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单元训练题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单元训练题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09 14:5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为了提纯表中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均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己烷(己烯) 溴水 分液
B 淀粉溶液(NaCl) 水 过滤
C CH3CH2OH(CH3COOH) CaO 蒸馏
D CH3COOC2H5(CH3COOH) 饱和NaOH溶液 分液
A.A B.B C.C D.D
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3.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会迅速给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喷射一种药剂——氧乙烷(沸点为)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下列制取氯乙烷的方法中最好的是
A.乙烷与氯气反应 B.乙烯与氯气反应
C.乙烯与反应 D.乙烷与反应
4.柠檬中含有大量的柠檬酸,因此被誉为“柠檬酸仓库”。柠檬酸的结构简式如图,则1 mol柠檬酸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和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Na和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2 mol、2 mol B.3 mol、4 mol C.4 mol、3 mol D.4 mol、4 mol
5.合成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使用了2,6-二甲基苯氧乙酸,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2,6-二甲基苯氧乙酸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子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该分子苯环上一氯代物有3种
C.该分子与苯甲酸互为同系物
D.该分子有三种官能团,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6.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烷烃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常温下烷烃的状态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由气态→液态→固态
B.一般情况下,烷烃的密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C.烷烃和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D.烷烃都能使溴水、酸性溶液褪色
7.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8.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烯烃复分解是指在催化条件下实现C=C键断裂、两边基团换位的反应,表示为
则丙烯(CH3—CH=CH2)和丁烯(CH3—CH2—CH=CH2)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生成新的烯烃种类数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
A.3 B.4 C.5 D.6
9.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中含有O2分子
B.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1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4.5%
10.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 27 项应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C2H4 C2H6 C2H6O C2H4O2 C3H6 C3H8 C3H8O C3H6O2 C4H8 C4H10
A.C7H16 B.C7H14O2 C.C8H18 D.C8H18O
11.有机物①CH2OH(CHOH)4CHO,②CH3CH2CH2OH,③CH2=CH—CH2OH,④CH2=CH—COOCH3,⑤CH2=CH—COOH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A.③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①③
12.下列实验设计所得结论可靠的是
A.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炔生成
B.将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CH2=CH2生成
C.将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D.将苯、液溴、铁粉混合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AgNO3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有HBr生成
13.有机物在反应中,常有原子间的共价键全部或部分断裂,如 C—H、C—C、C=C、C—O、C=O 等。下列各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断裂键的排列,正确的组合是
A.A B.B C.C D.D
14.环已双妥明是一种新型的纤维酸类降脂药,可由有机物X通过步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
B.环己双妥明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C.有机物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D.环己双妥明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
15.取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其充分燃烧后一定能得到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是
A.C2H4 C4H8 B.CH4 C3H8 C.C3H6 C3H8 D.C2H2 C2H6
二、非选择题
16.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以由乙烯得到有机高分子材料、药物等成千上万种有用的物质。
根据上述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
预测:试管①中装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试管①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②中装有溴水,则试管②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2)试管③中装有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试管③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
(3)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做乙烯燃烧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乙烯燃烧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①聚乙烯(PE) ②光导纤维 ③聚四氟乙烯(PTFE)
④聚丙烯(PP) ⑤聚氯乙烯(PVC) ⑥石墨纤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7.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1)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类营养物质中水解的最终产物能与新制Cu(OH)2 悬浊液反应的是______,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是______。
(2)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蛋白质中只含C、H、O三种元素
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C.糖类并不都有甜味
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E.甘油可通过油脂的水解获得
(4)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都是胶体,用一束光通过其溶液,都产生______。
