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022届中考语文考前10天写作专题
主题预测与写作指引
1.以“我”为中心,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以广州近三年的中考作文题为例,2019年作文题目为《别担心,我可以的》,2020年作文题目为《我能为你做点什么》,2021年作文题目为《这里有我》。还有2021年深圳中考作文题《这创意,让我激动不已》,2021年陕西中考作文题《这,是我的节奏》,等等。
2022年中考作文的命题内容仍然会以“我”为中心,从“我”的视角去看生活、看社会,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2.抒写成长感悟,强调人文精神,回归人本。
初中三年是同学们成长的重要时期,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一个鼓舞激励的眼神,一本启发思考的好书等,都是成长路上独特的风景线。写这类主题的作文,可以记录生活的美好,见证成长的历程,体现文字的温度和灵性。因此,成长感悟是历年中考作文稳中不变的主题。考生可以积累几个经典素材,多挖掘打磨,在考场内灵活运用。如2021年江苏南通卷作文题《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又如2021年广东卷作文题,要求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为结尾,写一篇作文,都强调人文精神,回归人本。
2022年中考作文将进一步体现“做人与作文相结合”的理念。
3.描写社会生活,关注生活本身,更接地气。
让考生从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他们都有话可说,旨在发展个性,塑造人格。如2021年山西卷中考作文题“像______一样生活”;2021年四川广元卷中考作文题“体育锻炼的苦与乐”。描写生活点滴,多写接地气的佳作,最朴实的才是最动人的。
2022年中考作文命题将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强调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所以很有可能对社会生活类主题有所倾斜。
4.科幻想象类题材,充分发挥中学生的奇思妙想。
如2021年安徽中考作文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讲未来三年你在学校里一次可能的经历,分享所憧憬的多彩青春,题目自拟。”又如2021年浙江衢州中考作文题,“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请你自拟题目,写一个发生在火星上的科幻故事。”统编教材里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推荐阅读书目《基地》,都属于科幻想象类题材
2022年中考作文命题有可能旨在启发学生思考幻想,鼓励孩子们探索未知世界。科幻想象类题材在中考作文里会零星出现,因此备考时也不能忽视。
5.关注时事热点,体现“时代性”和“使命感”。
如2021年四川广安中考作文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张定宇有……的初心,吴孟超有……的初心,袁隆平有禾下乘凉的初心。作为青少年,你有什么初心呢?”请以“初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21山东德州卷给出三节导语材料,体现了2021年特有的“家国情怀”,分别是“建党一百周年回顾”,“缅怀刚去世的袁隆平院士”,“现实的你背起行囊向远方眺望”,要求以“眺望”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中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应该事事关心。
总之,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命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稳中有变。这些变化不仅给命题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预示着未来中考语文的趋势,为同学们2022年的中考备考带来有益的启示。但需要注意的是,功夫还是应该花在平时,多看书,多积累;多锤炼语言,夯实写作基本功;多关心生活,于平凡的生活里捕捉真善美,写出有真情实感、有温度的文字。唯有这样,才能在2022年的中考作文写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什么形式的作文考场容易拿高分?
