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022届中考复习
写作专项——
演讲稿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稿属于议论文的一种形式。
一、演讲稿的结构与特点
(一)演讲稿结构
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部分:
1.称谓 是对听众采用恰当的称呼,属于演讲稿的形式特征。
2.开端 常用开门见山、设问提要、引用名言警句,以及故事、新闻、历史作引子。
3.正文 演讲稿的主体部分。从多方面、多角度阐释讲题,引经据典阐明观点。
4.结尾 针对演讲的全文总结要点,赞扬勉励,感谢祝颂。
示例: 听历史之钟声,走你我之未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称呼,对象意识)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听历史之钟声,走你我之未来”。(明确主题)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生生不息。18岁的我,踏在一条名为中国的时间长河中,望着那川流不息、昼夜不止的光阴,我们该如何自处呢?在18岁这个人生的重要节点上,我们又该以何种姿态迈向下一个路口呢?(设问句式,引起思考,思维互动)
……
当然,一味地囿于历史,我们便始终望不到外面的天大地大。如果说是历史为我们筑下了灵魂的基石,那么跟上时代,便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助推剂。(过渡句)
……
不要忘记你曾是怎样的小孩,不要忘记你想成为怎样的大人!愿步入成年的我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厚德載物、有所不为!时刻听着历史的钟声,走向属于你我的辉煌的明天!(使用祈使句和呼告,使听众产生共情)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结束语,表示礼节)
(二)演讲稿的特点
1.针对性。写作演讲稿一定要根据不同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心理状态以及兴奋点来确定演讲的内容,有的放矢。
2.情感性。演讲是一种有声音的感染艺术,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演讲者要把火热的激情洋溢在讲词里,抒发在声调里,正所谓“动人心者,奠先乎情”。
3.传声性。演讲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成有声的口头语言,这就要求演讲稿应具备传声性的特点。演讲稿的句子简短明了,句式富有变化,声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自然。
4.鼓动性。在思想内容方面,议题与听众息息相关,主张与听众痛痒与共,感情与听众喜怒相通。综合运用设问、反问、比喻、对比、排比、反复等手法,增强感彩,激发听众情绪。
二、演讲稿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1、要有充分的对象意识
在写作之前,对演讲的对象要作一定的调查研究:听众是什么职业身份、什么知识背景,有怎样的需求、怎样的禁忌,等等。只有对听众作了调查研究,有了相当的了解,那么演讲稿的写作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终才能感染和打动听众。要始终考虑到听众的存在,尽量选取听众熟悉的材料、事例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引起听众的兴趣等。
写演讲稿需要根据写作要求弄明白自己的身份、听演讲的对象。
2、要有明确的场合意识
在写作之前,要明白这次演讲是在怎样的场合中进行的,是娱乐轻松的场合,还是庄严肃穆的场合。有了较为明确的场合意识,就会考虑演讲稿的遣词用句、叙事方式、说理手段等。比如,在娱乐轻松的场合,演讲稿就可以写得幽默风趣一点;在庄严肃穆的场合,演讲稿就应该写得规范标准一些。
写作时需要注意写作要求中的场合(如班级班会、国际青年交流大会等)。
3、要讲求行文结构与逻辑
演讲是一种“说”的艺术,听众是通过”听”来完成的。因此,好的演讲词应该具有严密、清晰的逻辑思路,以引导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特别要精心设计开场白
好的演讲稿都有精彩的开头,一开始就把听众的情绪调动起来。换句话说,开场白必须具有鼓动性、吸引力,它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场白的设计,较常见的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开门见山,鲜明突出、抓住人心。
第二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听众引入胜境。
第三种,用问题导入,引发兴趣。
4、要有恰当的修辞意识
这里的“修辞”并不是指要堆砌辞藻,将演讲稿写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而是指要斟酌词句,用适当的语言最大化地调动听众的情绪,感染并打动听众。比如,可以用讲故事等生动的方式进人演讲,可以用排比反复等手法强调重点,可以用反问设问等方式引发思考。另外,过渡也很重要,正如乔·格里菲思罗所说:“良好的过渡对于听众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听众感觉被带入了一片平坦的大陆,而不用在泥泞的沼泽中艰苦跋涉。” 。
李元授曾指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书面写作,是演讲者“将无声语言转变为诉诸听觉的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的过程”。因此,是否具有感染力是一份演讲词好坏的重要辨别标准。可适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增强演讲时的表现力。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就运用了整齐的句式和精当的修辞,极富感染力。
三、演讲类作文审题及写作要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审题】
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3)写作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
【参考角度及立意】
①要热爱劳动,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②农耕时代,勤恳的体力劳动是财富之源、幸福之基;科技时代,勤勉的脑力劳动是科技进步的前提;不论哪种劳动,都贵“勤”忌“懒”,都倡导实干、肯干,都应该诚实劳动;不论哪个时代,好逸恶劳成风都是社会堕落的开始。
......
