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五部分 写作
第二章 中考作文命题类型
第二讲 半命题作文
目录
01
作文特点
02
攻略指要
03
例文赏析
04
中考模拟演练
作文特点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剩下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只是划定一个写作范围,在选材、立意上考生有较大的自由度,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近几年广东中考大多是半命题作文。2019年广东中考中还出现了新的半命题形式作文: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瞬间”或“突破”。
常见的半命题作文有以下几种形式:
1.命前半题,如:《原来,______________》(2017广东)
《我真想______________》(2016广东)
2.命后半题,如:《_________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2014广东)《______________别样美》(2017辽阳)
3.命前后部分,如:《让______________充满味道》(2017泸州)《越来越______________的我》(2017河南)
4.命中间部分,如:《______________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再让我______________》
5.命前面和中间部分,如:《没有______________哪有______________》(2017株洲)
6.命中间和后面部分,如:《______________,别忘了______________的我》
攻略指要
要写好半命题作文,第一步非常关键,那就是补题。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要认真阅读并提取题目中提示语的隐含信息。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有关文章体裁,或暗示作文中心、感情,或框定了选材范围,或明确了填词拟题的要求。
第一,要根据语言标志准确定位作文的文体。
很多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带有文体倾向,如《我的一次______________经历》应该是叙事性的记叙文,《______________,我最亲的人》(父亲、母亲、老师等)应该是写人的记叙文,《______________的启示》则适合写议论文。
第二,要关注题目中隐含的中心提示。
如《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一题,提示语为:“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其中,“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是情境的提示,而后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话语”才是文章的关键和重心所在,抓住这个重心选材立意,作文就不会偏题。
第三,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选词补题。
半命题作文要求填补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补题的同时也是在确定写作的素材,明确写作的中心。在补题时,首先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筛选合适的词语补题。此后的构思和全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第四,力求新颖,发挥补题创意。
在半命题作文中,要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就要善于拓展思维,让思考的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可以按一定的领域逐一去寻找灵感。比如按“家庭”“学校”“社会”“自然”“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筛选好补题对象。如《生活因______________更精彩》一题,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语文、学习、书籍、考试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宽容、选择、网络等;从自然考虑,可选择登山、探险、亲近自然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
第五,要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学会从深处补题。
如《______________的滋味》一题,填上“牛排”“辣椒”“喝茶”,就滋味写滋味,则缺乏新意。如能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扣紧“滋味”进行深处开掘,如《登山的滋味》《下雪的滋味》《采访的滋味》,则有了一定的新意。如果再进一步拓展思维,选择《作弊的滋味》《说谎的滋味》《出走的滋味》,题目就更为新颖了。当然,求新是好的,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总之,补题时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
半命题作文补题法 分析 举例
具体事物 补题法 用具体的人或物去补题,这种方式补题能将写作范围化大为小,切入口小,写作材料容易寻找,易写得具体细致。 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我们可以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又如《当我面对的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半命题作文补题法 分析 举例
抽象事物 补题法 用抽象的情感、感觉、意识、意志、品质等去补题,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如《当我面对的时候》,可以填上“虚荣”,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又如《寻找心灵的花园》《寻找人生的方程》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续表
半命题作文补题法 分析 举例