18.从石油和煤中可分别提炼出化工原料A和B,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B是一种密度比水小的油状液态烃,0.1mol该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6mol和0.3mol。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为_____,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2)有机物C与A是同类物质且比A多一个碳原子,写出有机物C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反应类型______。
(3)在碘水中加入B,充分振荡、静置后的现象:_______。
(4)写出B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类型______。
(5)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的物质的量_____(填“”“”或“”)。
19.如图1是一套实验室制取乙烯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烧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2)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___。
(3)能够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__,装置B的作用是__;若无甲装置,是否能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简述其理由:__。
(4)有人设计了实验如图2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SO2。
各装置盛放的试剂是:Ⅰ__;Ⅱ__;Ⅲ___;Ⅳ__。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D.酸性KMnO4溶液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向试样中加入溴水,己烯与Br2反应的产物与己烷互溶,用分液法不能将己烷提纯,A错误;
B.淀粉溶液和NaCl溶液均可透过滤纸,应该是渗析法,B错误;
C.CaO与CH3COOH发生反应:CaO+2CH3COOH=(CH3COO)2Ca+H2O,用蒸馏法将CH3CH2OH蒸出,C正确;
D.乙酸乙酯和乙酸均能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饱和Na2CO3溶液可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量并与CH3COOH反应除去乙酸,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错误。
答案选C。
2.D
【解析】
淀粉为多糖,遇到碘变蓝色,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够与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淀粉为多糖,遇到碘变蓝色,淀粉在酸性环境下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再加入碘水,因为碘水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通过该实验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淀粉;在碱性环境下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淀粉已经水解,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能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但无法确定是否水解完全,故选D。
3.C
【解析】
A.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烷中的6个H原子均可被取代,产物除了一氯乙烷外,还有其他它多种多氯乙烷等物质,得不到纯净的一氯乙烷,故A错误;
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是1,2-二氯乙烷,故B错误;
C.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一氯乙烷,所以能得到纯净的一氯乙烷,故C正确;
D.乙烷与氯化氢不能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羧基和1醇羟基,均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金属钠为4mol;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羧基和1醇羟基,只有羧基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因此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氢氧化钠为3mol;
故选C。
5.A
【解析】
A.与苯环直接相连的两个甲基上碳原子与苯环一定共面,羧基上的碳原子通过单键与苯环相连,单键可以360度旋转,所以可以通过旋转到一个平面上,A正确;
B.该分子是对称结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B错误;
C.苯甲酸与苯乙酸是同系物,与苯氧乙酸不是同系物,苯氧乙酸比苯乙酸多一个氧原子,与2,6-二甲基苯氧乙酸也不是同系物,C错误;
D.该分子含有醚键和羧基两种官能团,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
A.烷烃的性质:烷烃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常温下烷烃的状态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由气态→液态→固态,A项正确;
B.一般情况下,烷烃的密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B项正确;
C.烷烃的性质与甲烷的性质相似,烷烃和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C项正确;
D.烷烃不能与溴水、酸性溶液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D。
7.B
【解析】
A. 淀粉在体内先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再氧化成CO2和H2O的过程中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A正确;
B. 人体内无催化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
C. 油脂在体内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然后氧化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C正确;
D.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再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以保证人体生长发育,故D正确;
故选B。
8.B
【解析】
根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机理可得丙烯()和丁烯()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新烯烃有、、、四种;
答案选B。
9.D
【解析】
A.乙酸乙酯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故A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乙酸乙酯(C4H8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4):(1×8):(16×2)=6:1:4,故C错误;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
答案选D。
10.D
【解析】
根据表中的化学式规律采用分组分类法推出:每4个化学式为一组,依次是烯烃、烷烃、饱和一元醇或醚等、饱和一元羧酸或酯等;把表中化学式分为4循环,27=4×6+3,即第27项应在第7组第三位的饱和一元醇,相邻组碳原子数相差1,该组中碳原子数为2+(7-1)×1=8,故第27项则为C8H18O;
答案选D。
11.C
【解析】
碳碳不饱和键、醛基、羰基、苯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①③④⑤能发生加成反应;羟基、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①②③⑤能发生酯化反应;含碳元素的有机物能发生氧化反应,这几种物质都能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既能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①③⑤,故C正确;
答案选C。
12.C
【解析】
A.电石中常含有硫化物等杂质,所以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乙炔气体中常含有硫化氢,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会干扰实验,所以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有乙炔生成,故A错误;
B.乙醇易挥发,且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排除乙醇的影响,应先通过水,除去乙醇,故B错误;
C.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只有乙烯使溴水褪色,则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故C正确;
