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是什么,哪些人物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改革开放,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的道路(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40年
1949年
1956年
1966
1976
1978
至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文革十年动乱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与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你知道这一历史巨变是从哪里起航的吗?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使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呢?
时间轴
1949
1956底
1978底
1966夏
1976.10
现在
共和国史: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两年徘徊
时期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期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状况如何?
生产遭到破坏,停滞不前
比较混乱
拨乱反正的任务很艰巨
政治生活:
经济发展:
思想领域: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国民素质下降。
文教领域:
伟大的历史转折
阅读材料,分析文化大革命后遗留了哪些问题?
材料一:“文革”后果:损失5000亿元人民币;300万干部蒙受不白之冤; 10年没有高考。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捡剩饭吃。
①经过十年文革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②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拨乱反正的任务很艰巨
③“两个凡是 ”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思维僵化
材料三: 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党内主要领导同志于1977年2月提出 “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阶级斗争为纲
“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
为什么没能深刻认识错误根源呢?
—因为对毛泽东的个人盲目崇拜
纠正该思想的关键?
—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然而,中国要前进,就必须打破把毛泽东的话作为判断一切是非标准的神学信条,也就是说必须打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
“两个凡是”提出后,遭到了邓小平、陈云等人的坚决反对,并引发了全党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1、背景:
①经过十年文革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②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③“两个凡是 ”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②展开: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全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2、过程:
①开始: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发表。文章重
申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编辑部收到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文章。文章指出:“什么是真理?不是毛泽东的话都是真理,那要靠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源于实践。”由于观点尖锐,《光明日报》连夜把文稿送交中宣部部长胡乔木的手中。胡乔木看完后,把桌子一拍,说:“把这个作者叫到北京!我亲自和他谈!”
1978年11月10日——12月15日,召开了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
会议突破原有议题,突破了僵化思想的束缚
(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
1978年12月13日下午,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结合材料思考: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什么历史意义?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是一场深刻的解放思想运动(性质);
②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
3、意义:
1979年1月1日的《时代》,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观看视频,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和内容。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聚焦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1、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 北京
2、内容 纠正错误 树立正确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核心)
组织路线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政治路线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拨乱反正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上:冲破了长期“ 左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内容
背 景 内 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重大成就--实现三个转变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封闭、墨守成规
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新时期。
②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③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意义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冲破了长期“ 左 ”的
错误的严重束缚
形成了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
和组织上的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的
领导地位
是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共同点: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
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学家胡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有人把这次全会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请你归纳一下,全会从哪几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①从党的指导思想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彻底抛弃了长期以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②从党的工作中心看,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从经济体制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④从发展动力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展模式。
⑤从文化方面看,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三、拨乱反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看图说话:以上图片反映的史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得以实现的?
①平反冤假错案
——主要工作
②恢复高考制度
工作内容:
典型事例: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致悼词
三、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 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拨乱反正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
追悼会上致悼词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时间:
意义: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主要工作
三、拨乱反正
恢复高考
1977年北京的一个高考考场
1977年新生开学典礼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恢复高考制度
工作成果: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到1982年,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2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主要工作
三、拨乱反正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
政治上:
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政策等;
政策上:
意义:
教育上:
平凡冤假错案;
1981年,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思想上:
使他们精神振奋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有效的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据此请回答: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救国之梦” “建国之梦”“强国之梦”分别是指什么事件?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历史回顾畅想未来
历史回顾畅想未来
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祝福为祖国努力奋斗的每一个人!
两年徘徊
十一届
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促使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掀起
奠定
基础
改革
开放
拨乱
反正
保障
作出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性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课堂检测
D
B
课后小结
1977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分)
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为图3反映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分)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分)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