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按碳的骨架和官能团分别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所得有机物种类数正确的是( )
A.3、5 B.3、6
C.2、5 D.2、6
解析:选C。按碳的骨架分为两类,链状有机化合物、环状有机化合物;按官能团分为:烃、醛、酚、羧酸、酯五类。
下列关于同系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有机物同系物组成可用通式CnH2n+2表示
B.同系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两个同系物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
D.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析:选B。分子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称为同系物,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的整数倍。烷烃同系物组成可用通式CnH2n+2表示;同系物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 (2 乙基丙烷)
B.CH3CH2CH2CH2OH(1 丁醇)
C. (间二甲苯)
D.CH3C(CH3)CH2(2 甲基 2 丙烯)
解析:选B。A选项的主链选错,正确名称应该是2 甲基丁烷;B项正确;C项两个甲基的相对位置不是间位,正确名称为对二甲苯;D项双键位置应该在1号位,正确名称应该是2 甲基丙烯。
过乙酸(过氧乙酸)曾被广泛用于消毒剂。
已知硫酸和过硫酸的结构简式如下:
请从以下11个式子中选择答案回答下列问题(答案用编号表示):
(1)过乙酸(过氧乙酸)的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_;
(2)过乙酸(过氧乙酸)的同系物是________;
(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
(4)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
解析:首先要弄清基本概念,注意四含“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另外,对有机物的结构式能否看懂,也是解此题的关键。
答案:(1)AD (2)F (3)GI (4)KL
(1)按系统命名法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
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
①2,4,6 三甲基 5 乙基辛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2,3,4 四甲基庚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中最长碳链为7个碳原子,应从右端起点编号,②中最长碳链为8个碳原子,应从左端起点编号,取代基位次和最小,③中最长碳链为8个碳原子,应从右端起点编号,取代基位次和最小,④中最长碳链为7个碳原子,应从左端起点编号。
(2)如①先写出含有8个碳原子的主链,然后在任意一端开始编号,在2、4、6三个位置上放甲基,在第5个碳上放乙基,最后检查是否正确,同理可写出②的结构简式。
答案:(1)①2 甲基 5 乙基庚烷
②3,3 二甲基 6 乙基辛烷
③2,6 二甲基 3 乙基辛烷
④2,4,4,5 四甲基庚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方法不是确定有机物组成的方法是( )
A.燃烧法 B.钠融法
C.铜丝燃烧法 D.紫外光谱法
解析:选D。燃烧法可确定有机物中的C、H元素;钠融法可定性确定N、Cl、Br、S等元素;铜丝燃烧法可确定卤素的存在。
食品工业中常常需要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由于直接测量蛋白质含量技术上比较复杂,所以常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通过测定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凯氏定氮法是将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经一系列的分解、碳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复杂过程,最后使有机氮转变为无机氮——硫酸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聚氰胺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B.三聚氰胺(C3N6H6)是一种白色、无毒、无味、极易溶于水的物质
C.蛋白质+H2SO4―→(NH4)2SO4+SO2↑+CO2↑+H2O反应中,蛋白质是氧化剂
D.三聚氰胺(C3N6H6)与蛋白质相比氮元素含量更高,所以被造假者利用,添加在食品中可以造成食品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假象
解析:选D。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物质,其含氮量比蛋白质中含氮量高;在与浓硫酸作用中蛋白质被氧化,作还原剂;所以A、B、C均不正确。
用元素分析仪分析6.4 mg某有机化合物,测得生成8.8 mg CO2和7.2 mg H2O,无其他物质生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H4O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C.无法确定该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解析:选C。8.8 mg CO2中含有2.4 mg C,7.2 mg H2O中含有0.8 mg H,6.4 mg有机物中含有(6.4 mg-2.4 mg-0.8 mg)3.2 mg O,所以该有机物最简式为CH4O,因为C原子已达饱和,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H4O;显然,C项符合题意。
下列基团的名称,错误的是( )
A.—OH(羟基) B.—COOH(羰基)
C.—CHO(醛基) D.—R(烃基)
解析:选B。对于常见的基团如—OH、—COOH、—CHO、—NH2、—R等要熟练掌握其名称和符号的写法。
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结构中,当a、b、x、y为彼此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不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 )
解析:选A。手性碳原子的特点是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各个不同,而A项中的碳原子连接两个氢原子,故不是手性碳原子。
已知1个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则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这种物质一般具有光学活性。烷烃CH3CH2CH(CH3)2在光照时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了一种具有光学活性的一氯代物,该一氯代物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A.CH2ClCH2CH(CH3)2
B.CH3CHClCH(CH3)2
C.CH3CH2CCl(CH3)2
D.CH3CH2CH2CH(CH3)CH2Cl
解析:选B。在光照时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4种:
分子中存在1个连有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
下列四幅谱图是结构简式为CH3CH2OH、CH3OCH3、CH3CH2CH2OH和的四种有机物的1H核磁共振谱(1H—NMR)。其中属于CH3CH2CH2OH的1H—NMR谱图的是( )
解析:选A。CH3CH2CH2OH分子中含4种类型的氢原子,应该有4个吸收峰且比值(峰高)为3∶2∶2∶1,A项符合题意。
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红外光谱图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含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1H核磁共振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1∶2∶3
C.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CH2OH
D.仅由其1H核磁共振谱就可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解析:选D。A项,由红外光谱图中可知A中至少含有C—H、O—H、C—O三种化学键,A项正确;由A的1H核磁共振谱的三种峰高的值可推知三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比值为3∶2∶1,B、C项正确,D项不正确。
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气氧化。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
B.滴定时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C.滴定时应剧烈振荡锥形瓶
D.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7O6
解析:选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有机物(维C)发生了脱氢反应即氧化反应,维C被I2氧化,显然A项不正确,B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判断C项不正确;有机分子中H原子个数是有规律的:若有机物为烃或C、H、O化合物时,H原子个数一定为偶数;若有机物为C、H、N或C、H、O、N化合物时,N原子个数为奇数时H原子个数也为奇数,N原子为偶数时H原子为偶数;所以D项不正确。
(Ⅰ)分子式为C2H4O2的结构可能有和两种,为对其结构进行物理方法鉴定,可用________或________。
(1)若为,则红外光谱中应该有______个振动吸收;1H核磁共振谱中应有________个峰。
(2)若为,则红外光谱中有________个振动吸收;1H核磁共振谱中应有________个峰。
(Ⅱ)已知某种燃料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为了测定这种燃料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可将气态燃料放入足量的O2中燃烧,并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得到如下表所列的实验结果(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
实验前 实验后
(浓硫酸+广口瓶)的质量 101.1 g 102.9 g
(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 312.0 g 314.2 g
根据实验数据求:
(1)实验完毕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g,假设广口瓶里生成一种正盐,其质量为________g。
(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3)生成的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4)该燃料中碳、氢质量比为________。
(5)已知这种燃料的每个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该燃料的分子式为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
解析:(Ⅰ)鉴定有机物分子结构可用红外光谱法或1H核磁共振谱法。
(1)中有C—H键、C===O键、C—O键、O—H键四个振动吸收,有“—CH3”、“—OH”两类氢,应有两个峰。
同理(2)中有C—H、C===O、C—O三个振动吸收,有两个峰。
(Ⅱ)由题意知,燃料燃烧生成的H2O和CO2分别被浓硫酸和澄清石灰水吸收,二者的增重即为燃烧时产生的H2O和CO2的质量。
(1)m(H2O)=102.9 g-101.1 g=1.8 g,
m(CO2)=314.2 g-312.0 g=2.2 g,
m(CaCO3)=×100 g·mol-1=5 g;
(2)m(H)=×2 g·mol-1=0.2 g;
(3)m(C)=×12 g·mol-1=0.6 g;
(4)m(C)∶m(H)=0.6 g∶0.2 g=3∶1;
(5)燃料中n(C)∶n(H)=∶=1∶4,所以燃料的分子式为CH4O,结构简式为CH3OH。
答案:(Ⅰ)红外光谱法 1H核磁共振谱法
(1)4 2 (2)3 2
(Ⅱ)(1)1.8 5 (2)0.2 (3)0.6 (4)3∶1
(5)CH4O CH3OH
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所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准确称取0.90 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管质量增加1.32 g,B管质量增加0.54 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________。
(6)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观察实验装置就能明确实验原理,D是氧气发生装置,C是氧气干燥装置,E是氧气与样品充分反应的装置,B是水蒸气吸收装置,A是CO2吸收装置。
最简式:n(C)==0.03 mol,
n(H)=×2=0.06 mol,
n(O)==0.03 mol,故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2O。
答案:(1)g、f、e、h、i、c(或d)、d(或c)、a(或b)、b(或a)
(2)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3)作催化剂,加快产生氧气的速率
(4)确保有机物充分氧化,最终生成CO2和H2O
(5)CH2O
(6)测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一种从煤中提取的液态烃X的结构,对其进行探究。
步骤一:这种碳氢化合物蒸气通过热的氧化铜(催化剂),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再用装有无水氯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吸收管完全吸收。2.12 g有机物X的蒸气氧化产生7.04 g二氧化碳和1.80 g水。
步骤二:通过仪器分析得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步骤三:用核磁共振仪测出X的1H核磁共振谱有2个峰,其面积之比为2∶3。如图Ⅰ。
步骤四: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得X分子的红外光谱如图Ⅱ。
试填空:
(1)X的分子式为________;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中的仪器分析方法称为________。
(3)写出X与足量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氧气氧化得到另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PTA,查阅资料得知PTA的溶解度:25 ℃时0.25 g、50 ℃时0.97 g、95 ℃时7.17 g。得到的粗产品中有部分不溶性杂质,请简述实验室中提纯PTA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给数据2.12 g有机物氧化生成0.16 mol CO2和0.1 mol H2O,可推知其最简式为C4H5,有机物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结合有机物的质量可以推出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10,符合苯的同系物通式。由1H核磁共振谱可知有两种氢,H原子数分别为4和6,由此推知是对二甲苯。甲基的存在使苯环上邻对位的氢变得更加活泼,易被硝基取代。由于PT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且粗产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所以实验室中提纯PTA可采用加热过滤,再冷却结晶,析出晶体。
答案:(1)C8H10 对二甲苯或1,4 二甲苯 (2)质谱法
(3)
(4)将粗产品溶于适量热水中,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出晶体
有机物A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为无色黏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解释或实验结论
(1)称取A 9.0 g,升高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5倍 试通过计算填空:(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将此9.0 g A在足量纯O2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 g和13.2 g (2)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3)另取A 9.0 g,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 L CO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 L H2(标准状况) (3)用结构简式表示A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
(4)A的1H核磁共振谱如图: (4)A中含有________种氢原子
(5)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5倍,相对分子质量为45×2=90。9.0 g 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2)燃烧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 g和13.2 g,说明0.1 mol A燃烧生成0.3 mol H2O和0.3 mol CO2。含O的物质的量为n(O)==0.3(mol),则1 mol A中含有6 mol H、3 mol C、3 mol O,故分子式为C3H6O3。
(3)0.1 mol A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 L CO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 L H2,说明分子中含有一个—COOH和一个—OH。
(4)A的1H核磁共振谱中有4个峰,说明分子中含有4种类型的氢原子。
(5)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
答案:(1)90 (2)C3H6O3
(3)—COOH —OH (4)4
(5)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的是: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④印刷技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 )
A.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⑦
C.①②③④⑧ D.⑤⑥⑦⑧
解析:选B。首先,①火药和③造纸肯定符合题意,故只有B、C可选。其次,②指南针和④印刷技术虽是中国的发明,但和化学无关,故肯定不能选C。其中人工合成蛋白质是现代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有机物是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合成的物质
C.冰醋酸易溶于水
D.有机物都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解析:选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大部分是有机物,但有些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CO2、碳酸、碳酸盐等与无机物的性质相似,属于无机物,故A不正确;维勒的尿素合成实验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限,B不正确;并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如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而乙酸易溶于水,故D也是错误的。C正确。
2011年12月25日,美国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坠入伊朗境内,该飞机表面涂了一层具有吸收微波功能的材料,该材料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是,它属于( )
A.无机物 B.烃
C.高分子化合物 D.有机物
解析:选D。有机物是指含碳化合物(除去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相似的物质);烃是指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所以D项正确。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用无机物人工合成了有机物——尿素。实验过程如下:
AgCNO(氰酸银)NH4CNO(氰酸铵)尿素
(1)已知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请写出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尿素的发现使人们彻底摒弃了“________”。
解析:(1)AgCNO生成NH4CNO的反应为离子反应,应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可使其生成AgCl沉淀即AgCNO可与NH4Cl反应。
(2)尿素的合成使人们摒弃了“有机物只能由动植物体提供,而不能进行人工合成”的“生命力论”。
答案:(1)①AgCNO+NH4ClAgCl↓+NH4CNO
②NH4CNOCO(NH2)2 (2)生命力论
恩格斯指出“新创立的有机化学,它一个一个地从无机物创造出所谓的有机化合物,从而扫除了这些所谓有机物神秘性的残余”。
(1)请举例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一种无机化合物,由氯化铵和氰酸银反应制得)水溶液得到尿素[CO(NH2)2]。尿素的人工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备氰酸铵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氰酸铵和尿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③尿素在尿素酶的作用下能够水解生成碳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在200个大气压和180 ℃时反应合成尿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问具有开放性,我们学过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反应比较多,比如有机物的燃烧反应、甲烷的热分解反应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最典型的例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2)①③主要考查同学们根据条件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只要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即可。②氰酸铵和尿素的分子式相同,但为不同的物质,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1)①C6H12O6+6O26CO2+6H2O
②6CO2+6H2OC6H12O6+6O2(答案合理即可)
(2)①AgCNO+NH4Cl===AgCl↓+NH4CNO
②C ③CO(NH2)2+2H2O(NH4)2CO3
(3)2NH3+CO2CO(NH2)2+H2O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相近的苏糖核酸分子。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物质包含遗传信息,可能是第三种遗传分子。苏糖核酸简称FNA,是DNA和RNA的“近亲”。FNA中含有苏糖的结构单元。已知苏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以下有关苏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苏糖能与新制Cu(OH)2反应
B.苏糖与甲酸甲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C.苏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D.苏糖与果糖属于同系物
解析:选D。由苏糖的结构简式知,它含有醛基,故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苏糖与甲酸甲酯的最简式相同。苏糖(C4H8O4)与果糖的结构不相似,故它们不是同系物,D项错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不是淀粉的水解产物
B.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C。淀粉水解生成的产物是麦芽糖;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所以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无醛基不能发生还原反应,不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
下列物质不属于酯类的是( )
A.石蜡 B.硝化甘油
C.硬化油 D.
解析:选A。石蜡属烷烃;硝化甘油是硝酸甘油酯;硬化油是由油脂经过氢化后的油脂;所以B、C属酯类。D结构中含有酯键,属于酯类。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3个方案,用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甲方案:淀粉溶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乙方案:淀粉溶液水解液无银镜生成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丙方案:淀粉溶液水解液
结论:淀粉完全水解
上述3个方案的操作及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二是葡萄糖的银镜反应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据此分析三个方案,甲方案实验设计、结论均不正确,乙方案实验设计不正确,只有丙方案与结论都正确。
答案:(1)甲方案实验设计和结论均不正确。加入NaOH溶液后再检验淀粉是否水解是不正确的,因为I2与NaOH反应,可能会不变蓝色。同时淀粉如果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淀粉与碘反应产生蓝色,所以变蓝并不能说明淀粉尚未水解。
(2)乙方案实验设计与结论均不正确,因为实验设计有错误,在酸性条件下即使水解液中有葡萄糖,也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3)丙方案实验设计与结论均正确。有银镜产生,说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液中直接加入碘水,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无淀粉存在,淀粉完全水解。
某天然油脂的化学式为C57H108O6。1 mol该油脂水解可得到1 mol甘油、1 mol不饱和脂肪酸B和2 mol直链饱和脂肪酸C。经测定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原子个数比为C∶H∶O=9∶17∶1。
(1)写出B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含5个碳原子的C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原子个数比为C∶H∶O=9∶17∶1”可以设B的分子式为(C9H17O)n,且141n=282。直链饱和脂肪酸C的结构通式是Cm-1H2m-1COOH,根据油脂水解方程式和原子守恒,就可以确定C的结构简式。
答案:(1)C18H34O2
(2)C17H35COOH
(3)CH3CH2CH2CH2COOH、CH3CH2CH(CH3)COOH、CH3CH(CH3)CH2COOH、(CH3)3CCOOH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关于醇和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醇
B.分子内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
C.酚和醇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表示酚类的官能团是跟苯环直接相连的羟基
解析:选D。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是醇,而与苯环碳直接相连的是酚;醇羟基与酚羟基性质不同。
下列物质中最难电离出H+的是( )
A.CH3COOH B.C2H5OH
C.H2O D.C6H5OH
解析:选B。CH3COOH、显酸性,易电离出H+,从Na与H2O、Na与C2H5OH反应的速率来看,C2H5OH比水更难电离出H+。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溴水反应的是( )
A.苯酚 B.碘化钾溶液
C.乙醇 D.H2S
解析:选C。A项苯酚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B、D两项均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有C项乙醇与溴水不反应。
如下表所示,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主要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不纯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苯(甲苯) KMnO4(酸化),NaOH溶液 分液
B NH4Cl(FeCl3) NaOH溶液 过滤
C 乙醇(乙酸) NaOH溶液,水 分液
D 苯(苯酚) 浓溴水 过滤
解析:选A。甲苯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后,生成了苯甲酸,加入NaOH溶液后,变为苯甲酸钠,溶于水,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B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3沉淀,但NH4Cl也会与NaOH反应;C中乙醇与水互溶,所以不正确;D中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溶于苯,无法分离。
在下列反应中,既不能说明苯酚分子中羟基受苯环影响而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羟基更活泼;也不能说明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酚中苯环比苯更活泼的是( )
解析:选A。要明确以下题意:前一分句是要判断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即酚羟基能发生的反应醇羟基不能发生;后一分句说明苯酚中苯环上的H原子比苯上的H原子活泼。所以从选项中可以看出B符合前一分句的内容,C、D符合后一分句的内容,而A反应不仅酚能发生,醇也能发生。
用分子式C7H8O所表示的某化合物具有苯环,并且和FeCl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这种化合物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选A。分子式为C7H8O的含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的
在实验室中从苯酚中分离出苯,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④
解析:选A。方法一:先将苯酚转化成苯酚钠,进入水溶液,分液后得到苯酚钠和苯;然后向苯酚钠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将其转化为苯酚,因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从而游离出来,再采用分液的方法与水分离开,可选用②。方法二:利用二者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法,可选①。
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开苯酚、乙醇、NaOH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这五种无色液体。它是( )
A.酚酞试液 B.FeCl3溶液
C.金属钠 D.CuO
解析:选B。常用于鉴定有机物的几种试剂:溴水、KMnO4酸性溶液、FeCl3溶液等;只有用FeCl3溶液才能将苯酚(紫色)、乙醇(无现象)、NaOH溶液(红褐色沉淀)、AgNO3溶液(白色沉淀)、KSCN溶液(血红色)区分开。
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 )
①银氨溶液 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氯化铁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A.②与③ B.③与④
C.①与④ D.①与②
解析:选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乙酰水杨酸,能使氯化铁溶液显特殊颜色的是丁香酚,另一个为肉桂酸。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为了确定CH3COOH、及H2CO3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若锥形瓶中装有一易溶于水的正盐固体,则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C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酸性CH3COOH>H2CO3>。则可用CH3COOH与Na2CO3溶液混合产生CO2气体,经除杂后通入溶液中,游离出的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使溶液变浑浊。
答案:(1)2CH3COOH+CO―→2CH3COO-+CO2↑+H2O
(2)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中混有的CH3COOH
(3)溶液变浑浊
(Ⅰ)在某有机物的分子中,若含有一个“—C6H5”、一个“—C6H4—”、一个“—CH2—”、一个“—OH”,则属于酚类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它们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某有机物A的分子中,具有酚羟基、醇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其结构简式如图。
(1)A跟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跟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在一定条件下跟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该有机物属于酚类时,“—OH”应与苯环直接相连,另一苯环“—C6H5”通过“—CH2—”与“—C6H4—”相连,即为:C6H5—CH2—C6H4—OH。因“—OH”与“—CH2—”的相对位置有邻、间、对三种,所以该有机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Ⅱ)由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含有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NaOH可与酚羟基、羧基反应,NaHCO3只与羧基反应,而Na则可与醇羟基、酚羟基、羧基发生反应。
答案:(Ⅰ)3 、
(2)
(3)
(1)化合物A(C4H10O)是一种有机溶剂。A可以发生以下变化,则:
①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②A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写出由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的同分异构体F也可以有框图内A的各种变化,且F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HQ”(C6H6O2)可用作显影剂,“HQ”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HQ”还能发生的反应是(选填序号)________。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水解反应
“HQ”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HQ”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A与“HQ”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水与一种食品抗氧化剂“TBHQ”。“TBHQ”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得到化学式为C10H12O2Na2的化合物。“TBHQ”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解析:(1)从框图转化关系看,A能与Na反应,而A的化学式中含氧元素,故A中必含羟基(—OH),即A为饱和一元醇,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当A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时,其所有氢原子都具有等效性,则其结构简式为(CH3)3COH,根据框图转化写A转化为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意反应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中,一氯取代物有三种的是CH3CH(CH3)CH2OH。(2)根据“HQ”的性质“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HQ”为酚;又根据其化学式,可推测结构中含一个苯环、两个羟基。故它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缩聚反应等。当其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时,说明其结构具有对称性,即两个羟基在对位位置,为对二苯酚。(3)推测“TBHQ”的结构简式需进行逆向推断。“TBHQ”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得到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10H12O2Na2,其中含两个Na+,说明A与“HQ”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水中的“—H”来源于苯环、“—OH”来源于A,这样就能写出“TBHQ”的结构简式。
答案:(1)①羟基
②(CH3)3C—OH+Cl2
③CH3—CH(CH3)—CH2OH
(2)①②
(3)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①流程图设备Ⅰ中进行的是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______(填仪器名称)进行;
②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__。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____________;
③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______。通过______(填操作名称)操作,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⑤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C6H6和CaO。
(2)为了防止水源污染,用简单而又现象明显的方法检验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无苯酚,此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废水中回收苯酚的方法是:①用有机溶剂萃取废液中的苯酚;②加入某种药品的水溶液使苯酚与有机溶剂脱离;③通入某物质又析出苯酚。试写出②、③两步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取此废水100 mL,向其中加入浓溴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得到沉淀0.331 g,求此废水中苯酚的含量(mg/L)。
解析:(1)这是一道化工实验题,主要考查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萃取、分液的操作。首先,要正确理解流程图和各试剂的作用,再结合苯酚的性质和基本实验操作就可逐一解答。本题误点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废水处理流程图和各试剂的作用。设备Ⅰ里废水和苯混合分离出水,显然是萃取分液操作,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设备Ⅱ中向苯酚和苯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目的是分离出苯,故A物质是苯酚钠溶液;在设备Ⅲ中通入CO2分离出苯酚,故剩下物质B是NaHCO3溶液;在设备Ⅳ中往NaHCO3溶液中加入CaO,生成NaOH、H2O、CaCO3,可用过滤操作分离出CaCO3;在设备Ⅴ中加热CaCO3可得CO2和CaO。
(3)设每升废水含苯酚的质量为x,
94 331
x 0.331 g×10
x=0.94 g
所以此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940 mg/L。
答案:(1)①萃取(或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②C6H5ONa NaHCO3
③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④CaCO3 过滤 ⑤NaOH溶液 CO2
(2)向污水中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污水中有苯酚
(3)940 mg/L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l2 +HCl
B.2CH3CH2OH+O22CH3CHO+2H2O
C.ClCH2CH===CH2+NaOHHOCH2CH===CH2+NaCl
D.+HO—NO2 +H2O
解析:选B。取代反应的特点是“上一下一”,而B选项对于CH3CH2OH只有“下”没有“上”,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
稀土是我国的丰产元素,17种稀土元素性质非常接近,用有机萃取剂来分离稀土元素是一项重要技术。化合物A是其中一种萃取剂,其结构简式为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A可看作( )
A.酚类 B.羧酸类
C.酯类 D.磷酸类
解析:选C。A可以看成是与H3PO4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
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溴苯(溴):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
B.苯(苯酚):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
C.溴乙烷(乙醇):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
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
解析:选B。A项加NaOH溶液,溴与之反应生成盐溶液与溴苯互不相溶;B项加浓溴水,溴过量形成新杂质且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苯;C项乙醇能与水互溶,溴乙烷不溶于水;D项乙酸与Na2CO3反应,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Na2CO3溶液中。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苯和溴用铁作催化剂生成溴苯
B.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入少量浓溴水可观察到白色三溴苯酚沉淀
C.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检验Cl-
D.向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中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检验葡萄糖的生成(淀粉和葡萄糖均为中性)