【例文】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回首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制乐律;虞舜种田补鱼,烧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终有所成,名垂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无不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
不仅如此,勤劳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绵延至今?有人说是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有人说是农耕文明的稳固保守,有人说是大海、大漠、大山对于外来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诸如此类的回答,不胜枚举。我想,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长期扎根于农耕的中国人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特质也不无关系。因为勤劳,我们在黄河岸边的黄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迹;因为勤劳,我们走过了坎坷屈辱的抵御列强的近代重生之路;因为勤劳,我们坚定不移、从容自信地追逐着我们的复兴之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任务
人生贵勤,不劳何获
亲爱的同学们:
......
总而言之,农耕时代,勤恳的体力劳动是财富之源、幸福之基;科技时代,勤勉的脑力劳动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不论哪种劳动,都贵“勤”忌“懒”,都倡导实干、肯干;无论哪种劳动,都得是诚实劳动;不论哪个时代,好逸恶劳都是人生滑坡的开始。
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靠父母、吃饭等人送、扫地不积极、学习很懒散等不正之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家庭的孩子每日平均劳动时间约为12分钟,不及美国孩子的六分之一,仅为韩国孩子的四分之一,英国孩子的三分之一左右。可见,我们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太少了,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
哲人有言: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长此以往,小而言之,我们会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大而言之,更会失去奋斗的人生动力。有人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否则,被奴役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同学们!揆诸现实,决定国家命运的“中美贸易战”激战正酣,决定民族命运的“伟大复兴梦”圆梦在即,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未来主力,我们重任在肩,我们任重道远!
作为校园学子,我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不爱劳动是可耻的。
作为肩负着强国使命的新青年,我们要有正确的“劳动意识”、健康的“劳动观念”,不能做“懒堕族”,要远离享乐主义的诱惑,保持勤勉奋进的青春状态。
作为零零后新一代,我们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后备队,我们是未来“创造性劳动”的生力军,为此我们今日必须孜孜不倦!
同学们!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发出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号召。冲锋号已经吹响,让我们积极响应,行动起来!
“一勤天下无难事”,我们要从抵制享乐主义的诱惑开始,从摈弃好逸恶劳的心态开始,从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始,从积极主动的扫除值日开始,从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开始,在家务劳动、校园劳动以及求学求知的劳动中,勤动手勤动脑,葆有“劳动精神”。人生贵勤,不劳何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对比《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一文和本文,谈一谈:本文在第一篇例文的基础上做了哪些改动?这些改动的依据是什么?对我们写演讲稿有什么启发?
提示:从演讲对象的心理期待考虑,针对现实中的青年人劳动态度不端正的问题考虑,从演讲的主题考虑,才能落实“倡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 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审题】
从材料来看,古今中外都有涉及,正好切合“同一世界”的主题;
第一段,中国古代墨子是说: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这段话表达了天下大同的观念,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视世界为一体;而英国诗人的话,则表达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与世界休戚与共,即每个人都有对整个世界责任。这一段选择中外名人的言论,正好说明世界一体化是世界共同的意识。
第二段,是中国接受其他国家的援助,是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第三段,则是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援助和对整个世界的祝福;这两段材料有互动关系,体现出灾难之下命运与共,互帮互助的精神。这不仅是“礼尚往来”,还有“情谊往来”,世界人民的情谊也在一来一往中加深,为缔造“同一世界”提供了感情基础。
任务要求学生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表“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演讲,是写一篇演讲稿。这一主题要紧扣“青年”“同一世界”“未来”等词,既要体现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趋势,又要强调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要牢记自己“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以青年肩负责任,推进“同一世界”的发展,从而开创美好未来为基本立意。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与语言要求。
【参考角度及立意】
①“兼爱大同、博爱一体”的理念,是东西方皆有的“文化基因”。当下,东西方青年,应该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发出青年声音,合力抗疫,战胜病毒!
②从古代兼爱天下、兼济世界的理想到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议,我们中华文化,产生和传承着共享双赢、和谐发展的“基因”。我们有投桃报李的传统,也有以德报怨的胸襟。愿与世界青年携手共进,共克时艰。
......
【例文】
后浪自有万钧力,携手不惧路程遥
各国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中国的青年代表参加这次论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后浪自有万钧力,携手不惧路程遥》。
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有相异的文化风俗,却有着相同的青春。可以说,你我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发展,你我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因此我倡议,各国青年应携手同行,助力社会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在短短十几年的成长路上,我想没有哪一年能像今年这样,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初期,不少国家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让这个严酷的冬日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温暖。待中国疫情遏制住后,世界疫情却在加速蔓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国马上分享抗疫经验、派遣医疗人员、捐赠必备物资,加倍回报世界各国。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没有哪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感动了全中国的这两句诗,不正是当下最真实的写照吗?世界的联系如此紧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携手同行呢?
......
作业
自主观看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节目的两段视频:梁植的《我的偶像邓稼先》与陈行甲的《网红书记辞官做慈善》,感受现场演说的魅力,并分析演讲中主人公身上是怎样体现“时代、抱负与使命”的选择的,思考选手的演讲词是怎样打动现场观众的。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