特定情境 补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如《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境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一种奇妙的效果。
续表
★注意:拟题时易出现许多问题,这里列举部分,以便引起考生注意。
1.拟题雷同,千人一面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___________》,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__________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当我面对_______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_______成功的时候》等作文便会成批出现,仿佛考生要“面对”的不是“挫折”就是“成功”。
2.拟题过大,难以下笔
以《感悟__________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感悟_______大自然》《感悟_______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很常见。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
3.补题随意,缺乏考虑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
例文赏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
请以《有_____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你写作的词语,使文题完整,并把补充好的题目移到写作中;(2)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3)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本题的补题环节,其实也是选材的环节。本文的选材,无疑是自由灵活的,事事皆可入文。本文可以根据作文题中的提示语,选择一个词语组成题目来写;也可以在准确把握题旨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见闻,填入自己想好的词语。补题不可过大,如填入“习惯”“微笑”“幸福”这类词语,就会使题目宽泛,在写作时不好把握,容易泛泛而谈,且题目俗套,易与别人雷同,选择的题材也容易空洞乏味。应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处着眼,选取正面的、个性化的素材,发掘其积极意义。从小点切入,以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写叙事作文时,要写具体事件经历的具体过程,特别是事件的高潮,最激动人心、最触发情思的地方要写出特色来,要写得鲜明。可以边叙边议,在具体的事件经历中适时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借景抒情,在景色、环境的渲染中显露自己的心情。最后要在立意上突出“真好”这一主题。
【优秀范文】
有梦想真好
曾经的我高傲而冷艳,如今的我孤独而寂寞,人们称我为“仙人掌”,但他们不知道我曾经的美丽,也不知道我为此几乎抛弃了一切,除了我的梦想……
森林茂密,我生长在一棵高大的树下,阳光透过树叶洒向地面,温暖笼罩着我。我享受着这一刻的温暖,纤细的腰肢随风摇曳,一身华裳也翩翩起舞,浓郁的芬芳萦绕身旁,硕大艳丽的花瓣、嫩黄的花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树小草为我鼓掌,飞过的鸟儿驻足歌唱,我陶醉其中,心灵的小溪,在森林里尽情流淌。
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平静而快乐地生活,直到死去,可我并没有那么幸运。
看到伙伴们一棵棵倒下,我感到惶恐而不安,我努力蜷缩,但还是被猎人发现,带离了森林。在猎人家里,我无法重现昔日的容颜,挺拔纤细的腰肢无力地低垂下来,我感到自己离死亡已经不远……
猎人要搬家了,我被遗弃在沙漠上——我曾经的家。太阳炙烤着我,狂风擦过我的身体,我只得将根深埋地下……
沉睡了许久,我感到有了些许温暖,便竭力向上,刺破黑暗,冲出沙层。或许我是幸运的,至少我活了下来。活着就要有梦想——在这片沙漠上,我要屹立,我要开出无与伦比的花,重现我昔日的风采!
适应的过程是痛苦的,付出的代价是惨烈的,但我无怨无悔。
告别纤细的腰肢,褪去华丽的衣裳,满身芬芳全部消散,只留下一身暗绿和拒人千里的利刺。没有鸟鸣,没有同伴,我只能拼命从地下深处汲取营养,独自在这荒漠之中竭力生存。因为我知道我必须活下去,我不求他人的赞赏,我只为今生的辉煌,我还有梦想!
飞过沙漠的鸟儿嘲笑我的丑陋:肥硕的身体、光秃秃的枝干、令动物远离的尖刺。我默不作声,冲着天空微笑: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见证奇迹!
经过点点滴滴的积累,我的身体长大了,突然迸发的花朵让我欣喜若狂。鸟儿飞过,震惊地望着我,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我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但我知道我还要继续奋力生长,用花儿彰显我生命的辉煌!
花儿在我头顶上绽放,根在我身下延伸,太阳炙烤,狂风怒号,沙土袭来,我坦然面对。你们遮不住我的辉煌,因为有梦想真好!
【点评】本文的象征构思法非常成功:因为梦想,“我”不怕太阳炙烤,不畏狂风肆虐,不管鸟儿的嘲笑,不顾孤独的折磨,奋力生存,最终,梦想之花终于绽放。“有梦想真好”这一中心也因此突显出来。文中对“我”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致,语言生动优美。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以《那一双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
要求:(1)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写作指导】
该题为中空式文题,限制部分是写作的对象,开放部分要求填出形容眼睛的修饰词语。虽然提示性词语多,范围大,选择面宽,但考生必须明白,填入的词语,就是我们应该重点写的地方。
【优秀范文】
那一双温暖而诗意的眼睛
随着时间的流逝,往事渐渐消失在记忆的星空。唯有一双温暖而诗意的眼睛依然是那么清晰,日子过得虽久,记忆却越来越真实,越来越闪亮。
记得吗 老师,那是开学后的第一节作文讲评课。念完那篇《小雨编织的梦》后,您神色激动,那双和善的眼睛扫视着台下数十双清亮的眼睛。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您的柔波触到了一双忧郁的眸子。您那温和的光芒,让我苍白的脸上顿时