解析:选A。B项中由于加入少量浓溴水,致使生成的三溴苯酚可溶于苯酚浓溶液,从而观察不到白色沉淀;C项中水解后的溶液呈碱性,未酸化,会生成AgOH或Ag2O沉淀,无法证明Cl-的存在;D项中水解后的溶液呈酸性,未碱化,因此不能生成银镜。
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的质量分数是( )
A. B.1-a
C.(1-a) D.(1-a)
解析:选C。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而单烯烃的通式为CnH2n,从化学式可以发现两者中,C与H之间的数目比为1∶2,质量比为6∶1,碳、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a,故氧的质量分数为1-a。
阿魏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一种合成阿魏酸的反应可表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KMnO4酸性溶液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有阿魏酸生成
B.香兰素、阿魏酸均可与Na2CO3、NaOH溶液反应
C.通常条件下,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
D.与香兰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3种
解析:选B。A项,香兰素与阿魏酸都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B项,香兰素中酚羟基可与Na2CO3、NaOH溶液反应;C项,香兰素与阿魏酸都无法发生消去反应;D项,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和
种。
中药狼把草的成分之一M具有消炎杀菌作用,M的结构如下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B.1 mol M最多能与5 mol Br2发生反应
C.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C9H4O5Na4
D.1 mol M与足量NaHCO3反应能生成2 mol CO2
解析:选C。由M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9H6O4,相对分子质量为178。结构中含1个双键和2个酚羟基,1 mol M最多消耗3 mol Br2,不与NaHCO3反应,与NaOH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3H2O,C正确。
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若取等质量的A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新制的Cu(OH)2充分反应,理论上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2∶1 B.3∶2∶2
C.6∶4∶5 D.3∶2∶3
解析:选D。能与Na反应的有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能与NaOH反应的有酚羟基和羧基;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有醛基和羧基。为便于比较,可设A为1 mol,则反应需消耗Na 3 mol,需消耗NaOH 2 mol;当A与新制的Cu(OH)2反应时,1 mol —CHO与2 mol Cu(OH)2完全反应生成1 mol —COOH,而原有机物含有1 mol —COOH,这2 mol —COOH需消耗1 mol Cu(OH)2,故共需消耗3 mol Cu(OH)2,即物质的量之比为3∶2∶3。
跟溴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新制Cu(OH)2、NaHCO3都能反应的有机物是( )
A.CH2OH(CHOH)4CHO B.C6H5OH
C.CH===2CH—COOH D.CH3COOH
解析:选C。有碳碳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与溴水、KMnO4酸性溶液反应;有羧基,具有酸的性质,与新制Cu(OH)2、NaHCO3反应,新制Cu(OH)2除与醛基反应外,还作为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这一点易被忽视。
香兰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丁香酚经多步反应合成。
有关上述两种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 mol丁香酚只能与1 mol Br2反应
B.丁香酚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 mol香兰素最多能与3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香兰素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酚与碳碳双键的性质。A项中要考虑溴与碳碳双键的加成以及在苯环上的取代,因此可以消耗2 mol Br2;B项中因为丁香酚含酚羟基,所以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项中要考虑苯环以及醛基与氢气的加成,可消耗H2 4 mol。
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
C.乙烷与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 mol,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
D.光照下2,2 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解析:选B。A项正确,因Cl2与甲苯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苯环侧链上的取代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B项错误,因为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恰恰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C项正确,因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丙烯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H,故二者的物质的量共1 mol时可生成3 mol H2O;D项正确,因为分子中含有12个等效氢原子,故其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HPE是合成除草剂的重要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下列有关HP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HPE最多可以和2 mol NaOH反应
B.HPE不能跟浓溴水反应
C.HPE在1H核磁共振谱中有8种峰
D.该物质不能发生在加成反应
解析:选A。1 mol HPE最多消耗2 mol NaOH,生成、CH3CH2OH和H2O,A正确;HPE中有酚羟基,能与浓溴水反应,B错误;分子中有7种氢原子,C错误;含有苯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某一有机物A可发生下列变化:
A(C6H12O2)B
已知C为羧酸,且C、E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可能结构有( )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A为酯,D为醇,由于C和E不发生银镜反应,故C不是甲酸;D中含基团,它被CuO氧化后不会生成醛。故A的结构为CH3CH2COOCH(CH3)2或两种。
呱西替沙(Guacetisal)是一种新药,具有抗炎、解热和祛痰作用,可由愈创木酚(Ⅰ)和水杨酸(Ⅱ)等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得到,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呱西替沙易溶于水
B.上述两步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
C.可用氯化铁溶液检验呱西替沙产品是否还混有愈创木酚、水杨酸等杂质
D.相同物质的量的Ⅰ、Ⅱ、Ⅲ、Ⅳ四种物质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之比为1∶2∶3∶4
解析:选A。在A选项中呱西替沙难溶于水,因为它属于酯类物质,且没有羟基、羧基之类的官能团。
荧光素是发光物质的基质,5 羧基荧光素与5 羧基二乙酸荧光素在碱性条件下有强烈的绿色荧光,它们广泛应用于荧光分析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 FAM转变为5 CFDA属于取代反应
B.5 FAM的分子式为:C21H12O7
C.5 FAM和5 CFDA各1 mol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不相同
D.实验室鉴别5 FAM与5 CFDA可用碳酸氢钠溶液
解析:选D。5 FAM―→5 CFDA发生的反应是2个酚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A正确。5 FAM的分子式为C21H12O7,B项正确。1 mol 5 FAM可以与4 mol NaOH反应(2个酚羟基、1个羧基、1个酯基),1 mol 5 CFDA 可以与6 mol NaOH反应(1个羧基、3个酯基、2个酚酯),C正确。两者均含有羧基,均与NaHCO3溶液反应,两者不同的是羟基,可以用FeCl3溶液鉴别。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共55分)
(12分)CH3COOH是一种弱酸,而氯乙酸(ClCH2COOH)的酸性强于CH3COOH,这是因为—Cl是一种吸电子基团,能使—OH上的H原子具有更大的活动性;另外,有的基团是斥电子基团,能减弱—OH上的H原子的活动性,这些作用统称为“诱导效应”,据以上规律,填空:
(1)HCOOH显酸性,而H2O显中性,这是由于HCOOH分子中存在________(填“吸”或“斥”)电子基团,这种基团是________。
(2)CH3COOH的酸性弱于HCOOH,这是由于CH3COOH分子中存在________(填“吸”或“斥”)电子基团,这种基团是________。
(3)C6H5—属于吸电子能力较强的基团,故C6H5COOH的酸性比CH3COOH________。
(4)下列酸中:CF3COOH、CCl3COOH、CHCl2COOH、CH2ClCOOH,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
解析:(1)HCOOH可写成,H2O可写成H—OH,而HCOOH显酸性,说明具有吸电子作用,能使—OH上的H原子具有更大的活性。
(2)CH3COOH可写成CH3—COOH,HCOOH可写成H—COOH,而CH3COOH的酸性比HCOOH弱,说明CH3COOH分子中,存在斥电子基团—CH3。
(3)C6H5—为吸电子能力较强的基团,故C6H5COOH的酸性比CH3COOH强。
(4)四种酸中,均存在卤素原子,均为吸电子基团。而从吸电子基团看,—CF3的吸电子能力最强,所以酸性最强的是CF3COOH。
答案:(1)吸 醛基或羰基 (2)斥 甲基 (3)强
(4)CF3COOH
(11分)某芳香烃A有如下六步转化:
(1)写出芳香烃A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指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3)反应④中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的一些同分异构体中,既有苯环,又有,满足上述条件的除A外还有________种。
解析:由D的氧化产物推测D为,进一步推断C、B、A分别为、
;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答案:(1)
(2)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氧化反应 消去反应
(3)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5)5
(10分)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RCHCHR′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RCOOH和R′COOH,其中R和R′ 为烷基)。
回答下列问题:
(1)直链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A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814,其余为氧元素,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已知B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在浓硫酸的催化下,B与足量的C2H5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A可以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有________种,其相应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设分子中含O原子的个数为n,由=0.186,得Mr=,当n=1时,Mr=86;当n≥2时,Mr>90,不符题意;故Mr=86。A分子中CH2原子团的个数为=5,故A的分子式为C5H10O。
(2)B分子中含2个—COOH,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C含2个C原子,B含3个C原子,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HOOCCH2COOH,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为:HOOCCH2COOH+2C2H5OH
C2H5OOCCH2COOC2H5+2H2O。
(3)根据A的分子式以及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知其分子中有一个CC双键,与钠反应放出H2,分子中还有1个—OH,由A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的B、C可知—OH应位于1 碳原子上,双键碳原子应位于3,4 碳原子上,所以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CHCH3。
答案:(1)C5H10O
(2)HOOCCH2COOH+2C2H5OH
C2H5OOCCH2COOC2H5+2H2O 酯化反应(或取化反应)
(3)HOCH2CH2CHCHCH3
(4)2 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
(12分)奥运会会标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有机物,分别为A、B、C、D、E(如图所示)。
已知:
①它们都是芳香族化合物,均含一个苯环,且碳骨架完全相同,苯环上仅有一个侧链。
②圆环交叉部分表示两种有机物含有一种相同的官能团。
③A分子中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20,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肯定在同一平面内。
④B、C能发生银镜反应,C、D、E能发生酯化反应,C、D互为同分异构体,C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B,D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E。
⑤多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该有机物不能稳定存在,碳碳双键、叁键碳原子上一般不连有羟基。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2)D转化为E的条件为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写出反应方程式:
①B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与足量的E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高聚物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的关键是确定有机物A,由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20,确定A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小于10,若A含有7个碳原子即A为甲苯,无官能团,不可能和B具有相同的官能团,若A中含有8个碳原子即A为苯乙烯(或苯乙炔),则B与A相同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B、A碳骨架相同,无符合题意的B,该假设不成立;若含有9个碳原子,所有碳原子又在同一平面,A的结构简式只能为,这样通过枚举法确定了A。B的碳骨架与A相同且含有碳碳叁键和醛基,确定B的结构简式为。由碳骨架确定C不可能既含有醛基又含有羧基,只能是既含有醛基又含有羟基,由信息④——C可经一步反应转化为B、信息⑤——多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有机物不能稳定存在,碳碳双键、叁键碳原子上一般不连有羟基,确定C的结构简式为。C、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一种相同的官能团,确定D的结构简式为或
。D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E,容易想到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羟基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碳碳不饱和键,得出E的结构简式为,和D相同的官能团为羧基,也能发生酯化反应。A、B、C、D、E的结构简式都推断出来,问题便迎刃而解。
答案:(1)
(2)浓硫酸、加热 消去反应
(3)①+2Ag(NH3)2OH
+2Ag↓+3NH3+H2O
②
(10分)已知:2 硝基 1,3 苯二酚是橘黄色固体,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沸点为88 ℃,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实验室常以间苯二酚为原料分以下三步合成: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磺化:称取5.5 g碾成粉状的间苯二酚放入烧杯中,慢慢加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控制温度为60~65 ℃,加热约15 min。
②硝化:将烧杯置于冷水中冷却后加入混酸,控制温度(25±5) ℃左右继续搅拌15 min。
③蒸馏:将反应混合物移入圆底烧瓶B中,小心加入适量的水稀释,再加入约0.1 g尿素,然后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水蒸气蒸馏;将馏出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醇-水混合剂重结晶。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计Ⅰ、Ⅱ两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瓶A中玻璃管起稳压作用,既能防止装置中压强过大引起事故,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的温度应严格控制不超过30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所得2 硝基 1,3 苯二酚中仍含少量杂质,可用少量乙醇-水混合剂洗涤。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2 硝基 1,3 苯二酚已经洗涤干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最终获得1.0 g橘黄色固体,则2 硝基 1,3 苯二酚的产率约为________。
解析:(1)由间苯二酚与2 硝基 1,3 苯二酚结构可知,是在两个酚羟基中间引入—NO2,若直接硝化,则可能取代两个酚羟基的邻对位,有3个位置,设计Ⅰ、Ⅱ利用—SO3H占据2个位置,则引入时—NO2只进入1个位置,因此这两步的目的是避免副产物的产生。(2)利用题提示“压强过大……”可知要求答的是若“压强过小……”。(3)从温度若高于30 ℃可能引起的结果分析:HNO3的分解、酚羟基的氧化及副反应的发生。(4)产物所含杂质为H2SO4和HNO3,注意不能检验pH,因为2 硝基 1,3 苯二酚呈酸性,所以只能检验SO。(5)产率为×100%=12.9%。
答案:(1)避免副产物的产生
(2)防止压强过小引起倒吸
(3)温度较高时硝酸易分解(酚易氧化),产率过低
(4)取少量洗涤液,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证明已经洗涤干净
(5)12.9%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已知经实验测某烃A中含碳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无法确定A的最简式 B.可以确定A的最简式
C.无法确定A的分子式 D.可以确定A的分子式
解析:选BD。烃A中只含C、H两种元素,那么A中C、H个数比为:∶=1∶3,A的最简式为CH3。A的分子式只能为C2H6,因为C2H6已达饱和。显然B、D两项正确。
在1H核磁共振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 )
解析:选D。“出现两组峰”说明该化合物有两种氢原子。A选项有2种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和6;B选项有3种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和6;C选项有2种氢原子,个数分别为8和6;D选项有2种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和6。符合条件的选项为D。
已知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当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是( )
C.HO D.H2O
所以不可能生成的产物是A。
为了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分子式,取标准状况下A的气体置于密闭容器内燃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和H2O,学生甲、乙设计如下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己的方案能求出A的最简式,他们测定的数据如图所示(假设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
甲方案:
乙方案:
(1)根据两方案,你认为能否测得A的最简式(填“能”或“不能”)。
甲方案________,乙方案________。
根据能测出A的最简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2)A的最简式为________。
(3)若要确定A的化学式是否需要测定其他数据(填“是”或“否”)________,如果需要,测定数据是________。
解析:(1)甲方案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为CO2和H2O的质量之和,再通过灼热的CuO减少的质量或石灰水增加的质量,可求出烃不完全燃烧生成CO的质量,但它不能求出CO2及水各自的质量,故无法确定有机物的最简式;而乙方案浓H2SO4增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再通过灼热的CuO减少的质量可求出CO的质量,最后通过碱石灰可求出CO2的总质量,结合上述三个数据可求出烃中C、H的质量比,即得最简式。
(2)根据乙方案可知,n(H2O)==0.30 mol,则n(H)=0.60 mol;再由最后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可求出CO2的总物质的量为n(CO2)==0.30 mol,据此可求出该烃的最简式为CH2。
(3)因为题目已知烃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故只要知道了气体的体积,即可求出烃的物质的量,进而可求出1 mol烃中所含C、H原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烃A的分子式。
答案:(1)不能 能 (2)CH2 (3)是 烃A的体积
质子核磁共振谱(PMR)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有力手段之一,在研究的化合物分子中,每一结构中的等性氢原子在PMR谱中都给出了相应的峰值(信号),谱中峰的强度与结构中的H原子数成正比。
(1)实践中可根据PMR谱上观察到氢原子给出的峰值情况,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如分子式为C3H6O2的链状有机物,在PMR谱上峰给出的稳定强度仅有四种,它们分别为①3∶3 ②3∶2∶1 ③3∶1∶1∶1 ④2∶2∶1∶1,请分别推断出其对应的结构: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在测得CH3CH2CH2CH3化合物PMR谱上可观察到两种峰,而测得时,却得到氢原子给出的信号峰4个,结合其空间结构解释产生4个信号峰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只要找出每一个结构简式中的等性氢原子即可。
答案:(1)①CH3COOCH3
②CH3CH2COOH或HCOOCH2CH3
③
(2)因有两种空间结构:,每种在PMR谱上给出信号峰2个,所以共给出信号峰4个。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各组二糖中,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水解产物相同的是( )
A.蔗糖和麦芽糖 B.蔗糖和乳糖
C.麦芽糖和纤维二糖 D.乳糖和纤维二糖
解析:选C。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所以任意两者之间均满足同分异构体的要求,但是只有麦芽糖和纤维二糖水解产物完全相同,都是葡萄糖。
能说明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其依据是( )
A.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选B。葡萄糖由于含有醛基,故可以被氧化成羧基,其典型的反应为被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为鉴别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选用一种试剂,可为下列中的( )
A.钠 B.硝酸
C.碘 D.新制氢氧化铜
解析:选D。只有新制Cu(OH)2与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分别混合时,现象有明显区别。乙醇不与新制Cu(OH)2反应,乙酸与新制Cu(OH)2发生中和反应,溶液变为蓝色,沉淀消失,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加热有砖红色沉淀。
核酸有两种:含核糖的是核糖核酸(RNA),含脱氧核糖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人类的基因组通过细胞核里的DNA向蛋白质的合成机制发出生产蛋白质的指令,这些指令通过mRNA传送。
D 核糖;
CH2OH—CHOH—CHOH—CHOH—CHO 戊醛糖。
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戊醛糖和D 核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它们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戊醛糖属于单糖
D.由戊醛糖―→脱氧核糖(CH2OH—CHOH—CHOH—CH2—CHO)可看成是一个氧化过程
解析:选D。戊醛糖与D 核糖分子式均为C5H10O5,但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均含有醇羟基,B项正确;戊醛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是多羟基醛,C项正确;由戊醛糖―→脱氧核糖是一还原过程(去氧),D项不正确。
油脂的皂化反应是工业生产肥皂的重要反应,下列关于皂化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成可以取反应后液体加入到水中,不出现分层现象
B.皂化反应中加入少量乙醇的作用是作为溶剂
C.由于水解生成羧酸和醇,所以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水解是否完全是可以的
D.肥皂的成分是硬脂酸钠
解析:选C。油脂的皂化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不可用红色石蕊试纸测溶液酸碱性来判断,C为错误叙述。反应前油脂不溶于水而分层,完全反应后其产物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都溶于水,反应液中没有油脂而不再分层。由于油脂不溶于水,反应速率不是很快,加入乙醇后油脂和水都易溶于乙醇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加快。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所以实验析出的是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变质的油脂有特殊难闻的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B.矿物油也属于酯类,也可发生水解反应
C.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都可表示为(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除去淀粉溶液中的氯化钠,可将溶液放入半透膜中,再放入清水中渗析
解析:选D。C项中虽然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但由于n取值不同,故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中,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离子可以用渗析的操作方法,正确。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的程度,需下列试剂中的:①NaOH溶液
②银氨溶液 ③新制Cu(OH)2悬浊液 ④碘水
⑤BaCl2溶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首选碘水检验是否完全水解;其次加入NaOH中和H2SO4并造成碱性环境,然后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
某同学认为鉴别食盐水和蔗糖水的方法有:①在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碱中和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微热;②测量溶液的导电性;③将溶液与溴水混合、振荡;④用舌头尝味道;⑤用洁净的无锈细铁丝蘸取少量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其中在实验室进行鉴别的正确方法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解析:选B。实验室的任何药品都是禁止品尝的,则C、D两项都不符合题意。由于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被溴水氧化,所以没有明显现象。①蔗糖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②蔗糖是非电解质,水溶液不导电或导电性极弱;⑤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某天然油脂10 g,需1.8 g NaOH才能完全皂化,又知该油脂1 kg进入催化加氢,消耗H2 12 g才能完全硬化。试推断1 mol该油脂平均含碳碳双键数为(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
解析:选C。+3NaOH
+R1COONa+R2COONa+R3COONa,
+nH2硬化油(n为该油脂平均含碳碳双键数),
所以可以得出NaOH与H2的比例关系:
3NaOH ~ nH2
120 g 2n g
180 g 12 g
解得:n=4。
(Ⅰ)某白色粉末A难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糊状物,滴入碘水呈蓝色。在一定条件下A与水作用生成B,经测定知B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氢原子数比碳原子数多10个,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B能溶于水并能发生银镜反应。B经过一系列变化得到C,C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发生酯化反应,且C、O原子总数为3,则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Ⅱ)如下图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A,A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B(C6H12O7)或C(C6H10O8),B和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B、C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成D(C6H14O6)。B脱水可得到五元环的酯类化合物E或六元环的酯类化合物F。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RCHO最易,R—CH2OH次之,最难。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A、B、C、D、E、F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解析:(Ⅰ)根据遇碘水呈蓝色,很容易判断A是淀粉。根据题中信息列式:M(C2n-10H2nOn)=342,解得n=11,结合B是淀粉水解的产物可知B是麦芽糖。根据C能发生银镜反应可以知道C中存在醛基,同时满足有醛基和C、O原子总数为3的有机物只有乙醛和甲酸,但是甲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Ⅱ)淀粉水解产物为葡萄糖(A),其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4CHO。由题给信息可知其中的—CHO先被氧化,然后再是—CH2—OH被氧化。看官能团变化前后原子数目的多少,若是—CHO被氧化,则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氧原子,其他原子没变,则B(C6H12O7)是—CHO的被氧化的产物。分析C(C6H10O8),其比A多了两个氧原子,少了两个氢原子,则是—CHO与—CH2OH都被氧化成了—COOH。再将D(C6H14O6)与原物质A(C6H12O6)相比较,D比A多了两个氢原子,可认为是醛基被还原了(与H2加成)。
答案:(Ⅰ)淀粉 麦芽糖 乙醛
(Ⅱ)HOCH2(CHOH)4CHO HOCH2(CHOH)4COOH
HOOC(CHOH)4COOH HOCH2(CHOH)4CH2OH
eq \a\vs4\al()
已知某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多元醇B,B和硝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D。
(1)写出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D的分子式是________,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是由油脂得到的醇,故B为甘油。化学方程式为:
+3H2O+R1COOH+R2COOH+R3COOH(若R1、R2、R3用R表示也可以)。
(2)根据题设,先求C、H、O、N四种元素的最简比为:
方法1:有机物中碳原子个数==3,同理可得H、O、N的原子个数分别为5、9、3,则D的分子式为:C3H5O9N3。
方法2:C∶H∶O∶N=(15.86%/12)∶(2.20%/1)∶(63.44%/16)∶(18.50%/14)=3∶5∶9∶3,则最简式为C3H5O9N3,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可知D的分子式就是C3H5O9N3,说明为甘油与硝酸完全酯化。反应方程式如下:
+3HNO3+3H2O。
(3)C是B(丙三醇,相对分子质量为92)和乙酸反应生成的产物,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34,推得产物是B和乙酸按1∶1 反应所得,其可能结构有两种:
CH3COOCH2CH(OH)CH2OH、
HOCH2CH(OOCCH3)CH2OH。
答案:(1) +3H2O+R1COOH+R2COOH+R3COOH(若R1、R2、R3用R表示也可以)
(2)C3H5O9N3
+3HNO3+3H2O
(3)CH3COOCH2CH(OH)CH2OH、
HOCH2CH(OOCCH3)CH2OH
人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以下变化。
请填空:
(1)过程①是________反应,过程②是________反应,过程③是________反应。(填写反应类型的名称)
(2)上述物质________和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填写字母代号)
解析: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含2种官能团—OH和—CHO,所以其具有醇类的性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等)和醛的性质。过程①是消去反应,②是加成反应,③是氧化反应。
答案:(1)消去 加成 氧化 (2)A C
你注意到汽车加油站内的标牌了吗?某些省市加油站提供的汽油标号由90#、93#换成了E90、E93,后者是在汽油中加入了10%的燃料乙醇而制得的乙醇汽油。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可由下图表示。
(1)粉碎玉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为了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可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a的操作是________。
A.蒸气 B.萃取
C.蒸馏 D.分液
(4)发酵产生的CO2纯度可达到99%,能回收利用,请举出它的两项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玉米等淀粉为原料生产乙醇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C6H1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算出100 kg淀粉理论上可生产无水乙醇________kg。(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解析:(2)淀粉可以用碘水或碘酒检验,若经碘水检验,溶液变蓝色,说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否则淀粉已完全水解。
(3)联想:工业制酒精,利用乙醇沸点低,采用蒸馏法。
(5)根据化学方程式知,设制得乙醇质量为W。
(C6H10O5)n~2nCH3CH2OH
162n 92n
100 kg W
162n∶92n=100 kg∶W,W=56.79 kg。
答案:(1)玉米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水解属于固体与液体反应,接触面积越大水解速率越大 (2)碘水(或碘酒)
(3)C (4)制饮料、干冰、纯碱、温室里肥料等(任意写出两项,答案合理即可) (5)56.79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高考海南卷)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双选)( )
A.乙烷 B.甲苯
C.氟苯 D.四氯乙烯
解析:选CD。A选项没有常说的平面结构,B选项中甲基有四面体空间结构,C选项氟原子代替苯中一个氢原子的位置仍共平面,D选项氯原子代替乙烯中氢原子的位置仍共平面。
在苯的同系物中加入少量的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为( )
A.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比苯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多
B.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
C.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
D.由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均易被氧化
解析:选C。本题考查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苯的同系物之所以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是由于苯环对侧链的影响,使侧链变得活泼而易被强氧化剂氧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芳香烃主要来源于分馏煤焦油和石油的催化重整
B.苯的同系物均可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C.含苯环的烃都是芳香烃
D.用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剂工艺生产乙苯,可大幅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选B。苯的同系物中结构为,可以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而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则不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具支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粉。
填写下列空白:
(1)分液漏斗内溴溶于苯,溶液呈________色,不反应。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内就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两步观察到的现象差异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2~3 min后,在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的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
(5)该实验除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③对产品便于观察这三个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苯与液溴剧烈反应生成和HBr气体,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中会混有一定量的溴蒸气,混合气体进入C可将气体中的溴蒸气除去(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气体在经D、E两装置时,分别可以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gNO3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装置F是尾气吸收装置,以防污染环境。
答案:(1)橙红 剧烈反应,试管及导管中有红棕色蒸气
铁与溴反应生成苯与溴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明显加快了反应速率 2Fe+3Br2==2FeBr3、+Br2+HBr
(2)除去HBr气体中混有的溴蒸气 D试管中石蕊试液慢慢变红,并在导管口有白雾产生,然后E试管中出现浅黄色沉淀
(3)在溶液底部有无色油状液体
(4)D、E、F
(5)对尾气吸收处理完全,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汽油不仅是最重要的燃料,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既可以裂解得到气态化工原料如乙烯等,还可以在催化剂催化下改变分子结构,由链烃变成芳香烃,如己烷变成苯,庚烷变成甲苯,这个变化叫异构化。请根据以汽油为原料的下列衍变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括号中填反应类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CH2==CH2?? 加聚反应
(2)CH3CH==CH2+Cl2―→CH3CHCl—CH2Cl 加成反应
(3) +H2O
取代反应(硝化反应)
(4) +3H2O 取代反应(硝化反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双选)( )
A.纯净的苯酚是略带红色的晶体,65 ℃以上时能与水互溶
B.苯酚比苯易于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C.苯酚常用于医院环境的消毒
D.苯酚有毒,有腐蚀性,不能与皮肤接触,因此不能作为肥皂的配料
解析:选AD。纯净苯酚为无色晶体,A项错误;苯酚可作为肥皂的配料,用于消毒、杀菌,D项错误。
向下列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无变化的是( )