第一式:题记后记,启思明目
在文章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这就是文章的“题记”。它能够提出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能够明示本文的主旨,能够点染本文的特点环境。在文章末尾,特意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这就是文章的“后记”。其作用要么是因为事态后来有了新的发展而补上一笔,要么是直接启发读者进行思考,给文章留下不尽的余味。
如:2008年湖北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为了心中的爱》,作者以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为“题记”,含蓄地提出了本文的主旨——心中的爱如细雨湿衣,又如闲花落地,既看不见,也听不着,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主体。最后,作者以“当阳光掺杂着时间闪耀着穿过命运,累了双眼,我看到这个世界上因为有爱,所以永恒”为“后记”,这些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语句,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题记、后记的运用,是本文得满分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二式:镶嵌标题,组接片断
在文中恰当的安排几个小标题,是近几年中考作文中比较流行的一种形式。小标题的运用,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便于选材;还可以使结构形式一致,内容上有前后勾连;另外还可以揭示层意,使文章眉目清楚。
如2008年浙江金华以“心”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冰心一片》,文章以“别离是首悠扬的歌,思念是杯醇香的酒,冰心是那南飞的雁,牵挂是根古老的藤……”为题记。然后活用《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作为主体部分的小标题,寓其新意,上下串联,记叙了主人公离亲别子、远赴他乡谋生,却遭遇连年战火的愁苦。主人的“冰心”,家人的“担心”,一切尽在不言中。半文言式的表达加上小标题的诗意,使该文在众多考场作文中一枝独秀,鹤立鸡群,博得了改卷老师的一致好评。
标杆作文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灯塔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灯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是一幅发人深省的漫画,漫画中是三位家长带着三个孩子。第一位父亲面色凶恶,他的女儿也看起来还凶狠的样子。而第二位母亲则面带慈祥,而她的儿子也看起来十分的温和可亲。第三位母亲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样子,她的女儿看起来也是十分的高傲。
因此,我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要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而父母则是孩子最应该学习的榜样。(引出中心论点)
第三式:连缀日记展露心扉
日记就是把自己在一天中最有意义的事情真实地记录下来。近年来,一些考生尝试着用几篇内容的相关、篇幅相当的日记连缀成一篇文章,就形成了日记体。日记体层次分明,取舍灵活,能将内心真挚的情感流露于笔端。阅读日记犹如与心灵对话,易产生共鸣。这种文体用在考试上,易获高分。
如《都是分数惹的祸》一文,用三则日记展开,分别写“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寝室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妙运用“小雨”、“大雨”、“暴风雨”作气氛烘托。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自然而灵活地流露了作者痛苦难耐的心情,读后令人沉思良久。
第四式:使用排比回环反复
选用一个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或一小段话,在文章的几个段中不断出现,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写法叫做排比式。由于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特定语句,使其在文中起提纲挈领和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这种形式以严谨的结构、分明的层次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用以做排比的语句可放在段首、段中或段尾,也可以作为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现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抒发强烈的感情。
如:2008年福建龙岩市中考作文《信念的力量》,作者将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经过一番遴选,分别用克罗地亚足球运动员、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汶川抗震救灾中的英雄教师等三个事例来诠释“信念的力量”,叙完每个事例后,再用“由此看来,信念的力量真够伟大……”作结。这样既使文章在主体结构上构成了排比段,又能在内容层层深入地表现主旨,让评卷教师为考生的知识面的广博和组材的精巧大为赞许。这里的成功当然得益于排比段的使用。
标杆作文
时间的年轮已悄然转过十四个春秋,生命的丝线也拉扯了十四个年头;成长的道路中有阳光,有阴霾……而在成长的路上,有件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星期六早晨,我飞快地完成了周末作业,心里暗暗欢呼:终于可以看课外书啦!可我刚拿出书本津津有味地开始阅读时,突然听见有人在“呼唤”我。循声望去,只见妈妈拿着扫把:“今天你要扫地哦。”听了这话,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之前的兴奋劲儿荡然无存。我愣愣望着她:“好不容易写完作业,放了我吧!”可她却说:“你刚写完作业,应该让大脑休息休息,正好来‘劳逸结合’。”无奈,我只好一边在心里抱怨着她的“歪道理”,一边气鼓鼓地开始扫起地来。
成长路上,一直有阳光
标杆作文
不一会儿,我便草草了事,刚走到书跟前,又听见了那熟悉的声音:“等会,我还没检查呢。”我深深叹了一口气。只见她东看西看,然后摇了摇头:“不行,你看这儿、那儿……都没扫干净。扫干净了再去看书!”我可忍不住了,气愤地回了她一句:“你可是大人,应该以身作则,自己不干活,光检查别人算什么?”说完,我便低头看起了书。
虽然眼睛紧盯书本,但心里却反复斟酌着刚才的行为,感觉自己做错了:作为家庭成员,怎能像住旅馆一样什么活也不干呢,还大言不惭地让妈妈去做,真是不应该!想到这,我的眼睛再也停留不住了。向妈妈望去,她正认真地用扫把扫地。见此情景,我的脸顿时红得发烫。我羞愧对妈妈说地说:“妈妈,对不起,我做的不对,让我扫吧。”她却对我笑了笑:“没事,你知错就好,这次就算照顾你了,下不为例。”羞愧与感动交织在一起,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一缕阳光照射在我的身上,这不就好像是妈妈对我那一丝一缕的关怀吗?
标杆作文
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让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那深深的爱。妈妈,正是因为有你在成长路上为我驱散了阴霾,成长路上,才一直有阳光!
感谢您的观看
祝大家中考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