsin C,
代入①式,得2sin Bcos C-sin B=0,
解 如图所示,
专题训练 对接高考
3
巩固提升
解析 法一 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 B,得BC2+2BC-15=0,解得BC=3或BC=-5(舍去).故选D.
D
A
3.(2021·南京调研)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2bcos C≤2a-c,则角B的取值范围是( )
A
4.(2021·海南模拟)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sin A+2csin C=2bsin Ccos A,则角A的最大值为( )
A
解析 因为asin A+2csin C=2bsin Ccos A,
由正弦定理可得,a2+2c2=2bccos A,①
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 A,②
①+②得2a2=b2-c2,
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c=2,则b的取值范围是( )
A
解析 在△ABC中,由A,B,C成等差数列,得2B=A+C.
∴1≤4-3ac<4,即1≤b2<4,解得1≤b<2.
6.(多选)(2021·重庆调研)已知锐角△ABC中,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故选AB.
二、填空题
解析 在△ABD中,
∴在△FCB中,由余弦定理得
解 在△ABC中,B=π-(A+C),
所以sin B=sin(A+C).
选择②,
选择③,
11.(2021·新高考Ⅱ卷)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b=a+1,c=a+2.
(1)若2sin C=3sin A,求△ABC的面积;
解 因为2sin C=3sin A,所以2c=3a,又因为c=a+2,所以2(a+2)=3a,则a=4,b=a+1=5,c=a+2=6,
(2)是否存在正整数a,使得△ABC为钝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显然c>b>a,若△ABC为钝角三角形,则C为钝角,
故由余弦定理可得
故解得0
又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a+a+1>a+2,可得a>1,故1又a为正整数,故a=2.
能力突破
12.(多选)(2021·湖北十一校一联)在数学史上,为了三角计算的简便并且更加追求计算的精确性,曾经出现过下列两种三角函数:定义1-cos θ为角θ的正矢,记作versin θ;定义1-sin θ为角θ的余矢,记作covers θ.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BD
所以函数f(x)的最大值为4,选项C错误;
(1)求A的值;
解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2+c2-bc=3.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S是△ABC的面积,若 (填条件序号),
(1)求角C的大小;
∴a(b-a)=(b+c)(b-c),即a2+b2-c2=ab,
(2)点D在CA的延长线上,且A为CD的中点,线段BD的长度为2,求△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那么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解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知a2+(2b)2-2×a×2b×cos 60°=22,
∴a2+4b2-2ab=4≥2·a·2b-2ab=2ab,
∴ab≤2,当且仅当a=2b,即a=2,b=1时取等号,此时ab的最大值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