A. B.
C.氢碘酸 D.
解析:选B。A、D两项物质均为酚,C项中“HI”可被FeCl3氧化,溶液颜色有变化; (苯甲醇)不与FeCl3发生作用。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B.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不易被氧化
C.苯酚与溴水作用可得三溴苯酚,而苯与纯溴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得到一溴代物
D.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解析:选D。
通过实验现象比较下列物质中的—OH中氢原子的活泼性顺序,并填于下表中:
11 CH3COOH ②CH3CH2OH ③H—OH
编号 操作 现象 推论
1 加入石蕊试液 ①⑤变红,其他不变
2 在①⑤中加入Na2CO3溶液 ①中产生气体
3 在②③④中加入NaOH溶液 ④由浑浊变澄清
4 在②③中加入金属钠 ③产生气体剧烈,并燃烧,②产生气体缓慢,不燃烧
结论 —OH中氢原子的活泼性: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现象推测判断物质中的—OH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答案:①⑤—OH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大于②③④
—OH中氢原子的活泼性①大于⑤
—OH中氢原子的活泼性④大于②③
—OH中氢原子的活泼性③大于②
①>⑤>④>③>②
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葚、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b.可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c.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可与NH4HCO3溶液作用产生气泡
e.它属于醇类
(2)1 mol 该化合物最多消耗________ mol NaOH。
(3)1 mol该化合物与Br2反应时,最多消耗________ mol Br2。
(4)1 mol该化合物与H2加成时,最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的体积为________L。
解析:(1)由白藜芦醇的结构知分子中含两种官能团即酚羟基和碳碳双键,因此a、b、c正确。酚不会与NH4HCO3反应,d错;分子中的—OH均连在苯环上,属于酚,不属于醇,e错。(2)酚羟基均会与NaOH反应,故1 mol 该化合物最多消耗3 mol NaOH。(3)苯环上酚羟基的对位及邻位上的氢均会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取代氢时消耗Br2 5 mol,碳碳双键会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加成时消耗Br2 1 mol,共消耗Br2 6 mol。(4)苯环及碳碳双键均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故最多消耗7 mol H2,即156.8 L。
答案:(1)abc (2)3 (3)6 (4)156.8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有机物水解时,键断裂处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D。卤代烃水解时断开C—X键(X为卤素),A项正确。酯RCOOCH3水解时断开酯基上的C—O键,B项正确。多肽水解时断开肽键上的C—N键,C项正确,D项错误。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方法不能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
B.蛋白质的变性是可逆过程
C.分离蛋白质和氯化钠的混合液可采用过滤的方法
D.用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解析:选D。人工方法可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如我国于1965年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过程;分离蛋白质和氯化钠的混合液应采用渗析的方法;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分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D选项正确。
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的链状三肽化合物共有( )
A.9种 B.18种
C.27种 D.36种
解析:选C。生成的链状三肽有①甘-甘-甘 ②丙-丙-丙 ③苯-苯-苯 ④甘-丙-苯 ⑤甘-苯-丙 ⑥丙-甘-苯 ⑦甘-甘-丙 ⑧甘-丙-甘 ⑨甘-苯-甘 ⑩甘-甘-苯 丙-丙-甘 丙-甘-丙
丙-丙-苯 丙-苯-丙 苯-苯-丙 苯-丙-苯 苯-苯-甘 苯-甘-苯,其中因为羧基或氨基脱水不同而导致种数增加1种的有④⑤⑥⑦⑩ ,所以共有27种。
要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析出而又不改变蛋白质的主要性质,应向其中加入( )
A.饱和Na2SO4溶液 B.浓NaOH溶液
C.少量NaCl D.浓BaCl2溶液
解析:选A。蛋白质发生盐析的条件是加入较多量的轻金属盐。A项可以,C项少量NaCl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B、D两项因使蛋白质变性而不可以。
近日,国际著名血液学杂志《BLOOD》刊载了一项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中国科学家找到白血病致病元区——蛋白质Shp?2。下列关于蛋白质Shp?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hp-2是一种纯净物,主要由C、H、N、O等元素组成
B.Shp-2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α 氨基酸
C.Shp-2蛋白质在(NH4)2SO4溶液中发生变性,在CuSO4溶液中发生盐析
D.氨基酸和蛋白质Shp?2都只能与碱溶液反应
解析:选B。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主要由C、H、N、O等元素组成,还含有S、P等元素,A错误;Shp-2是一种天然蛋白质,是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的产物,其分子组成与形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相同,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最终产物应为α 氨基酸,B正确;Shp-2蛋白质在无机轻金属盐或铵盐[如(NH4)2SO4等]溶液中发生盐析,在重金属盐(如CuSO4等)溶液中发生变性,C错误;氨基酸和蛋白质中均含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故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这是氨基酸和蛋白质不同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性质,D错误。
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B.根据组成,核酸分为DNA和RNA
C.DNA大量存在于细胞质中
D.1981年,我国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解析:选C。DNA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而不是细胞质中。
在有机化合物中,若一个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这个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具有光学活性。下列物质中不具有光学活性的是( )
A. B.氨基乙酸
C.α 氨基丙酸 D.
解析:选B。氨基乙酸的α碳上有两个氢原子,不满足“手性碳原子”的结构条件。
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解析:选C。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A项正确;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B项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不能用于提纯,C项错误;D项正确。
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以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被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制品 ④蚕丝制品 ⑤涤纶制品 ⑥锦纶制品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解析:选B。加酶洗衣粉中加的是:碱性蛋白酶,说明其对蛋白质有较好的催化分解效果,不能用来洗涤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物品,如毛织品、蚕丝制品。
以下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
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当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酶的反应物的甲、乙两支试管分别放入12 ℃和75 ℃的水浴锅内,20 min后取出转入37 ℃的水浴锅中保温,两支试管中反应分别为:甲________,乙________。
(5)图C表示了__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解析:由图A分析,反应浓度增大到一定限度,反应速率增大幅度减缓,说明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浓度。由图B分析,在某一适宜温度时,反应速率最大,说明催化剂酶的活性有一适宜温度。由图C中分析酶的活性在pH=8时最大,说明是在肠液中的反应。
答案:(1)酶的浓度一定 (2)酶催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
(3)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
(4)反应加快 不反应 (5)C
(Ⅰ)分子式为C7H7NO2的有机物A、B、C、D、E、F分子中均含有苯环。
(1)A、B、C三种有机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则A、B、C的结构简式: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2)D、E、F既不溶于强酸又不溶于强碱,则D、E、F的结构简式:D为________;E为________;F为________。
(Ⅱ)含有氨基(—NH2)的化合物通常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如:R—NH2+HCl―→R—NH2·HCl(R代表烷基、苯基等)。现有两种化合物A和B,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已知:①它们都是对位二取代苯;②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137;③A既能被NaOH溶液中和,又可以跟盐酸成盐,但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既不能被NaOH溶液中和,也不能跟盐酸成盐;④它们的组成元素只可能是C、H、O、N、Cl中的几种。请按要求填空:
(1)A和B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符合C7H7NO2的有机物分子中可以含有—COOH和—NH2(即为氨基酸),也可以是含有—NO2的化合物。
(Ⅱ)据题意知它们的组成元素只可能是C、H、O、N、Cl 中的几种,我们可以首先排除该有机物中存在氯原子,因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37,故至少含有2个氯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71),有机物中还存在苯环(二价基,相对分子质量为76),两者相加已经达到147,故不可能含有氯原子。结合题意A既能被NaOH溶液中和,又可以跟盐酸成盐,推知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有—COOH(相对分子质量为45)、—NH2(相对分子质量为16),再加上二价苯基(76),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正好为137,因此其分子式为C7H7NO2(或写成C7H7O2N),结合A、B的性质知A为对氨基苯甲酸,B为对硝基甲苯。
答案:(Ⅰ)(1)
(以上三种物质顺序可互换)
(2) (以上三种物质顺序可互换)
(Ⅱ)(1)C7H7NO2
(2)
某酒厂所生产的啤酒,放置久了则产生沉淀,使酒浑浊,造成产品积压滞销。经化验,得知沉淀是蛋白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两种方案。甲:在酒中加入少量蛋白酶;乙:在酒中加入少量氨基酸氧化酶。请评价这两种方案:(1)方案________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________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酒厂所生产的酒,放置久了产生沉淀物蛋白质,说明酒中存在氨基酸这种营养物质。如果加入少量蛋白酶,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所以既能使蛋白质水解、消除沉淀,又不破坏酒中原有的氨基酸。而如果加入氨基酸氧化酶,不但不能使蛋白质水解、消除沉淀,还会氧化分解氨基酸,降低啤酒品质。
答案:(1)甲 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这样既能消除沉淀,又保存营养成分
(2)乙 氨基酸氧化酶不能使蛋白质水解,不能消除沉淀,还会分解营养成分氨基酸
甲状腺激素对于人和高等动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下图是关于碘及其化合物与甲状腺激素的转化网络图示。
(1)请写出在强酸性条件下,由KI和KIO3反应制得I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各反应中,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
(3)制备KIO3的方法较多:③的原理是I2在一定条件下还原KCl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的原理是以石墨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KI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混有K2Cr2O7)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KI+3H2OKIO3+3H2↑。试写出阴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状腺激素的结构简式为:
由2分子A通过取代反应可以生成甲状腺激素和丙氨酸(α 氨基丙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必注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强酸性条件下,I-和IO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I-+IO+6H+====3I2+3H2O。
(2)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应升高,故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有①③⑩。
(3)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KClO3====2KIO3+Cl2↑;反应过程①中阴极反应是水电离出的H+得到电子,2H++2e-====H2↑。
(4)利用原子守恒:
。
答案:(1)5I-+IO+6H+====3I2+3H2O
(2)①③⑩
(3)I2+2KClO32KIO3+Cl2↑
2H++2e-====H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
A.CH2Cl2 B.CCl4
解析:选C。卤代烃分子中含有C、H、X(F、Cl、Br、I)原子,当含有其他元素的原子时肯定不属于卤代烃。
下列化合物中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CH3Cl
解析:选D。A项分子中只含一个C原子,C项分子中β碳上无氢原子,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项分子虽可发生消去反应,但其产物为CH2==CHCl或CH≡CH,产物不是烯烃;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本题易错选B项。
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受紫外线辐射时产生Cl原子,并能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 ClO+O―→Cl+O2,从而引发损耗臭氧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O3将变成O2
B.Cl原子是反应的催化剂
C.氟氯甲烷是反应的催化剂
D.Cl原子起反复分解O3的作用
解析:选C。该反应的总方程式O3+O2O2,在反应过程中Cl原子参与化学反应,但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变化,作催化剂;而氟氯甲烷并未参与该反应。
某同学为了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CH3CH2Br观察现象
方案二:CH3CH2Br观察现象
方案三:CH3CH2Br取上层清液
观察现象
上述三个方案中,哪一个更合理?并说明不合理方案的原因。
答案:方案一不合理。溴乙烷是共价化合物,其中的溴原子不能电离产生Br-,加入硝酸银溶液, 不会产生浅黄色的溴化银沉淀。
方案二不合理。因为卤代烃水解后的水溶液呈碱性,与AgNO3溶液反应后生成黑褐色沉淀,影响Br-的检验。
方案三合理。因为CH3CH2Br在NaOH水溶液中水解生成NaBr和CH3CH2OH,上层清液中含有Br-,加入HNO3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能够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浅黄色沉淀AgBr。
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下列反应中R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
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应条件。
(1)由CH3CH2CH2CH2Br分两步转变为
CH3CH2CHBrCH3;
(2)由(CH3)2CHCH== CH2分两步转变为
(CH3)2CHCH2CH2OH。
解析:(1)这是将Br从1号碳上转移到2号碳上的物质之间的转化,由于两者都是饱和的有机物,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直接完成其转化,所以必须先进行消去反应,使卤代烃变成烯烃,然后烯烃再和HBr加成。只要给予适当的条件,Br可以加成到2号碳上,这也是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2)如果烯烃与水直接发生加成反应,可以生成醇,但羟基的位置不能确定,因而无法一步完成这一变化,同时也不符合题目要用两步反应完成这一转化的要求。所以,烯烃只能先与HBr加成,使Br原子加成在1号碳上,再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使羟基取代溴原子。
答案:(1)CH3CH2CH2CH2Br+NaOH
CH3CH2CH===CH2↑+NaBr+H2O,
CH3CH2CH===CH2+HBrCH3CH2CHBrCH3
(2)(CH3)2CHCH===CH2+HBr
(CH3)2CHCH2CH2Br,
(CH3)2CHCH2CH2Br+NaOH
(CH3)2CHCH2CH2OH+NaBr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已知甲醛()分子中的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A.苯乙烯
B.苯甲酸
C.苯甲醛
D.苯乙酮
解析:选D。苯乙酮分子中含有一个饱和碳原子,即存在一个四面体结构,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最多有15个原子共面)。
区别乙醛、苯和溴苯,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加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后振荡
B.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热
C.加蒸馏水后振荡
D.加硝酸银溶液后振荡
解析:选C。A项加入KMnO4酸性溶液,乙醛能使其褪色,苯与溴苯不能使其褪色;B项与新制的Cu(OH)2共热,乙醛可出现砖红色Cu2O沉淀,其他无现象;C项由于密度和水溶性不同,苯在水层上方,溴苯沉于底部,而乙醛溶于水中;D项加AgNO3溶液都没有明显现象。
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现有试剂:①KMnO4酸性溶液;②H2/Ni;③Ag(NH3)2OH;④新制的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分别是碳碳双键和醛基,KMnO4酸性溶液能将两种官能团氧化,H2/Ni能和这两种官能团发生加成反应,Ag(NH3)2OH和新制的Cu(OH)2只能氧化醛基而不能氧化碳碳双键。
有A、B、C三种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其中B可发生银镜反应,C与A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生成有香味的液体。
(1)A、B、C的结构简式和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1,2 二溴乙烷”可推知A在浓H2SO4和170 ℃条件下得到的气体是CH2==CH2,推测A为CH3CH2OH、B为CH3CHO、C为CH3COOH。
答案:(1)CH3CH2OH乙醇 CH3CHO乙醛 CH3COOH乙酸
(2)CH3CH2OHH2O+CH2CH2↑
(3)2CH3CHO+O22CH3COOH
(4)CH3CHO+H2CH3CH2OH
(5)CH3CH2OH+CH3COOH
H2O+CH3COOCH2CH3
含有饱和一元醛A的溶液100 g,其中含醛A 25.74%,加入另一饱和一元醛B 17 g后,从混合液中取出4 g,使之与足量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4.32 g。已知醛B比醛A多一个碳原子,则A、B各是什么醛,并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n(Cu2O)==0.03 mol
4 g混合液中含两种醛的质量为
m(A)=×4 g=0.88 g
m(B)=×4 g=0.58 g
设醛A的分子式为CnH2nO,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n+16和14n+30。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CHO+2Cu(OH)2RCOOH+Cu2O↓+2H2O可知,醛与Cu2O的物质的量相等,故+=0.03,解得n=2,则A为CH3CHO,B为CH3CH2CHO。
答案:乙醛 CH3CHO 丙醛 CH3CH2CHO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羟基的电子式:·
B.石炭酸的结构简式:C6H5OH
C.乙醛的分子式:C2H4O
D.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选A。羟基中O原子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A错。
一个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 mol·L-1 CuSO4溶液和0.5 mol·L-1 NaOH溶液各1 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 mL 40%的乙醛,加热至沸,结果无砖红色沉淀出现。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未充分加热
B.加入乙醛太少
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足
D.加入CuSO4溶液不够
解析:选C。配制Cu(OH)2悬浊液时,NaOH过量才能使实验成功。
最新报道,绿色农药——信息素已推广使用,这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有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为CH3(CH2)5CH==CH(CH2)9CHO。下列检验该信息素中官能团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先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检验碳碳双键,再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
B.先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再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
C.先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再用氢气/催化剂检验碳碳双键
D.先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再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
解析:选D。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既能氧化碳碳双键,又能氧化醛基,所以在检验碳碳双键前要先检验醛基,将其转化成羧基,以免干扰对碳碳双键的检验。C项中,它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能用于检验物质。
某饱和一元醛和一元酮的混合物共0.5 mol,质量为26.2 g。该混合物与足量的银氨溶液作用,最多析出银43.2 g,混合物中的醛可能是( )
A.乙醛 B.丁醛
C.戊醛 D.己醛
解析:选A。m(Ag)=43.2 g n(Ag)=0.4 mol n(醛)=0.2 mol;因为一元酮为0.3 mol,最简单的丙酮0.3 mol为17.4 g,所以0.2 mol醛的质量最多为8.8 g,即该一元醛分子中最多含有2个碳原子。
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16% B.37%
C.48% D.无法计算
解析:选B。由饱和一元醛通式为CnH2nO可知,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一定为54%,那么氧的质量分数为37%(1-9%-54%)。
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当温度超过20 ℃时,挥发速度加快。根据甲醛的这些性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湿度并通风
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
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再入住
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解析:选D。入住前,房间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并通风,不能紧闭门窗。
能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鉴别,不能用溴水鉴别的是( )
A.甲烷和乙烯 B.1,3 丁二烯和丁烯
C.苯和丙苯 D.乙醇和乙醛
解析:选C。A项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或溴水均能鉴别;B项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或溴水均不能鉴别;C项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能鉴别,而用溴水不能鉴别;D项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不能鉴别,而用溴水能鉴别。
下列有关银镜反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要用浓硫酸和蒸馏水洗涤
B.向2%的稀氨水中滴入2%的硝酸银溶液,配得银氨溶液
C.采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
D.可用浓盐酸洗去银镜
解析:选C。试管要用热NaOH浓溶液洗涤(去油污),A项不正确;配制银氨溶液时将氨水滴入AgNO3溶液中,B项错;可用浓硝酸洗去银镜,D项错。
人们能够在昏暗的光线下看见物体,是因为视网膜中的“视黄醛”吸收光线后,其分子结构由顺式转变为反式,并从所在蛋白质上脱离,这个过程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大脑。
下列有关“视黄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黄醛”属于烯烃
B.“视黄醛”的分子式为C20H15O
C.“视黄醛”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D.在金属镍催化并加热下,1 mol “视黄醛”最多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选C。A项,该分子中含有醛基,属于烃的衍生物,不是烯烃;B项,有机物的键线式结构要注意碳原子的位置及碳原子的价键情况,凡碳原子不足四个键的,都由氢原子饱和,该有机物分子的分子式为C20H28O;C项,该物质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D项,分子中含有5个碳碳双键和1个碳氧双键,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6 mol H2加成。
(Ⅰ)在乙醛溶液中加入溴水,溴水褪色,分析乙醛的结构和性质,其反应原理有三种可能:①溴在不饱和键上发生加成反应;②溴与甲基上的氢原子进行取代;③乙醛具有还原性,被溴水氧化。为此同学们作了如下探究:
(1)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则上述第________种可能被排除,有同学提出采用测反应后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进一步进行验证,就可确定究竟是何种反应原理,请指出此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可能的反应,若乙醛被溴水氧化,氧化后的主要产物应是________。
(3)若反应物Br2与生成物Br-的物质的量关系是1∶2,则乙醛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糠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可由稻糠、玉米芯制得。它的结构可表示为:。
(1)糠醛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写出相对分子质量比糠醛大14的同系物的三种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苯酚与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糠醛和苯酚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也能发生类似反应生成糠醛树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假设乙醛溶液中加入溴水,溴在不饱和键上发生加成反应,则加成产物不能电离出Br-,从而不可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如果是溴与甲基上的氢原子进行取代,则除了有机产物外,还产生HBr,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AgBr沉淀;如果是乙醛被溴水氧化,还原产物应该为HBr,同样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AgBr沉淀。从以上分析不难排除第①种情况,并因为第②③种反应都有HBr生成,采用测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是不能确定究竟是何种反应原理的。虽然二者都有HBr生成,但HBr的物质的量是不同的,如果是取代反应,一分子Br2中的一个Br原子取代氢原子的位置,另一个Br原子形成Br-,反应物Br2与生成物Br-的物质的量关系是1∶1;若乙醛被溴水氧化,氧化产物为乙酸,一分子Br2被还原可生成2分子HBr。因此,若反应物Br2 与生成物Br-的物质的量关系是1∶2,则乙醛与溴水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Ⅱ)(1)从糠醛的结构简式可知,糠醛的分子式为C5H4O2。
(2)同系物应具有相似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大14就是多一个CH2,故题中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是在原有糠醛环上加一个—CH3,与醛基处在邻、间、对位共三种。
(3)依据信息,将糠醛看成甲醛仿写即可。
答案:(Ⅰ)(1)① 不可行 ②③反应都有酸(HBr)生成
(2)乙酸
(3)CH3CHO+Br2+H2O―→CH3COOH+2HBr
(Ⅱ)(1)C5H4O2
(2)、、
(3)eq \a\vs4\al()
在实验室可利用下列反应制HCHO:2CH3OH+O22HCHO+2H2O。甲醇和甲醛的沸点和水溶性见下表:
沸点/℃ 水溶性
甲醇 65 混溶
甲醛 -21 混溶
如图所示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分别如甲和乙所示,试回答:
(1)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则通入试管A的X是________。
(2)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应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添加药品后,如何检验乙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种装置中都需要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填“A”、“B”或“C”),加热的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成时,都应先停止对________(填“A”、“B”或“C”)加热,再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成时,先打开D处的铁夹,再撤去酒精灯,打开铁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哪套装置好?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可以知道利用Cu或CuO作催化剂,所以直接用气体(空气)在铜丝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只能水浴加热)用甲装置;也可以间接用CuO作氧化剂,同时催化反应,用乙装置,由于甲装置反应时,气体与甲醇接触充分,生成的甲醛浓度大,故甲装置比乙装置好。
答案:(1)空气(或氧气)
(2)CuO CH3OH+CuOHCHO+H2O+Cu
(3)H2O
(4)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导管伸入水中,手握试管A,若试管C水中有气泡冒出,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AB A水浴,B酒精灯加热 B 撤出C中导管 防倒吸
(6)甲 制得甲醛浓度大
醇氧化成醛的反应是药物、香料合成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1)苯甲醇可由C6H5CH2Cl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而制得,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醇在催化作用下氧化成醛的反应是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某科研小组研究了钯催化剂在氧气气氛中对一系列醇氧化成醛反应的催化效果,反应条件为:K2CO3、363 K、甲苯(溶剂)。实验结果如下:
醇
反应时间/h 2.5 2.5 2.5
醛的产率/% 95 96 94
醇
反应时间/h 3.0 3.0 15.0
醛的产率/% 95 92 40
分析表中数据,得到钯催化剂催化效果的主要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条)。
(3)用空气代替氧气气氛进行苯甲醇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反应,其他条件相同,产率达到95%时的反应时间为7.0小时。请写出用空气代替氧气气氛进行反应的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苯甲醛易被氧化。写出苯甲醛被银氨溶液氧化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出具体反应条件)。
(5)在药物、香料合成中常利用醛和醇反应生成缩醛来保护醛基,此类反应在酸催化下进行。
例如:
①在以上醛基保护反应中要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条)。
②已知具有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的缩醛比较稳定。写出用乙二醇(HOCH2CH2OH)保护苯甲醛中醛基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卤代烃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卤原子被羟基取代。
(2)①前五个数据的产率在92%至96%之间,说明催化剂对苯甲醇及其对位衍生物具有高效催化活性,最后一个数据说明催化剂对的催化效果比较差。②分析有机物和的结构,它们均是苯甲醇的对位衍生物,一个是吸电子基团,一个是斥电子基团,但两者在相同时间里反应的产率都很高,说明了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苯甲醇对位衍生物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不大。
(3)缺点:由于O2的浓度小,使得反应速率较慢。
(4)银镜反应时为了提高出现银镜的质量,应使溶液处于不流动、不翻滚的状态,所以需水浴加热。
(5)①欲使保护醛基的可逆反应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增大另一反应物(CH3CH2OH)的量,及时减少生成物(水)的量。
答案:(1)
(2)催化剂对苯甲醇及其对位衍生物具有高效催化活性;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苯甲醇对位衍生物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不大;催化剂对的催化效果差(答案合理即可)
(3)优点:空气原料易得,成本低,减少苯甲醛被氧化为苯甲酸;缺点:反应速率较慢
(4)C6H5CHO+2Ag(NH3)2OH
C6H5COONH4+2Ag↓+3NH3+H2O
(5)①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反应物(CH3CH2OH)过量
②eq \a\vs4\al()
部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转化过程、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关系如下:
物质转化关系:R—CH2OHRCHORCOOH
相对分子质量: M M-2 M+14
已知:物质A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A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中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B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C、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还能生成环状化合物,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有关知识。
(1)由A能连续两步被氧化可知A分子中含有—CH2OH结构,A在浓硫酸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F分子中还含有醛基;根据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HOOCCH2COOH,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O,F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G的结构简式为;
(2)B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HO,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醛基;
(3)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O,则D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OH。
答案:(1)碳碳双键、醛基 CH??
