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创意(二)品悟一题多解的高考真题 课件 (共1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考前创意(二)品悟一题多解的高考真题 课件 (共1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16 17:2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1张PPT)
考前创意(二) 品悟一题多解的高考真题—解题观摩·激活思维
本部分对高考重点板块的常考题型进行一题多解式的真题品悟,功用有三:一是“真题不厌回做”,考前再回顾经典“母题”,能起到命题溯源、举一反三之效;二是通过回练高考真题,在训练中回顾主干知识,融通知识联系,达到唤醒大脑、串忆知识之效;更重要的是第三点,一道真题通过提供不同的解法,供学生品读玩味,既放松了心态,消除了一味做题所带来的紧张感,又开拓了思路,激活了思维,让赢定高考平添了几分胜算.
 法一:列举法+归纳法.
典题4    (2017·天津高考)
已知{an}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Sn(n∈N*),{bn}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b2+b3=12,b3=a4-2a1,S11=11b4.
(1)求{an}和{b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2nb2n-1}的前n项和(n∈N*).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
由已知b2+b3=12,得b1(q+q2)=12,而b1=2,所以q2+q-6=0.
又因为q>0,解得q=2.
所以bn=2n.
由b3=a4-2a1,可得3d-a1=8. ①
由S11=11b4,可得a1+5d=16. ②
由①②,解得a1=1,d=3,由此可得an=3n-2.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2,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bn=2n.
(2)设数列{a2nb2n-1}的前n项和为Tn .
典题2   (2021·浙江高考)
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M,N分别是A1D,D1B的中点,则 (  )
A.直线A1D与直线D1B垂直,直线MN∥平面ABCD
B.直线A1D与直线D1B平行,直线MN⊥平面BDD1B1
C.直线A1D与直线D1B相交,直线MN∥平面ABCD
D.直线A1D与直线D1B异面,直线MN⊥平面BDD1B1
法一:
连接AD1,则易得点M在AD1上,且AD1⊥A1D.因为AB⊥平面AA1D1D,所以AB⊥A1D,所以A1D⊥平面ABD1,所以A1D与BD1异面且垂直.在△ABD1中,由中位线定理可得MN∥AB,所以MN∥平面ABCD.易知直线AB与平面BDD1B1成45°角,所以MN与平面BDD1B1不垂直.所以选项A正确.故选A.
典题4  (2021·新高考Ⅰ卷)
如图,在三棱锥A -BCD中,平面ABD⊥平面BCD,AB=AD,
O为BD的中点.
(1)证明:OA⊥CD;
(2)若△OCD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E在棱AD上,DE=2EA,且二面角
E- BC -D的大小为45°,求三棱锥A -BCD的体积.
(1)证明:因为AB=AD,O为BD的中点,所以OA⊥BD,
又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OA 平面ABD,
所以OA⊥平面BCD,又CD 平面BCD,所以OA⊥CD.
典题5 (2017·全国卷Ⅰ)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AB∥CD,且∠BAP=∠CDP=90°.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 P B- C的余弦值.
(1)证明:由已知∠BAP=∠CDP=90°,得AB⊥AP,CD⊥PD.
由于AB∥CD,故AB⊥PD,又AP∩PD=P,AP 平面PAD,PD 平面PAD,从而AB⊥平面PAD.
又AB 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
典题6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
如图,四棱锥P- 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ABCD.
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
(1)证明:l⊥平面PDC;
(2)已知PD=AD=1,Q为l上的点,求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典题3   (2021·新高考Ⅰ卷)
已知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P为C上一点,PF与x轴垂直,Q为x轴上一点,且PQ⊥OP.若|FQ|=6,则C的准线方程为________.
[思路点评]
法二抓住问题中直线CD这一主要几何元素寻找突破,借助对称性将定点锁定在x轴上,利用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式将问题进一步归结为n为定值,在等量关系中构造定值n的恒等式,从而求出定点.  
[思路点评]
对比前三种证法,曲线系方程是一种高观点的方法,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大幅降低运算量,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展示学生知识层面,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题效率,对于学生学好高中解析几何,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并为将来高等数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非常值得推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