泛起了红晕,我惆怅的心窗也缓缓打开。您捕捉住了这一微妙的变化,您明白,我就是《小雨编织的梦》的作者。您无言的微笑,如阳光般温馨灿烂,如习习和风拂过心房。
自那以后,有个梳长辫子的女孩不再踽踽独行于蒙蒙的烟雨中,不再双眼凄迷地独自吟唱“斜风细雨作春寒”“无奈把梦共雨天”的诗句。在我漆黑的瞳孔里,常映出一个充满激情的身影和那双永远使人感到温暖的眼睛。您的眼睛仿佛在对我说,我欣赏《小雨编织的梦》中那凄婉清丽的文字。您的目光还告诉我,生活不仅有梦,还有很多现实的精彩和浪漫。
于是,在每个露滴阶前的清晨,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陪着一个飘逸着乌黑长发的女生,一起拾起水洼里那片尚有绿意而过早凋零的落叶;在每一个倦鸟归巢的黄昏,一张蜡黄消瘦的脸和一张泛着淡淡红晕的脸一起仰着挽留太阳的余晖……于是,在您诗意的鼓励下,我的床头摆满了《红楼梦》《青春之歌》《居里夫人传》《红与黑》……我的眉头不再紧皱,眸里不再有无助,浅浅的酒窝中常常装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还记得吗 老师,那个初冬的黄昏,在校园的古树下,您柔柔地对我说起了“一把辛酸泪”的曹雪芹,说起了“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说起了身残志坚的海伦……说着说着,您也不由地陷入了苦痛的沉思。接触到您那坚定而苦痛的目光,我的眼睛不禁也进入了雨季。
枫叶还没有红,我心中的思念已红透。今天,我仿佛又看见您了,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挂着一片慈和的笑容。您的眼睛,成了点亮我心灯的太阳。
【点评】文章以眼睛为线索,串起生活中的粒粒珍珠。初见时的温和,再见时的鼓励,收束时的诗意,无不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线索清楚,情感浓郁。 通过仔细观察,“我”感受到语文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诗意”,给自己带来了温暖;多处细腻的描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流畅的语言与诗意的表达,让文字光彩四溢,诗意盎然。老师“那一双温暖而诗意的眼睛”,点亮了“我”的“心灯”。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老师的无比感激之情。
中考模拟演练
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这也是一种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表面上看起来平易质朴,但细加思量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简洁明了的题面中暗含“玄机”。“玄机”就在这个“也”字上!“也”是副词,用在句中意味着,“也是”所做出的价值判断都应该有一个“参照物”存在,在写作中只要能体现“也”字隐含的意思就算是审明题意了。
如《这也是一种美丽》。说到美丽,有些东西大家一般都认为是美丽的,但是有一些东西的美比较隐晦、含蓄,很容易被人忽视,在过渡和铺垫的基础上,文章中表达出这些被人忽视的东西其实也是一种美,那么就切合题意了。
此外,像“这也是一种爱”“这也是一种幸福”等,都切合题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华正茂的年代,为自己预定一个目标,设计一种形象,憧憬一种未来,都是莘莘学子应有的情怀。或如春花,绚丽多姿;或如翠竹,劲节凌云;或如飞鸟,自由翱翔。
请以《我向往,一样的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补充一个恰当的事物名称;(2)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写作指导】
审题的第一个关键是要将题目补充完整。通过提示语不难看出,这里必须要围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填写,如春花、翠竹、飞鸟等。其次要对事物本身的“态”进行挖掘,然后通过比喻或象征等方式,与所向往的人生相互联系,找准其相似点,表现其关联性,并着眼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来畅想未来。审题的第二个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向往”的含义。向往的内容往往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它可能与现实生活不同,或者是暂时还无法实现的一种状态。这要求考生尽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立足现实,抒写理想。
三、按要求作文。
题目:总会想起______________
要求:(1)先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文题的关键词是“总会”,即反复想起。题目所补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一些人等。场景、故事、人是过去发生的或见到的,但给自己的印象很深,令自己经常想起。我们要写的重点便是:描绘故事情节,写出对自己的影响,进而突出自己总会想起的原因。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曾经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会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发现……
请以《从此,我不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首先要认真审题。“从此”指明了叙述的时间范围,“不再”表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上。横线上补充的内容,结合提示语我们可以发现:此处应填写自己曾经的缺点、错误、失意等方面。因此,大家不妨可填:孤独、脆弱、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待、懒惰……
其次是精心选材,精巧构思。写作此文,大家要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在结构的安排上,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在叙写转变的过程中,适宜运用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把过去与现在进行鲜明对比,有力地凸显文章的主旨。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