(2)OHC—CH2—CHO+4Ag(NH3)2OH4Ag↓
+NH4OOC—CH2—COONH4+6NH3+2H2O
(3)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①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②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若苯分子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则C—C与C==C的键长必然不同;的性质必然不同,应互为同分异构体;CC的特征反应是使溴水和KMnO4酸性溶液褪色,全面考虑应选C。
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
解析:选D。苯与汽油互溶且密度比水小,显然水层在下且只占1/3,油层在上占2/3,D项符合题意。
已知苯的二氯代物有三种,那么苯的三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的种类数为( )
A.1 B.2
C.3 D.4
解析:选C。讨论苯的三氯代物时,采用“定二移一”法;先定二氯为邻位:eq \a\vs4\al()有二种同分异构体,再定二氯为间位:eq \a\vs4\al()有一种同分异构体。
现有三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制备硝基苯,应选用( )
A.装置A B.装置B
C.装置C D.都不行
解析:选C。制取硝基苯,由于苯的沸点较低(80.1 ℃),苯跟浓硝酸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发生硝化反应时,温度要控制在50~60 ℃(水浴温度),并需要有一长玻璃管使蒸发的苯回流。温度计应放在水浴中以便于控制温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芳香烃的分子式的通式是CnH2n-6(n≥6,n∈N)
B.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仅含有一个苯环的且侧链全部是烷基的烃类物质
C.苯和甲苯都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甲苯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而苯不能
解析:选B。芳香烃是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或多个苯环的烃类化合物,而苯的同系物仅指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苯环的侧链全部为烷基的烃类化合物,苯及其同系物符合通式CnH2n-6(n≥6,n∈N);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但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苯则不能,这是苯环与侧链相互影响的结果。
下列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
①SO2 ②乙烯 ③聚乙烯 ④乙炔 ⑤聚乙炔
⑥FeSO4溶液
A.①②④⑤⑥⑧ B.①②④⑥⑧⑨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④⑥⑦⑨
解析:选A。SO2和FeSO4是无机物中的强还原剂,可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乙烯、乙炔、聚乙炔分子中均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也可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且侧链第1个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故也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溴苯,立即用70 ℃以上的热水清洗
D.实验室制硝基苯时,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解析:选A。实验室制取硝基苯时,首先滴加浓硝酸,然后向硝酸中逐滴滴加浓硫酸,最后加苯,B错误;手指上沾上溴苯,用热水清洗会造成烫伤,应用酒精擦洗,C错误;制取硝基苯时,需要水浴加热,D错误。
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2年7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下图是酷似奥林匹克旗中五环的一种有机物,被称之为奥林匹克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
B.该有机物是只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D.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H2O的物质的量小于CO2的物质的量
解析:选D。该有机物不是苯的同系物,是多环芳烃,A项不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极性键且其一氯代物有七种,所以B、C两项均不正确;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2H14,判断D项正确。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甲苯、己烯、四氯化碳、碘化钾溶液区别开,该试剂可以是( )
A.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B.溴水
C.溴化钾溶液 D.硝酸银溶液
解析:选B。溴水与四种试剂分别产生不同的现象:分层且上层为橙红色的为甲苯;分层且下层为橙红色的为四氯化碳;分层且两层几乎均无色的是己烯;不分层且溶液颜色加深的是碘化钾溶液。
(Ⅰ)下面是苯和一组稠环芳烃的结构简式:
(1)写出化合物②~⑤的分子式: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这组化合物分子式的通式是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n=1,2,3,4,5…)。
(3)在该系列物质中碳的最大质量分数是________。
(Ⅱ)我们已学过了下列反应:①由乙烯制二氯乙烷
②乙烷与氯气光照 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乙烯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⑤由苯制取溴苯
⑥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⑦由苯制取硝基苯
⑧由苯制取环己烷
(1)在上面这些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_。
(2)写出以上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②C10H8与①C6H6中碳原子数相差4,氢原子数相差2,故通式应为C4n+xH2n+y,而最简单的同系物分子式为C6H6,即当n=1时通式中x应为2,y应为4,所以本组化合物分子式的通式应为C4n+2H2n+4(n≥1),再由该通式不难求出②、③、④、⑤的分子式为②C10H8、③C14H10、④C18H12、⑤C22H14。对于第(3)问w(C)=,随着n值增大,w(C)也增大,因此取极限可得该组化合物中碳的最大质量分数为: (48n+24)/(50n+28)=96%。
(Ⅱ)有机物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答案:(Ⅰ)(1)②C10H8 ③C14H10 ④C18H12
⑤C22H14 (2)C4n+2H2n+4 (3)96%
(Ⅱ)(1)②⑤⑦ ①③⑧
(2)①CH2==CH2+Cl2―→CH2Cl—CH2Cl
③CH2==CH2+Br2―→CH2Br—CH2Br
有机物中,有一些分子式符合通式CnHn,如C2H2、C6H6等。
(1)关于这些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A.可能互为同系物
B.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且产生黑烟
C.一定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D.等质量的这些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
(2)写出分子式为C4H4且为链烃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它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3)写出除苯外分子式为C6H6且结构中只有C—C键和C—H键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8H8,且属于芳香烃,已知它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水褪色,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出其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nHn的烃中含碳量较高,燃烧时现象与乙炔、苯相同,并且根据烃完全燃烧的规律,等质量的最简式相同的烃燃烧,耗氧量相同。
(2)根据分子式C4H4,得知不饱和度为3,即结构中应含一个—C≡C—和一个。
(4)C8H8的芳香烃中含苯环,根据不饱和度得知支链上应有一个CC。
答案:(1)BD
(2)HC≡C—CH==CH2 3
(3)eq \a\vs4\al()
(4)
?
某同学为证明溴与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非加成反应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一支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放入少量铁屑。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要写结构简式)。
(2)反应一段时间后,在C试管内看到有浅黄色沉淀生成,此时该同学得出苯与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的结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正确,应如何对装置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回答“正确”,此问不必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苯与溴的反应原理、Br-的检验等知识。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反应为取代反应而非加成反应,若是取代反应,则有HBr气体生成,逸出A装置进入C装置;若是加成反应,则只得到溴代烃,无气体进入C装置,因此结合装置中试剂的性质可推断出发生取代反应时C装置中应有浅黄色沉淀生成,但考虑到苯和溴易挥发,且液溴溶于水后也能产生Br-,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所以该装置尚存在缺陷,不能证明反应是取代反应,应将A中挥发出来的溴蒸气在进入C装置前除掉,故要增加一个除杂装置。
答案:(1)2Fe+3Br2==2FeBr3,+Br2+HBr
(2)不正确 发生反应时可能会有苯、溴等挥发出来,液溴溶于水后产生的Br-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反应是取代反应 可在装置A、C之间连接一个除杂的洗气瓶,内盛苯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苯的同系物中,有的侧链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生成芳香酸,反应如下:
(R、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
(1)现有苯的同系物甲、乙,分子式都是C10H14。甲不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为芳香酸,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乙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为分子式为C8H6O4的芳香酸,则乙可能的结构有______种。
(2)有机物丙也是苯的同系物,分子式也是C10H14,它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试写出丙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分子式为C10H14的苯的同系物可能具有的结构展开讨论。题中信息没有明说什么样的结构不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为芳香酸,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能被氧化为芳香酸的苯的同系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侧链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不能没有氢原子,产物中羧基数目等于苯的同系物分子中能被氧化的侧链数目。若苯的同系物能被氧化为分子式为C8H6O4的芳香酸(二元酸),说明苯环上有两个侧链,可能是两个乙基,也可能是一个甲基和一个丙基,而丙基又有两种结构
(—CH2CH2CH3和),两个侧链在苯环上的位置又有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可能,故分子式为C10H14、有两个侧链的苯的同系物有3×3=9种可能结构。分子式为C10H14的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其苯环上可能只有2个相同侧链且位于对位,或4个相同的侧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L 多巴是一种有机物,它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L 多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既没有酸性也没有碱性
B.只有酸性没有碱性
C.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D.只有碱性没有酸性
解析:选C。L 多巴中含有羧基(—COOH)、酚羟基(—OH),故呈酸性,含有氨基(—NH2),故呈碱性。
2012年是DNA结构发现59周年。DNA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在它的碱基对中储存着遗传信息,与生物的生长、发育等正常生命活动以及癌变、突变等异常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下列有关DNA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核酸包括RNA和DNA两大类
B.DNA水解得到的碱基含尿嘧啶(U)
C.DNA水解的最终产物之一戊糖是二糖
D.DNA的结构决定了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特定结构,并保证把这种特性遗传给下一代
解析:选AD。核酸包括DNA和RNA,所以A正确。DNA水解得到的碱基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RNA水解才能得到尿嘧啶(U),所以B错误。最简单的单糖的甘油醛,是丙糖,所以最简单的二糖至少是己糖,C错误,D显然正确。
市面上的“人造鸡蛋”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之一。人造鸡蛋的蛋壳是用碳酸钙做的,蛋黄和蛋清则是用海藻酸钠、明矾、明胶、食用氯化钙加水、色素等制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造鸡蛋”的蛋清在硫化铵、硫酸钠溶液中发生盐析,在硫酸铜溶液中变性
B.“人造鸡蛋”在食醋中会变软,有气泡产生
C.长期食用“人造鸡蛋”可以补钙,强身健体
D.“人造鸡蛋”长期放置会变质,有硫化氢生成
解析:选B。根据“人造鸡蛋”的组成判断:蛋清不是蛋白溶液,因而A、C、D均不正确;B项正确。
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
(1)图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D是________。如果把DNA换成RNA,则A是________,B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当E为DNA时,A有a、b、c、d四种类型;当E为RNA时,A有a、b、c、e四种类型。那么,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共有________种。
解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由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三部分组成。对DNA来说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三者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进一步形成DNA。由于DNA和RNA各有4种碱基,所以各有4种核苷酸,共8种。
答案:(1)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核苷酸 含氮碱基 核糖 核糖核苷酸 (2)8
试用蛋白质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1)在豆浆中加入石膏或氯化镁,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
(2)误服可溶性重金属盐,可以服用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解毒。
(3)福尔马林能防腐,可用于浸制标本。
(4)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
解析:蛋白质在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有机溶剂(乙醇和甲醛等)等的作用下会发生变性,使蛋白质失去了原有的生理活性。蛋白质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灼烧纤维素时有烧纸的气味。
答案:(1)豆浆为胶体,加入CaSO4或MgCl2电解质会使其中蛋白质和水凝聚成为凝胶。
(2)重金属盐使牛奶、蛋清、豆浆中的蛋白质凝聚,从而减少了重金属盐对人体的危害。
(3)福尔马林中的甲醛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使其失去生理活性,达到灭菌防腐的目的。
(4)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故可用燃烧的方法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
解析:选A。A项分子中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所以不属于醇类,属于酚类。
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按a、b、c……编序如右面结构式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消去反应时,化学键在c、d处或在a、g处断裂
B.发生催化氧化时,化学键在a、c处或在a、g处断裂
C.分子间脱水时,化学键在a处或b处断裂
D.与金属钠反应时,化学键在a处断裂
解析:选A。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时,是去掉羟基和羟基碳的邻位碳上的一个氢原子,两个碳原子间形成双键。所以断裂的键应是b、d或b、e或b、f三处中的一处。
下列物质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只有一种的是(双选)( )
A.2 丁醇 B.2 甲基 2 丙醇
C.1 丁醇 D.2 甲基 2 丁醇
解析:选BC。若脱水只生成一种烯烃,则醇分子中的烃基可能在链端,也可能与羟基所连碳原子两旁的烃基相同且都连有氢原子。四种物质的消去产物分别为
以下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皆为C4H10O。
(1)其中能被氧化成相同碳原子数醛的是________。
(2)能被氧化成酮的是________。
(3)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一种产物的是________。
解析:能氧化成醛的醇分子中含有—CH2OH,能氧化成酮的醇分子中有;—OH在链的中间且羟基碳两边的碳不同并均有氢原子,可得多种消去产物。
答案:(1)②③ (2)① (3)②③④
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SO2,有人设计出下列实验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可供选用的试剂有:A.品红溶液、B.NaOH溶液、C.浓硫酸、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能说明SO2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证乙烯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SO2与乙烯的性质不同,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乙烯不能;SO2与乙烯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验证乙烯前必须除去SO2,除净后才能检验乙烯,除去SO2可用NaOH溶液(乙烯不反应),所以验证顺序为先用品红溶液检验SO2,再通入NaOH溶液除去SO2,然后再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最后通入KMnO4酸性溶液检验乙烯的存在。
答案:(1)A B A D (2)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性质实验
(4)检验SO2是否除尽
(5)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为了证明甲酸中含有乙醛,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B.加入2~3滴石蕊试液
C.先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蒸馏,把蒸馏出的物质加足量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D.直接蒸馏,把蒸馏出的物质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解析:选C。由于甲酸分子中含有醛基,也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所以在鉴别有无乙醛之前必须先把甲酸分离出去。D中直接蒸馏会将甲酸蒸出,干扰实验现象,应将甲酸转变成相应的盐,再蒸馏,才能将两者分离。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见下图,取足量的Na、NaOH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和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必要时可以加热),完全反应后消耗Na、NaOH和NaHCO3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3∶4∶2 B.3∶5∶2
C.3∶5∶1 D.3∶4∶1
解析:选C。醇、酚、羧酸能和Na单质反应,1 mol该有机物能和3 mol的金属钠反应;酚羟基、卤代烃、羧基、酯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注意酯水解后生成了羧酸和酚,羧酸和酚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1 mol该有机物能和5 mol的氢氧化钠反应;NaHCO3只能和羧基反应。
由环己醇制取己二酸己二酯,最简单的流程途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还原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酯化反应 ⑦中和反应 ⑧缩聚反应
A.③②⑤⑥ B.⑤③④⑥
C.⑤②③⑥ D.⑤③④⑦
解析:选B。反应流程为: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有的有多个官能团。认真观察各物质的结构,填写下列空白:
(1)可以看作醇类的是(填编号,下同)________。
(2)可以看作酚类的是________。
(3)可以看作羧酸类的是________。
(4)可以看作醛类的是________。
(5)上述各物质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________。
解析: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有机物是醇(B、D);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是酚(A、B、C);含有羧基的有机物是羧酸(B、C、D);含有醛基的有机物是醛(A);含有苯环的化合物是芳香族化合物(A、B、C、D)。
答案:(1)BD (2)ABC (3)BCD (4)A (5)ABCD
在试管中先加入2 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慢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g无水醋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②中加入5 mL Na2CO3饱和溶液,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中实验操作及其他条件可知这是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1)①中无水醋酸钠与浓硫酸会反应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可发生酯化反应。(2)从(1)的反应方程式中可看出浓硫酸也是反应物。(3)乙酸乙酯是有香味的油状液体,比水轻。(4)分析制备装置,导气管插入了液面以下,又多了一个球形干燥管,显而易见该球形干燥管的另一重要作用是防止Na2CO3饱和溶液倒吸进入试管①中。
答案:(1)CH3COONa+H2SO4===NaHSO4+CH3COOH、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起反应物、催化剂、脱水剂作用
(3)在试管中液面上有透明油状液体生成,可闻到一种香味;液面在玻璃导管中反复升起和下落
(4)防止倒吸 该装置的导气管插到了液面以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X Y Z
例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A 苯的同系物 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物
B 烯烃 不饱和烃 烃
C 氯乙烷 卤代烃 烃的衍生物
D 加聚反应 加成反应 化合反应
解析:选D。化合反应与加成反应两个概念不是从属关系,D项不正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卤代烃都不溶于有机溶剂
B.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D.所有的卤代烃的密度都比水的密度小
解析:选B。所有的卤代烃都不溶于水,而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但不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Cl、(CH3)3C—CH2Cl就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一氯代烷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而溴乙烷的密度就比水大,多卤代烃的密度也不一定小于水,如CCl4的密度就比水大。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A.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浓硫酸和苯的混合液加热至80 ℃
C.煮沸氯乙烷和苛性钾溶液
D.煮沸氯乙烷和苛性钾的醇溶液
解析:选D。A项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C两项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D项反应属于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能与KOH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A.(CH3CH2)3CCH2Cl B.CH3Cl
解析:选D。β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才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只有D项符合。
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碱的作用是( )
A.催化剂
B.氧化剂
C.提高水解反应的转化率
D.促进水解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选C。碱中和生成的HX,提高卤代烃水解的转化率。
据调查,许多质量较差的家庭装饰材料会释放出近百种能引发疾病的有害物质,三氯乙烯是其中一种,其化学式为C2HCl3。下面关于三氯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烯烃
B.可由乙炔和氯化氢加成而得
C.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D.通入AgNO3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选C。三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ClCCl2,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红棕色出现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解析:选C。Cl2与溴乙烷不发生反应;注意造成酸性环境后加入硝酸银才能生成浅黄色AgBr。
近期发现一种不需要外加能源、可以节约水源,而能除去废水中的卤代烃(有碍人类健康)的方法,即把铁粉放在废水中,一段时间后卤代烃“消失”。有人提出该过程的机理为Fe+RCH2X+H+―→RCH3+X-+Fe2+(X为卤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处理后的废水的pH增大;②该反应是置换反应;③反应过程中RCH2X是氧化剂;④处理含卤代烃1 mol的废水时,转移2 mol电子
A.只有①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③④
解析:选D。反应过程中消耗H+,pH增大,铁作还原剂,则卤代烃作氧化剂。
下列物质与NaOH醇溶液共热后,可得3种有机物的是( )
A.CH3—CHCl—CH2—CH3
B.
C.CH3—CH2—C(CH3)Cl—CH2—CH3
D.
解析:选D。A、B、C发生消去反应均可得两种有机物,C项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可得产物:
D项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可得产物有①、
。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如OH-等阴离子)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例如:CH3CH2CH2—Br+OH-(或NaOH)―→CH3CH2CH2—OH+Br-(或NaBr)。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溴乙烷跟NaHS反应。
(2)碘甲烷跟CH3COONa反应。
(3)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CH3—O—CH2CH3)。
解析:(1)根据题意可以看出RX即CH3CH2Br,而Y-即HS-。因此,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HS―→CH3CH2SH+NaBr。
对于(2),从题意可以看出RX为CH3I,而Y-为CH3COO-。化学方程式为:CH3I+CH3COONa―→CH3OOCCH3+NaI。
同理,在(3)中RX显然是CH3I,但题里并未直接给出和Y-有关的分子,而给出了反应的结果CH3—O—CH2CH3。从产物CH3—O—CH2CH3可以分析出Y- 应该是CH3CH2O-,它可来自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生成的CH3CH2ONa。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H3I+CH3CH2ONa―→CH3OCH2CH3+NaI
答案:(1)CH3CH2Br+NaHS―→CH3CH2SH+NaBr
(2)CH3I+CH3COONa―→CH3OOCCH3+NaI
(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CH3I+CH3CH2ONa―→CH3OCH2CH3+NaI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Ⅰ)制取溴苯和溴乙烷。已知溴乙烷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沸点38.4 ℃,熔点-119 ℃,密度为1.46 g·cm-3。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气密性后,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苯和液溴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至恰好没过进气导管口 ③将A装置中纯铁丝小心往下插入混合液中
④点燃B装置中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 min。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U形管内用蒸馏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完毕后,U形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出溴乙烷时所用最主要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只填一种)。
(5)步骤④中可否用大火加热?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证明溴和苯的上述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该同学用装置(Ⅱ)代替B、C直接与A相连重新反应。
①装置(Ⅱ)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的液体是________(填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试管外的液体是________(填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Ⅱ)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利用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制取溴苯同时生成HBr;利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乙烯和HBr反应生成溴乙烷,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主要考查溴苯的制备及产物的检验。
答案:(1)剧烈反应,液体沸腾,烧瓶上方有红棕色气体
(2)导气,冷凝回流
(3)溶解HBr,防止HBr及产物逸出
(4)液体分层,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 分液漏斗
(5)不可 易使乙烯来不及反应就逸出
(6)①苯 吸收挥发出的Br2蒸气 水 吸收HBr气体
②AgNO3 生成淡黄色沉淀 检验Br-,证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 防倒吸
下面是九种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化合物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框图中,①是________反应,②是________反应,③是________反应,④是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3)化合物E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写出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2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G的结构简式________。F1和F2互为____________。
解析:由B的结构简式及反应条件可知C1、C2可能为,由于E可发生1,4?加成和1,2?加成,则E为二烯烃,结合E的分子式,不难推出D为3,E为,其他问题迎刃而解了。
答案:(1)2,3?二甲基丁烷 (2)取代 消去 加成 加聚
(3) +2NaOH
+2NaBr+2H2O
(4) ?
