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2021年7月时政热点专题
热点05
印尼班达海海域发生7.5级地震
背景材料
北京时间12月30日2时25分(当地时间12月30日3时25分)在班达海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200千米,震中位于南纬7.75度,东经127.60度。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3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据了解,班达海(Banda Sea)位于南太平洋西部海域,总面积4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064米,为印度尼西亚摩鹿加南部诸岛所环抱。
热点解读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国家,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被称为“火山之国”。
板块构造学说是中考地理的重要考点,火山、地震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因此以火山、地震为材料背景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是中考地理常见的考察方式。
考点链接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这种自然现象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 更替 ,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 经度 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 差异 。相对而言,东方比西方时间 早 。
1.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组成:全球大致分为 六 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世界六大板块包括 亚欧 板块、 非洲 板块、 南极洲 板块、 美洲 板块、 太平洋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
(2)板块运动方式及影响:板块在不断 运动 着。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形成 裂谷 和 海洋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形成 山脉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在板块 交界 的地带。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 地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带。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红海由于 印度洋 板块和 非洲 板块发生 张裂 运动,导致红海在不断扩张;
地中海由于 亚欧 板块和 非洲 板块发生 碰撞挤压 运动,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喜马拉雅山脉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 亚欧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发生 碰撞挤压 运动,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北京时间12月30日2时25分(当地时间12月30日3时25分),印度尼西亚班达海海域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200千米,震中位于南纬7.75度,东经127.60度。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3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印度尼西亚( )
A.由众多岛屿组成 B.是南亚国家
C.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D.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2.班达海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板块内部 B.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四面临海 D.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1.A;2.D
【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能力。据图可知,印度尼西亚是由众多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位于东南亚,赤道横贯东西,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故A正确。
2.本题考查印度尼西亚火山频发的原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对活跃,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火山频发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故D正确。
(2021·河南郑州·七年级期中) 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2020年5月27日成功登顶,并测量出了珠峰新高度——8848.86米。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队员们在攀登珠峰途中,发现了一些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 )
A.有人将化石遗落在了山上 B.有海洋生物爬上了珠峰
C.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 D.这些海洋生物曾经生活在陆地上
4.珠穆朗玛峰海拔不断增高,主要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发生张裂
【答案】3.C;4.C
【分析】3.由题目可知,登山队员在攀登珠峰途中,发现了一些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此处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形成了陆地,是海陆变迁的证据之一,其余三种说法没有根据,故选C。
4.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该山峰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海拔逐渐升高,与太平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无关,故C正确。故选C。
(2021·吉林宽城·七年级期末) 2021年12月6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塞梅鲁火山喷发,并造成22人死亡,27人失踪。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印尼多发生火山地震原因是( )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6.此地热量带属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温带
【答案】5.B;6.A
【分析】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印尼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进行的是挤压碰撞运动,多火山地震,故选B。
6.从纬度位置看,印尼位于0°-30°的低纬度带,从五带来看,大部分位于23°26 S-23°26 N的热带,故选A。
考点链接
(2021·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 考古学家们认为,中龙是生活在古生代的一种淡水爬行动物,其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南部。读“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图”,完成下面小题。
7.结合中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化石分布,地质学家魏格纳推理得出( )
A.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 B.南美洲南部曾经是广阔的海洋
C.非洲与南美洲南部曾发生多次地震 D.目前大西洋面积还在逐渐缩小
8.在“大陆漂移学说”之后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为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 )
①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②环太平洋地区多火山和地震
③非洲与南美洲有相同的动植物 ④世界上一些高大山脉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列事实可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
A.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B.岛礁有时被淹没有时露出来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D.杭州湾两岸架起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答案
【答案】7.A;8.D;9.C
【解析】7.中龙是生活在古生代的一种淡水爬行动物,其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南部,据此地质学家魏格纳推理得出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的结论;BCD并不能体现大陆漂移学说。故A符合题意。故选A。
8.“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为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环太平洋地区多火山和地震和世界上一些高大山脉的形成,都是板块运动造成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属于海陆的分布和板块运动没有关系;非洲与南美洲有相同的动植物是大陆漂移造成的,和板块构造学说没有关系。故选D。
9.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说明很久以前是陆地,后来经过地壳下沉海水灌入成为海洋,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ABD都不是作为海陆变迁证据。故选C。
10.(2021·江西·吉安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智利是安第斯山脉西麓的国家。北京时间2020年7月17日13时40分,智利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73.8千米,震中位于南纬20.30度、西经69.92度。
材料二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和智利位置图。
(1)智利位于位于六大板块中的____板块。
(2)智利位于____地震带上,智利的地震次数多、震级高。运用板块知识分析该国地震多发的原因____。
(3)推测图中E处海洋的面积会变____(大、小),试分析原因____。
(4)因两板块的挤压碰撞,伴随而来的多为( )。(双选)
A.高大的山脉 B.神秘的裂谷 C.深邃的海沟 D.宽阔的海洋
【答案】(1)美洲
(2) 环太平洋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 大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运动
(4)AC
【分析】本题以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和智利位置图以及智利地震资料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六大板块的地理知识点,结合图示记忆解答。
(1)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智利位于美洲板块。
(2)智利在太平洋沿岸,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由图可以看出,智利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地震发生。
(3)E 为红海,由于红海处在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故红海在不断地扩大
(4)两板块的挤压碰撞,会形成高大的山系,海沟、岛弧等;裂谷和海洋是由板块张裂而形成。故选AC。
答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