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复习梳理:漫画作文指导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复习梳理:漫画作文指导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2 23: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漫画作文指导
了解漫画作文的特点,掌握解读立意漫画的步骤、方法。
关于漫画作文
漫画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的一个分支。新材料作文,又称供料作文、命意作文、范围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漫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理解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虽然它与文字材料话题作文相比,增加了读图的难度,但由于漫画本身的形象性,使联想和想像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从而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因此,漫画作文的写作并不可怕。
1、看漫画的标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漫画的标题就是漫画的眼睛。所以说看漫画,标题是我们理解漫画寓意的一个窗口。
这幅漫画笔墨简括,形象突出,发人深思。画中的人全身缠裹着,腰间捆着带子,只露着一张脸,从他的神态上看,显得很满足的样子。仅从这些出发,我们不太容易看出漫画的寓意。然而,标题“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点出了这人的病态心理,因为惧怕摔跤,便甘愿“永不走路”,这是十足的逃避主义。联系现实人生,可拓展为因惧怕失败和磨难,就“因噎废食”,不敢去进取和斗争。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与事还少吗?所以说,从漫画标题入手,是我们把握漫画寓意的一个捷径。
2、看画面细节和文字
漫画属造型艺术,又属喜剧艺术,主要通过画面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由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漫画作文要仔细观察漫画中的人、物、景、
情,把握其性质,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而漫画中的文字有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概括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弄清画面内容
此漫画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画的右边是一个坐在草地上的人,戴着金丝眼镜,双手捧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身体左侧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桶,还有一根钓鱼竿。
画的左边是一口井,下部由砖砌成圆形,上部是个呈六角形的井口,钓鱼竿的一头拴着一根线,伸入井中。
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漫画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对理论照抄照搬、不知变通的人。
这是一则名为《无题》的漫画,但从标题上根本无法揭示其寓意,然而画面非常清晰。从画面入手,这是我们欣赏漫画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这幅画反映的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学龄儿童备受“读书无用”等思想的影响,为了挣钱,放弃读书求学的大好机会,盲目“下海”,当起“小文盲个体户”来。在读图时,要特别注意图中的一个细节:“小文盲”在书写招牌中的“茶叶蛋”三个字时,竟然写错了两个。
3、看漫画的艺术手法
漫画是用线条、色彩来表情达意的,它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而以夸张、变形为主要创作手段。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鲜明、典型,表达的意旨更明确,更深刻。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这则漫画构思奇特,看似离奇。这是作者充分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改变人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和缩小,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来揭示漫画的主旨:人们的物质欲望与生活水平极高,而文化修养水平极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步步向小康迈进,同时,也出现了与人们的文化水平极不对称的现象。夸张是创作漫画常用的一种手法,我们欣赏漫画,对这一手法要有所熟悉。
漫画作文审题
1、看漫画的标题
2、看画面细节和文字
3、看漫画的艺术手法
不可就事论事,应挖掘漫画深意!
你能看懂这些漫画吗?
解读:
这幅《英才教育》极富情趣。黑板前的讲台上一只英俊洒脱的公鸡在对着一只鸡蛋讲授高等代数,讲台前方是课桌,课桌下面的一把椅子上空空如也,只有那只鸡蛋静静的躺在桌面上。还没有形成生命的蛋,如何能感受这等“英才教育”?又怎能成为英才?


你能看懂这些漫画吗?
你能看懂这些漫画吗?
你能看懂这些漫画吗?
不懂装懂,假充内行,于事业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是出于某种个人目的,明知其假而故意为之,则害莫大焉。
根据漫画主旨展开。一般是阅读漫画,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章的主旨应该与漫画的主旨一致。此题字数在800字左右。
结构成篇
请阅读漫画,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章的主旨应该与漫画的主旨一致。
练习
引:
这幅漫画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幅图的左边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右边是幼小的儿子,母子共同进餐.在母子俩的面前分别放着一个饭碗.年轻的母亲微笑着将鲜鱼的腹肉夹给儿子,而自己的碗里只剩下鱼头和鱼背骨.儿子张着大嘴幸福无比.
第二幅图仍然是母子俩共同进餐,只是母亲已年迈,儿子已成人.这回是儿子给母亲夹鱼,可他夹的却是鱼头和鱼背骨,把鲜鱼的整个腹肉留在了自己的碗里.母亲的脸上现出了惊愕的表情.
画的下面写着“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
有一幅漫画叫“妈妈爱吃鱼头,我从小就知道”。画
的是吃鱼时,母亲总是自己仅吃鱼头,吮鱼刺,鱼肉全
让儿子吃;等儿子长大后,吃鱼时,他就把鱼头和鱼刺夹
给母亲,自己则吃最好吃的部分。
论点: 这幅漫画讽刺了不关心他人,不知恩图报的人。

关心别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的墨子就提出了“兼爱”的思想。而我们今天,却有不少人淡漠了,忘记了,不要 说素不相识的人,就是自己的亲戚,甚至父母他们也漠然视之,更有甚者,虐待、折磨年迈的父母亲,这样的例子,时有所闻。漫画中那位让母亲吃鱼头的儿子,相对来说,甚至可称“孝顺”了。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住小楼、开汽车,顿顿鸡鸭鱼肉的生活已经越来越普遍,可是为什么老父老母遭虐待,小孩落水围观者云集却无人救援,拄拐杖的残疾人摔倒在路上行人漠然,老人艰难地站在公共汽车上却无人让座……雷锋精神哪里去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尚哪里去了?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紧随时代步伐,让关爱他人的雨露撒遍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学会关心别人”成为社会的主流,流遍大地上的任何一个角落,绝不能让我们的妈妈也感受那幅漫画的辛酸和苦泪。
结:
回扣画面内容,点出画面给人什么启示来收束全文。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