同分异构体
A是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已知它存在以下一系列转化关系,其中C是一种一元醇,D是A的对位一取代物,H与E、I与F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
(1)化合物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证明H中含有溴原子,还需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E―→F的反应类型与E―→G不同,下列实验方法切实可行的是________。
A.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
B.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溴水,发现溴水立即褪色
C.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后,加入溴的CCl4溶液使之褪色
D.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KMnO4酸性溶液,混合液红色变浅
解析:A是甲苯,B是A的溴代产物且水解产物是醇类,因而B是1 溴甲苯();D是A的对位一取代物,其结构简式是;H、E分别是B、D的加氢产物,它们再发生消去反应分别得到I、F,E水解得到G。E→F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E→G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E→F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烯烃(产物)、乙醇(溶剂)、NaOH(多余的)和NaBr,两种反应中都生成NaBr,选项A无法区别,而NaOH溶液能使溴水褪色、乙醇也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答案:(1)
(2)NaOH水溶液(或NaOH醇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3)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化学式对应的结构式从成键情况看不合理的是(双选)( )
解析:选AD。从各元素原子结构分析,当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时形成的共价键个数:C→4个共价键,N→3个共价键,O或S或Se均形成2个共价键,Si→4个共价键;判断A、D不正确。
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C原子可能共平面
B.除苯环外的C原子共直线
C.最多只有4个C原子共平面
D.最多只有3个C原子共直线
解析:选A。为方便说明,对分子中大部分碳原子编号:
联想乙炔和苯的结构,1C、2C、3C、4C、5C共直线,而5C与其他4个原子成键,具有四面体构型,故4C、5C、6C不共直线。6C、7C、8C也不共直线。所以最多应有5个C原子共线,B、D错误。
又5C、6C、7C、8C共平面Ⅰ:
而1C、2C、苯环共平面Ⅱ:
4C、5C、6C共平面,故平面Ⅰ、Ⅱ有可能共平面,所有C原子可能共平面,A正确,C错误。
已知化合物A(C4Si4H8)与立方烷(C8H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图:
则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
A.3 B.4
C.5 D.6
解析:选B。讨论二氯取代物种类时,采用“定一移一”的办法,即先将一个氯原子定在某个C原子(或Si)上,移动另一个氯原子所处的位置。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相邻、平面内对角线、体对角线)。C4Si4H8的二氯代物有4种(相邻C—Si、平面内C—C对角线、平面内Si—Si、体对角线C—Si)。
某有机化合物结构为
,分析其结构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其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2)其中含有________个不饱和碳原子,分子中有________种双键。
(3)分子中的饱和碳原子有________个。
(4)该物质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a.可以与溴水反应
b.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c.可以与Na反应
d.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e.只能发生还原反应,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根据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4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碳原子称之为饱和碳原子;成键的原子数目小于4的碳原子称之为不饱和碳原子,此分子中有12个不饱和碳原子,除碳碳双键外碳原子还可以与氧、硫等原子形成双键,此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两种,如结构简式中所标位置:
具有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共有4个;该物质中有双键、叁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同时也可发生还原反应,不饱和键的存在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或溴水褪色;羟基(—OH)、羧基(—COOH)可以与钠反应;且不饱和键、羟基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1)C16H16O5 (2)12 2 (3)4 (4)abcd
有机物的表示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是常用的有机物的表示方法:
① ② ③CH4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上述表示方法中属于结构简式的为:__________;属于结构式的为:________;属于键线式的为__________;属于比例模型的为:________;属于球棍模型的为________。
(2)写出⑨的分子式:________。
(3)写出⑩中官能团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4)②的分子式为________,最简式为________。
解析:①③④⑦是结构简式;②⑥⑨是键线式,所有拐点和端点都有一个碳原子,碳原子不满足四个价键的由氢原子补充;⑤是CH4的比例模型;⑧是正戊烷的球棍模型;⑩是葡萄糖的结构式,其官能团有—OH和;②的分子式为C6H12,所以最简式为CH2。
答案:(1)①③④⑦ ⑩ ②⑥⑨ ⑤ ⑧
(2)C11H18O2 (3) (4)C6H12 CH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官能团都属于取代基
B.取代基都属于官能团
C.羟基与OH-相同
D.醛基的电子式为
解析:选A。官能团一定属于取代基,但取代基不一定是官能团,如—CH3、—CH2CH3、等都不是官能团,故A对、B错;羟基与OH-不相同,C错;D项醛基的电子式为,D错。
给下列两种有机物命名均正确的是( )
3
A.前者1,3 丙二醇,后者2 甲基 2 乙基丁烯
B.前者2 乙基丙二醇,后者2 异丙基 1 丁烯
C.前者2 乙基 1,3 丙二醇,后者3 甲基 2 乙基 1 丁烯
D.前者2 乙基 1,3 丙二醇,后者2 乙基 3 甲基 1 丁烯
解析:选C。对于前者一定要选含两个羟基的链为主链;对后者,在含双键碳最多的情况下选含支链多的为主链。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 )
A.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B.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C.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
D.具有相同的熔沸点
解析:选D。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但熔沸点不同,如正戊烷和异戊烷。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
A.3,3 二甲基 4 乙基戊烷 B.3,3,4 三甲基己烷
C.2,3,3 三甲基戊烷 D.2,3,3 三甲基己烷
解析:选A。解这种类型的题目,一般步骤是按题给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然后按系统命名法重新命名,对照检验,选择正确选项。例如3,3 二甲基 4 乙基戊烷的结构简式是,它选错了主链,应是3,3,4 三甲基己烷。同理,进行重命名时,可知B、C、D正确。
分子式为C8H18的烷烃中,在结构式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
A.2 B.3
C.4 D.5
解析:选C。烷烃主链的两端就有两个甲基,说明支链上只有一个甲基,共有:
下列属于碳链异构的是( )
A.CH3CH2CH2CH3和CH3CH(CH3)2
B.CH2===C(CH3)2和CH3CH===CHCH3
C.CH3CH2OH和CH3OCH3
D.CH3CH2CH2COOH和CH3COOCH2CH3
解析:选A。B是位置异构,C、D中是官能团类别异构。
人们使用四百万只象鼻虫和它们的215磅粪物,历经30多年时间弄清了棉子象鼻虫的四种信息素的组成,它们的结构式可表示如下(括号内表示④的结构简式):
①
③
④eq \a\vs4\al()
以上四种信息素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解析:选C。要求判断题给几种键线式结构是否为同分异构体,只要正确判断出它们的分子组成,即可得出答案。由所给结构知①中含有11个碳原子,其中有一个CC,一个环状结构和一个CO,②中含10个碳原子,其中有一个CC,一个环状结构和一个CO,③、④中含有11个碳原子,其中含一个CC,一个环状结构和一个—OH。可见,①和②,②和④因碳原子数不等而不是同分异构体;①和③相比,①多一个CO或少一个—OH,即相差2个氢原子,也不是同分异构体;③和④组成相同(分子式相同),但是结构不同,故为同分异构体。
下面各种结构都表示乙醇分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CH3CH2OH
C. D.C2H5OH
解析:选A。A是键线式,但有3个碳原子,所以是错误的。B、D是乙醇的结构简式,C是乙醇的结构式。
当有机物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所连四个原子或原子团均不相同时,此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具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往往具有旋光性,存在对映异构体,下列化合物中存在对映异构体的是( )
A.C2H5CH===CHCH(CH3)—CH===CHC2H5
B.
C.HCOOH
D.C6H5CH(CH3)CHO
解析:选D。A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特别注意,键线式:,带“*”号的碳原子不为手性碳,因为“*”号碳原子两边基团相同。B分子eq \a\vs4\al()中2号碳也不是手性碳原子,因为这个碳原子上连有相同的两个—CH3。C分子HCOOH中的碳原子上有C==O,有双键的碳原子不为手性碳原子。D分子中,带“*”号的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都不相同,该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
主链含6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选C。本题仅考查了碳链异构,有机分子的异构还有类别异构(官能团异构)和位置异构。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为:
有一类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它的分子组成与烷烃相似。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nH2n+2
B.甲硅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
C.甲硅烷的密度大于甲烷
D.甲硅烷的热稳定性强于甲烷
解析:选D。因烷烃的通式为CnH2n+2,故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nH2n+2,A正确;CH4燃烧生成CO2和H2O,甲硅烷燃烧生成SiO2和H2O,B正确;甲硅烷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甲烷,故甲硅烷密度大,C正确;因Si—H不如C—H稳定,易断裂,故甲硅烷热稳定性差,D错误。
对下列“知识树”认识或描述正确的是( )
A.M处应为“氨基酸”,N处应为“联二苯”
B.M处应为“糖类”,N处应为“环状化合物”
C.M处应为“烃的衍生物”,N处应为“烃”
D.M处应为“脂、油酯”,N处应为“环烃”
解析:选C。根据有机物的分类及M、N的再分类,判断C项正确。
某烃的结构简式为的分子中饱和碳原子数为a,可能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为b,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最多为c,则a、b、c分别为( )
A.4、3、7 B.4、3、8
C.2、5、4 D.4、6、4
解析:选B。该分子中饱和碳原子就是两个乙基中的4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是连接—C≡C—的3个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是连接及—C≡C—的6个碳原子,分子中两个甲基中的2个碳原子可能旋转到这一平面上,所以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最多为8个。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A.CH3—CH3和CH3—CH===CH2
B.CH2CH—CH3和CH3—CHCH2
C.CH3—CH===CH2和CH3—CH2—CH===CH2
D.CH3—CH2—CH2—CH3和CH3—CH(CH3)—CH3
解析:选C。A项中两物质不属同类物质,不可能是同系物;B项中只有一种物质(丙烯);C项中两物质均属于烯烃且相差一个“CH2”,属于同系物;D项中两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
某期刊封面上有如下图所示的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叁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 )
A.卤代羧酸 B.酯
C.氨基酸 D.醇钠
解析:选C。本题着重考查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观察模型可见:绿球和绿球相连,而且绿球还连接了其他球,可以初步推断,绿球代表碳原子或氮原子。再由5个白球所处的位置及它们分别都只与一个球相连,可以推断白球代表氢原子。红球既可只连绿球,也可一端连绿球一端连白球(氢原子),可以推断为氧原子,蓝球连了两个氢原子后再连在绿球上,而这个绿球已经连了3个球(至少4价),由此排除绿球是氮原子,而认定它是碳原子,则蓝球是氮原子。该模型表示甘氨酸(氨基乙酸)。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共55分)
(7分)(1)有机物CH3CH3、CH3CH===CH2、
CH3CH2C≡CH、CH2===CH2、CH≡CH、、CH3CH2OH中与甲烷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形的是________,直线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_;同为一种物质的有________。(分别用物质的序号填空)
答案:(1)CH3CH3 CH2CH2、 CH≡CH
(2)②④ ④⑤ ③⑥
(16分)从不同的角度,化合物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下面共有12种有机化合物,请你设想尽可能多的分类依据,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别,将序号填入下表:
(1)CH3CH3 (2)CH3—CH===CH2 (3)
(4) (5) (6)CH3CH2CH2Cl
(9)CH3—CH===CH—CH3 (10)CH3CH2CH2OH
(11) (12)CH2Br
分类依据 有机化合物的序号
解析: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是否有除碳、氢以外的其他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根据碳骨架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根据官能团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和酚等。
答案:
(12分)(Ⅰ)降冰片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eq \a\vs4\al()。
(1)降冰片烯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环烃 b.不饱和烃 c.烷烃 d.芳香烃
(2)降冰片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_。
(3)降冰片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含有一个六元环的单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Ⅱ)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1)酚酞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酚酞属于________、________类衍生物。
解析:(Ⅰ)(1)降冰片烯分子中只含C、H两种元素,属于烃,又有环状结构,属于环烃;由于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不属于烷烃,也不属于芳香烃。(2)容易看出,降冰片烯分子中含有7个C原子,根据C为4价的原则,不足4根短线的用氢原子补足,其分子式为C7H10。(3)从C原子来看,1个六元环已经占去了6个C,因此,除了1个六元环外,还应该有1个甲基,由于甲基上有3个氢原子,因而该6元环上还有7个H原子,必然含有两个双键才符合题意。
(Ⅱ)根据其结构简式,可观察出酚酞中含有三个苯环,碳原子总数为3×6+2=20;每个苯环上与其直接相连的氢原子有4个,氢原子总数为4×3+2=14;氧原子总数为4个,所以分子式为C20H14O4;在酚酞中含酚羟基和酯基,所以属于酚、酯类。
答案:(Ⅰ)(1)ab (2)C7H10 (3)
(Ⅱ)(1)C20H14O4 (2)酚 酯
(8分)(1)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黄素又称黄碱,是我国特定的中药材麻黄中所含的一种生物碱。经我国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其结构如下:。
①麻黄素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类(填“醇”或“酚”)。
②下列各物质:A.
与麻黄素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1)①首先将结构简式展开,然后按命名原则编号:
(按取代基的位次之和最小而编号),其名称是2,4,5,7,7 五甲基 3,3,4 三乙基辛烷。
②3 异丙基 1 己烯。
(2)①麻黄素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属于醇类。
②根据同分异构体及同系物的定义易知D、E与麻黄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与麻黄素互为同系物。
答案:(1)①2,4,5,7,7 五甲基 3,3,4 三乙基辛烷
②3 异丙基 1 己烯 (2)①羟基 醇 ②DE C
(12分)一名同学把4.48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某有机物蒸气在O2中充分燃烧,然后让产物依次通过装有无水CuSO4的干燥管、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和盛有含0.8 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如图所示:
实验结束后发现无水CuSO4变蓝,干燥管和洗气瓶共增重18 g,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又恰好变澄清。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O2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有机物只含C、H两种元素,且不含任何官能团,也不含脂环,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它可能属于________(填序号)。
A.烷烃 B.苯的同系物
C.芳香烃 D.烃的衍生物
该物质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它可能是哪几类物质?请各举一例。
解析:(2)干燥管和洗气瓶共增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
n(H2O)==1 mol;
0.8 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又恰好变澄清
n(CO2)=2×0.8 mol=1.6 mol;
n(有机物)∶n(C)∶n(H)=∶1.6 mol∶2 mol=1∶8∶10;
有机物分子式为C8H10。
答案:(1)把有机物蒸气完全带入反应装置;保证有机物完全燃烧;从反应装置中把H2O(g)和CO2完全赶出
(2)C8H10 BC
(所举物质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
A.OH- B.—NO2
C.—SO3H D.—Cl
解析:选A。OH-是氢氧根离子,基团是不带电荷的。
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 )
A.烷烃 B.烯烃
C.芳香化合物 D.卤代烃
解析:选C。环状有机化合物中包含芳香化合物——含有苯环的化合物,是按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
下列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中出现三组峰的是( )
A.2,2,3,3 四甲基丁烷 B.2,3,4 三甲基戊烷
C.3,4 二甲基己烷 D.2,5 二甲基己烷
解析:选D。A项,分子中只有1种氢;B项,分子中有4种氢;C项,分子中有4种氢;D项,分子中有3种氢。
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名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1,4 二甲基丁烷
B.3 甲基 1 丁烯
C.3 甲基丁烷
D.CH2Cl—CH2Cl 二氯乙烷
解析:选B。A项名称应为正己烷,C项名称应为2 甲基丁烷,D项名称应为1,2 二氯乙烷。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3,3 二甲基丁烷 B.3 甲基 2 乙基戊烷
C.2,3 二甲基戊烯 D.3 甲基 1 戊烯
解析:选D。可按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重新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
A项,结构简式为,根据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的原则,应命名为2,2 二甲基丁烷,A不正确。
B项,结构简式为,主链碳原子数为6而不是5,名称应为3,4 二甲基己烷,B不正确。
C项,结构简式可为,
也可为或
,命名为2,3 二甲基戊烯,未指明双键位置,因此无法确定其结构简式,则C不正确。
D项,结构简式为,符合命名原则。
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不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乙基(—CH2CH3) B.二氧化碳(CO2)
C.乙醛(CH3CHO) D.氰酸根(CN-)
解析:选A。A中乙基(—CH2CH3)的电子式为,有一个碳原子最外层只有7个电子;B中二氧化碳(CO2)、C中乙醛(CH3CHO)、D中氰酸根(CN-)每个碳原子的最外层均有8个电子。
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 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应是( )
A.2,5 二甲基萘 B.1,4 二甲基萘
C.4,7 二甲基萘 D.1,6 二甲基萘
解析:选D。按照(Ⅰ)图中相应碳原子的编号方法,Ⅲ中的编号可设置为,所以可命名为1,6 二甲基萘。
下列物质属于含氮的杂环化合物的是( )
解析:选D。A是含O的杂环化合物;B、C是芳香族化合物;D是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化合物eq \a\vs4\al()是一种取代有机氯农药DDT的新型杀虫剂,它含有的官能团种类有( )
A.5种 B.4种
C.3种 D.2种
解析:选C。DDT分子中含有“C==C”、“—OH”、“—CHO”三种官能团。
(Ⅰ)有A、B、C三种烃,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请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Ⅱ)已知某化合物甲,分子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其C、H的质量分数合计为78.4%。又知,甲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它的4个价键分别连接在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上,则:
(1)甲的分子式可以是____________。
(2)写出甲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Ⅲ)(1)今有A、B、C 3种二甲苯;将它们分别进行一硝化反应(即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硝基所取代),得到的产物分子式都是C8H9NO2,但A得到两种产物,B得到三种产物,C只得到一种产物。由此可以判断A、B、C各是下列哪一结构,请将字母填入结构简式后面的括号中。
( )
(2)请写出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它的分子式也是C8H9NO2,分子中有苯环,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其中之一为羧基,但分子中无硝基。请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Ⅱ)C、H的质量分数合计为78.4%,则O的质量分数合计为21.6%,设甲中只有1个氧原子,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分子式为C4H10O;若甲中有2个氧原子及以上,则甲的分子式不满足题意;根据题意确定甲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2 丁醇。
(Ⅲ)(1)利用“对称分析方法,即等效氢法”分别用1、2、3标出三种二甲苯中苯环上的氢原子的位置,氢原子位置有几种,它们的一硝基取代物就有几种。
(2)硝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是氨基酸,一硝基二甲苯分子中的一个甲基和一个硝基分别用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取代,就得到了所要写的结构简式。
答案:(Ⅰ)2 甲基 1 丁烯 2 甲基 2 丁烯 3 甲基 1 丁烯
(Ⅱ)(1)C4H10O
(2) ,命名为2 丁醇。
(Ⅲ)(1)C A B (2)
下列有12种有机物,将它们所属的类别填入下表(填序号):
8 CH3—CH3 ②CH2==CH2 ③
⑧ ⑨CH3Cl ⑩
CH3CH2OH CH3—C≡CH
类别 烷烃 烯烃 炔烃 环烷烃 芳香烃 卤代烃 醇 酚
有机化合物
解析: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很多,但通常将其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再根据官能团将其分为各种类别的有机物,如卤代烃、醇、酚等。首先根据只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是烃,可判定①②③⑦⑧⑩ 是烃类,④⑤⑥⑨ 不属于烃类,其中④ 是醇,⑥⑨是卤代烃,⑤是酚;在烃中又根据链状或者环状分出③⑧为环状烃,而其中⑧是含苯环的芳香烃,③是环烷烃;在链烃中又可根据碳原子间是否全部以单键相连判断出①⑩为烷烃,②⑦是烯烃, 是炔烃。
答案:①⑩ ②⑦ ③ ⑧ ⑥⑨ ④ ⑤
如下图所示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分子(由9个碳原子和若干个氢、氧原子构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比上面的结构简式与立体模型,请指出结构简式中的“Et”表示的基团是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该药物中间体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2)该药物中间体的类别是________(填字母)。
a.酯 b.羧酸 c.醛
(3)该药物中间体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所得的一溴代物有________种。
(4)该药物中间体分子有多种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立体模型写出结构简式为
,可见Et代表CH3CH2—;该药物中间体的分子式为C9H12O3;该药物中间体分子中含有酯基,可以看成酯;该药物中间体分子中有7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故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所得的一溴代物有7种;该药物中间体的分子式为C9H12O3,符合通式CnH2n-6O3,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是醇、酚、醚等。
答案:(1)CH3CH2— C9H12O3
(2)a (3)7
(4) (其他正确答案也可)
(1)下图所示为用“键线式”表示的叔丁基[—C(CH3)3]芳香类化合物A,根据A物质的结构,你认为它是否属于烃类物质________(填“是”或“否”),它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已知通过碳碳单键的旋转,环己烷可形成两种典型的“构象异构”——船式结构和椅式结构:
有机物A同样也可通过连接苯环与苯环间碳碳键的旋转形成不同的构象,如果我们用下面的方式简单表示该分子的结构,请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其他两种典型的“构象异构”。
解析:(1)分子中除含碳、氢元素外,还含有氧元素,它不属于烃类,分子式C44H56O4。
(2)有机物A的第一幅结构图相当于有一个平面上竖立四块板,有四块都朝上,另外还有三上一下(一种)(题中已画出),还有两上两下,此时有两种情况(见答案图)。
答案:(1)否 C44H56O4
(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结构简式为,苹果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①与NaOH溶液反应 ②与石蕊试液作用变红 ③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 ④一定条件下与乙酸酯化 ⑤一定条件下与乙醇酯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D。苹果酸中含有羧基、羟基两种官能团。羧基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与碱、金属反应,与乙醇酯化。羟基的存在能与乙酸酯化。
下列物质中不能跟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是( )
A.HCOOH B.CH3COOH
C.CH3CH2OH D.CH3CHO
解析:选C。A、D两项含有醛基,可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反应,B项羧酸可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见右图。取Na、NaOH、新制Cu(OH)2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恰好反应(反应时可加热煮沸),则Na、NaOH、新制Cu(OH)2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6∶4∶5 B.4∶6∶5
C.2∶3∶2 D.2∶1∶2
解析:选B。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得到酚官能团和羧酸官能团,它们均能和氢氧化钠继续反应而消耗氢氧化钠,同时醛基被新制Cu(OH)2氧化为羧基后,又能够继续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
在同温同压下,一定量的某有机物和过量金属钠反应得到V1 L氢气,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得到V2 L CO2,若V1=V2≠0,则下列有机物可能的是( )
A. B.HOOC—COOH
C.HOCH2CH2OH D.CH3COOH
解析:选A。—COOH、—OH均能与Na反应生成H2,1 mol —OH或1 mol —COOH与Na反应可产生0.5 mol H2;仅—COOH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1 mol —COOH与NaHCO3反应可生成1 mol CO2。题中V1=V2,说明有机物中同时含有—OH和—COOH,且二者的个数必须相同。
邻羟基苯甲酸的俗名叫水杨酸,其结构简式为。它可与下列物质反应后,得到分子式为C7H5O3Na的钠盐,这种物质是( )
A.NaOH B.Na2SO4
C.NaCl D.NaHCO3
解析:选D。水杨酸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羧基和酚羟基,都具有酸性,但酸性:羧基>H2CO3>酚羟基,所以与NaOH都能反应,生成C7H4O3Na2,A错;B、C为中性盐,不反应。D为NaHCO3只能与—COOH反应,符合题意。
某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氧化成羧酸,又可以还原成醇,该酸和该醇可生成分子式为C4H8O2的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有机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将该有机物和分子式为C4H8O2的酯组成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不论怎样调整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完全燃烧时得到二氧化碳的量必定相等
D.该有机物是乙酸的同系物
解析:选D。因为有机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因此它必然是一个醛,同时根据酸和醇反应后产物是乙酸乙酯可以得出该有机物为乙醛。
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
①金属钠 ②溴水
③碳酸钠溶液 ④紫色石蕊试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Na2CO3溶液与乙酸作用放出气体,与乙醇互溶,与苯分层,与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与乙酸作用显红色,与Ba(OH)2溶液显蓝色,与乙醇互溶,与苯分层。
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化合物X可能是( )
①乙酸丙酯 ②甲酸乙酯
③乙酸甲酯 ④乙酸乙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A。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从题给信息看,X为酯,水解后产物醇和羧酸;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说明所得的醇和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然而含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含(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对照各选项,可选出符合条件的为①②。
在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右式)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标出了其分子的不同的共价键,将阿司匹林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煮时,发生反应时断键的位置是( )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②⑥
解析:选D。与NaOH反应时阿司匹林表现出酸性(断⑥)和酯的水解性(断②)。
某化学小组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已知有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
物质 甲醇 苯甲酸 苯甲酸甲酯
沸点/℃ 64.7 249 199.6
Ⅰ. 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 g苯甲酸和20 mL甲醇(密度约为0.79 g·mL-1),再小心加入3 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碎瓷片,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有同位素18O,写出能表示反应前后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和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两套实验室合成苯甲酸甲酯的装置(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已略去)。根据有机物的沸点,最好采用________装置(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物CH3OH应过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粗产品的精制
