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三)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一、选择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
A.氧 B.铝
C.硅 D.铁
2.[2020·荆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3.“超临界水”(H2O)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因其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现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
4.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微粒间存在引力
5.下列有关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
B.人体中缺钙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C.缺钴、铁易得贫血症
D.缺碘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
6.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处应填入的是 (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7.[2019·巴中]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
8.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g
9.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D.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0.[2020·长春] 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
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
D.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11.[2020·潍坊改编] 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原子的质量
D.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12. X、Y 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 为原子,Y 为离子
B.X、Y 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X 在反应中可失去 6 个电子
D.X 与 Y可以转变成离子构成化合物
二、填空题
13.水是由水 构成的,通电后,水 分解为氧 和氢 ,每2个氧 结合成1个氧 ,每2个氢 结合成1个氢 ,大量的氧 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 (以上均填“分子”或“原子”)聚集成氢气。
14.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1)H2O2: 。
(2)KClO3: 。
(3)KMnO4: 。
(4)CaCO3: 。
(5)2HCl: 。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结合图示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
(3)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4)甲图所表示的意义是 (用化学用语表示)。
16.根据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填空。
(1)钠原子与氯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由于原子的 不同。
(2)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由于 不同。
(3)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列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 。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Ⅰ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Ⅱ中 (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溴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若图Ⅱ中C表示离子,则离子符号是 。
18.[2019·玉林]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相关问题。
(1)铝元素的质子数是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硫离子,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
答案
1.A
2.C 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间间隔的大小,不能改变分子的大小;原子可以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如图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与中子数无关。
3.C
4.A 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5.D
6.A 从微观的角度,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7.D 根据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判断,A、B为阴离子,C为原子,D为阳离子。
8.C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意义包括: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表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几号元素,同时原子序数=质子数;右上角的英文字母是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是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其单位是“1”,省略不写。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氧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9.B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则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10.C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不同,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不同;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碳原子和氮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所以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同,但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微粒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因为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11.B 该粒子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故该粒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失去一个中子后仍然不显电性;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1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四中子”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原子的质量;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该粒子没有质子,在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12.D
13.分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分子 分子 分子
14.(1)34 (2)122.5
(3)158 (4)100 (5)73
15.(1)分子 (2)原子
(3) (4)2H2O2
16.(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构成它们的分子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7.(1)79.90 (2)B (3)得到 (4)S2-
18.(1)13 金属 (2)得到 不同
(3)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1)由于质子数=原子序数,因此铝元素的质子数是13,由铝元素的名称中带有“钅”字旁,可知它属于金属元素。(2)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成为硫离子,硫离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3)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