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0 21: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一部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一: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
材料二: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属贫穷国家。
材料三:“文革”中,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学生和200多万中专生。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达2.3亿人。
想一想
①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
背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③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④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特别是“文革”时期,大搞个人崇拜,严重地违背了客观实际,以致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冲破长期 “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内容——思想上:
“文革”时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一大批开国元勋、文化学者等遭受打击、迫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根据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落后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②内容——政治上:
“文革”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民主法制被严重践踏。当时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不经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被迫害致死,由此可见一斑。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②内容——组织上:
③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
1.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
2.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4.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第二部分
拨乱反正
1
冤假错案的拨乱反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2年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1980年,中共中央恢复刘少奇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刘少奇的追悼会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2
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3
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分期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两年徘徊
时期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期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
1956底
1978底
1966夏
1976.10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