(4)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图进行精制,请在流程图中方括号内填入恰当操作方法的名称。
(5)以上流程图加入Na2CO3溶液后,放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要得到有机层,其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计算,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为________。
解析:(1)酯化反应过程中,羧酸脱去羟基,醇脱氢,氢原子与羟基结合生成水,若该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则苯甲酸的羧羟基中的氧为18O。(2)比较甲、乙两个装置,不同之处在于甲比乙多一冷凝装置,竖直向上的冷凝装置常用于冷凝易挥发的气体,使其冷凝回流,减少损失;该实验中,甲醇沸点较低,很易挥发,在制备苯甲酸甲酯阶段,若不进行冷凝,甲醇损失较大,从而使得产率较低。(3)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正向移动,另一种反应物转化率会增大,故在这里为使苯甲酸转化率增大,应增大甲醇的用量,且甲醇易挥发。(4)当加碳酸钠时,苯甲酸与之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甲醇溶于水,故溶液分为有机层与水层,采用分液即可分开;为除去苯甲酸甲酯中溶解的少量甲醇,利用二者沸点的不同,可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甲醇。
(6)因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mol,大于苯甲酸的物质的量 mol,甲醇过量,则理论上由苯甲酸完全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为0.1 mol×136 g·mol-1=13.6 g,故产率为×100%=65%。
答案:(1)催化剂、吸水剂 C6H5CO18OH+CH3OHC6H5COOCH3+HO (2)甲 甲采用冷凝回流装置,减少了CH3OH的挥发,产率高(或由于苯甲酸和苯甲酸甲酯的沸点远高于甲醇,蒸出酯的温度在200 ℃左右,此时甲醇会大量蒸发,不利于合成反应,所以应冷凝回流) (3)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加CH3OH的量,使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提高苯甲酸的转化率 (4)分液 蒸馏 (5)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旋开分液漏斗活塞,用锥形瓶接收下层液体,待下层液体刚好流尽时关闭活塞,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另一干净的容器(或烧杯)中 (6)65%
(Ⅰ)以CH2===CH2和HO为原料,自选必要的其他无机试剂合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现上述合成最理想的反应步骤。
(Ⅱ)从环己烷可制备1,4 环己二醇的二醋酸酯,下列有关的8步反应(其中所有无机产物都已略去);
其中有3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①、________和________属于取代反应。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B________,C________。
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掌握酯化反应的一般规律:酸失羟基醇失氢。根据这一规律要合成,应用乙酸和结构简式为C2H5—18OH的乙醇。因此可用CH2===CH2和O2 制乙酸,而用CH2CH2和H218O制C2H5—18OH,再进一步合成。
(Ⅱ)本题答案可利用顺向思维推出。题干已给出①为取代反应,则第②步反应由反应条件“NaOH(浓)、醇、△”,可推知卤代烃(1 氯环己烷)的消去反应,生成物A;考虑到第①步“Cl2、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而第③步则为“Cl2、不见光”,可确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
由于第④步反应的生成物为,与第②步反应的机理相同,都属于消去反应,故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NaOH(浓)、醇、△。
第⑤步反应为与Br2发生的1,4 加成反应(联系教科书中的1,3 丁二烯的1,4 加成反应)。
第⑥步又出现了卤代烃(),利用题干提供的信息:“从环己烷可制备,1,4 环己二醇的二醋酸酯”及卤代烃的性质,可知与NaOH水溶液发生水解(取代)反应,生成。
第⑦步显然是酯化反应,但从反应历程上来看,仍为(CH3CO)2O中的乙酰基()取代了中—OH上的H原子,生成物D应为酯:,所以第⑦步仍属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最后通过第⑧步催化加氢,即加成反应,得到。
答案:(Ⅰ)①2CH2CH2+O22CH3CHO
②2CH3CHO+O22CH3COOH
③CH2===CH2+H—18OHC2H5—18OH
④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
(Ⅱ)⑥ ⑦ B: C: 醇、(浓)NaOH溶液、加热
(2011·高考江苏卷)敌草胺是一种除草剂。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空气中久置,A由无色转变为棕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分子中有2个含氧官能团,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②是萘()的衍生物,且取代基都在同一个苯环上;③可发生水解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另一种水解产物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若C不经提纯,产物敌草胺中将混有少量副产物E(分子式为C23H18O3),E是一种酯。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已知:RCH2COOH,写出以苯酚和乙醇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H2C==CH2CH3CH2BrCH3CH2OH
解析:由A的结构简式可看出,A中含有酚羟基,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说明含有羟基,可发生水解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是甲酸某酯。另一种水解产物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说明水解产物苯环支链一定是对称的,且支链是相同的。由C和E的分子式可知,E是由A和C反应生成的。
答案:(1)A被空气中的O2氧化 (2)羧基 醚键
(5)CH3CH2OHCH3CHO
CH3COOHClCH2COOH
利用芳香烃X和链烃Y可以合成紫外线吸收剂BAD,已知G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AD结构简式为:
BAD的合成路线如下: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结构简式:Y________,D________。
(2)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1 mol BAD最多可与含________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
(4)写出方程式: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G―→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观察BAD的结构发现它是由和反应生成的酯,由D的分子式C7H5O3Na酸化可得E分子式为C7H6O3,则E的结构简式为,则H为
,B(C6H6O)为,可推C为,D为;H由B、G合成,对比B()和H()结构,再由F经铜催化氧化得G,G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可推知G为,F为,烃Y为丙烯;B为苯酚,则A为氯苯,烃X为苯。
答案:(1)CH3CH==CH2
(2)①②⑤ (3)6
(4)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就是从有机体分离出来有生命活性的化合物
B.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C.有机物不一定都不溶于水
D.有机物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
解析:选C。审题关键: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就是含碳的化合物,既可以从自然界的动植物体中分离得到,也可以由其他物质经合成而得到,A项错误;有机物可以是共价化合物如CH4、C2H5OH等,也可以是离子化合物如C2H5ONa、CH3COONa等,B项错误;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但也有很多有机物可溶于水甚至与水互溶,如C2H5OH、CH3COOH等,C项正确;有机物的性质由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有些性质与无机物相同,如CH3COOH的酸性等,D项错误。
下列关于著名化学家的名字、国籍及主要贡献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
A 贝采利乌斯 瑞典 首先提出“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B 维勒 德国 首次人工合成了有机物——尿素
C 李比希 法国 创立了有机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D 门捷列夫 俄国 发现元素周期律
解析:选C。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有机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下列关于有机化学发展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合成尿素,使人们摒弃“生命力论”思想
B.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现尿素,使有机化学迅速发展
C.1965年中国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D.人们对有机物的认识和利用是在有机化学形成之后开始的
解析:选C。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A项中贝采利乌斯对有机化学的贡献是提出了有机化学和有机物的概念,但他本人深受“生命力论”思想的影响,认为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故A错;B项中维勒的贡献是在实验室中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界限,故B错;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故C正确;D项人们对有机物的认识和利用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有机化学的形成促进了人们对有机物科学、系统的认识和发展,故D错。
瑞典皇家科学院曾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水通道细胞膜(疏水性跨膜多肽类物质)研究方面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两位美国科学家。右图显示水分子通过膜通道的中部时水分子发生旋转,从而破坏了水分子因氢键形成的网状结构,阻止了质子利用氢键网格跳跃前行的可能。下列关于水通道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分子和离子都能自由通过水通道膜
B.膜通道是一种特殊结构的蛋白质
C.上述题干中的“质子”是指H+
D.水通道膜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解析:选A。因为水通道细胞膜是疏水性跨膜多肽类物质,所以它属于蛋白质;又由于质子是最小的离子,质子都被阻止了,其他的钠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常见阳离子都比质子大,因此也能被水通道细胞膜阻止;当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失水需补充水分时,由于水通道细胞膜阻止了阳离子通过通道,使水分子在每个通道里能以每秒约十亿个分子的速度通过,所以水通道细胞膜只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因此选项B、C、D正确,A项错误。
靛青是一种染料,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其样品,发现它只含碳、氢、氧、氮四种元素,四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碳为73.3%、氢为3.8%、氮为10.7%、氧为12.2%。则靛青的最简式为( )
A.C8H5NO B.C2H2NO
C.C4H6NO D.C7H8NO
解析:选A。N(C)∶N(H)∶N(O)∶N(N)
=∶∶∶
=6.11∶3.8∶0.7625∶0.764
=8∶5∶1∶1。故最简式为C8H5NO。
将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将12.4 g 该有机物的完全燃烧产物通过浓H2SO4,浓硫酸增重10.8 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又增重了17.6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3O
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可能为CH3O
C.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可能为C2H6O2
D.该有机物1H核磁共振谱中有两个峰
解析:选A。m(H2O)=10.8 g m(H)=1.2 g n(H)=1.2 mol;m(CO2)=17.6 g m(C)=4.8 g n(C)=0.4 mol;m(有机物)=12.4 g m(O)=12.4 g-4.8 g-1.2 g=6.4 g n(O)=0.4 mol;n(C)∶n(H)∶n(O)=0.4 mol∶1.2 mol∶0.4 mol=1∶3∶1 有机物最简式为CH3O,C、H、O化合物中H原子必为偶数,所以该有机物分子式不可能为CH3O,只能是C2H6O2,所以判断A项正确,B、C均不正确;C2H6O2的结构简式为或
CH3—O—CH2—OH,存在两种或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D项错误。
1H核磁共振谱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即其附近的基团)不同,表现出的核磁性就不同,代表核磁性特征的峰在核磁共振图中坐标的位置(化学位移,符号为δ)也就不同。现有一物质的1H核磁共振谱如图所示:
则该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
A.CH3CH2CH3 B.CH3CH2CH2OH
C.CH3CH2CH2CH3 D.CH3CH2CHO
解析:选B。由图可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存在4种氢原子且个数比为3∶2∶2∶1,显然只有B项符合题意。
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1H核磁共振谱与红外光谱如图。关于A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A可能有多种结构
B.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C.有机物A一定条件下不能与H2发生反应
D.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选D。A中至少存在8个C原子,2个O原子,再结合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可推测其分子式为C8H8O2,显然A分子中含有一个和一个“”,再结合1H核磁共振谱,推测A分子中有4种环境不同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3∶2∶2∶1,那么A的结构为,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只有D项正确。
用红热的铜丝蘸取某有机物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绿色,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 )
A.氧元素 B.氮元素
C.硫元素 D.卤素
解析:选D。铜丝燃烧法定性确定是否含有卤素。
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
A. B.a
C.(1-a) D.(1-a)
解析:选C。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单烯烃的通式为CnH2n,据此表示为(CH2)xOy。现w(O)=a,则w(CH2)=(1-a),其中w(C)=(1-a)=(1-a),选项C正确。
现在大量盆栽鲜花都施用了S 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S 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解析:选A。从图示可以分析,该有机物的结构中存在3个碳碳双键、1个羰基、1个(醇)羟基、1个羧基。A选项正确。结构简式中只有一个六元环,无苯环结构,因此B、D错。分子中也无酯基(R1COOR2)结构,C错。
验证某有机物是否属于烃,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 )
A.只测定它的C、H比
B.只要证明它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H2O和CO2
C.只测定其燃烧产物中H2O与C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D.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
解析:选D。若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中C、H质量之和恰等于试样的质量,才能确定有机物为烃。
E(C5H5)2的结构如图,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eq \a\vs4\al()。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1H核磁共振谱中,错误的结构与正确的结构1H核磁共振谱的峰分别为( )
A.5,5 B.3,5
C.5,1 D.3,1
解析:选D。错误结构中有三种氢,而正确结构中有一种氢。
在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水构成的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含18O的水,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18O在哪些物质中存在( )
A.乙酸、乙酸乙酯、水 B.乙醇、乙酸乙酯、水
C.乙醇、水 D.乙酸、水
解析:选A。羧酸酯的水解或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通常有不稳定的中间产物生成,如图所示:
中间产物中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要脱去一分子H2O,而两个羟基脱水时参与反应的几率相同。逆反应生成酯和水,其中都可能有18O。而正反应生成羧酸和醇,只有羧基中有18O,为C18OOH或CO18OH,这两个过程是可逆的。这样既考虑了酯的水解和酯化反应的特点,又注意到了反应时的断键部位,故正确答案为A。
某化合物含碳、氢、氮3种元素,已知其分子内的4个氮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结构,且每2个氮原子间都有1个碳原子,分子中无C—C,CC和C≡C键。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C6H12N4 B.C4H8N4
C.C6H10N4 D.C6H8N4
解析:选A。该有机物的结构式为:
显然分子式为C6H12N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共55分)
(6分)Ⅰ.有机物A的质谱图和红外光谱图分别如下: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Ⅱ.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的有机物B,既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又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还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经分析其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21%。经核磁共振检测发现B的氢谱如下: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抓住谱图中信息:对称—CH3,对称—CH2—,C—O—C就可以写出其结构。(2)B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说明B中含有—COOH,所以O至少有两个,当O有两个时,M==86,当O有3个时,M==129>100,不合题意,所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再根据它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及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可推出它的结构简式为CH2C== (CH3)COOH。
答案:Ⅰ.(1)CH3CH2OCH2CH3
Ⅱ.(2)CH2== C(CH3)COOH
(17分)为测定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分子式的确定]
(1)将有机物A置于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实验测得:生成5.4 g H2O和8.8 g CO2,消耗氧气6.72 L(标准状况下),则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谱仪测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该物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
(3)根据价键理论,预测A的可能结构并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式的确定]
(4)1H核磁共振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给出不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甲基氯甲基醚(Cl—CH2—O—CH3)有两种氢原子(如图1)。经测定,有机物A的1H核磁共振谱示意图如图2所示,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图1 图2
[性质实验]
(5)A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可生成B,B可合成包装塑料C,请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扭伤时,队医随即用氯乙烷(沸点为12.27 ℃)对受伤部位进行局部冷冻麻醉。请用B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氯乙烷,要求原子利用率为100%,请写出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A可通过粮食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由粮食制得的A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储存,因为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而变得更醇香。请写出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最简式、分子式和结构简式的确定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1)根据H2O的质量求出H的物质的量,根据CO2的质量求出C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守恒求出氧的物质的量,得N(C)∶N(H)∶N(O)=2∶6∶1。
(2)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2H6O,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其分子式为C2H6O。
(3)C2H6O为饱和的有机物,其碳架只有C—C键,所以可能的结构有两种:一种为乙醇(CH3CH2OH),另一种为甲醚(CH3—O—CH3)。
(4)由题图可知,1H核磁共振谱图能反映不同位置上氢的种类数,题图说明有机物A的结构有3种不同位置上的氢,所以其结构简式为CH3CH2OH。
(5)B为乙醇分子内脱水的产物,应为乙烯。
(6)为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
(7)最后一步应为乙醇和乙酸发生的酯化反应。
答案:(1)N(C)∶N(H)∶N(O)=2∶6∶1
(2)C2H6O (3)CH3CH2OH、CH3—O—CH3
(4)CH3CH2OH
(5)nCH2CH2?
(6)CH2CH2+HClCH3CH2Cl
(7)CH3CH2OH+CH3COOH
(14分)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组成常用燃烧分析法,如图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测定烃类有机物组成的装置,氧化铜作催化剂,在750 ℃左右使有机物在氧气流中全部氧化为CO2和H2O,用含有固体氢氧化钠和高氯酸镁[Mg(ClO4)2]的吸收管分别吸收CO2和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盛放的是________,甲、乙中的吸收剂能否填倒?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氧气一会儿,然后再加热。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得甲装置增重a g,乙装置增重b g,试求出烃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试样是纯净物,某次测定时,测出碳、氢原子个数比为N(C)∶N(H)=11∶23,能否确定其为何种烃?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写出其分子式______(若不能,此空不必回答)。
解析:用燃烧分析法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的组成,从装置可见,此法是分别测出有机物燃烧后生成H2O、CO2的质量,然后求出碳氢比,由于氢氧化钠既能吸收水又能吸收CO2,所以吸水的装置要在前,即高氯酸镁应该放在甲中。(4)因N(H)/N(C)=23∶11>2,只能是烷烃。
答案:(1)高氯酸镁[或Mg(ClO4)2] 不能,因氢氧化钠同时能吸收CO2和H2O,无法确定生成的H2O和CO2的质量 (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否则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9b∶44a
(4)能 C22H46
(6分)已知有机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接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会自动脱水:
有人提出了醇氧化的两种可能过程:
①去氢,氧化,失去的氢原
子再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②加氧,氧化,反应过程为先加氧后脱水;
请在方框中填写加氧氧化的中间产物的结构式。要证明这两种过程哪一种是正确的,我们仍然准备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用18O2和铜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下氧化乙醇,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18O只存在于产物H2O分子中,则说明乙醇的氧化是按①的过程进行
B.若在产物H2O分子中含有18O,则说明乙醇的氧化是按①的过程进行
C.若在产物CH3CHO分子中含有18O,则说明乙醇的氧化是按②的过程进行
D.若乙醇的氧化按②的过程进行,则18O只能存在于产物CH3CHO分子中
解析:根据信息②,其氧化方式相当于在C—H键中插入一个O,可知方框中的物质为RCH(OH)2。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CH3CHO),根据信息①中反应机理可知,有机物中不应有18O,A正确;信息②中间产物分子中两个—OH脱水,生成的乙醛分子中才可能含18O,C正确;B、D不正确。
答案: AC
(12分)(Ⅰ)已知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C9H10O2,现代仪器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核磁共振仪可以测定有机分子里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及其相对数量。如乙醇(CH3CH2OH)的1H核磁共振谱有3个峰,其面积之比为3∶2∶1,见下图所示。
现测出A的1H核磁共振谱有5个峰,其面积之比为1∶2∶2∶2∶3。
方法二:利用红外光谱仪可初步检测有机化合物中的某些基团,再测得A分子的红外光谱如下图:
已知: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Ⅱ)新近发现了烯烃的一个新反应,当烯烃(A)溶解在苯中,用一特殊的催化剂处理时,歧化成(B)和(C):
对上述反应,有人提出两种机理(a和b)。
机理a,转烷基化反应:
机理b,转亚烷基化反应:
试问,通过什么方法能确定这个反应机理?
解析:(Ⅰ)根据A的1H核磁共振谱有5个峰,得出其含有5种氢,结合分子式知其个数分别为1,2,2,2,3。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将其中所列官能团组合,可以写出A的结构简式C6H5COOCH2CH3或C6H5CH2OOCCH3或
C6H5CH2COOCH3。
(Ⅱ)显然选用同位素示踪法确定反应机理,将氢(1H)换成重氢(D)。
答案:(Ⅰ)C6H5COOCH2CH3或C6H5CH2OOCCH3或C6H5CH2COOCH3
(Ⅱ)用同位素示踪法来确定该反应的机理:
若按a:
;
若按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机化学是19世纪的新兴学科,其发展与其他学科无关
B.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均是有机化学的贡献
C.环境保护与有机化学有关
D.基因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更直接、更深远的影响
解析:选A。有机化学自19世纪初由贝采利乌斯提出形成独立学科,其发展与其他学科或多或少都有联系,有的还联系非常密切,如生物学、生命科学等,故A错;B、C、D三项叙述均正确。
(2011·高考福建卷)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解析:选C。在水溶液里,只有乙酸分子中的—COOH才可以电离出H+,电离方程式是CH3COOHH++CH3COO-。
关于下列叙述:
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
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⑤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的是维勒
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解析:选D。1965年我国成功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蛋白质,①正确;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汤姆逊,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②错误;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联合制碱法,③正确;首先制得氧气的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④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首先在实验室中利用NH4CNO合成尿素,⑤正确。
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以及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
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
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
C.蛋白质、石墨、多糖、无机盐
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解析:选C。狼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墨条是用石墨制作的;宣纸是纤维素,属于多糖;砚石是一种矿物材料,属于无机盐。
我国继“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后,最近又连续出现了几起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为了增加营养,可在面包中加一些含蛋白质、油脂等的物质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解析:选A。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作包装食品的塑料袋,A不正确。蛋白质、油脂、糖类是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B正确。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国内外对食品添加剂都有严格规定和审批程序,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品种、范围、计量使用添加剂,安全才有保障,C正确。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现代农药发展的一个方向,D正确。
2012年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地球的是( )
A.大量开采煤、石油及天然气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B.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C.加强新能源研究,使用压缩天然气、氢气作汽车燃料
D.研发可降解塑料或代用品,控制白色污染
解析:选A。大量开采煤、石油及天然气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但这些化石燃料燃烧后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过度开采这些化石燃料也会殆尽的。
据统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CO2+H2O+微量元素(P、N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解析:选B。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知识。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可推知A、C两项正确;碳水化合物通常是指糖类化合物,B选项错误;增加植被,不仅保护环境,还可以通过植物获取能源和食物,D选项正确。故选B。
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
解析:选C。在C中,原料中的所有原子都转化到了目标产物中,原子利用率为100%,没有副产物,其他选项中都有副产物。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
B.神八宇航员所穿航天服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具有遗传功能的DNA能够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DNA属于有机物
D.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形成的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B。B项中“航空材料”是一种复合材料,含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也含有新型有机合成材料,所以B项不正确。
有机合成是近代有机化学创立的标志,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上有过几次重大的突破。
a.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从无机物人工合成了有机物——尿素。实验过程简述如下:
AgCNO(氰酸银)NH4CNO尿素
b.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空后将CH4、NH3和H2从图中(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它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c.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汪猷等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另外,1981年11月,我国科学家又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需标注反应条件)
(2)图中A内为模拟________中发生________。B和C中液体相当于________。
(3)维勒和米勒的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的化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分别是什么?