D.溴单质易挥发,生成的HBr中含有溴单质,溴单质和硝酸银溶液也能生成淡黄色沉淀,从而干扰实验,故D错误;
答案选C。
13.B
【解析】
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脱去羟基中的H,断开的键为O-H键;
乙醇与Na反应生成H2,断开的是O-H键;
乙醛氧化生成乙酸,转化为,可知C-H断开;
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转化为,可知C=O断开与H相连;
综上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4.AD
【解析】
根据有机物结构计算分子式,通过结构中氢环境的数量计算一氯代物数量,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
A. 根据有机物结构,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A正确;
B. 环已双妥明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B错误;
C. 有机物X分子中含多个相连亚甲基,则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C错误;
D. 环已双妥明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溶液反应,D正确。
答案为AD。
15.A
【解析】
充分燃烧后一定能得到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应满足最简式相同,各组分的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A.C2H4、C4H8最简式都是CH2,符合题意,故A正确;
B.CH4、C3H8最简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C3H6、C3H8最简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C2H2、C2H6最简式分别为CH、CH3,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16. 橙红色褪去,液体不分层 橙黄色褪去,液体分层 氧化反应 CH2=CH2+Br2→BrCH2CH2Br 加成反应 检验乙烯的纯度 产生明亮火焰并伴有黑烟 B
【解析】
(1)试管①中装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乙烯和溴发生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易溶于四氯化碳,试管①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橙红色褪去,液体不分层。试管②中装有溴水,乙烯和溴发生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试管②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为橙黄色褪去,液体分层;
(2)试管③中装有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试管③发生反应的类型为氧化反应;
(3)试管①中乙烯和溴发生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Br2→BrCH2CH2Br,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4)乙烯是可燃性气体,做乙烯燃烧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验乙烯的纯度,乙烯含碳量高,乙烯燃烧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明亮火焰并伴有黑烟;
(5)①聚乙烯(PE)结构简式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②光导纤维是无机物;
③聚四氟乙烯(PTFE)结构简式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④聚丙烯(PP)结构简式是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⑤聚氯乙烯(PVC)结构简式是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⑥石墨纤维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无机物;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①③④⑤,选B。
17. 淀粉 脂肪 氨基酸 CE 丁达尔效应
【解析】
(1)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以与新制Cu(OH)2 悬浊液反应;油脂在碱性环境中的水解为皂化反应,可以用于制造肥皂;
(2)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氨基酸;
(3)A.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所以还一定含有N元素,A错误;
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高级脂肪酸和甘油,B错误;
C.糖类并不都有甜味,如淀粉本身无甜味,C正确;
D.糖类包含单糖,单糖不能水解,D错误;
E.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E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E;
(4)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18. 加成反应 溶液分层,下层无色,上层呈紫红色 取代反应
【解析】
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则A为乙烯,B是一种密度比水小的油状液态烃, 0.1mol该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6mol和0.3mol,则1mol该烃分子中有6mol碳原子和6mol氢原子,所以B的分子式为C6H6,B能从煤中提取,则B为苯,煤干馏后得到煤焦油,可以从中提取苯。
(1)根据以上分析,A为乙烯,其电子式为; B为苯,其结构简式为。
(2) 有机物C与A是同类物质且比A多一个碳原子,则C为,与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碘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在碘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由于苯的密度比水的小,则下层无色,上层呈紫红色。
(4)B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取代反应。
(5)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烃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时消耗的量越多,乙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则等质量的乙烯、苯完全燃烧时消耗的物质的量:乙烯>苯。
19. CH3CH2OHCH2=CH2↑+H2O 加热圆底烧瓶,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导气管末端有一小段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乙中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CO2等酸性气体 不能,SO2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A B A D
【解析】
二氧化硫的检验用品红溶液,乙烯的检验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然后检验乙烯,且检验乙烯之前用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据此进行解答。
(1)烧瓶中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
(2)根据压强差检查气密性,其操作为:加热圆底烧瓶,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导气管末端有一小段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中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为了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CO2等酸性气体,可以利用碱液吸收,若没有装置甲,则不能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因为二氧化硫气体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4)装置Ⅰ用来检验SO2,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装置Ⅱ试管装有NaOH溶液除去SO2,装置Ⅲ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装置Ⅳ通过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所以试剂Ⅰ、Ⅱ、Ⅲ、Ⅳ分别为:品红溶液、NaOH溶液、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故答案为:A;B;A;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