解析:(1)对比AgCNO与NH4CNO结构可知Ag+被NH取代,可知用铵盐,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用NH4Cl;NH4CNO与尿素是同分异构体。(2)中是模拟原始有机物的生成,利用原始大气中的CH4、NH3、H2和H2O在闪电作用下生成有机物。
答案:(1)NH4Cl+AgCNO=== AgCl↓+NH4CNO
NH4CNO―→CO(NH2)2
(2)原始大气 闪电现象 原始海洋
(3)用非生物体内取得的物质可合成有机化合物,打破了只能从有机体取得有机化合物的限制,并在维勒人工合成尿素后,有机化学理论迅速建立起来。米勒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中,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4)化学意义:它突破了简单有机物和生物高分子的界限,开创了人工合成高分子的新时期,向人工合成生命物质又迈进了一大步。生物学意义: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历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汽车已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其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已知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CmHn(烃)、SO2、NOx、CO和C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用CmHn表示汽油的主要组成,CmHn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为汽车提供了动力,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由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2)通过车用燃油的精炼加工处理,可减少汽车尾气中的________(填化学式)排放;
(3)目前汽车尾气多采用催化转化的方法加以治理,写出在催化剂作用下NOx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精炼汽油可以减少其中硫的含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3)汽车尾气处理,应该把有毒的转化为无毒的,根据氧化还原反应,NOx和CO的反应产物应该是N2、CO2,然后配平即可。
答案:(1)4CmHn+(4m+n)O22nH2O+4mCO2
化学 热 (2)SO2
(3)2NOx+2xCON2+2xCO2
(Ⅰ)下面是19世纪化学家通过人工方法合成的重要的有机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是由德国化学家________最先人工合成的,请写出一种含有碳氧双键的尿素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乙酸的俗名是________,无水乙酸又称________,试写出以乙醇为原料制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重庆发生井喷毒气伤人事件,这主要是混杂在天然气中的硫化氢、HCN等有毒气体使人中毒。
(1)硫和氧都是________族的元素,乙醇(CH3CH2OH)可以看成是水中一个H被乙基(CH3CH2—)替代的衍生物,因此硫化氢中的一个H也可以被乙基替代,得到乙硫醇,其化学式为________。
(2)已知硫醇也具有一定的酸性,可以与碱反应,1 mol化合物能与________mol NaOH反应。
解析:(Ⅰ)(1)只要符合“C形成4个共价键、N形成三个共价键、O形成2个共价键”且符合分子式与尿素相同即可。
(2)乙醇可被氧气氧化制乙酸,这也是产生“坏酒”的原理。
(Ⅱ)(1)根据H2S中的一个“H”被乙基取代可得乙硫醇,便可写出“HS—CH2CH3”。
(2)由信息可知与NaOH反应的基团为“HS—”和“—COOH”,所以1 mol能与2 mol NaOH反应,产物为。
答案:(Ⅰ)(1)维勒
(2)醋酸 冰醋酸
2CH3CH2OH+O22CH3CHO+2H2O,
2CH3CHO+O22CH3COOH
(Ⅱ)(1)第ⅥA C2H6S (2)2
茉莉花香气成分中含有茉莉酮(),其香味浓郁,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的制造中。采用下列实验方法,可以确定茉莉酮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①取适量的茉莉酮置于烧杯中;②加入足量酒精,用玻璃棒充分搅拌;③向烧杯中滴入少量溴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④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以上材料,填写实验中的问题:
(1)②和③中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向烧杯中滴入少量溴水时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加入足量酒精,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蒸馏水代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茉莉酮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填名称)。
(5)能够说明茉莉酮中含有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有机化学实验中的操作和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考查,难度不大,需掌握好实验中的基础知识。
答案:(1)搅拌,加速茉莉酮在酒精中的溶解 搅拌,使茉莉酮与溴水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2)胶头滴管
(3)不能 茉莉酮能够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水
(4)羰基、碳碳双键 (5)溴水褪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受热的液体中
②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除去乙炔中含有的H2S
③用乙醇和3%的硫酸共热到170 ℃制取乙烯
④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
⑤将敞口久置的电石与蒸馏水混合制乙炔
A.只有①⑤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D。石油分馏时应该把温度计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乙炔和H2S都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不能用于除杂;制取乙烯要用浓硫酸;制取溴苯要用液溴,不能用溴水;敞口久置的电石会与空气中水分反应而失效。
将下列液体分别与溴水充分混合并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呈现橙色,下层液体是无色的是( )
A.CCl4 B.苯
C.戊烯 D.乙醇
解析:选B。该液体分别与溴水充分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层且上层液体呈现橙色,说明该液体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下层液体是无色说明该液体能从溴水中萃取溴,使水层显示无色,B项符合题意。
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
④C2H4 ⑤CH2===CH—CH===CH2 ⑥C3H6
A.④和⑧ B.①②和③
C.⑤和⑦ D.④⑥和⑧
解析:选A。④只能是乙烯,与⑧一定互为同系物,A正确;①③和②含有不同的苯环个数,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B错;⑤和⑦是同一种物质,C错;⑥可能是环烷烃,与④和⑧不一定互为同系物,D错。
下列有关甲苯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侧链对苯环性质有影响的是( )
A.甲苯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
B.甲苯能使热的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甲苯燃烧时产生带浓烈黑烟的火焰
D.1 mol甲苯最多能与3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选A。按题意可知,侧链对苯环的影响,即由于甲基的存在而使苯环上的H活性变大,即A项;B项是苯环对烃基的影响;C项是有机物的通性;D项是苯环的性质。
蒽()和菲()都是比较简单的稠环芳香烃,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蒽和菲属于同系物
B.蒽和菲属于同分异构体
C.蒽的一氯代物有3种,而菲的一氯代物有4种
D.蒽和菲均可以看成是苯的同系物
解析:选B。蒽和菲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应该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A错,B对。由于这两种分子都含有多个苯环,不是苯的同系物,D错。分析蒽、菲的对称性,可得:
蒽的一氯代物有3种,而菲的一氯代物有5种。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魏考克斯(C.Wilcox)所合成的一种有机分子,就像一尊释迦牟尼佛。因而称为释迦牟尼分子(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有关该有机物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芳香烃
B.不属于苯的同系物
C.其分子式为C22H12
D.它和C22H14可能为同系物
解析:选D。释迦牟尼分子的分子式为C22H12,分子结构中有苯环结构,所以属芳香烃。同系物的概念是指结构上相似,组成仅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物质的互称,从图中可看出它有4个苯环结构,它不属苯的同系物。因为同系物分子组成上一定要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
煤的气化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方向之一。下图为加热某地煤样所得煤气组成及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由图可知该煤气中(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所含的有机物是CH4、CnHm、CO
C.CO的体积分数小于CH4的体积分数
D.氢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解析:选C。煤气中很显然含有氧元素,选项A错;CO属于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B也错;由图知,在低温区甲烷的体积分数比H2的体积分数大,D错,只有选项C正确。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曾发生爆炸事故,大量硝基苯泄漏,引起松花江水污染,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硝基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基苯是一种油状物质,会浮在水面上
B.实验室制硝基苯需要用水浴加热
C.硝基苯中毒是由蒸气吸入或误食引起的,与皮肤接触不会引起中毒
D.硝基苯是由苯酚和硝酸直接反应生成的
解析:选B。硝基苯是一种比水重的油状液体,会通过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实验室用苯与硝酸、硫酸混合酸反应制取,反应温度要控制在55 ℃左右。
侧链上含3个碳原子的甲苯的同系物共有( )
A.1种 B.3种
C.6种 D.8种
解析:选D。甲苯的同系物也就是苯的同系物,侧链必须饱和。含三个碳原子的侧链有三种情况:一是全为甲基,二是全为丙基,再就是含有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符合以上条件的都是甲苯的同系物。
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D.乙烯和氢气、氯气反应
解析:选C。本题中的B、D项都容易排除。B项中乙烯和氯气能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是1,2 二氯乙烷,不选;D项中无论怎样设计方案,都不会是最好的方法,不选。错选A项,是因为对烷烃发生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理解不透彻,只简单地认为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会被氯气中的氯原子取代一个氢原子而生成一氯乙烷和氯化氢,而忽略了乙烷中的6个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系列的乙烷的氯代产物和氯化氢,最终得到的是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一氯乙烷。C项中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CH2CH2+HClCH3CH2Cl,得到较纯净的一氯乙烷,故应选C。
乙烯和丙烯按物质的量1∶1聚合成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写成( )
解析:选A。乙烯和丙烯按物质的量1∶1聚合时,乙烯和丙烯交错排列,得到的聚合物可表示为
可有两种取链节的方法。
含有一个—C≡C—的炔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此炔烃可能的结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选B。本题实质上是要确定原炔烃中—C≡C—的位置。根据炔烃加成反应的特点可知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中某相邻的两个碳原子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才可能是原炔烃中—C≡C—的位置。根据产物的结构特点:,可知有两处位置符合条件,故选B。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3 甲基 3 丁烯 B.2,4 二甲苯
C.2 甲基 3 异丙基戊烷 D.2,3 二甲基戊烷
解析:选D。A项按名称写为,命名2 甲基 1 丁烯;B项显然错误,应是1,3 二甲苯或称为间二甲苯;C项按名称写为,该物质应称为2,4 二甲基 3 乙基戊烷;D项正确。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 )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裂化汽油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
D.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
解析:选A。苯不与溴水反应,但可萃取溴水中的溴。
篮烷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篮烷的分子式为C12H14
B.篮烷分子中存在2个六元环
C.篮烷分子中存在3个五元环
D.篮烷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A。A项,先数清“C”的个数为12个,然后搞清每个“C”上连有几个H原子(只有2个C原子上连有2个H原子,有10个“”),显然篮烷的分子式为C12H14,所以A项正确;篮烷分子中存在3个六元环,2个五元环,3个四元环,并且其一氯代物有4种(如下图),显然B、C、D三项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共55分)
(Ⅰ)(9分)某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
(1)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若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2)中的混合物与足量的H2反应后,所得产物共有________种。
(4)上述(2)中的混合物若与足量HBr反应后,所得产物共有________种。
(Ⅱ)(4分)命名下列有机物:
(1)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由各类烃的通式代入验证,分子式只有C4H8符合。
(2)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含有双键,4个C原子的烯烃有3种。
(3)由(2)加氢后烷烃只有正丁烷与异丁烷。
(4)由(2)与HBr反应,CH2===CH—CH2—CH3对应产物有2种;CH3CH===CHCH3对应产物有CH3CH2CHCH3Br1种;对应产物有和2种。其中产物中有2种重合,所以共有4种。
(Ⅱ)根据系统命名规则进行命名。
答案:(Ⅰ)(1)C4H8
(2)CH2===CH—CH2—CH3 CH3—CH===CH—CH3
(3)2 (4)4
(Ⅱ)(1)3,4 二甲基庚烷 (2)4 甲基 2 乙基 1 己烯
(12分)已知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时生成CH4的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CH3COONa+NaOHCH4↑+Na2CO3
在这个反应中CH3COONa转化为CH4可看作是CH3COONa脱去羧基的结果,故称其为脱羧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一种液体,命名为苯。写出苯甲酸钠()与NaOH、生石灰共热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来制取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下列物质属于苯的同系物且能被该试剂氧化的是________。
(3)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C6H6的一种含叁键且无支链的链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于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烷烃中脱去2 mol氢原子形成1 mol双键要吸热。但1,3 环己二烯()脱去2 mol氢原子变成苯却要放热,可推断苯比1,3 环己二烯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物质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_。
①分子式为C8H10 ②有2个支链
③在一定条件下,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解析:(1)脱羧反应原理如下:R—COONa+NaO—HR—H+Na2CO3,结果是羧酸盐变成比它少1个碳原子的烃,所以苯甲酸钠和NaOH、生石灰共热时—COONa和NaO—结合生成Na2CO3,和—H结合生成。
(2)制取可用KMnO4酸性溶液来氧化;苯的同系物中只含一个苯环且侧链为烷烃基;苯的同系物若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则必须满足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
(3)与苯互为同分异构体,含有叁键且无支链的链烃为HC≡C—C≡C—CH2—CH3(答案不惟一);苯环上的氢易被取代,如被溴或硝基取代。
(4)由生成,需要放热,可知自身能量高,不稳定。
(5)符合C8H10的苯的同系物,若该结构有2个支链,则该物质只能为二甲苯,又因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则该二甲苯为对二甲苯。
答案:(1) +NaOH
+Na2CO3
(2)KMnO4酸性溶液 d
(3)HC≡C—C≡C—CH2—CH3
+Br2+HBr(以上答案合理即可)
(4)稳定
(5)
(8分)煤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除主要得到焦炭外,还能得到下表所列的物质: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甲烷 一氧化碳 乙烯 苯 甲苯 氨水
(1)表中所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能因发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物可用作制造食品包装袋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苯的一氯取代产物有________种。
解析:(1)一氧化碳、氨水是无机物。
(2)乙烯和氨水都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
(4)甲苯有四种不同的氢原子,故其一氯取代物有四种。
答案:(1)2、6 (2)3、6 (3)3
(4)4
(12分)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胶塞,打开止水夹K1、K2、K3;
④待烧瓶a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试回答:
(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a的容积为500 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37.9,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以29计算)。
(4)实验前应对A、B、C三个装置的气密性进行逐一检查,则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为制取溴苯的实验,A中所发生的反应为,该反应为取代反应。若苯的结构为凯库勒认为的碳碳单键、双键交替结合的环状结构,那么苯应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即,则反应产物中不会有HBr生成,自然在a中也就不会有“喷泉”现象产生;而该实验有“喷泉”现象,说明苯与Br2发生的不是双键的加成反应,从而证明凯库勒认为的苯环是由碳碳单键、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的观点是错误的。
(2)苯和液溴都易挥发,若不除去对a中的喷泉实验有影响,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非极性溶剂四氯化碳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3)烧瓶a的容积为500 mL,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37.9,故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7.9×2=75.8,小于HBr的相对分子质量81,故其中混有空气,据十字交叉法:7,=,即HBr与空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1,故进入烧瓶中水的体积为500 mL×=450 mL。
答案:(1)取代反应 烧瓶a中产生“喷泉”现象
(2)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3)450
(4)关闭K2,打开K3,将装置C中b导管插入水中,双手握住烧瓶,若观察到b导管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b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装置C的气密性良好
(10分)烯烃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得到醛或酮,例如:
1 mol某烃A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后只得到各1 mol。
(1)观察题中给出的方程式可知:烃分子中每有一个双键,则产物中会有________个羰基(),产物与烃分子中原子个数相等的元素有________。
(2)A分子中有________个双键,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可以简写为,其中线表示化学键,线的端点、折点或交点表示碳原子,碳原子剩余的化合价用氢原子补足。写出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较难,但第(1)(2)两小题为考生解决第(3)小题设置了台阶,若利用好这个台阶至少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不至于全军覆没,甚至还有可能解决第(3)小题。根据题中所给方程式可知,烃分子中有1个双键,氧化产物中就有2个羰基(或理解为增加了2个氧原子),而碳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由于A的氧化产物中共有4个羰基,不难判断出A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由于产物中有8个C原子和12个H原子,因此A的分子式为C8H12。将产物中的O原子“去掉”,剩下的半个双键两两相接,就得到A的可能结构。
答案:(1)2 碳和氢 (2)2 C8H12
(3)eq \a\vs4\al()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第ⅣA族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B.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
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或叁键
D.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直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
解析:选B。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去或得到电子,其性质不活泼,B项不正确。
下列各组分子中的各个原子,或者处于同一平面,或者在一条直线上的是( )
A.CO2,HCl,HC≡CCH3
B.C6H6,C2H4,CH3CHO
C.C6H6,HCl,C8H8()
D.C2H6,HCl,C2H2
解析:选C。A项,CO2和HCl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一条直线上,HC≡CCH3中的各个原子既不共面,也不在一条直线上;B项,C6H6、C2H4中所有原子共面,而CH3CHO中的各个原子既不共面,也不在一条直线上;C项,HCl中所有原子在一条直线上,C6H6、C8H8中的各个原子共面;D项,C2H6中的各个原子既不共面,也不在一条直线上,HCl和C2H2中所有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关于同分异构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结构不同,性质相同,化学式相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
B.同分异构现象是导致有机物数目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C.同分异构现象只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
D.有机化合物都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解析:选B。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结构决定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所以同分异构体的性质不同。不仅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一些无机物也有同分异构体。例如:NH4CNO(氰酸铵)与CO(NH2)2(尿素)就是同分异构体。
下列物质的一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根据等效氢判断一氯取代物的种类数:①式中只有5、9两个碳原子空间位置相同,碳上的氢等效,其余均不相同,故有7种H;
②式关于3号碳对称,故有4种H;
③式eq \a\vs4\al()呈中心对称,1与6,2与7,3与8,4与9,5与10,11与12号碳分别相同,共有4种H;
④式中每个碳原子各不相同,其氢的空间位置也不相同,故有7种H。有多少种氢即有多少种一氯取代物,故选C。
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
A.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CCl4是非极性分子
解析:选B。如果甲烷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则CH2Cl2分子中的五个原子必在同一平面上,则和应是不同的结构,而实际上CH2Cl2只有一种结构,从而证明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已知维生素A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中含有苯环
B.维生素A具有环己烷的结构单元
C.维生素A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双键
D.维生素A的一个分子中含有30个氢原子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碳原子间的成键情况和结构特点。由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该结构中含5个碳碳双键,一个环己烯结构单元,不存在苯环。其分子式为C20H30O。故D正确。
某化工厂生产的某产品只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右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下列物质中,与该产品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解析:选A。分析图示结构,该产品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C4H6O2;选项A、B分子式均为C4H6O2且A与该产品不是同种物质,符合同分异构体的定义,而B与该产品是同种物质,不合题意。
已知萘()的二氯取代物有10种,则萘的六氯代物有( )
A.11种 B.12种
C.13种 D.10种
解析:选D。萘环上一共有8个氢原子,已知萘的二氯代物有10种,根据换元法可知萘的六氯代物也有10种,故选D。
已知结构式为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4H8的有机物,属于烯烃的结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选C。不考虑立体异构,①H2C==CH—CH2—CH3
②CH3—CH==CH—CH3 ③,其中②存在立体异构。
(1)脂肪烃CxHy分子中,碳碳原子间共用电子对数为________(用含x、y的式子表示)。某链状脂肪烃分子中,碳碳原子间共用电子对数为26,且分子内含有一个双键和一个叁键,则它的分子式为________。若将Cx看成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完全失去后的产物,则C70中碳碳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________。
(2)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若分子无侧链,则有________种不同的共价键。若与氯气发生一氯取代反应后,生成四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中其一氯代物中含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结构的物质有________种。
解析:(1)1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对共用电子,1个氢原子可形成1对共用电子。脂肪烃CxHy分子中,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4x,氢原子的电子数为y,分子中电子对总数为(4x+y)/2,碳碳原子间共用电子对数应为电子对总数减去碳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电子对数,即(4x+y)/2-y=(4x-y)/2;因为饱和链烃(烷烃)分子通式为CnH2n+2,所以分子内含有一个双键和一个叁键的某链状脂肪烃(设为CxHy)分子中氢原子数应为碳原子的2倍减4,即y=2x-4,又因为碳碳原子间共用电子对数为26,即(4x-y)/2=26,解得x=24,y=44,则分子式为C24H44;因为可将Cx看成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完全失去后的产物,则C70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70×4-0)/2=140。
(2)首先由烷烃的通式得出此烃为C5H12。求共价键的种类时要找到等效氢。CH3—CH2—CH2—CH2—CH3中,以中间C原子为轴对称,所以共有三种氢原子,存在三种C—H键,加上有两种C—C键,共5种共价键。C5H12共有三种同分异构体(正、异、新),分别为
CH3—CH2—CH2—CH2—CH3(三种氢)、
(四种氢)、 (一种氢)。对于后面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要先写出所有的C5H12的同分异构体,再用等效氢来写出所有的结构简式。
答案:(1)(4x-y)/2 C24H44 140
(2)C5H12 5 4
(1)将下列化合物由键线式改写成结构简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油田开采的石油中溶有一种碳氢化合物金刚烷,它的分子立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其分子式为________。
②它是由________个六元环构成的立体笼状结构,其中有________个碳原子为三个环所共有。
③金刚烷的分子中有________个“—CH2—”结构,________个“”结构,其一氯代物有________种结构。
解析:(2)如图:
依据每一个折点为一个碳原子,每一个碳原子必须满足四价的原则可写出分子式为C10H16。“—CH2—”结构有6个,“”结构有4个,其结构中有4个完全相同的六元环,其中4个碳原子为3个环所共有,若将结构中的所有原子编号,得如上图所示,分析图示,不难看出1、3、5、7号碳原子位置相同,2、4、6、8、9、10号碳原子位置相同,因此,该物质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答案:(1)①
(2)①C10H16 ②4 4 ③6 4 2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
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________,其二氯取代产物有________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b.1 mol乙烯基乙炔能与3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正四面体烷的结构式可以推知其分子式为C4H4,它是正四面体结构,因此其二氯代物只有一种。(2)因乙烯基乙炔分子中含有C≡C和C===C两种官能团,所以a、b、c都正确,而因乙烯基乙炔分子中的C、H比与乙炔相同,即二者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
(3)根据对其同分异构体的要求:分子中要有苯环(属芳香烃),可以写出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4)与苯互为同系物,则为饱和芳香烃,其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可举例为:。
答案:(1)C4H4 1 (2)d (3)
(4) (答案合理即可)
(Ⅰ)已知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8的单烯烃与HBr反应,其加成产物只有一种结构。
(1)符合此条件的单烯烃有____________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些单烯烃中,若与H2加成后,所得烷烃的一卤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这样的单烯烃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些单烯烃中最简单的烯烃与H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问中的产物1 mol再与Cl2发生取代时最多消耗n(Cl2)=________mol,其中含极性键________mol。
(Ⅱ)有机化学中有多种同分异构现象,其中有顺反异构,例如2 丁烯有两种顺反异构体:A中两个—CH3在双键同侧,称为顺式;B中两个—CH3在双键两侧,称为反式。如图所示:
根据此原理,苯丙烯()的同分异构体中除有三种位置异构外还有一对顺反异构,写出结构简式:
(1)三种位置异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顺反异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单烯烃与HBr加成时,在双键两端碳原子上分别连上H和Br原子,若产物只有一种结构,则单烯烃必定以双键为中心对称,符合题意的单烯烃有
①CH2===CH2 ②CH3—CH===CH—CH3
③
④CH3—CH2—CH===CH—CH2—CH3
⑤CH3CH2CH2CH===CHCH2CH2CH3
(2)与H2加成后一卤代物有三种,即有3种氢原子的烃,④和⑦符合。
(3)CH2===CH2+HBrCH3CH2Br
(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时被取代的氢原子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1 mol CH3CH2Br与5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l3CCl2Br,1 mol CCl3CCl2Br中含有6 mol极性键。
(Ⅱ)(1) 的位置异构主要是指—C3H5基团的三种异构体:①—CH===CH—CH3
(2)顺反异构是指的两种立体异构,即与—CH3在双键的一侧或两侧。
答案:(Ⅰ)(1)7 以双键为中心对称
(2)CH3CH2—CH===CH—CH2CH3
(3)CH2===CH2+HBrCH3CH2Br
(4)5 6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油脂是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肥皂
B.植物油氧化后可用作人造奶油
C.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判断油脂皂化反应是否基本完成的方法是静置反应混合物观察其是否分层
解析:选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才能生成肥皂,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A错误;植物油氢化后可用作人造奶油,B错误;植物油烃基中有不饱和键可以和溴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
下列各组物质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果糖和蔗糖 B.甲酸甲酯和乙酸
C.对甲基苯酚和苯甲醇 D.乙二醇和丙二醇
解析:选A。A项,果糖C6H12O6与蔗糖C12H22O11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B项中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中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乙二醇C2H6O2与丙二醇C3H8O2是同系物。
将NaOH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后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解析:选D。解题时一定要弄清题目考查的意图。这是检查糖尿病的一种常用方法,若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加热时就会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下列物质水解时,最难断裂的化学键是( )
解析:选B。断裂A键发生酯的水解;断裂C键,发生蛋白质的水解;断裂D键,发生卤代烃的水解;B键难以断裂。
有一分子式为C8H14N2O5的二肽,经水解得到丙氨酸和氨基酸X,则X分子组成可能是( )
A.C3H7NO3 B.C5H9NO4
C.C5H11NO5 D.C5H7NO4
解析:选B。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形成肽键而生成二肽,故C8H14N2O5加上H2O的组成减去丙氨酸即得所求氨基酸,即(C8H14N2O5)+(H2O)-(C3H7NO2)=C5H9NO4。
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解析:选B。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所以在人体内纤维素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纤维素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
B.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C.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
D.淀粉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选B。C6H12O6(葡萄糖) 2C2H5OH+2CO2↑,不属于水解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下列有关天然产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不同,但产物完全相同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
解析:选B。油脂。
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 )
①滴加浓硝酸 ②滴加浓硫酸
③滴加酒精 ④灼烧
A.都能选用 B.都不能选用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蚕丝的成分为蛋白质,而人造丝是人造纤维,所以可利用其不同的性质来检验,如蛋白质遇浓硝酸会有颜色变化,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等。
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取出袋内的液体,分别与①碘水;②新制的氢氧化铜;③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为( )
A.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显黄色
B.不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显黄色
C.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D.不显蓝色,无砖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理解淀粉所处的环境以及水解的最终产物。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透过半透膜,在流动的温水中随水流走。加入碘水,因无淀粉,不显蓝色;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热,因无葡萄糖,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②淀粉酶是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它催化了淀粉的水解反应,但本身的组成及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故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而显黄色。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橡胶的硫化
B.石油的裂解
C.鸡蛋的蛋白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D.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解析:选C。A项,橡胶的硫化是指在橡胶的直线形分子中生成单硫键和双硫键,构成网状结构,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项,石油的裂解是使长链的烃分子深度裂化,断裂成小分子不饱和烃,显然是化学变化;D项,碘单质与淀粉结合生成了新物质而显蓝色;C项,鸡蛋的蛋白溶液是胶体,加入的电解质硫酸铵中和了胶体微粒所带的电荷而使蛋白质析出,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聚乙炔导电聚合物的合成使高分子材料进入“合成金属”和塑料电子学时代,当聚乙炔分子带上药物、氨基酸、糖基等分子片后,就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以下是我国化学家近年来合成的一些聚乙炔衍生物分子的结构简式:(Me指甲基)
下列关于上述高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和B均能在一定条件下水解,且水解形成相同的高分子
B.A中药物小分子羧酸的分子式为C16H18O4
C.B中氨基酸是一种α 氨基酸
D.A和B各1 mol与热碱液反应,均最多消耗2n mol NaOH
解析:选B。高分子A中含有酯的官能团,高分子B中含有肽键和羧基,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生成相同的高分子eq \a\vs4\al(),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其对应的盐,同时选项D也正确。对于选项B,高分子A水解后得到三种产物,分别是有机高分子、乙二醇和一个芳香羧酸
,其分子式应为C14H14O3,C项中氨基酸的结构简式表示为,属于α 氨基酸。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它的提取物为广谱抗菌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外科常见急性炎症等。其中的活性成分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心莲分子中有19个碳原子
B.一定条件下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C.分子内消去一个水分子,产物只有一种
D.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解析:选B。题图为键线式,每个拐点和折点均为碳原子,共20个。由于CC键的存在,B正确。由于有3个—OH存在,分子内脱水可以生成多种产物。分子中含有CC键、—OH、酯基等多种官能团。
化合物M叫假蜜环菌甲素,它是香豆素类天然化合物。对M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1 mol M最多可与5 mol H2(不考虑酯键与氢气加成)反应
B.1 mol M在浓硫酸存在下可与2 mol 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
C.M可溶于稀NaOH溶液,且加热时发生水解反应
D.1 mol M可与1 mol HBr(氢溴酸)反应
解析:选B。酚羟基很难发生酯化反应,分子中有一个醇羟基,在浓硫酸条件下,只能跟1 mol CH3COOH反应,所以B说法错误。分子结构中有一个苯环,一个碳碳双键,一个酮羰基,所以1 mol M最多可与5 mol H2(不考虑酯键与氢气加成),A说法正确;分子中有酯键能在NaOH条件下水解,所以D说法正确;分子中有碳碳双键,所以1 mol M可与1 mol HBr(氢溴酸)反应,所以C说法正确。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利用氯化铁溶液鉴别苯酚和甲醇溶液
B.向甲酸和甲醛的混合液中,滴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加热,检验甲醛的存在
C.取加热至亮棕色的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加热,证明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D.利用能否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来鉴别乙酸和硝酸
解析:选A。氯化铁溶液和苯酚会显紫色,所以可以利用氯化铁溶液鉴别苯酚和甲醇溶液;甲酸和甲醛分子内均有醛基,所以无法用滴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加热的方法检验甲醛的存在;要证明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要在水解结束后先加过量的碱,再滴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加热;乙醇与乙酸、硝酸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所以不能利用这个反应来鉴别。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共55分)
(12分)有机物X是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5,分子中N与C的原子个数比为1∶9。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X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3)X分子中苯环上仅有一个侧链,且含有一个—CH2—,一个,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
A.酯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D.水解反应
(4)有机反应常发生在官能团处。写出X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分子式为C18H18O2N2)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有机物X是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故X一定为α 氨基酸。分子结构中含。因X分子中N与C的原子个数比为1∶9,且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5,则X分子中只含一个氮原子。设X的分子式为C9HaObN,则12×9+a+16b+14=165,可得a+16b=43,经讨论可知b=2,a=11合理,X的分子式为C9H11NO2。若X的分子中苯环上仅有一个侧链,且含一个—CH2—、一个,则X的结构简式为:。两分子X脱去两分子水可形成的六元环状化合物即可确定。
答案:(1)C9H11NO2 (2)氨基、羧基
(3) AB
(4) +2H2O
(10分)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淀粉溶液2 mL。②加完淀粉溶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 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60、6.20、6.80、7.40、8.00。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 mL,然后进行37 ℃恒温水浴。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 min从1~5号试管中各取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其中有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见下表(“+”表示蓝色的深浅程度)
试管编号 1 2 3 4 5
pH 5.60 6.20 6.80 7.40 8.00
结果(颜色) ++ + 橙黄色 + ++
请回答:(1)实验过程中保持37 ℃恒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速率过大,应当对唾液作如下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对照实验,控制一个变化条件,其他反应条件必须相同。
答案:(1)只有在恒温的条件下,才能排除温度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3)可以提高唾液的稀释倍数 减小反应液中淀粉酶的浓度
(4)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宜pH是5~8,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8分)药物多巴是仅含有C、H、O、N 4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195<Mr<200,其中O的质量分数为32.49%,N的质量分数为7.11%。经测定,药物多巴具有如下性质和结构特征:
Ⅰ.遇FeCl3溶液显紫色;
Ⅱ.1 mol多巴和含1 mol HCl的盐酸溶液或者和含3 mol NaOH的NaOH溶液均能正好完全反应;
Ⅲ.多巴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苯环上有2个处于间位的相同取代基A和另1个不与A处于邻位的取代基;
Ⅳ.2分子多巴缩去2分子水,能形成含有3个六元环的有机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多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3)2分子多巴缩去2分子水后能形成的含有3个六元环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相对分子质量及O的质量分数可知,63.36<m(O)<64.98,可知氧原子数为4,得出相对分子质量为=197 g·mol-1,N(N)==1,可知C、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64-14=119,119/12=9…11,由Ⅲ可知,含有苯环,故分子式为C9H11O4N。由Ⅰ可知,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由Ⅱ可知,分子结构中含有1个—NH2和1个—COOH。由能与含3 mol NaOH的NaOH溶液均能正好完全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2个酚羟基(由氧原子数判断),由以上判断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酚羟基,1个—NH2、1个—COOH。由Ⅲ可知2个酚羟基处于邻位,另一个取代基上含有3个碳原子,由Ⅳ可知是—NH2和—COOH脱水成环,由形成六环,可判断为α 氨基酸。
答案:(1)197 g·mol-1
(2) 存在
(3)
(10分)已知:C2H5OH+HO—NO2(硝酸)―→
C2H5O—NO2(硝酸乙酯)+H2O
RCH(OH)2―→RCHO+H2O
现有只含C、H、O的化合物A~E,其中A为饱和多元醇,其他有关信息已注明在下图的方框内。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B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括号内):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可通过油脂的皂化反应得到A,分离皂化反应产物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CH2===CHCH3在500 ℃时与Cl2反应生成CH2===CHCH2Cl,请以乙烯、丙烯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写出制备化合物B的合理流程图,注明试剂和条件。
例,以乙烯制乙二醇的流程图如下:
解析:本题由第一个反应可知,生成硝酸酯,质量增加45,A→C质量增加了135,说明A分子中有3个羟基,由残基法得,烃基为92-51=41,为C3H5,A为丙三醇。部分氧化得D,说明A中有一个羟基氧化成醛基得D,二个羟基氧化成醛基得E。
答案:(1)
(3)盐析,过滤
(15分)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现按以下方式进行:
已知F、H均是具有香味的液体,F为E的三聚合物,并具有特殊的无羟基六元环状对称结构,试填空:
(1)A的名称________;H的名称___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含有“”结构的链状同分异构体最多有________种(不含H)。写出H的不同种类的任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的难点在F的结构上,E为CH3CHO,F为CH3CHO分子组成的3倍,且无—OH存在,应是通过加成反应结合在一起的,联想教材中的CH3CHO与H2的反应,中的双键可断裂其中一条碳氧键,则此处必然是与相互之间的加成。
答案:(1)纤维素 乙酸乙酯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3)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4)
(5)5 (答案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关于天然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燃烧天然气较环保
B.石油中通过常压分馏、减压分馏得到的汽油比催化重整后的汽油品质高
C.重油通过裂化可获得大量的轻质油
D.轻质油的裂解也可称为深度裂化,目的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气态不饱和烃
解析:选B。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CH4,天然气中含硫元素的量很少,所以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SO2污染物的量也少,A正确;催化重整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轻质油的品质,B不正确;重油的裂化就是为了解决石油分馏轻质油产量不高而采取的补救措施,C正确;D说法正确。
将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溴蒸气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A.CH3CH2Br B.CHBr2CHBr2
C.CBr3CBr3 D.HBr
解析:选D。根据取代反应原理可知每得到1 mol x溴乙烷,便可得到x mol HBr,显然D项正确。
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烷烃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B.烷烃都能燃烧
C.烷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D.烷烃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选C。烷烃的熔、沸点和相对密度都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烷烃都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所以C错误;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可以燃烧和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所以A、B、D都是正确的。
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哪些试剂的洗气瓶( )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KMnO4酸性溶液、NaOH溶液、浓硫酸
C.溴水、浓硫酸
D.浓硫酸、KMnO4酸性溶液
解析:选B。除杂时一定要注意: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因此,虽然乙烯可以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而甲烷不能,但是若选择KMnO4酸性溶液,由于KMnO4酸性溶液可以将乙烯氧化为CO2,虽然除去了旧的杂质乙烯,又引入了新的杂质CO2,若不经过盛有碱液的洗气瓶将CO2除去,会使气体中混有CO2;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时,虽然将乙烯除去,但也会有少量Br2随气流挥发出来,浓硫酸不能吸收Br2;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意。
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只有①
C.①和② D.只有③
解析:选C。天然气是气体燃料,杂质很少,而在空气中能完全燃烧,故与煤和石油产品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CH4的摩尔质量比CO2小,因此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必然是前者大,故①②叙述正确。燃烧天然气不是产生酸雨的原因,大量燃烧煤和石油产品才是产生酸雨的原因。因为煤中都含有硫等杂质,燃烧后生成SO2,SO2与H2O化合再被氧化,就成了以H2SO4为主要成分的酸雨。
人们在远距离运输果实或花朵时,在装有果实或花朵的密闭容器中,常放有浸泡过KMnO4酸性溶液的硅土,其作用是( )
A.给容器消毒
B.杀死果实周围的细菌,防止霉变
C.延长果实或花朵的寿命
D.催熟果实或花朵
解析:选C。KMnO4酸性溶液能够及时将挥发出的催熟果实或花朵的乙烯氧化,延长果实或花朵的寿命。
含有2~5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沸点和燃烧热的数据见下表:
烷烃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沸点(℃) -88.6 -42.1 -0.5 36.1
*燃烧热(kJ·mol-1) 1560.7 2219.2 2877.6 3535.6
*燃烧热: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正庚烷在常温常压下肯定不是气体
B.烷烃燃烧热和其所含碳原子数成线性关系
C.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沸点逐渐升高
D.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沸点和燃烧热都成比例增加
解析:选D。从表中数据知烷烃分子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在升高,但无线性关系,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每增加一个燃烧热增加658 kJ·mol-1左右,呈线性关系。对于选项A,正庚烷的沸点高于戊烷,因此常温常压下肯定不是气体。
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烃,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 )
A.C2H6 B.C4H6
C.C5H10 D.C7H8
解析:选D。利用1 mol CxHy耗氧(x+)来确定:1 mol C2H6耗氧2+=3.5 mol,1 mol C4H6耗氧4+=5.5 mol,1 mol C5H10耗氧5+=7.5 mol,1 mol C7H8耗氧7+=9 mol。
下列各选项能说明分子式为C4H6的某烃是HC≡C—CH2—CH3,而不是
CH2===CH—CH===CH2的事实是( )
A.燃烧时有浓烟
B.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与足量溴水反应,生成物中只有2个碳原子上有溴原子
解析:选D。含“C”量相同,燃烧时产生浓烟无差别;含有“C≡C”和“C=C”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CH2=CH—CH=CH2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而HC≡C—CH2—CH3分子中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与足量溴水反应时,生成物中只有2个“C原子”上有溴原子,可说明是HC≡C—CH2—CH3而不是CH2=CHCH=CH2。
(Ⅰ)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请将下列反应归类。
①由乙炔制氯乙烯 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⑤由乙烯制聚乙烯 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聚合反应的是________。
(Ⅱ)把1体积CH4和4体积Cl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试推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解答本题时要明确各类烃的化学性质,如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是烯烃与炔烃等不饱和烃的性质,不饱和烃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以及烃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Ⅱ)CH4和Cl2光照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等物质,随着Cl2不断消耗,黄绿色逐渐消失,又由于CH2Cl2、CHCl3、CCl4常温下为无色液体,Cl2易溶于有机溶剂,试管壁上有黄色油珠。因生成的HCl易溶于水,反应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试管内水位上升。HCl溶于水后,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增大,使结晶速率>溶解速率,故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
答案:(Ⅰ)⑥ ②④ ①③ ⑤
(Ⅱ)①黄绿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壁上有黄色油珠 ③试管内水位上升 ④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
(Ⅰ)某有机物含碳85.7%、氢14.3%,向80 g含溴5%的溴水中通入该有机物,溴水恰好完全褪色,此时液体总重81.4 g。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
(2)经测定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两个—CH3,写出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________(填“是”或“不是”)。
解析:(Ⅰ)(1)因该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则该有机物中必含有不饱和键,由题意:
n(Br2)==0.025 mol
该有机物中碳、氢物质的量之比
n(C)∶n(H)=∶=1∶2
该有机物为烯烃。
又因为1.4 g(81.4 g-80 g)该有机物可与0.025 mol Br2反应,所以有:M==56 g·mol-1,分子式为C4H8。
(2)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和。
(Ⅱ)(1)由题意可知,该烃属于烯烃,设其分子式为CnH2n,则有12n+2n=84,得n=6,即该烃的分子式为C6H12。由于该烃分子中只有一种H,因此,该分子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只能分别连接两个甲基,即结构简式为。
(2)根据乙烯分子的结构可知,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连接的4个原子与双键上的2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A中的碳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Ⅰ)(1)C4H8
(2)CH3CH=CHCH3和
(Ⅱ)(1) (2)是
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反应缓慢不发生爆炸),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图:
根据要求填空: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除多余的氯气,D装置中的石棉均匀附着KI粉末,你认为能否换成碱石灰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
(5)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装置的作用要结合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试剂等进行综合分析。甲烷与氯气反应,要考虑到通入气体的速度快慢,气体要混合均匀,由于甲烷含水则可判断浓硫酸作用为干燥气体。(3)考虑有氯气剩余,防止污染和影响盐酸纯度,用KI来吸收多余的氯气。由于碱石灰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故不能换成碱石灰。(4)E装置中倒置漏斗能防倒吸,水能吸收氯化氢生成盐酸。(5)此处的有机产物都不溶于水,可用分液法分离出盐酸中的有机物,达到提纯的目的。
答案:(1)分液漏斗 MnO2+4H++2Cl-Mn2++Cl2↑+2H2O (2)干燥气体 (3)不能 氯化氢气体与碱石灰反应 (4)CD (5)分液
以乙炔为主要原料可以合成聚氯乙烯、聚丙烯腈和氯丁橡胶: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①~⑥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用写反应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不饱和烃的加成和加聚。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③⑤⑥都是加成反应。反应①中乙炔与HCl加成生成CH2=CHCl;③中生成CH2=CH—CN;⑤是两分子乙炔加成,产物为CH2=CH—C≡CH。②④⑦都是加聚反应。按其原理皆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答案:(1)CH2=CHCl CH2=CH—CN
CH2=CH—C≡CH CH2=CH—CCl=CH2
(2)①CH≡CH+HCl―→CH2=CHCl
③CH≡CH+HCN―→CH2=CH—CN
④nCH2=CHCN―→
⑤CH≡CH+CH≡CH―→CH2=CH—C≡CH
⑥CH2=CH—C≡CH+HCl―→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碳原子均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有6个相同的氢原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解析:选B。乙醇分子内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乙烷分子内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B项不正确。
下列有关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H3CH(CH3)CH(OH)CH3命名为2 甲基 3 丁醇
B.低级醇(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都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C.凡是烃基直接与羟基相连的化合物一定是醇
D.硝化甘油是硝酸与乙二醇反应生成的,主要用做炸药
解析:选B。A错误,醇类物质命名时要从离羟基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正确的名称为3 甲基 2 丁醇。B正确,因低级醇中,羟基(极性基)所占比例大,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C错误,只有链烃基直接和羟基相连的化合物才是醇,如不是醇,而是酚。D错误,硝化甘油是硝酸与丙三醇反应生成的。
甲醇、乙二醇、甘油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产生等量的H2,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6∶3∶2 B.1∶2∶3
C.3∶2∶1 D.4∶3∶2
解析:选A。醇中羟基个数与被置换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三种醇与钠反应放出等量的H2,则三种醇提供的羟基数相同,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答案为A。
下列物质中与甲醇互为同系物的是( )
A.CH3CH2OH B.HOCH2CH2OH
C.CH2==CH—CH2OH D.
解析:选A。与甲醇互为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CnH2n+1CH2OH或CnH2n+1OH(后者n≥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金属钠,如有气体放出则含水
B.除去乙醇中的微量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
C.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采用先用浓硫酸吸水,然后再加热蒸馏的方法
D.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采用先用生石灰吸水,然后再加热蒸馏的方法
解析:选D。A项,乙醇会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不正确;B项,钠不但消耗了水,还消耗了乙醇,B项不正确;C项,浓硫酸与乙醇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C项不正确。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使用工业用的溶剂“二甘醇”假冒药用溶剂“丙二醇”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造成了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二甘醇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B.能发生酯化反应
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D.官能团为羟基,符合通式CnH2nO3
解析:选B。二甘醇的结构简式为:;该有机物不属于醇类,A、D两项不正确;该有机物能溶于水,也能溶于乙醇,C项不正确。
下列醇类既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A.2 丙醇 B.3 乙基 3 戊醇
C.2,2 二甲基 1 戊醇 D.
解析:选A。B项分子中α碳上无氢原子,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C项分子中β碳上无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项既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分子式为C5H12O且能被催化氧化成醛的醇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选C。被催化氧化成醛的醇的结构为R—CH2OH,显然R—为C4H9—,因为丁基有4种,所以C项正确。
经测定由C3H7OH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是( )
A.78% B.22%
C.14% D.13%
解析:选C。C3H7OH可写为C3H6·H2O,故其与C6H12组成的混合物的组成可看做(CH2)m·(H2O)n。由混合物中含氧质量分数为8%可知含H2O的质量分数为8%×=9%,则含CH2的质量分数为91%,含氢的质量分数为H2O和CH2中含氢质量分数之和,即9%×+91%×=14%,选C。
下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加入约20 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硫酸;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由于浓硫酸流入B中,则D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此时水浴加热,发生化学反应。过几分钟,无水硫酸铜粉末由无色变为蓝色,生成的气体从F顶端逸出。试回答:
(1)B逸出的主要气体名称________;
(2)D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管口点燃的气体分子式为________;
(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用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的简易方法制取氯化氢,并用无水硫酸铜粉末来检验反应C2H5OH+HCl―→C2H5Cl+H2O中所生成的水。
答案:(1)氯化氢
(2)吸收氯化氢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3)冷凝乙醇蒸气
(4)C2H5Cl
(5)反应产物有H2O生成,水与无色CuSO4粉末结合生成蓝色的CuSO4·5H2O晶体
(6)C2H5OH+HCl―→C2H5Cl+H2O
已知乙醇的氧化反应(铜作催化剂)可分为如下两个反应:
①2Cu+O22CuO
②CuO+C2H5OHCH3CHO+Cu+H2O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变化中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①②可知铜反应前后无变化,CuO是中间产物,Cu作催化剂。
答案:(1)催化作用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某有机物A的化学式为C6H12O,其官能团的性质与一般链烃官能团性质相似,已知A具有下列性质:
①能与HX作用;
②AB(C6H10O);
③A不能使溴水褪色;
④AC;
⑤A。
回答:
(1)根据上述性质推断结构简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A与H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反应过程完成如下转化,并用上述④中形式表示出来。
解析:(1)由⑤生成A的反应式推得A为,A为醇。结合相关醇的催化氧化及消去反应规律不难推出B为,C为。
(3)羟基的引入方法之一为卤代烃的水解。卤素原子的引入方法之一为烯烃等不饱和烃与X2或HX的加成。本小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要积极思考,来研究探讨方法。结合C的性质及卤代烃的性质设计转化如下:
已知①通常Br2与C==C键起加成反应,但高温下Br2易取代与CC键直接相连的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支链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易被溴取代: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丙苯制取1 苯丙三醇(C6H5CHOHCHOHCH2OH),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本题采用逆推与正推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信息知识确定思路。
答案:(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下列有关石油及石油加工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石油是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B.石油中含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C.由分馏塔分馏出的各馏分均为混合物
D.减压分馏的主要产品有汽油、润滑油、煤油和沥青
解析:选BC。石油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还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通过分馏可将其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分馏产物,它们仍为混合物,其中减压分馏的原料是重油,其产品主要是润滑油、石蜡、燃料油、重柴油等。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烯烃的性质,只要掌握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就可推断丙烯的结构与性质,具体过程如下:
使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
A.3 mol B.4 mol
C.5 mol D.6 mol
解析:选C。根据CH2CH2+Cl2―→CH2Cl—CH2Cl,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消耗1 mol氯气;加成反应的产物1,2 二氯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消耗4 mol氯气。故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5 mol。
石油裂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产物为混合物。
例如:
(1)上述烷烃和环烷烃的裂解反应中,产物M的化学式为________,N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下列关于eq \a\vs4\al()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用溴水区别eq \a\vs4\al()和eq \a\vs4\al()
B.等质量的eq \a\vs4\al()和eq \a\vs4\al()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
C.eq \a\vs4\al()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3)工业上裂解反应的产物都是气态小分子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将它们逐一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
解析:(1)根据“原子守恒”判断M为H2、N为C5H8。
(2)注意eq \a\vs4\al()分子中含有“CC”,与烯烃性质类似。
答案:(1)H2 C5H8 (2)A (3)降低温度或液化法分离
将下图所列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室蒸馏石油的装置,并进行蒸馏得到汽油和煤油。
(三) (一) (五) (二) (六) (四)
(1)上图中A、B、C三种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将以上仪器(一)→(六),按连接顺序表示(用字母a,b,c……表示):
e接i;________接________;k接l;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3)A仪器中,c口是________,d口是________。
(4)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________位置。
(5)在B中注入原油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
解析:此实验装置的安装应本着“由下往上,由左到右”的原则进行。注意检查装置气密性,及冷凝管的水流方向是低进高出,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答案:(1)A是冷凝管,B是蒸馏烧瓶,C是锥形瓶
(2)h a b f g q (3)进水口 出水口
(4)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5)防止暴沸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